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範圍內許多國傢的經濟發展模式都與古代不同瞭,中國也不例外,但古代那些決定國之大事的經濟規律並未完全過時。如果我們把古代的糧食、鹽等物資替換成現代的礦産等資源;把古代的銅錢和白銀構成的金屬貨幣體係替換成現代以國傢信用為依托的復雜的金融係統,那麼現代各國政府的傢底,其實和古代王朝的傢底有許多共通之處。
本書從錢糧等經濟學的視角來觀察中國古代曆史的發展脈絡,希望在曆史的王侯將相、善惡忠奸等視角之外,從經濟學的基本規律齣發,提供給讀者一些關於曆史的新穎解讀。本書雖然談論的是古代曆史的錢糧故事,古代王朝的倉廩虛實,並不涉及現代社會,但如果讀者能夠通過閱讀,對理解當今世界經濟有所裨益,這會讓本書具有瞭一點點現實的意義,編者也將深感榮幸。
張五常
香港經濟學傢,新製度經濟學代錶人物之一,先後任教於芝加哥大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他進一步發展産權理論及交易費用概念,主張隻要産權得到完善界定,即可令資源有效運用。他以《佃農理論》和《蜜蜂的神話》兩篇文章享譽學界。自20世紀80年代到香港大學經濟係任教,開始在香港報界以産權理論分析時局,在內地和香港兩地引發強烈學術反響。曾齣版作品:《佃農理論》、《五常學經濟》、《經濟解釋》、《中國的前景》、《中國的經濟製度》、《賣桔者言》、《中國的前途》等。
樊綱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學、轉軌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2006-2010年任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委員會委員。2004年被法國奧弗涅大學、2010年被加拿大皇傢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2005、2008、2010年,連續三次被美國《外交政策研究》與英《觀點》雜誌評選為“世界受尊敬的100位公共知識分子”之一(2010年為“世界100位思想傢”之一)。
高小勇
中國著名經濟學傢,《經濟學消息報》創始人,總編。
1、新銳、獨特、厚重、深刻的中國曆史與文化讀本;
2、經濟學泰鬥 張五常、著名經濟學傢 樊綱 聯袂作序推薦;
3、一部中國文明史,就是一部經濟發展史。用經濟學的視角,看中國上下五韆年之曆史演變,告訴你一個不一樣的中國。
輯一:還曆史一個經濟學真相
輕重之說與古代國傢“乾預” 003
中國古代真是小政府嗎 006
古代吏製中的“經濟人”假設 011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 015
交子製度的前前後後 023
九品中正製的興衰 030
官商同樂 035
《官商同樂》拾遺 040
傳統契約文書中的産權 043
我國兵器發展史上的“李約瑟難題” 048
《明史》中的啓示 054
輯二:曆史人物的另一麵
“田忌賽馬”斷想 063
從呂不韋尋租說起 067
有感於晏子改規則 070
杜甫的無奈選擇 073
北宋為什麼變成瞭南宋? 077
崇禎悲劇啓示錄 083
梁啓超之公司觀 090
從王莽、海瑞、呂日周的浪漫說起 095
告老還鄉 099
輯三:現實中國的經濟學考量
為什麼我們的是大政府? 107
沒人支付成本的改革 111
呂日周:海瑞式的失敗 116
對呂日周改製命運的思考 121
關於“夜經濟”的一些話題 125
傢族式企業:血緣對法製的替代 131
南海目擊與假設 136
地下錢莊的生存空間 144
南水北調:水權交易市場“官督商辦”如何? 152
雲南之旅的觀察 158
環境:看得見或看不見的製度 164
住房:我的麵包和鹽 171
“安樂死”製度緣何難産? 176
從淵源與流變看大學改革 181
學券製的憲法意義 188
善行:另一種非市場配置 192
輯四:無處不在的經濟學規律
國傢謂何? 199
選舉權中的經濟學 202
乞丐的存在淵源 207
纏足的另一種解釋 211
兩個故事的背後 215
稅費古今談 221
解析單位製 225
當鋪的“設置效應” 232
再談“設置效應” 235
入世的佛教與齣世的經濟學 239
曆史經驗:大規模傳染病的經濟後果 245
“寫條子”的西點軍校 252
法國“圈地運動”的失敗 255
布朗故事與民工小學 260
從所羅門王的故事到機製設計理論 266
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國傢的經濟,不能僅僅停留在當下的數據和政策層麵,而需要將其置於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去審視。《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大曆史》恰恰滿足瞭這一需求。書中對中國經濟發展脈絡的梳理,勢必會涉及從古代到近現代的諸多關鍵轉摺點。我期待看到作者們如何運用經濟學的分析工具,去解讀那些曆史事件背後的驅動力,比如朝代的興衰與土地製度、賦稅政策的關係,或者商業貿易的繁榮與區域經濟的互動。對於近代以來中國經濟的變革,書中應該會有詳盡的論述,包括西方列強的經濟侵略對中國經濟結構的破壞,以及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艱難崛起。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在不同曆史時期,中國經濟所麵臨的核心挑戰是什麼,以及這些挑戰是如何被應對或未能被有效應對的。這種宏觀的曆史視角,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對中國經濟發展規律的整體認知,避免陷入碎片化的信息之中。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厚重”與“深度”。“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大曆史”這個書名,就預示著它將是一場關於中國經濟發展脈絡的宏大梳理。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一種全新的解讀中國曆史的方式,不僅僅是事件的發生順序,更重要的是事件背後的經濟邏輯和驅動力。例如,在分析古代中國的經濟時,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探討農業生産技術、土地所有製度、以及早期商業貿易活動如何塑造瞭當時社會結構和國傢權力。對於近代以來中國經濟的轉型,我猜想書中會著力分析西方工業革命的影響,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與挫摺,以及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角色變化。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在於它能幫助讀者建立起一種曆史縱深感,理解中國經濟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是前一階段纍積和演化的結果。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趨勢,以及其中蘊含的經濟規律,有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拿到手就感覺厚重,封麵設計簡潔大氣,透著一股嚴謹的氣息。我一直對宏大敘事型的曆史讀物情有獨鍾,尤其是結閤經濟學視角來解讀,這讓我對《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大曆史》充滿瞭期待。張五常等著這個作者組閤本身就極具吸引力,他們在中國經濟學界和史學界都享有盛譽,相信這本書一定能提供不同於以往的獨特見解。翻開目錄,看到那些章節標題,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探尋那些塑造瞭中國經濟發展軌跡的關鍵事件和製度演變。我尤其對書中可能會探討的古代中國的經濟組織形式、農業社會的經濟基礎,以及近代以來中國經濟如何應對西方工業文明衝擊的分析感到好奇。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曆史著作,更像是一張宏觀的經濟藍圖,它試圖用經濟學的理性之光,照亮中國漫長而復雜的曆史進程,揭示那些深藏在事件背後的經濟邏輯。我預感,讀完這本書,我對中國的過去、現在乃至未來,都會有更深刻、更立體的理解。
評分拿到《經濟學視角下的中國大曆史》這本書,最吸引我的還是它“中國大曆史”這個宏大的主題。曆史的厚重感加上經濟學的分析視角,這讓我覺得這本書絕不是一本普通的“快餐式”讀物。我預感,它會帶領我穿越韆年,去審視那些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經濟事件。比如,書中是否會探討古代中國的小農經濟模式在長期穩定中扮演的角色?抑或是分析漕運、鹽鐵專營等國傢壟斷性經濟活動對社會的影響?而到瞭近現代,書中對於中國是如何從一個農業大國嚮工業化邁進的曆程,應該會有深刻的洞察。我尤其好奇,書中會如何解釋中國經濟在不同時期所經曆的周期性波動,以及這些波動背後隱藏的經濟規律。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幫助我們站在曆史的高度,用經濟學的思維,去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麯摺與成就,以及我們今天所麵臨的經濟挑戰,其實都有著深刻的曆史根源。
評分這本書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作者陣容——張五常等。張五常教授以其獨到的經濟學見解聞名,他對於製度經濟學的研究尤其深刻。因此,我對這本書在分析中國曆史時,如何運用製度經濟學的視角充滿瞭期待。我猜想,書中很可能會深入剖析中國曆史上那些重要的經濟製度,例如土地製度的演變、貨幣體係的改革、以及官營與民營經濟的界限等。這些製度的變遷,無疑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變量。同時,我也期望書中能夠對中國經濟中的一些長期性問題,如地域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效率等,進行曆史性的溯源和經濟學的解釋。這本書的篇幅和內容想必會非常紮實,它不僅僅是簡單的史實羅列,更是一種基於經濟學原理的深度解讀。閱讀這樣的書籍,不僅能增長曆史知識,更能提升分析經濟現象的邏輯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