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临床实用皮肤病性病诊疗图谱(第2版)
作 者:程波 主编
I S B N :9787122248770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5年11月第1次
字 数:257000字
页 数:306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 克
定 价:65元
目录
第1章 皮肤病性病的基本损害
第2章 皮肤病性病的诊断
第3章 皮肤病性病的治疗药物
第1节 内用药物 16
第2节 外用药物 22
第3节 物理治疗
第4章 病毒性皮肤病
第1节 疣
第2节 传染性软疣
第3节 单纯疱疹
第4节 水痘
第5节 带状疱疹
第6节 传染性红斑
第7节 鲍恩样丘疹病
第5章 细菌性皮肤病
第1节 脓疱病
第2节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第3节 丹毒
第4节 毛囊炎
第5节 疖
第6节 蜂窝织炎
第7节 坏死性筋膜炎
第8节 皮肤结核
第9节 麻风
第10节 游泳池肉芽肿 61
第6章 真菌性皮肤病
第1节 头癣
第2节 须癣
第3节 体癣和股癣
第4节 手癣和足癣
第5节 甲真菌病
第6节 花斑癣
第7节 马拉色菌毛囊炎
第8节 皮肤念珠菌病
第9节 孢子丝菌病
第10节 着色芽生菌病
第11节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第12节 接合菌病
第7章 动物性皮肤病
第1节 疥疮
第2节 螨皮炎
第3节 隐翅虫皮炎
第4节 虱病
第8章 物理性皮肤病
第1节 慢性光化性皮炎
第2节 痱
第3节 冻疮
第4节 手足皲裂
第5节 胼胝
第6节 鸡眼
第9章 瘙痒性皮肤病
第1节 痒疹
第2节 神经性皮炎
第3节 人工皮炎
第10章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第1节 接触性皮炎 104
第2节 化妆品皮炎
第3节 特应性皮炎
第4节 湿疹
第5节 口周皮炎
第6节 药疹
第7节 荨麻疹
第11章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第1节 多形红斑
第2节 银屑病
第3节 玫瑰糠疹
第4节 白色糠疹
第5节 扁平苔藓
第6节 毛发红糠疹
第7节 光泽苔藓
第8节 红皮病
第12章 结缔组织病
第1节 红斑狼疮
第2节 皮肌炎
第3节 硬皮病
第4节 混合结缔组织病
第13章 大疱性皮肤病
第1节 天疱疮
第2节 类天疱疮
第3节 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
第4节 获得性大疱表皮松解症
第5节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
第6节 无菌性脓疱病
第14章 色素性皮肤病
第1节 白癜风
第2节 黄褐斑
第3节 雀斑 168
第4节 皮肤黑变病
第5节 咖啡牛奶色斑
第6节 颧部褐青色痣
第7节 太田痣
第15章 血管性皮肤病
第1节 过敏性紫癜
第2节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第三节 结节 性血管炎
第4节 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
第5节 荨麻疹性血管炎
第16章 遗传性皮肤病
第1节 鱼鳞病
第2节 毛发角化病
第3节 汗孔角化症
第4节 掌跖角化病
第5节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第6节 神经纤维瘤病
第7节 结节 性硬化症
第8节 色素失调症
第9节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第17章 内分泌、代谢、营养障碍性皮肤病
第1节 黄瘤病
第2节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性
第3节 痛风
第4节 皮肤钙沉着症
第5节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第6节 黏液性水肿
第7节 肠病性肢端皮炎
第8节 幼年黄色肉芽肿
第18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第1节 脂溢性皮炎
第2节 痤疮 214
第3节 酒渣鼻
第4节 斑秃
第5节 雄激素性秃发
第6节 甲病
第19章 黏膜疾病
第1节 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第2节 接触性唇炎
第3节 光线性唇炎
第4节 剥脱性唇炎
第5节 腺性唇炎
第6节 肉芽肿性唇炎
第7节 包皮龟头炎
第20章 常见皮肤肿瘤
第1节 表皮痣
第2节 脂溢性角化病
第3节 光线性角化病
第4节 角化棘皮瘤
第5节 鲍恩病
第6节 基底细胞癌
第7节 鳞状细胞癌
第8节 表皮囊肿
第9节 阴茎中线囊肿
第10节 毛发上皮瘤
第11节 毛母质瘤
第12节 汗管瘤
第13节 皮脂腺痣
第14节 老年性皮脂腺增生
第15节 多发性皮脂腺囊肿
第16节 佩吉特病(Paget’s病)
第17节 皮肤纤维瘤
第18节 瘢痕疙瘩
第19节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258
第20节 脂肪瘤
第21节 表浅脂肪瘤样痣
第22节 黑素细胞痣
第23节 恶性黑素瘤
第24节 蕈样肉芽肿
第25节 血管瘤
第26节 老年性血管瘤
第27节 血管角皮瘤
第28节 化脓性肉芽肿
第29节 卡波西肉瘤
第30节 神经纤维瘤病
第31节 神经鞘瘤
第21章 性传播疾病
第1节 梅毒
第2节 淋病
第3节 尖锐湿疣
第4节 生殖器疱疹
第5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第22章 其他疾病
第1节 波伊茨-耶格综合征
第2节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第3节 布鲁克-施皮格勒综合征(Brooke-Spiegler综合征)
第4节 萎缩纹
第5节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第6节 贝赫切特综合征
第7节 结节 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第8节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细胞增多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全书分类明确,条理清晰,文词流畅,图片真实、典型,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价值很高的皮肤病学参考书。
内容推荐
认识各种皮肤病的表现特点是皮肤科医师的基本功,也是学习皮肤科的难点。本书精心挑选近500幅典型图片,图文结合,把皮肤科疑难、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 其内容涉及皮肤病性病的基本损害、病毒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动物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瘙痒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见皮肤肿 瘤、性传播疾病等常见皮肤病性病近200种。本书适合皮肤科年轻医师、研究生、医学生、全科医师阅读。
作者简介
程波,男,第三军医大学皮肤性病学博士,美国Georgetown大学访问学者。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副院 长、皮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福建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委,中国中 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卫生部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诊断机构福建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函审专家。担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中国 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皮肤病与性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 100余篇(其中Sci论著4篇),主持科研基金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省级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擅长真 菌病和皮肤附属器疾病(脱发)的诊断与治疗。主要研究领域:皮肤与毛囊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医学真菌。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实用性很强,图文并茂,对于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快速识别和诊断常见皮肤病非常有帮助。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各种皮肤附件疾病的章节,比如毛发疾病和指甲疾病。书中的图片非常逼真,能够清晰地展示出不同类型脱发、甲癣、银屑病性甲病等的典型特征。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能有效地帮助我建立起形态学的概念。然而,在我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案上,显得有些“保守”或“标准化”。例如,在处理痤疮时,书中列出了几种常见的药物,但对于不同分期、不同类型的痤疮(如囊肿、结节型痤疮),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如性别、年龄、是否备孕、过敏史等)来选择最合适的联合治疗方案,书中并没有给出详细的指导。我更期望看到一些关于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建议,比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痤疮,或者成人激素性痤疮,应该如何调整药物的组合和剂量。此外,在某些章节,对于疾病的预后和复发管理,也只是简单提及,缺乏更具指导性的内容。例如,对于特应性皮炎的长期管理,如何教育患者、如何避免诱发因素、如何进行定期的随访,这些方面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因此,虽然这本书在提供直观的视觉参考方面做得不错,但在治疗方案的精细化和长期管理指导方面,还有待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都相当不错,纸张厚实,色彩还原度很高,这点作为一本图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尤其欣赏它在常见皮肤病部分的呈现方式,比如湿疹、痤疮、荨麻疹等,每个病种都配有多张不同形态、不同部位的图片,这对于新手医生或者对某些疾病形态不太熟悉的同行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我记得我翻阅到关于扁平苔藓的部分,书中展示了口部、皮肤、指甲等不同部位的典型皮损,并且简单介绍了病因和治疗原则。然而,在诊断方面,我感觉还可以更深入一些。比如,在鉴别诊断部分,对于一些与扁平苔藓形态相似的疾病,如盘状红斑狼疮、白塞病口腔溃疡等,书中给出的鉴别要点相对比较笼统,并没有详细列出一些关键的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甚至病理组织学的区别。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更具指导性的鉴别诊断流程图,或者在图片旁边标注出那些最容易混淆的特征。此外,关于性病的部分,虽然也配有清晰的图片,但对于一些早期或不典型表现的诊断,以及对不同分期、不同并发症的系统性介绍,我感觉还可以更加细致。例如,对于早期梅毒的诊断,除了典型的硬下疳,我更想了解其他一些不常见但具有提示意义的体征,以及如何通过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来确诊。总的来说,这本书在提供直观的视觉参考方面做得很好,但在诊断的深度和鉴别诊断的细致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尺寸和排版都非常适合放在案头,方便随时翻阅。我个人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色素性疾病的章节,比如白癜风和雀斑的图片对比非常清晰,有助于理解它们的区别。而且,对于一些激光治疗或化学剥脱的术前术后图片,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但是,在性病诊疗方面,我感觉书中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虽然也配有图片,但对于一些相对不那么典型或者早期阶段的病变,仅凭图片可能难以完全确诊。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流行病学特点、高危人群、传播途径的详细介绍,以及针对不同性病的筛查方法和实验室诊断的技术细节。例如,在谈到淋病时,我希望能看到关于核酸检测(NAATs)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解读检测结果。另外,对于艾滋病(HIV)的早期诊断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最新进展,书中也没有深入提及。虽然这本书的主要定位是“诊疗图谱”,但对于性病这种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的疾病,其诊疗过程涉及的不仅仅是皮肤表现,还包括对全身系统性影响的评估和长期的健康管理。因此,在性病部分,我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综合性防治的指导,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皮肤病学层面的描述。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做得很好,但在某些特定疾病的深度和广度上,可能需要读者结合其他更专业的文献来补充。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它更像是一本“快速参考指南”,非常适合在临床实践中快速查阅和对照。我喜欢它将不同类型的皮肤病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分类,这使得查找起来比较方便。例如,当我遇到一个不确定是哪种真菌感染的病例时,我可以在真菌感染的章节里,通过比较图片和简要描述,很快地缩小范围。但是,作为一名正在攻读皮肤性病学研究生的学生,我常常需要在解决临床问题的同时,也希望能够深入理解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这本书在这方面显得有些不足。比如,对于一些新兴的皮肤病,如与微生态失调相关的皮肤问题,或者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表现,书中并没有深入探讨其最新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是否有正在进行的、有前景的临床试验。我也希望在治疗部分,除了常规的药物介绍,能够增加一些关于新药研发、靶向治疗、基因疗法等前沿内容,哪怕只是简单提及,也能为读者指明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另外,书中在一些治疗方案的介绍中,也比较侧重于经验性用药,对于一些需要详细说明用药剂量、疗程、注意事项,以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的疾病,例如某些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介绍得略显笼统。因此,如果读者需要的是一本能够帮助其掌握最新研究动态、理解疾病深层机制的学术性著作,这本书可能还需要搭配更专业的文献。
评分这本《包邮 临床实用皮肤病性病诊疗图谱(第2版)常见皮肤病治疗书皮肤病图谱 临床皮肤性病学诊断》确实让我眼前一亮,但说实话,我翻阅了大概一半的内容后,感觉它更侧重于“诊疗图谱”和“图谱”的字面含义,对于我这种更偏向于系统性、理论性的学习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补充。比如,在讨论某些罕见疾病时,虽然图片非常清晰,能够直观地展现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典型表现,但对于其发病机制、细胞学变化、免疫学特征等深层理论的阐述则相对简略。我曾尝试寻找一些关于特应性皮炎的详细论述,虽然书中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皮损图片,并且简单提到了过敏原和治疗方向,但对于复杂的免疫通路,比如Th2细胞因子、IgE的异常升高,以及Current治疗指南中关于生物制剂的最新进展,书中并没有深入探讨。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本厚重的教科书那样,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能附上相关的参考文献,或者在正文中引用一些权威的研究论文,这样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对于一些比较棘手的慢性皮肤病,例如银屑病,书中提供的治疗方案更多的是药物介绍和保守疗法,对于如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关节受累、精神状态、合并症等)进行个体化、阶梯式的治疗方案选择,我并没有看到一个清晰的决策树或者详细的案例分析。因此,虽然这本书在视觉呈现上做得非常出色,对于需要快速识别和初步诊断的临床医生非常有帮助,但对于希望在理论层面打下坚实基础、理解疾病内在逻辑的读者,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文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