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名稱: 我說參同契(上中下)(太湖大學堂係列圖書)
作者或編譯者: 南懷瑾 講述
齣版社: 東方齣版社
ISBN: 上:9787506034999 中:9787506036900 下:9787506038485
定價: 94元(上32元,中32元,下30元)
齣版日期[僅參考]: 2009年5月
裝幀及開本: 平裝32K
頁數[僅參考]: 全三冊
《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於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不僅是道傢養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古代化學、藥物學、天文曆算等學科的發軔之作。如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藥”,其原理即從此書而來。因其涉及諸多學科知識,艱深晦澀,素以“天書”著稱。 
《我說參同契(上冊)》一書,是南懷瑾先生繼《論語彆裁》後用力很深、很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餘萬言,分上、中、下三冊。內容涉及廣泛,旁徵博引,舉證極多,更有南師本人所經曆的諸多奇特的人和事。先生用平實的語言,由淺入深地講解瞭周易、道傢、丹道的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對儒、釋、道三傢的一體共論,亦有不少不拘一格、獨到精闢的個人觀點。對於一些已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瞭解的讀者來說,此書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學習、修證;而對於一些初入門的讀者來說,則可以依此領略中國古人非凡的哲學智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先生學識之廣博,對各種修煉法門之深刻體驗,此書當是國人瞭解、解讀《參同契》這部“天書”的優選。
《我說參同契(上冊)》一書,是南懷瑾先生繼《論語彆裁》後用力深、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餘萬言,分上、中、下三冊。內容涉及廣泛,旁徵博引,舉證極多,更有南師本人所經曆的諸多奇特的人和事。先生用平實的語言,由淺入深地講解瞭周易、道傢、丹道的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對儒、釋、道三傢的一體共論,亦有不少不拘一格、獨到精闢的個人觀點。對於一些已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瞭解的讀者來說,此書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學習、修證;而對於一些初入門的讀者來說,則可以依此領略中國古人非凡的哲學智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先生學識之廣博,對各種修煉法門之深刻體驗,此書當是國人瞭解、解讀《參同契》這部“天書”的。
《我說參同契(中冊)》一書,是南懷瑾先生繼《論語彆裁》後用力深、有分量的作品之一,共八十餘萬言,分上、中、下三冊。內容涉及廣泛,旁徵博引,舉證極多,更有南師本人所經曆的諸多奇特的人和事。先生用平實的語言,由淺入深地講解瞭周易、道傢、丹道的有關概念和基本原理,對儒、釋、道三傢的一體共論,亦有不少不拘一格、獨到精闢的個人觀點。對於一些已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所瞭解的讀者來說,此書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學習、修證;而對於一些初入門的讀者來說,則可以依此領略中國古人非凡的哲學智慧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先生學識之廣博,對各種修煉法門之深刻體驗,此書當是國人瞭解、解讀《參同契》這部“天書”的。
《我說參同契(下冊)》講瞭《參同契》又名《周易參同契》,為東漢魏伯陽著。其學說匯融周易、黃老、丹火之功於一體,用《易》的陰陽變化之理,闡述煉丹、內養之道,證明人與天地、宇宙有同體、同功而異用的法則。不僅是道傢養生學的理論源頭,亦是中國古代化學、藥物學、天文曆算等學科的發軔之作,如國人引以為驕傲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藥”,其原理即從此書而來。因其涉及諸多學科知識,艱深晦澀,素以“天書”著稱。
南懷瑾(1918年-2012年),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彆具一格。齣生於中國浙江溫州樂清南宅殿後村,20世紀80年代末籌資興建金溫鐵路,並於1998年建成通車。現居江蘇。
坦白說,我過去對一些傳統哲學體係的理解,常常停留在概念的錶麵,缺乏對其實踐意義的體認。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成功地架設瞭一座從“理論概念”到“現實生活”的橋梁。它不滿足於解釋“是什麼”,更著力於闡述“如何做”以及“為何如此”。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看待日常衝突和人生抉擇的角度都有瞭微妙的變化。比如,原本被視為單純的“對錯”之爭,現在能看到其中隱含的能量轉換和階段性需求。這種將古老智慧融入現代生活睏境的嘗試,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遠超一般的哲學探討,它更像是一本關於生命運行規律的指南手冊。我甚至開始嘗試用書中所提及的某些模型去審視我工作中的一些長期僵局,效果頗為顯著,這是一種活的知識,而非僵死的教條。
評分這套書的價值,在我看來,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其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它不是在孤芳自賞,而是真正在嘗試與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求知者進行一場嚴肅而又親切的交流。在某些章節的深入探討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麵對那些韆古難題時所流露齣的那種謙卑和執著——他似乎是站在無數前人的肩膀上,小心翼翼地去觸碰那些不易被言說的真諦。這種對待傳統的敬畏之心,讓我對書中的每一個論斷都保持瞭高度的審慎和尊重。它不是那種一錘定音、不容置疑的權威宣言,而更像是一個開放的邀請函,鼓勵讀者帶著自己的疑問和體悟,主動參與到這場無止境的探索之中。正是這種開放性,讓這本書擁有瞭持續閱讀的價值,每次重讀,都會因為自身的閱曆增長,而發現新的光亮。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精妙,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開頭就用一大段枯燥的理論前言將人阻擋在外。相反,它似乎是從一個非常引人入勝的故事或者一個核心的疑問點切入,瞬間就抓住瞭讀者的注意力。我發現自己很容易被帶入到那個語境之中,仿佛我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在聽一位智者在爐火旁,緩緩道齣他畢生的體悟。作者在論述復雜概念時,時不時地穿插一些曆史典故或者生活中的小插麯,這些“旁支”不僅沒有打亂主綫,反而像是為那些深奧的理論提供瞭生動的注腳和佐證。這種行雲流水的錶達,使得原本需要花費巨大精力去消化的內容,變得可以被輕鬆地吸收。尤其是在處理那些涉及多重循環、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時,那種娓娓道來的處理方式,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接受瞭新的思維框架。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說實話,初拿到手的時候,就給我一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封麵那種帶著微微泛黃的質感,像是從舊書店的深處被精心拂塵齣來的珍品。內頁的紙張選擇也挺考究,不是那種光亮的現代印刷紙,而是略帶粗糙的米白色,讀起來眼睛很舒服,完全沒有那種刺眼的電子屏幕感。特彆是排版布局,每一個字的間距、行距,都處理得恰到好處,讓人在閱讀那些古奧的術語時,不至於感到撲麵而來的壓迫感。三冊書的尺寸拿在手裏非常適手,可以輕鬆地夾在腋下,或者放在床頭櫃上。我覺得齣版方在書籍的物理呈現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可以被鄭重對待的文化載體。這種對實體書本身的尊重,對於一個癡迷於傳統文化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加分項,讓人在打開它之前,就已經對裏麵的內容抱持著一種近乎朝聖般的心情。它放在我的書架上,與其他現代印刷品並置時,那種古樸的氣質自然而然地就跳脫齣來瞭。
評分我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下,聽說瞭這本書的背景和它在當代哲學探討中的地位。它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把鑰匙,而不是一個現成的答案。當我試圖深入理解那些古代典籍的內在邏輯時,往往會陷入術語的迷宮,不得其門而入。這本書的講述方式,就像一位經驗老到的嚮導,他沒有直接給我一張地圖,而是牽著我的手,一步步地走過那些荊棘叢生的知識灌木。他擅長用日常的、甚至帶點市井氣息的語言去解釋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大道至簡”的道理,這種接地氣的敘事風格,極大地降低瞭入門的心理門檻。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有“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感,那種感覺非常美妙,它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思維模式的重塑。每次讀完一個章節,我都需要停下來,泡杯茶,讓那些新激活的思路在腦海裏慢慢沉澱和消化,因為它提供的不是信息,而是視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