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烟雨 半世落花 李清照传

半生烟雨 半世落花 李清照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随园散人著 著
图书标签:
  • 传记
  • 历史
  • 文学
  • 女性
  • 宋朝
  • 李清照
  • 诗词
  • 文化
  • 古典文学
  • 人物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精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114134081
商品编码:18646251482
出版时间:2016-11-01

具体描述

作  者:随园散人 著 定  价:36 出 版 社: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01日 页  数:225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4134081 序言:与时光对饮
卷:婉约才女初长成
零落人间
云去云来
京城繁华如梦
刹那尘缘起
寂静里绽放
生命皆如尘
第二卷:锦瑟年华谁与度
相逢如谜
两处相思无言
才女心事
春风十里不如你
简单
浅相遇深相知
第三卷:红尘世事皆如梦
突然西风萧瑟
人生如修行
离情别恨难穷
为君倾尽温柔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这是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诗词传记。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靠前才女”之称。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随园散人 著 随园散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诗人,散文作家,曾出版《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等书。
《千古词宗:苏轼的旷达与哀愁》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北宋文坛巨擘苏轼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翔实的史料考证和独到的文学见解,本书不仅描绘了苏轼作为诗人、词人、书法家、画家、改革家等多重身份的辉煌成就,更着力挖掘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性——那种身处逆境却能保持旷达乐观、洞察世事却不失赤子之心的独特精神境界。全书以时间为序,结合其重要的政治事件、人生转折点和文学创作高峰,构建了一个立体、鲜活的苏东坡形象,展现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英雄气概,以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沉情思。 --- 引言:时代的巨擘与精神的坐标 北宋,一个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催生了无数璀璨的星辰,其中最耀眼、影响最为深远者,莫过于苏轼(苏东坡)。他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丰碑,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气度的一种象征。他的一生,是与时代紧密交织的史诗,是矛盾与和谐的统一体。 本书旨在超越传统传记的线性叙事,力求在历史的洪流中,捕捉苏轼精神气质的脉络,探究他是如何在乌台诗案的生死考验中涅槃重生,如何在黄州、惠州、儋州的流放之地,将生命的苦涩转化为文学的甘泉。 第一部:青云之志与初露锋芒(公元1037年—1070年) 苏轼的早年生活,是才华横溢的少年与儒家传统教育的完美结合。他出生于四川眉山,受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的影响,早早便立下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 蜀学之源与科举入仕: 详细描述了眉山苏氏家族的家学渊源,以及苏轼独特的学习方法——“博览群书,兼习百家之长”。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召见,苏轼初入仕途,展现出对新旧党争的清醒认识。我们探讨他如何拒绝固守旧法,也并未盲目迎合新党,而是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观察北宋的政治困境。 “上书言事”的勇气: 重点分析苏轼在宋哲宗朝初期,面对王安石变法的激烈争议时,所表现出的直言敢谏。他的上书并非意在倾轧政敌,而是基于对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怀,这种“兼济天下”的士大夫情怀,为他日后的坎坷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乌台劫难与精神的淬炼(公元1071年—1086年)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一个核心转折点,也是他诗词风格蜕变的决定性因素。 风波骤起: 详细还原了从反对变法到被指控“谤讪朝政”的政治漩涡。我们不只关注事件本身,更关注苏轼在狱中面对死亡威胁时的心境——那种在儒家忠君思想与道家超脱观念之间的激烈拉扯。 黄州:贬谪中的新生: 离开朝堂,贬谪至黄州,是苏轼“贬谪文学”的起点。本书着重分析他在黄州的“东坡居士”身份的形成。在这里,他躬耕东坡,体验农耕的艰辛,品尝“东坡肉”的美味,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黄州时期的苏轼,其文学语言开始摆脱早年的雕琢气,转向浑厚自然、雄放不羁,达到了“以诗为词,以议论入词”的境界。 哲宗即位与“旧党”的短暂回归: 简述苏轼奉召回京,参与哲宗朝的政治运作。他依然秉持中道,试图调和尖锐的党派矛盾,但最终因理念不合而再次请外。 第三部:南迁与豁达的生命哲学(公元1087年—1100年) 苏轼的后半生,多在南方各地辗转,从杭州到英州,再到岭南的惠州。 岭南烟雨与诗意的栖居: 惠州之行是苏轼人生下半场的深度体验。在瘴气弥漫、条件艰苦的岭南,他反而达到了心灵的极大自由。我们探讨他如何以超然的心态接纳一切,将酷热、恶劣的环境转化为创作的灵感。他的词作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体现了一种历经磨难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接纳。 “老夫聊发少年狂”: 这一阶段,苏轼的艺术成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他不再为政治抒怀,而是专注于对宇宙、人生、友情的感悟。本书将详细分析他与佛印、晁补之等友人的交往,以及他在艺术领域对后世(如辛弃疾、陆游)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四部:长眠南海与不朽的遗产(公元1101年—1101年) 晚年的苏轼,被流放至更偏远的儋州(今海南)。这次流放,反而成了他生命旅程中的一次精神洗礼。 儋州:文明的播撒者: 尽管身体衰弱,苏轼在儋州仍不忘教育乡民,兴建学堂,传播中原文化,展现了一位真正入世的儒者风范。 北归的终点: 晚年被赦免,踏上北归之路。本书将细致描摹他生命最后的阶段,直至在常州病逝。他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但也意味着他的精神财富得以完整地留存在世间。 结语:不朽的东坡精神 苏轼留下的不仅仅是三千多首诗和三百多首词,更是一种面对苦难、不屈不挠、兼具入世担当与出世洒脱的生命哲学。他将人生中的每一次挫折,都巧妙地转化为文学上的升华,最终成就了“一洗雕琢,平淡天真”的旷世风格。本书旨在让读者穿越历史的烟尘,重新聆听苏轼那穿越千年的、既豪迈又深情的呼唤。

用户评价

评分

读罢《半生烟雨 半世落花 李清照传》,心中激荡万千,却又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本书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与那位才情绝世的女子,在字里行间进行了一次深切的交流。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将李清照的一生,从少女时代的纯真烂漫,到中年丧夫的悲痛欲绝,再到晚年颠沛流氓的凄凉,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看到她,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独自一人,带着对逝去丈夫的思念,以及对故国故土的眷恋,在颠沛流离中,依然用她那颗敏感而细腻的心,去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并将它们升华为千古传诵的诗篇。书中对她生活细节的考究,对她情感世界的揣摩,都做得极其到位,让我对这位伟大的女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敬意。那些曾经只在书本上读到的词句,此刻仿佛有了生命,在我眼前鲜活地展开,诉说着她生命中最动人的篇章。

评分

烟雨迷蒙,落花飘零,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便勾勒出了一个怎样婉约而又凄美的意境,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当我第一次看到《半生烟雨 半世落花 李清照传》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在诗词中挥洒才情的女子,她的词,如同她的人生,一半是细雨绵绵的愁绪,一半是随风飘落的无奈。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宿命感,仿佛预示着一段跌宕起伏、充满故事的人生。我很好奇,这位千古才女,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又在怎样的落花时节,留下了她独特的印记。是怎样的烟雨,浸湿了她的青丝?又是怎样的落花,染红了她的眼眸?这本书,是否能为我揭开她神秘面纱下的真实面貌?是否能让我感同身受,体会她词句中那一份深沉的爱恨情仇,那一份对家国的思念,那一份对命运的慨叹?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中,找到那些隐藏在诗词之外,更鲜活、更立体、更具温度的李清照,去感受她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在那个时代的挣扎与坚韧,去品味她那些化为永恒的诗篇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心事与情怀。

评分

《半生烟雨 半世落花 李清照传》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传记,不如说是一次深沉的灵魂洗礼。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如何在命运的洪流中,依然保持着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即使生活布满了烟雨,即使岁月如同落花般飘零,她依然能够从中汲取力量,用文字雕刻出属于自己的永恒。书中对于李清照所处的时代背景的铺陈,对于她所经历的社会动荡的细致描绘,都为理解她的人生轨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我尤其被她面对国破家亡,亲人离散时的那种坚韧所打动。她没有沉沦,没有放弃,而是将这份苦难,转化为更为深沉的艺术表达,让她的诗词,在历经沧桑之后,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它更是在讲述一种精神,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在悲伤中寻找力量,用艺术超越现实的精神。

评分

拿到《半生烟雨 半世落花 李清照传》这本书,我首先被它那充满诗意的名字所吸引。书名本身就如同李清照的词一样,充满了婉约与凄美。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的用心,她不仅仅是在梳理李清照的人生轨迹,更是在努力地去还原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李清照。从她早年的生活,到她的爱情,再到她的人生转折,书中都做了详尽的描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是如何将她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巧妙地融入到她的人生经历中,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似轻松写意的词句,背后蕴含着怎样深沉的情感和怎样的生活体验。这种叙述方式,让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李清照的诗词,是她生命本身的一部分,是她对生活最直接、最真挚的回应。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伟大的女性,也让我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更深的感悟。

评分

《半生烟雨 半世落花 李清照传》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流于俗套的八卦和空洞的赞美,而是以一种沉静而又富有力量的方式,带领我走近了李清照的世界。作者对史料的严谨考据,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洞察,都使得这本书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李清照作品与她人生际遇之间关联的深入剖析,这种结合,让她的诗词不再是孤立的文本,而是她生命中真实情感的流露,是她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心声。书中对她晚年飘零的描绘,更是让我心疼不已,一个曾经养尊处优的女子,在战乱中尝尽人间疾苦,但即便如此,她的笔尖依然未曾停歇,依旧写下那些触动人心的篇章。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女性的坚韧与伟大,也让我对生命的无常有了更深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