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BIM应用 施工 |
| 作者 | 丁烈云 |
| 定价 | 88.0元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0857794 |
| 出版日期 | 2015-03-01 |
| 字数 | 499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BIM应用·施工》为“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丛书”的分册之一,列选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上海科技专著出版资金资助项目。 《BIM应用·施工》由BIM领域的高校科研团队、施工企业以及软件研发机构的一线工程师共同编写,依托丰富的T程实例,兼备理论性与实践性,旨在推动BIM在工程施T阶段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推动建设工程信息化建设。全书共8章,以对数字建造的认识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BIM在工程施T阶段的应用点和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内容包括:BIM应用的策划与准备,基于BIM的深化设计与数字化加工,基于BIM的虚拟建造,基于BIM的施工现场临时设施规划,以及两项重要的管控业务,即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和工程造价管理,后《BIM应用·施工》介绍了基于BIM的信息模型集成交付及其在建成后的设施管控中的应用。 《BIM应用·施工》内容新颖、系统、案例详实,是国内本深入、丰富、贴近实际的BIM施工应用类图书,可供建筑行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其中包括建筑工程各阶段的专业人员、BIM应用的组织管理者及BIM工程师,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土木、工程管理等专业师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参考用书。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4)造价数据分析功能弱 目前无论主流造价软件还是表格法的套价软件,只能分析一条清单总量的数据,数据粒度远不能达到项目管理精细化需求,只能满足投标预算和结算,无法实现按楼层、按施工区域或按构件分析的粒度,更不能实现基于时间维度的分析。同时,企业级管理能力不强,大型工程由众多单体工程组成,大型企业的成本控制更动态涉及数百项工程,快速准确的统计分析需要强大的企业级造价分析系统,并需要各管理部门协同应用,但目前的造价分析技术还局限在单机软件分析单体工程上。 7.1.2引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流程框架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指标之一,工程造价管理依托于两个基本工作:工程量统计和工程计价。BIM技术的成熟推动了工程软件的发展,尤其是工程造价相关软件的发展。传统的工程造价软件是静态的,二维的,处理的只是预算和结算部分的工作,对于工程造价过程管控几乎不起任何作用。BIM技术的引入使工程造价软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是从2D工程量计算进入3D模型工程量计算阶段,完成了工程量统计的BIM化;第二是逐渐由BIM4D(3D-I-时间/进度)建造模型进一步发展到了BIM5D(3D+成本十进度)全过程造价管理,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BIM化。 1)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使用BIM技术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首先需要集成三维模型、施工进度、成本造价三个部分于一体,形成BIM5D模型,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成本费用的实时模拟和核算,也能够为后续施工阶段的组织、协调、监督等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项目管理人员通过BIM5D模型在开始正式施工之前就可以确定不同时间节点的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可以直观地按月、按周、按日观看到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即形象进度,并得到各时间节点的造价数据,很好地避免设计与造价控制脱节、设计与施工脱节、变更频繁等问题,使造价管理与控制更加有效。BIM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工程量计算准确性 对施工项目而言,地计算工程量是工程预算、变更签证控制和工程结算的基础,造价工程师因缺乏充分的时间来计算工程量而导致预算超支和结算不清的事情屡见不鲜。造价工程师在进行成本和费用计算时可以手工计算工程量,或者将图纸导人工程量计算软件中计算,但不管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关研究表明,工程量计算在整个造价计算过程中会占到50%~80%的时间。工程量计算软件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造价工程师的工作强度,但造价工程师在计算过程中同样需要将图纸重新输人工程量计算软件,这种工作常常造成人为误差。 BIM是一个包含丰富数据,面向对象的具有智能化和参数化(paramet-ric)特点的建筑设施的数字化表示,BIM中的构件信息是可运算的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自动识别模型中的不同构件,根据模型内嵌的几何、物理和空间信息,结合实体扣减计算技术,对各种构件的数量进行统计。以墙体的计算为例,计算机可以自动识别软件中墙体的属性,根据模型中有关该墙体的类型和组分信息统计出该段墙体的数量,并对相同的构件进行自动归类。因此,当需要制作墙体明细表或计算墙体数量时,计算机会自动对它们进行统计,构件所需材料的名称、数量和尺寸,都可以在模型中直接生成,而且这些信息将始终与设计保持一致。BIM的自动化工程量计算为造价工程师带来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于BIM的自动化工程量计算方法提高了算量工作的效率,将造价工程师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为造价工程师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更有价值的工作,如造价分析等。同时,可以及时将设计方案的成本反馈给设计师,便于在设计的前期阶段对成本进行控制。 ②基于BIM的自动化工程量计算方法比传统的计算方法更加准确,工程量计算是编制工程预算的基础,但计算过程非常繁琐,容易因人为原因造成计算错误,影响后续计算的准确性。自动化算量功能可以使工程量计算工作摆脱人为因素影响,得到更加客观准确的数据。 …… |
| 序言 | |
我最近在阅读《BIM应用 施工》这本书,感觉收获颇丰。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它将BIM技术从一个高大上的概念,落到了实实在在的施工操作层面,并且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 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BIM在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讲解。比如,在材料管理这块,书中不仅仅是教你如何通过BIM模型进行材料的统计,更是深入到了如何基于BIM模型进行材料的批量采购、现场的堆放规划,以及如何做到精益化的配送。这对于我们这些在施工现场需要控制成本、减少浪费的执行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书中的案例也非常吸引人,很多都是国内一些大型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我仔细研究了一个关于桥梁施工的项目,书中详细展示了BIM技术是如何帮助解决施工难点,比如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控制,以及复杂索具的安装过程。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模拟,施工人员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施工步骤,从而大大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而且,这本书的讲解方式也很独特。它不像有些书籍那样,上来就讲一大堆理论,而是会结合实际的施工流程,一步步地告诉你BIM技术在这个环节能够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例如,在讲到施工图深化的时候,书中不仅展示了如何进行碰撞检查,还提到了如何将设计模型转化为施工模型,以及如何进行二次深化。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BIM技术并非遥不可及,它完全可以融入到我们日常的施工管理和技术工作中。它提供了一种更科学、更高效的工作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BIM技术的理解更加具体化了,也对如何将BIM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是一名正在学习BIM技术的学生,一直想找一本既权威又实用的教材,这本《BIM应用 施工》简直就是我的救星。丁烈云教授作为作者,本身就是BIM领域的专家,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出版质量也让我非常放心。我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感觉非常专业。 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书中的内容条理清晰,从BIM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到在施工阶段的各种应用,都讲解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它在讲解具体应用时的案例分析,每一个案例都结合了实际的工程项目,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BIM技术是如何解决实际施工问题的。比如,在讲解BIM在进度管理中的应用时,书中不仅介绍了如何进行三维模型与进度计划的关联,还提供了具体的软件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对我这样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福音。 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易懂,虽然内容很专业,但丁教授用了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来阐述,避免了枯燥的理论堆砌。很多概念我都觉得似懂非懂,但看完书中的解释和例子,就豁然开朗了。书中穿插的图表也非常丰富,很多复杂的流程和原理,通过图示都能一目了然。这一点对于我这种视觉型学习者来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非常注重BIM技术在实际施工中的落地应用。书中详细介绍了BIM在各个施工阶段的应用,比如施工策划、方案优化、碰撞检测、成本控制、现场管理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BIM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方面的章节,它教会我们如何利用BIM模型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这对于提高施工安全性和效率非常有帮助。 总而言之,这本书绝对是BIM施工领域的权威著作。它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更有丰富的实践指导,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是学习BIM技术的最佳入门读物。对于有一定BIM基础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也能提供更深入的见解和更广泛的应用思路。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BIM技术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你们一定也会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BIM应用 施工》给我的感觉非常扎实,内容密度很高,而且非常接地气。作为一名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对BIM技术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充满好奇,但很多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泛泛而谈,很难真正解决我遇到的实际问题。 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非常详细地拆解了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BIM在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及,而是深入到如何利用BIM模型进行可视化交底,如何进行构件的预制和安装指导,以及如何通过BIM模型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这对我来说,是实打实的干货,能够直接应用到日常工作中。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BIM技术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讲解。比如,在材料管理方面,书中介绍了如何利用BIM模型进行材料的统计和分析,从而优化材料的采购和配送计划,减少浪费。在进度管理方面,书中也详细讲解了如何将BIM模型与施工进度表进行联动,实现三维可视化进度模拟,这对于我理解和控制工程进度非常有帮助。 另外,这本书的案例取材也很有代表性,涵盖了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让我能够看到BIM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特点。书中对一些复杂施工技术的BIM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例如钢结构安装、混凝土浇筑等,这些都是施工中的难点,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施工的精度和效率。 坦白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BIM专家进行对话。书中的讲解清晰、准确,而且充满了实践经验。我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BIM技术在提升施工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方面的巨大价值,也让我对未来的施工技术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最近刚接触《BIM应用 施工》这本书,说实话,它给我带来的冲击不小。我之前对BIM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三维建模”这个层面,觉得它更多的是一种设计工具。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让我看到了BIM在施工阶段所能发挥的巨大能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如何贯穿施工环节的阐述。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环节的应用,而是强调BIM如何作为一种信息集成平台,连接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尤其是在施工策划和施工模拟方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BIM模型进行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如何进行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这对于提前发现潜在的施工难题,优化施工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书中的内容深入浅出,很多原本让我觉得晦涩难懂的BIM应用,在书中的讲解下变得清晰易懂。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BIM在造价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的应用。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提到了BIM可以进行工程量的算量,而是更进一步地讲解了如何利用BIM模型进行成本的动态跟踪和预测,以及如何通过BIM模型进行合同的签证和索赔。这对于项目管理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BIM在智慧工地建设中的应用,例如如何利用BIM模型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这让我看到了BIM技术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以及它在未来建筑业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BIM不再仅仅是“画图”的工具,它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管理和协同工作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沟通、更精准地决策、更高效地执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打开了一个新的视野,对BIM技术在施工领域的应用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在工作之余,尝试着啃这本《BIM应用 施工》,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对BIM技术一直处于一种比较模糊的概念状态,总觉得它很高深莫测,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BIM在施工现场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特别欣赏书中那种脚踏实地的讲解方式。它没有上来就讲那些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直接切入施工的痛点,然后告诉你BIM技术是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例如,在谈到施工图深化和模型审查时,书中就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BIM模型进行碰撞检测,避免了后期返工造成的巨大损失。这对我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因为在实际项目中,施工图的矛盾和碰撞是常常遇到的难题。 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做得非常到位,很多都是行业内比较成熟的BIM应用实践。我仔细研究了其中一个关于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项目案例,书中不仅展示了BIM模型如何在项目前期用于优化结构设计,还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指导现场放样、材料配送,甚至是如何进行复杂构件的安装。这些细节的描述,让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BIM技术在提升施工精度和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此外,这本书的语言表达也比较朴实,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即使是我这样非BIM专业出身的人,也能比较轻松地理解。书中穿插的一些流程图和对比图,更是将复杂的BIM工作流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经常一边看书,一边在脑海里勾勒出BIM技术在不同施工场景下的应用画面,这让我学起来非常有成就感。 总的来说,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BIM在施工领域实际应用价值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读物。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让我们能够跳出传统的施工思维模式,去拥抱更先进的技术。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BIM施工的理解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对未来BIM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