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故事:進化、健康與疾病書圖書

人體的故事:進化、健康與疾病書圖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希望階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浙江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3080159
商品編碼:19423629230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404
字數:33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

 

繼《槍炮、病菌與鋼鐵》和《人類簡史》之後,又一本講述人類進化史的有趣著作!

傾聽600萬年的人體進化簡史,瞭解人體每個部分的進化源頭,尋找現代疾病的進化良方。

趣味與嚴謹兼備,前沿與實用相融。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從現代語境齣發、迴溯人類曆史的人體進化簡史,一本從進化、健康與疾病的相互關係著手、審視人體命運的著作。

作為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教授,作者丹尼爾 利伯曼在書中匯集瞭多年來針對人體進化展開的深入研究,詳細講述瞭人類如何一步步落入瞭當前失配性疾病頻發的泥沼。而進化無疑是幫助我們尋找病因、並失配性疾病的一劑良方,得以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作者簡介

 

丹尼爾 利伯曼


哈佛大學人類進化生物學教授,人類進化生物學係主任。

1964年齣生於美國麻省,1993年獲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橫跨古生物學、解剖學、生理學、實驗生物力學等多個學科。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實驗室研究,也頻繁到野外進行考察。

在人腦進化領域取得巨大成就,2011年齣版瞭著作《人腦的進化》(The Evolution of the Human Head)。

對跑鞋引起的損傷問題有深入研究,倡導和踐行“赤足跑”,是跑圈內赫赫有名的“赤足教授”(The Barefoot Professor)。

從進化的視角研究人類的健康與疾病,認為糖尿病等現代疾病的增加是緩慢進化的身體和文化進化的衝擊共同所導緻。

2009年,獲得Everett Mendelsohn 卓越導師奬;2010-2015年,榮獲 “哈佛學院教授”稱號。

精彩書評

 

這是自賈雷德 戴濛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和尤瓦爾 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之後,又一本有趣的關於人類進化的書。丹尼爾 利伯曼教授這本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用進化生物學的觀點來考察我們的生活,而不是隻關注幾萬年前的事。他提齣瞭“失配性疾病”的概念,即文化變革改變瞭我們的基因與環境的作用方式,導緻瞭許多健康問題,譬如、肥胖、2型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病等。他還建議用進化理論去指導創造人類健康的美好未來,這些觀點可以激發我們從一種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人類自身。

魯 白

清華大學教授,《知識分子》主編

《人體的故事》通過對人之為人的曆程生動的講述,為塑造健康生活提供瞭深刻的啓示。

嚴 鋒

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新發現》雜誌主編

《人體的故事》是一本引人入勝、醍醐灌頂又令人驚奇的好書!沒有人比丹尼爾 利伯曼更瞭解我們的身體,沒有人比丹尼爾 利伯曼講“人體的故事”講得更精彩!

剋裏斯托弗 麥剋杜格爾

《天生就會跑》作者

這是一本不朽的著作!丹尼爾 利伯曼,一位傑齣的進化生物學教授,通過《人體的故事》帶領我們進行瞭一次“偉大的旅行”。書中揭示瞭過去的600萬年如何塑造瞭人類身體的每個部分——我們的頭部、四肢,以及新陳代謝。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們可以瞭解到,人類進化史不僅僅關乎我們的生存,還是我們理解當前人類麵臨的諸多睏境和人類未來的重要途徑。

尼爾 舒賓

全美書《人魚化身》(Your Inner Fish)作者

目錄

 

前 言

引 言 適應意味著什麼——“神秘猴子”帶來的睏惑

隻要你認同變異、遺傳、繁殖成功率差異的存在,那麼你就一定會接受自然選擇的存在。我們不難接受獅子適應於非洲大草原,那麼難道人類不適應於采集生活嗎?事實上,人體的許多特徵都適應於我們進化所經曆的環境,但不適應於我們通過文化創造的現代環境。越來越多的失配性疾病,就是我們的身體對這些新環境適應不良或適應不足的結果。

◇自然選擇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如何起

◇棘手的進化適應概念

◇為什麼人類進化史很重要

◇為什麼進化對現在和將來也很重要

部分:人類進化的五個階段

01 直立猿——我們是如何成為兩足動物的

早的古人類是600萬年前的乍得沙赫人、圖根原人和卡達巴地猿,他們的顯著特徵是適應瞭直立行走。許多證據顯示,重大氣候變化所導緻的食物短缺,將人類帶上瞭一條不同於猿類錶的進化道路。兩足動物的優勢是更有效率地采集食物,並減少行走時的能量消耗。不過,直立行走是以犧牲速度為代價的,也不利於懷孕的準媽媽。

◇“ 缺失的一環”

◇誰是早的古人類

◇早的古人類站得起來嗎

◇兩足行走為什麼重要

02 南方古猿——如何讓我們不再完全依賴野果

早的古人類可能偶爾纔會食用葉子、植物根莖、草本植物和樹皮,但這種食物多樣化的趨勢在400 萬年前大大加快瞭,因為隨著開闊林地和草原棲息地麵積擴大,可吃的野果越來越少。“果子危機”對這些被稱為“南方古猿亞科”的人類祖先産生瞭強大的選擇壓力,他們的牙齒和麵部為瞭咀嚼堅硬、有韌性的食物也發生瞭適應性改變。

◇320 萬年前的露西

◇寬大厚實的牙齒

◇長途跋涉找塊莖

◇你體內的南方古猿

03 早的采集者——人屬如何進化齣接近現代人的身體

大約250 萬年前,當食物變得稀少時,南方古猿每天要花費幾個小時費力地咀嚼。幸運的是,自然選擇似乎更傾嚮於另一種性的解決辦法以應對棲息地的不斷變化:和采集。正是這一變化,讓南方古猿逐漸進化為人屬。為瞭適應這種巧妙的生活方式,被自然選擇所選中的適應不是較大的腦容量,而是接近現代人的身體。

◇直立人怎樣獲取食物

◇徒步旅行

◇奔跑的進化

◇腸道和大腦

04 冰河時代的古人類——隨著身體漸趨肥碩、變大,大腦如何進化

從100 多萬年前的冰河時期開始,直立人開始嚮溫帶棲息地殖民。這些采集者的後裔分彆進化成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類。現代人類大約在4 萬年前來到歐洲,並取代瞭腦容量接近1 500 立方厘米的采集達人尼安德特人。此外,直立人於80 萬年前來到印度尼西亞弗洛勒斯島,在自然選擇的驅動下,進化齣瞭腦容量較小的霍比特人。

◇我們的“錶”尼安德特人

◇巨大的腦容量

◇肥胖的身軀

◇霍比特人的故事

05 有文化創造力的智人——現代人類如何用智慧和力量殖民

從大約5 萬年前開始的文化和科技,幫助人類殖民瞭整個星球。自那以後,文化進化成為進化的引擎,這個引擎非常強大、速度越來越快,逐步占據瞭主導地位。因此,是什麼使智人變得特彆的呢?為什麼我們是幸存的人屬物種?關於這些問題的佳答案是:我們的硬件中進化齣瞭一些細微的變化,這些變化引發瞭一場軟件,這場仍在加速行進著。

◇ 誰是早的智人

◇ 現代人類的大腦更好使嗎

◇ 文化進化之路

◇ 智慧、力量和現代人類的勝利

第二部分:農業與工業

06 進步、失配和不良進化——適應於舊石器時代的身體與現代生活

農業和工業給人類帶來瞭許多的好處,地球上的絕大多數人不僅有瞭足夠的食物,而且還能享受到健康長壽的生活。不過,眾多的文化變化改變瞭人類基因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方式,誘發瞭許多健康問題。為突齣的就是所謂的“失配性疾病”:我們舊石器時代的身體不能或不足以適應某些現代行為和條件所導緻的疾病。

◇ 我們仍在進化嗎

◇為什麼醫學需要一味“進化藥”

◇失配假說

◇進化不良的惡性循環

07 失樂園——農業是“人類曆史上大的”

賈雷德·戴濛德認為,農業是“人類曆史上大的”。盡管農業社會能生産齣更多的糧食,但農民往往為瞭追求産而僅僅種植少數幾種糧食,犧牲瞭質量和多樣性。農民食用大量澱粉類食物,而不是采集者食用的復雜碳水化閤物。一代代過去以後,農業開始導緻一係列失配性疾病,因為舊石器時代數百萬年的適應沒有完全使人體做好當農民的準備。

◇農業的傳播

◇農民的飲食

◇人口、害蟲和瘟疫

◇農業齣現以來的失配和進化

08 身體的穿越——成也工業,敗也工業

技術、經濟、科學和社會變革引領的工業,在不到10 代人的時間內重塑瞭地球。工業改變瞭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甚至是睡眠方式。在傳染性疾病和營養相關疾病大幅下降的同時,2 型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患病率迅速提升。我們的體型更大瞭、壽命更長瞭,而失配性疾病卻呈現齣蔓延趨勢。這些變化有些是有益的,有些則是對尚待進化以適應新環境的人體産生的負麵影響。

◇什麼是工業

◇工業時代的飲食

◇好消息:更、更長壽、更健康的身體

◇壞消息:更多的失配性疾病

第三部分:當下與未來

09 能量太多的惡性循環——為什麼能量太多會使我們生病

為什麼人類如此容易變胖?如果儲存脂肪是人類的進化適應的話,為什麼肥胖又會使人易患某些疾病呢?問題的關鍵在於,人體對源源不斷的過量能量供應適應不足,引發瞭許多我們現在麵臨的嚴重的失配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動脈硬化和某些惡性。我們這些能量富餘所緻失配性疾病的方式,有時又會造成惡性反饋迴路,使問題復雜化。

◇我們是如何變胖的

◇糖是“毒藥”嗎

◇“ 冷默殺手”——心髒病

◇越來越普遍的癌癥

10 用進廢退——為什麼我們不用就會失去

如果人體接受不到自然選擇給它匹配好的足夠壓力,許多失配性疾病就會發生。導緻骨質疏鬆重要的因素是年輕時的體力活動不足,雌和鈣攝入不足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你不通過咀嚼食物來給你的麵部提供足夠壓力,那麼你的頜骨就不會長得足夠大,也就無法給你的智齒提供足夠的空間。哮喘等過敏類失配性疾病,則與我們跟微生物的接觸越來越少密切相關。

◇為什麼成長需要壓力

◇骨質疏鬆

◇不明智的智齒

◇“ 髒一點兒”的好處

11 新奇和舒適背後的隱患——日常生活中的新事物為何會傷害我們

書《天生就會跑》引起瞭人們對“赤腳跑”的關注。實際上,赤腳跑能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腳;青少年時期缺乏足夠強烈和多種多樣的視覺刺激,是導緻的重要原因,眼鏡的普及化和時尚化,讓自然選擇對患者的作用發生瞭緩衝;腰背痛也是一種進化失配,因為我們總是貪戀舒適的椅子和柔軟的床榻。

◇關於鞋的“理智與情感”

◇患的人為何越來越多

◇舒服的椅子不宜久坐

◇舒適的尺度

結語:用進化邏輯創造人類健康的美好未來

農業之後自然選擇並未停止,仍在使人們適應於飲食、細菌和環境的改變。但是,文化進化的速度和強度大大超過瞭自然選擇。我們所繼承的身體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適應於過去數百萬年間的不同環境。此外,進化不良的惡性反饋迴路仍廣泛存在。既然問題的産生遵循著進化邏輯,我們也隻有遵循進化邏輯纔能創造齣人類健康的美好未來。

◇方法 1 :發揮自然選擇的威力

◇方法 2:在生物醫學研究和上加大投入

◇方法 3 :通過教育幫助人們理性選擇

◇方法 4 :改變環境

尾 聲 “種咱們的園地要緊”

譯者後記

圖片齣處

精彩書摘

 

自然選擇是如何起作用的


進化和性一樣,是一個爭議性話題,在兩派人中會引起同樣強烈的反應,一派是從事研究的人士,另一派則是那些認為進化是一種危險的理論,不應該把它教給孩子們的人。不過,盡管進化是個充滿爭議的話題,並且許多人對它錶現齣瞭充滿激情的無知,但對進化的確存在這一點不應該有爭議。進化就是隨著時間而發生變化。即使是鐵杆的神創論者也認識到,地球及其物種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當達爾文於1859 年發錶《物種起源》時,科學傢們已經意識到,一些充斥著貝殼和海洋生物化石的海底地質層,不知通過何種方式被推擠進入瞭山區地。猛獁象和其他已滅絕的生物化石證明,這個發生過滄海桑田的變化。達爾文理論的激進之處在於,它驚人地全麵解釋瞭進化如何通過自然選擇發生,而不需要任何有意識的行為。

自然選擇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過程,本質上是三種常見現象的結果。種是變異:每個個體都不同於其物種中的其他成員。一個人的傢人、鄰居以及其他陌生人,在體重、腿長、鼻子形狀、個性等方麵都有很大不同。第二種現象是遺傳可能性:每個人群所錶現齣來的一些變異可以遺傳,因為父母會把他們的基因傳給後代。身的遺傳度於性格,而講哪種語言則根本沒有遺傳基礎。

第三種現象是繁殖成功率差異:所有生物,包括人類,所産生的具有自我生存繁殖能力的後代數量都是不同的。繁殖成功率的差異往往看起來很小,無足輕重(我兄弟比我多生一個孩子),但當個體須為生存和繁殖而拼搏和競爭時,這些差異可能是巨大且重要的。每到鼕季,我傢附近的鬆鼠大約有30%~40%會死亡,人類在大飢荒和大瘟疫時的死亡比例與此相似。黑死病在1348 年至1350 年間造成至少1/3 的歐洲人死亡。

如果你認同變異、遺傳、繁殖成功率差異的存在,那麼你就然接受自然選擇的存在,因為這些現象組閤起來的然結果就是自然選擇。無論你是否喜歡,自然選擇都會發生。用比較正式的話來說,即隻要具有可遺傳變異的個體,相比族群中的其他個體,産生的存活後代數不同,即後代的相對適閤度不同,那麼自然選擇就會發生。自然選擇常見於個體遺傳瞭罕見的有害變異,如血友病,損害個體的生存和繁殖能力時,其作用也強烈。這種性狀不太可能會傳遞給下一代,從而使此類個體在族群中減少或消失。這種過濾被稱為負選擇,它往往會導緻族群在一段時間內缺乏變化,維持現狀。不過,當個體偶然繼承瞭一種適應,這種可遺傳的新特徵能幫助其比其他競爭者生存和繁殖得更好,那麼正選擇偶爾也會發生。適應性特徵本質上傾嚮於發生頻率一代比一代,從而導緻隨時間而發生變化。

從錶麵上看,適應似乎是一個直截瞭當的概念,它應該能同樣直截瞭當地適用於人類、“神秘猴子”以及其他生物。如果一個物種經過進化而來,並且被認為“適應”於某種特定的飲食或棲息地,那麼這一物種的成員食用那些特定的食物、生活在那種特定的環境下,應該是成功的。例如,我們不難接受獅子適應於非洲大草原,而不是溫帶森林、荒島或動物園這一事實。按照同樣的邏輯,如果獅子適應於非洲的塞倫蓋蒂大草原,並因此適閤那裏,那麼難道人類不是適應於采集生活,並因此適閤那種生活嗎?基於很多原因,答案是“未”,對這種情況的原因和過程加以思考,對於理解人體進化的曆程與現在和未來的關係有著深遠的影響。

棘手的進化適應概念

人類的身體帶有上韆種明顯的適應。汗腺幫助你散熱,大腦幫助你思考,腸道的酶幫助你消化。這些屬性就是適應,因為它們繼承的有用特徵,是由自然選擇塑造,並能促進個體生存和繁殖的。你往往對這些適應習以為常,但隻有在它們的功能不能正常發揮時,它們的價值纔會讓人明顯地感受到。例如,你可能會認為耳垢是一種令人討厭的廢物,但這些分泌物實際上是有益的,因為它們有助於耳部感染。然而,並不是我們所有的身體特徵都是適應的結果,並且許多適應的作用方式是有悖常理或不可預知的,我想不齣酒窩、鼻毛,還有打哈欠的行為有什麼用處。要瞭解我們適應於什麼,就要求我們能夠識彆哪些是真正的適應,並解釋它們的意義。但是,這些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個問題是要識彆哪些特徵是適應,以及它們為什麼是適應。人體的基因組是由大約30 億個堿基對組成的序列,這些分子編碼瞭兩萬多個基因。每一刻,人體內都有數韆個細胞在復製著這數十億個堿基對,每次都達到瞭幾乎的準確度。按邏輯,我們可以認為這數十億行編碼都是重要的適應,但事實上,基因組中有將近1/3 沒有明顯的功能,但這些編碼仍然存在,因為它們在億萬年間不知為什麼加入瞭進來或丟失瞭功能。人體的錶型,比如眼睛的顔色或闌尾的大小,也充滿瞭過去曾經有用但現在不再起作用的特徵,或者僅僅是人體發育過程中的附加産物。智齒(如果你還有智齒的話)存在是因為人體遺傳瞭它們,但它們對人們的生存和繁殖能力的影響微乎其微,不會超過人們可能擁有的類似其他特徵,比如雙關節拇指、附著在臉頰皮膚上的下耳垂以及男性乳頭。因此假定所有特徵都是適應是不正確的。此外,盡管給每個特徵的進化適應價值編造一個假設的故事並不難,舉一個荒謬的例子來說,鼻子是為瞭戴眼鏡而進化齣來的,但是嚴謹的科學需要驗證某種特徵是否確實是適應。

雖然進化適應不像人們可能設想的那麼廣泛而易於識彆,但它們確實大量存在於人體中。然而,真正使得適應具有進化適應價值,即提個體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往往取決於環境。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達爾文從他那次的搭乘貝格爾號的環球旅行中獲得的重要見解之一。達爾文迴到倫敦後推測,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地雀擁有不同形狀的喙,是由於它們吃不同的食物形成的適應。在雨季,較細長的喙能幫助地雀吃到它們喜歡的食物,如仙人掌果和蜱蟲,但在乾旱期,較粗短的喙能幫助它們吃到不太理想的食物,如較堅硬且營養也不太豐富的種子。喙形可通過基因遺傳,並且會在種群內發生變異,因此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地雀的喙形會受到自然選擇的作用。

由於每個季節和每年的雨季有波動,喙較長的地雀在旱季繁殖的後代相對較少,而喙較短的地雀在雨季繁殖的後代相對較少,這就導緻長短喙的比例發生瞭變化。同樣的過程也適用於其他物種,包括人類。人類的很多變異——如身、鼻子形狀、消化牛奶等食物的能力——都是可遺傳的,並因特定的環境條件而在某些人群中發生進化。例如,白皙的皮膚不能抵禦曬傷,但是對紫外綫輻射水平低的鼕季、溫帶地區居住者來說,這種適應可以幫助皮膚錶麵下方的細胞足夠的維生素D。

如果適應依賴於環境條件,那麼何種條件重要呢?關於這一點,追溯前因後果可能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因為根據定義,適應是指能幫助個體比本族群中其他個體擁有更多後代的特徵,所以當個體擁有的存活後代數有可能發生變化時,適應的自然選擇作用就會強大。籠統地講,當環境艱難時,適應進化強烈。舉例來說,人類的祖先在大約600 萬年前主要吃的是水果,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的牙齒隻是適應於咀嚼無花果和葡萄。如果罕見但嚴重的乾旱使水果稀缺,而由於較粗大的臼齒有助於咀嚼其他非食物,如堅韌的葉、莖、根類,那麼擁有這種臼齒的個體就會有很強的選擇優勢。同樣的道理,對和芝士漢堡這些熱量食物的喜愛和存儲多餘熱量的傾嚮近乎普遍,在食物無比豐富的情況下,這種傾嚮並不利於進化適應,但在過去食物稀缺且熱量較低的情況下,貪戀熱量食物這種傾嚮肯定非常具有優勢。

適應也是有代價的,代價會抵消它們帶來的好處。如同我們每次做某些事情時,就不能同時做其他事情。此外,隨著條件不可避免地發生變化,變異的相對代價和好處也會不可避免地跟隨條件而變化。在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地雀中,粗喙不便於吃仙人掌果,細喙不便於吃堅硬的種子,不粗不細的喙吃這兩種食物都不方便。在人類身上,短腿有利於在寒冷氣候下保存熱量,但不利於長距離效行走或奔跑。妥協的一個後果是,自然選擇很少會達到或根本不會達到,因為環境總是在不斷發生變化。隨著降雨、溫度、食物、獵食者、獵物和其他因素每季、每年以及在更長時間跨度內發生著大小幅度不同的變化,每種特徵的進化適應價值也會改變。因此,每個個體的適應都是不的産品,來自一係列連續不斷變化著的妥協。自然選擇不斷推動生物嚮著優進化,但優幾乎總是不可能達到的。

可能達不到,但進化會把身體內的適應積纍起來,就像你可能會積纍新的廚房用具、書籍或衣物一樣,這樣身體就能在不同環境中發揮相當不錯的功能。人類的身體是由一堆雜亂的適應組成的,這些適應經過瞭數百萬年的積纍。這種大雜燴式的效果好比一份重寫手稿。像重寫手稿一樣,身體含有多個相關的適應,它們有時會互相衝突,另一些時候又會互相配閤,幫助身體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有效地發揮功能。以飲食為例,人的牙齒極其適閤咀嚼水果,因為我們是從主要吃水果的猿類進化而來的,但我們的牙齒非常不利於咀嚼生肉,尤其是難嚼的野味。後來,人們又進化齣瞭其他適應,例如把石頭製成工具的能力、烹煮的能力,等等,有瞭這些能力,我們就能咀嚼肉類、椰子、蕁麻以及其他任何的東西。不過,多種相互作用的適應有時也會導緻互相製約。如後續的章節將探討的那樣,人類進化齣直立行走和奔跑適應,但這些適應限製瞭我們快速衝刺和敏捷攀爬的能力。

須指齣的後也是重要的一點,關於適應:沒有一種生物的進化適應是為瞭健康、長壽、幸福或者達到生物努力想要實現的許多其他目標。提醒一下,適應是自然選擇形成的、促進相對繁殖成功率(適閤度)的一種特徵。因此,適應經過進化後能促進健康、長壽和幸福,是於這些屬性能使個體産生更多存活後代的情況下。迴到較早的主題,人類經過進化後容易肥胖,不是因為過多的脂肪能促進我們身體健康,而是因為脂肪有利於提升生育能力。同樣,我們這個物種容易擔心、焦慮和産生壓力,這會帶來痛苦和不快,但這些都是古老的適應,可以幫助我們的祖先避免危險或應對危險。我們不但進化齣瞭閤作、創新、交流和培養後代的能力,還進化齣瞭欺騙、偷竊、撒謊或謀殺的能力。底綫在於,人類的許多適應進化齣來並不一定是為瞭促進身體或精神上的健康幸福。

總而言之,試圖迴答“人類適應於什麼”這個問題,雖然簡單,卻不切實際。一方麵,根本的答案是,人類適應的事情就是:擁有盡可能多的子女、孫輩和曾孫輩!另一方麵,我們的身體實際上如何把自己傳給下一代完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由於復雜的人類進化史,因此人體並不是適應於任何單一的飲食、棲息地、社會環境和運動方法。從進化的角度看,佳健康狀態是不存在的。因此,人類與我們的朋友“神秘猴子”一樣,不但能在新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有時甚至還能蓬勃發展,如佛羅裏達州郊區。

如果進化沒有提供易於遵循的指南來讓我們優化健康或疾病,那麼為什麼沒有一個對自己健康幸福感興趣的人來想想人類進化過程中發生瞭什麼?猿類、尼安德特人、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農民,這些跟人們的身體有什麼關係?我能想到兩個非常重要的答案,其中一個涉及進化的過去,另一個涉及進化的現在和未來。

前言/序言

 

如果我們對過去和現在糾纏不休,那麼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喪失瞭未來。

——溫斯頓 丘吉爾


你聽說過2012 年在佛羅裏達州坦帕市舉行的共和黨代錶大會上上演花絮的“神秘猴子”嗎?那是一隻齣逃的獼猴,當時已經在這座城市的街頭生活瞭三年多,它從垃圾箱或垃圾桶裏搜撿食物,會躲避汽車,並且聰明地避開瞭野生動物保護機構官員的抓捕,使他們無可奈何。這隻猴子成瞭當地的傳奇。當時,因為有大批政客和記者在那裏參加會議,所以這隻“神秘猴子”一下子就在上齣瞭名。

政客們很快就開始藉猴子的故事為契機來推廣他們的政見。古典自由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都對這隻不斷逃避抓捕的猴子錶示瞭贊賞,認為它象徵著自由的本能,象徵著人類以及猴子對自由受到不公正侵犯的反抗。保守派將多年來抓捕猴子的失敗努力解釋為象徵著無能浪費的政府。記者則大篇幅地講述著這隻神秘猴子及其追捕者的故事,以此來隱喻正在城市裏其他地方上演的政治大戲。而大多數人隻是想知道這隻獼猴在佛羅裏達州的郊區乾瞭些什麼,它顯然不屬於這個地方。

作為一個生物學傢和人類學傢,我是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神秘猴子”和它引發的係列反應的,它們象徵著人類對自己在自然界地位的看法,這種看法自相矛盾,錶現齣在進化方麵的天真無知。從錶麵上看,這隻猴子集中反映瞭一些動物在它們初不適應的環境中如何良好地生存下來。獼猴從亞洲南部進化而來,在那裏,它們擁有的采集不同食物的能力使它們能夠在草原、林地甚至山區定居下來。它們在村莊、城鎮和城市中也能繁衍得很好,獼猴還是常用的實驗室動物。考慮到這一點,“神秘猴子”能在坦帕市的垃圾堆裏生活下來,也就談不上什麼驚人的纔能瞭。然而,人們一般認為,自由自在的獼猴不屬於佛羅裏達州內的城市,這顯示瞭我們是多麼不擅長把同樣的邏輯用於自身。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猴子齣現在坦帕市,與絕大多數人齣現並生活在城市、郊區和其他現代環境中相比,並沒有多麼離譜。

我們和“神秘猴子”一樣,都遠離瞭初生活的自然環境。在600 多代人以前,任何地方的人類都是采集者。在相對較近的年代之前——在進化曆史中隻是一眨眼的時間,我們的祖先都生活在不足50 人的小群體中。他們定期從一個營地轉移到下一個營地,以采集植物、、打魚為生。即使在大約10 000 年前農業齣現後,大多數農民仍然住在小村莊裏,每天辛苦勞作,以生産齣足夠的糧食,他們從未想象過如今在佛羅裏達州坦帕市這類地方齣現的司空見慣的景象:汽車、廁所、空調、手機以及大量經過度加工、富含熱量的食物。

我很遺憾地報告一下,“神秘猴子”終於2012 年10 月被抓獲,但絕大多數現代人類仍然像曾經的“神秘猴子”一樣,生活在他們初並不適應的環境中,對此我們是否有要擔心?在許多方麵,這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幾乎不用”,因為21 世紀初的生活對普通人來說還是相當不錯的。總體來看,人類這個物種相當繁盛,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近幾代人取得的社會、和技術方麵的進步。如今地球上的人口超過瞭70 億,其中很大比例的人以及他們的子女、孫輩,都有望活到70 歲以上。即使普遍存在貧窮問題的國傢和地區也取得瞭長足的進步:印度人的平均期望壽命在20 世紀70 年代不到50 歲,但已經超過瞭65 歲。數十億人比他們的祖輩活得更久、長得更,並且能享受到比過去大多數國王和王後更舒適的生活。

盡管情況已然相當不錯,但還可以更好,因為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擔心人類的未來。除瞭氣候變化造成的潛在威脅,我們還麵臨著人口激增以及疾病流行方式轉變的挑戰。隨著長壽者越來越多,因感染或食物不足所緻疾病而英年早逝者越來越少,患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卻呈現指數式增長。而這些疾病過去很罕見,或者根本不為人所知。富裕帶來的並不全都是好事,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傢的成年人多數超重,健康狀況不佳,而兒童肥胖癥的患病率在範圍內也在飆升,這預示著未來幾十年將有數十億不健康的胖子。

與健康狀況不佳和體重超重伴隨齣現的是心髒病、中風、癌癥以及許多代價昂的慢性疾病,如2 型糖尿病和骨質疏鬆。工作生活能力喪失的原因也在發生著令人不安的改變,因為全有更多的人患有過敏、哮喘、、失眠、扁平足以及其他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的死亡率降低瞭,但是疾病的發生率卻升瞭,健康狀況齣現瞭下降。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轉變發生的原因在於年輕時死於傳染病的人減少瞭,但我們韆萬不要把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的疾病與年齡自然增長引起的疾病相混淆。每個年齡段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受到生活方式的顯著影響。在45~79 歲的男性和女性中,積極參加體力活動、攝入大量水果和蔬菜、不吸煙、飲酒適度的人,在某一年份的平均死亡僅為生活習慣不健康者的1/4。

慢性疾病的發生率如此之,不僅預示著患者病痛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巨額的費用。在美國,每人每年花在上的費用超過8 000 美元,占國民生産總值的近18%。這筆錢中有很大比例是用於可以的疾病,如2 型糖尿病和心髒病。其他國傢在上的開支較少,但隨著慢性疾病的增加,相關費用金額也都在以令人擔憂的速度上升,例如,法國現在的費用占其國民生産總值的約12%。隨著中國、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傢富裕起來,他們又將如何應對這些疾病及其費用呢?顯然,我們需要降低費用,並為數十億現在和將來的病人開發廉價的新療法。但如果我們能夠事先這些疾病豈不是更好嗎?又要怎麼呢?

這裏我們需要迴顧一下“神秘猴子”的故事。如果人們認為有要把猴子從坦帕市郊清除齣去,因為它並不屬於那裏,那麼也許我們也應該讓猴子過去的鄰居——人類,迴到生物學上更正常的自然狀態。即使人類像獼猴一樣,可以在許多不同的環境中生存和繁衍,包括郊區和實驗室,但是如果我們改吃那些自己所適應的食物,並且像我們的祖先那樣鍛煉,那麼我們豈不是能擁有更健康的身體?進化主要是使人類適應瞭采集者的生存和繁殖方式,而不是農民、工人、辦公室白領的生存方式,這一邏輯鼓舞著日益興起的現代洞穴人運動。有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追求健康的生活,他們認為,如果像石器時代的祖先那樣飲食和運動,就會變得更加健康和幸福。我們可以從采用“原始人飲食法”開始,食用大量的肉(當然是用草喂養的動物)、堅果、水果、種子、多葉植物,拒絕所有用糖和簡單澱粉加工的食物。

如果你是真的在認真實踐這種飲食方法,還要在食譜中加上蟲子,而且從不吃榖物、乳製品和任何油炸食物。你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更多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活動。每天赤足步行或奔跑10 公裏、爬幾棵樹、在公園裏追逐鬆鼠、扔石頭、不坐椅子,還要睡在石闆上,而不是睡在床墊上。為瞭公平起見,原始生活方式的倡導者並不提倡人們辭掉工作,遷居到卡拉哈裏沙漠,並放棄所有現代生活中佳的便利設施,如廁所、汽車和互聯網( 要發博客把石器時代的生活體驗分享給其他有同樣想法的人,網絡是不可少的)。

現代洞穴人運動倡導者主要是建議人們思考一下如何使用自己的身體,尤其是吃什麼和怎麼鍛煉。但這是否正確呢?如果越接近舊石器時代的生活方式明顯越健康,那為什麼沒有更多的人那樣生活?那種生活方式有什麼缺點?哪些食物和活動是我們應該放棄或采用的?很明顯,人類不怎麼適應食用太多垃圾食品,並整天坐在椅子上,但我們的祖先也沒有被進化適應於吃馴化的植物和動物、看書、使用、喝咖啡、在有玻璃碎屑的街道上赤足奔跑。

上述問題其實都預設瞭一個根本問題的答案,這個問題正是本書的核心:人體適應於什麼?

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它需要從多個方麵來解答,其中之一就是探索人體進化的故事。我們的身體是如何進化成現在這樣的,為什麼會這樣進化?我們進化適應於吃什麼食物?我們進化適應於從事什麼活動?我們為什麼要有很大的腦容量、少量的毛發、拱形的足弓以及其他一些明顯特徵?我們將會看到,這些問題的答案非常令人著迷,經常是假設性的,有時甚至有悖常理。然而,我們的要務是要考慮“適應”意味著什麼,這是一個更深刻、更棘手的問題。坦白地說,適應的概念難以定義和明確使用,這是眾所周知的。因為我們進化適應於吃某些食物或從事某些活動,並不意味著它們對我們有好處,或沒有其他更好的食物和活動瞭。因此,在我們講述人體進化史之前,讓我們先思考一下適應的概念是如何從自然選擇理論中衍生齣來的,這個術語的實際含義是什麼,以及適應可能與我們的身體有什麼關係。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