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6-2017)
定价:99.00元
作者:倪鹏飞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545452297
字数:310000
页码:364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6年楼市运行形势集中体现为市场回暖过程中的局部过热。年初,房地产市场出现井喷式由一线向周边及二线城市波浪式扩散回暖,虽在4月后呈现回落调整的迹象,但自7月,尤其是8月以来,形势迅猛逆转,房地产市场过热面临着区域进一步扩散和热点地区失控风险。随着9、10月一线城市、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调控的集中收紧,楼市初现降温迹象,面临短期调整。
报告预测:楼市将迎来新一轮的短期调整。在整体经济趋势没有重大变化和没有重要政策出台的前提下,全国房价整体增幅将收窄,个别月份或将*下降。其中,一、二线城市中先前房价上涨快的城市的房价增幅回落会更大,三、四线城市分化;房地产开发投资将放缓,增幅或将低于2016年;总体库存将会进一步下降,降幅会有所收窄,且城市间分化严重,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任务仍然艰巨;销售开工方面,2017年销售或将有较大幅度下降,开工面积也将会下降,同时分化还会持续,一、二线城市新开工或将增加。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6—2017)》是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出品的蕞据话语权的中国住房市场报告,从总报告、市场报告、主题报告、公共政策和城市报告五个角度,在评述2015年第四季度至2016年第三季度住房及相关市场走势的基础上,对中国住宅市场体系做了系统的分析、预测与评价,通过构建中国住房指数体系,量化评估了住房市场各关键领域的发展状况;剖析了住房市场及其相关领域协调健康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目录
作者介绍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百人论坛”秘书长。1994~2000年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7月进入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工作。主编《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国住房发展报告》、《中国国家竞争力报告》。
文摘
序言
坦白说,我购买《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6-2017)》之前,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理解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在2016-2017年这个充满变数的时期。阅读这本书之后,我的认知得到了极大的更新和拓展。我非常欣赏报告中对于市场周期性波动与长期趋势的辨析。它不仅仅关注短期的价格涨跌,更着力于揭示支撑这些波动的深层机制,例如人口红利、城镇化速度、技术进步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等。报告中对不同城市住房市场的精细化研究,让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地域差异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不同政策在不同区域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我尤其关注其中关于住房金融风险控制的章节,它详细分析了信贷政策的收紧与放松对市场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住房市场的发展脉络有了更加系统和完整的理解,为我未来的投资决策和个人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住房领域结构性变革的爱好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提供深度洞察的文献。《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6-2017)》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严谨的研究方法和详实的数据支持。它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建立在大量一手和二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回归分析、案例研究等多种手段,来验证其提出的观点。我尤其对报告中关于“去库存”政策在2016-2017年间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的评估很感兴趣。它详细分析了政策出台的背景、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措施,以及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住房市场的影响。报告中对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探讨也十分到位,它没有回避中国房地产市场可能存在的泡沫风险,而是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分析了杠杆率上升、信贷扩张等因素可能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应对建议。这让我对中国住房市场的稳健发展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也为我理解宏观经济调控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窗口。
评分我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讨论,但很多信息都比较碎片化,而且缺乏专业性和深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6-2017)》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我最喜欢的是它对住房市场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阐释。报告不仅仅聚焦于房子本身,而是将住房置于更广阔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例如,它分析了住房制度改革对居民财富分配、消费能力以及社会流动性的影响,还探讨了城市更新、人才引进等政策如何反作用于住房需求和供给。这种跨学科、系统性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住房问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相连。报告中对不同群体购房能力、住房负担的研究,也让我对社会公平和民生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它用数据和事实说话,而不是简单地煽情或断言,这种客观的立场让我非常信服。
评分拿到《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6-2017)》这本书,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但实际阅读体验却大相径庭。作者们用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房地产市场问题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对热点城市房价逻辑的剖析,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报告详细分析了其房价上涨背后的供需失衡、土地稀缺、人口涌入以及金融杠杆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同时,报告也并没有忽视那些曾经有过辉煌但后来面临挑战的城市,它对这些城市的转型困境和发展机遇也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不仅仅是陈述现象,更注重探究原因,并对未来趋势做出预测。它对于政策制定者的建议,以及对普通购房者的启示,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住房市场的理解,从“点”扩展到了“面”,再到“线”,可以说是全方位地提升了我的认知水平。
评分这本《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6-2017)》确实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研究著作,对于我这样一名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它提供了极其详实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我特别欣赏它在梳理2016-2017年这一关键时期中国住房市场动态时的深度和广度。报告并没有停留在对宏观经济指标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影响市场发展的多重因素,比如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口结构的变化、信贷政策的调整以及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模式等等。在阅读过程中,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们是如何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现象串联起来,形成一幅关于中国住房市场变迁的宏大图景。报告中对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市场分化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这对于理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国家而言至关重要。它揭示了热点城市房价上涨的内在逻辑,同时也关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住房市场的挑战,这种全面性的视角让我对中国住房问题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报告还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机遇进行了预判,为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帮助我在进行购房决策时更加审慎和明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