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苏轼
  • 宋词
  • 传记
  • 文学
  • 历史
  • 文化
  • 古典诗词
  • 中国古典文学
  • 传记文学
  • 诗词鉴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ISBN:9787516908624
商品编码:19820139859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
作者:孟凤梅
定价:25.0
出版社:华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16908624
印次: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苏轼的词另辟蹊径,于剪红刻翠外别立一宗,以清旷之气登大雅之堂。他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读他的词,可怡情,可遣怀;品他的人生,感动、敬佩、怜惜相互交织。本书结合苏轼的经历,对其词进行了情感化解读。


  目录

目录


卷一◎崇安才子初少年

潜心求学,崭露锋芒002

初生词心,后悟章法006

佳人才子,难得双美011

前约轻负,离乡应试016

秀色江南,乘醉流连021

绮罗丛里,偎红倚翠026

卷二◎风流浪子白衣相

初抵汴京,盛世风华032

忍负韶光,千金一笑037

天人两隔,空想遗音042

争奏祥瑞,竞献赞颂047

初遇虫娘,一试落第052

疏狂一醉,红粉相尤056

盟言犹在,唯两心同062

屡试不中,白衣卿相067

卷三◎忍把浮名换斟唱

平康小巷,旧时婵娟074

红尘相遇,当日风流078

醉倒花间,靡靡艳音085

奉旨填词,风流才调089

深院萧萧,恩客薄幸094

隔帘听曲,魂牵梦萦100

卷四◎十年羁旅归梦远

长亭伤别,无语凝噎108

红颜薄命,误尽平生113

时展丹青,争如相见118

绣阁轻抛,浪萍难驻123

别来岁久,故人何在128

西行关中,怀古伤今135

登高临远,正恁凝愁140

两蜀三川,锦里风流144

卷五◎一朝风月万古长

五十而仕,一朝梦圆152

走马上任,拜会范公157

游宦区区,心倦念归161

宦海沉浮,洞悉民瘼166

暮年词祸,仕途尽输172

改字耆卿,且抛浮名176

千古留名,天下咏之180


  编辑

中华诗词的明珠·典藏版

历罕见的词、诗、文、书、画型奇才,

豁达而充满生活情趣的大家居士,

一肚皮不合时宜,到了词中,全成诗意。
 





好的,这是为您构思的一份关于另一本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 --- 《山河万里入诗篇:李白边塞诗的壮阔与苍凉》 作者: 张鸿远 出版社: 翰墨轩文化 定价: 88.00 元 装帧: 精装,附赠唐代地图珍藏版 字数: 约 45 万字 开本: 16 开 --- 内容概述 《山河万里入诗篇:李白边塞诗的壮阔与苍凉》并非一部单纯的文学评论集,而是一次深入的文化地理考察与诗歌意象重构的宏大工程。本书聚焦于盛唐诗仙李白创作生涯中,那些与边塞、戍卒、胡风、战火、以及广袤西北大地紧密关联的诗作群。作者张鸿远教授,以其深厚的历史学与古典文学功底,将李白的边塞诗置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复杂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背景中进行审视,力图揭示这些诗篇背后所蕴含的家国情怀、生命哲学以及盛唐气象的内在矛盾。 全书共分七个主要部分,从诗人的早期游侠情怀,到中年受召入翰林,再到晚年流放夜郎途中的边塞想象,构建了一个立体的李白“边塞世界”。它不仅解读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千古名句的表面意象,更探究了李白作为“布衣诗人”如何以浪漫主义的激情,去描摹和叩问现实的边疆疾苦与战争的无意义性。 核心章节精要 第一部:盛唐的边陲图景与诗人的地理观 本部分详细梳理了唐代对西域、东北边疆的控制范围及主要的军事部署。作者通过考证史料,勾勒出李白在创作这些诗篇时所依赖的地理认知基础。重点分析了“玉门关”、“陇西”、“燕山”等地理意象在李白诗中的功能性转变,它们不再是简单的背景板,而是承载着时代焦虑与个人抱负的符号。张教授认为,李白对边塞的想象,更多源于对自由疆域的向往,而非对实际战场的亲历。 第二部:从浪漫的远征到现实的幻灭 本章深入剖析了李白对“功名”与“边功”的复杂情感。对比了李白与王昌龄、岑参等“边塞诗人”的异同。王昌龄的沉郁顿挫与李白的飘逸豪迈在此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着重论述了李白在诗歌中如何处理“报国心切”与“功业难成”之间的张力。例如,在描绘戍卒思乡时,李白并未过多渲染具体的战争惨烈,而是通过对时间流逝和月光变迁的捕捉,将个体的孤寂融入无垠的宇宙悲歌之中,体现出其超然的哲学视角。 第三部:胡风异俗的审美构建 李白的边塞诗中充满了对少数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的描绘,如“胡琴”、“葡萄美酒”、“玉阶霜”等意象。本书细致地辨析了这些“异域”元素的引入,并非简单的猎奇,而是盛唐文化自信下对多元文明交流的浪漫捕捉。张教授指出,李白笔下的“胡人”形象,往往是自由不羁、充满生命力的象征,这与他本人追求个体解放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 第四部:边塞诗中的“道”与“侠” 本部分将边塞诗置于李白“仙道”思想和“游侠”精神的交汇点进行考察。探讨了李白如何将边塞的苍凉视为磨砺心性的试炼场。诗中的“醉”与“醒”、“剑”与“笔”,在边塞背景下获得了新的含义。他不是一个在边疆保家卫国的战士,而是一个试图以诗歌和酒,勘破边塞困境的哲人。 第五部:天宝末年的边塞变调 本书的后半部分重点关注安史之乱前后,李白边塞诗风格的微妙变化。从早期的乐观开阔,到晚期的忧思深沉,特别是与永王李璘事件相关的流放经历,如何重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认知。作者通过比对《送蔡山人游天山》与《远别南枝》,清晰展示了希望之火如何被现实的冰雪所覆盖。 第六部:诗歌的地理学:地图上的李白足迹与想象 这一章极具特色,结合了地图学知识,分析了李白诗歌中地名的使用习惯。作者指出,李白对地名的运用并非严格遵循地理学的精确性,而是服务于情感的需要,即“心之所向即为地理”。通过对古今地图的对照,读者可以直观感受到李白构建的那个既真实又虚幻的边塞世界。 第七部:继承与影响:李白边塞诗的后世回响 本书最后总结了李白边塞诗对宋、元、明、清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在“豪放”一派的形成过程中,李白边塞诗所提供的精神范式。 本书特色 1. 跨学科研究视角: 结合了历史地理学、边疆史、文化人类学等多重视角,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局限。 2. 详实的历史背景: 资料翔实,对唐代军制、丝路贸易、民族关系有细致的梳理,为理解诗歌提供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3. 深邃的意象分析: 区别于表层解读,专注于挖掘如“月”、“风”、“沙”、“酒”等核心意象在边塞语境下的多重文化内涵。 4. 精美插图与地图: 附赠多幅作者手绘或考证的唐代边疆示意图及相关文物高清图版,增强阅读的直观性和学术价值。 《山河万里入诗篇》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唐诗、钟情于历史地理的读者的力作。它将带领您重新踏上那条漫长而又充满激情与哀愁的边塞之路,在李白的诗句中,触摸盛唐最后的雄浑与无奈。 ---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到《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这个书名,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苏轼那洒脱不羁的身影。他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充满了坎坷与辉煌。作为一名读者,我迫切地想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千古奇才。 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细致地描绘苏轼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他如何从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一步步成为文坛巨匠,又如何在中年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荒凉之地。我希望能看到书中对这些重大人生转折点的深入剖析,以及它们对苏轼词作风格产生的微妙影响。尤其让我好奇的是,他在最落魄的时候,是如何保持那份乐观与旷达的?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能够“一蓑烟雨任平生”?书中是否会着重描写他与当时文人雅士的交往,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我希望这本书不仅是关于苏轼词作的讲解,更是他整个人生弧度的精彩展现,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评分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浓厚的画面感和哲学意味,我拿到《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这本书时,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苏轼那标志性的形象——一袭蓑衣,沐浴风雨,却泰然自若。这本书,我希望能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文学史料堆砌,而是能真正带领读者走进苏轼的灵魂深处。 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与他诗词创作之间的关系的。比如,当他被贬谪到黄州,经历了“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寂时,他是如何从这种困境中汲取灵感,写出《念奴娇·赤壁怀古》那种吞吐山河的壮阔?或者在他被流放到海南,身处绝境之时,他内心深处的感受又是如何?是否会有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他如何在这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保持精神的独立与诗意的栖居?我期待书中能有更多关于苏轼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例如他对美食的独到见解,他对朋友的真挚情谊,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看到一个有温度、有情感、有血有肉的苏轼,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文学符号。

评分

拿到这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的时候,心里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苏轼,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江湖侠客的洒脱,一种看透世事的豁达。我一直很喜欢他,不仅仅因为他的词写得好,更因为他的人生经历。从他短暂而辉煌的仕途,到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再到晚年的归途,这一路的跌宕起伏,仿佛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我好奇这本书会如何勾勒出这位千古才子的形象。是会着重于他词作的艺术成就,剖析他如何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化为千古绝唱?还是会更侧重于他的人生轨迹,展现他如何面对仕途的坎坷、政治的倾轧,依然保持着那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胸襟?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捕捉苏轼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他是如何在人生的至暗时刻,依然能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抑或是,他又是如何在一个被流放的偏僻之地,找到“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的禅意?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对一位文学巨匠的传记,更是对一种人生态度的致敬。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对苏轼更深层次的理解,让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些充满挑战的日子里,他是如何用文字与生活搏斗,最终赢得属于自己的不朽传奇。

评分

《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这个书名,已经足够吸引我了。苏轼,这位承载着中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他的词,他的生活,都充满了传奇色彩。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作家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的人生。而苏轼,恰恰是人生与创作最完美融合的典范。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在于它能否深入挖掘苏轼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他的词不仅仅是文字的排列组合,更是他人生际遇、性情品格的真实写照。我渴望通过这本书,了解他在仕途顺遂时的意气风发,在他遭受贬谪时的无奈与坚韧,在他晚年经历的种种磨难时,他内心的真实挣扎与最终的豁达。特别是那些脍炙人口的词作,比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它诞生的土壤,理解苏轼在写下这句词时的心境。这本书,若能帮助我走进苏轼那个充满诗情画意又跌宕起伏的人生,让我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他“戏谑人生”的智慧,那将是我一次难忘的阅读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词传》。苏轼,这个名字自带一种风骨,一种在风雨飘摇中依然挺立的傲岸。我尤其对“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词印象深刻,它概括了苏轼一生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作为一个读者,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内心世界。 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对他词作的解析,更想看到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苏轼。他如何在命运的洪流中挣扎,又如何在逆境中寻找到内心的平静?他对于官场的失望,对于人生的思考,对于友情的珍视,对于美食的喜爱,这些点点滴滴,书中是否会有生动的描绘?我更关心的是,他那些传世的词作,是如何从他丰富而跌宕的人生中孕育出来的。是怎样的心境,让他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是怎样的豁达,让他能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本书,如果能让我穿越时空的界限,感受到苏轼的心跳,理解他笔下的情感,那将是一次无比美妙的阅读体验。我期待它是一场与苏轼灵魂的深度对话。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