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宝贝为套装书籍,全套3册,共610克,总定价56.6元,分别如下:
《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定价22.8元;
《蜜蜂养殖实用技术》,定价19元;
《实用养蜂技术》,定价14.8元
以下为单本书参数
商品参数
书名: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
定价:22.8元
作者:李继莲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H20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122261854
字数:158000
页码:15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二、商品参数
书名:蜜蜂养殖实用技术
作者: 李继莲 主编
I S B N : 9787122194398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2-1
印刷时间: 2014-8-1
版次:1版
印次:3次
字数:154千字
页数:171页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重量:130克
定价:19元
三、商品参数
书 名:实用养蜂技术/农家致富金钥匙丛书
作 者:李炳焜 主编
I S B N :9787533538590
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7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1年7月1日第2次印刷
字 数:229000字
页 数:282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 克
定 价:14.80元
编辑推荐
本书利用大量一手高清彩色图片,以全彩的形式,全面介绍了当前蜜蜂养殖中的关键技术。2.本书内容涵盖了蜜蜂养殖中的所有重点环节,内容新颖全面。
内容简介
李继莲主编的《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详细介绍了蜜蜂养殖中的关键技术。内容包括:蜜源的调查、蜂场场址的选择、蜂箱排列以及选购蜂群和蜂群检查等养蜂的基本操作,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蜂群的管理办法及注意事项,中华蜜蜂的活框饲养技术,花期和产浆期的蜂群管理及相关蜂产品的采收技术,以及蜂群饲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主要病虫害及其有效防治方法。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实用性较强,可供养蜂人员、养蜂科技工作者及农业院校相关师生,特别是养蜂爱好者阅读参考。
目录
章养蜂的基本操作
节我国蜜蜂的种类
第二节蜜源调查
第三节蜂场场址选择
第四节蜂箱排列
第五节选购蜂群
第六节蜂群检查
第七节调整蜂群
第八节迁移蜂群
第九节收捕分蜂群
第十节防止盗蜂
第十一节预防蜂蜇
第二章蜂群春季管理
节早春蜂群快速繁殖技术
第二节病虫害防治
一、治螨
二、蜂箱和巢脾的消毒
三、换脾
第三节放王产卵
第四节促蜂排泄
第五节紧脾保温
一、箱内保温
二、箱外保温
第六节早春喂饲
一、喂糖
二、喂花粉
三、喂水
第七节加脾扩巢
一、扩大子圈
二、加空脾
三、加继箱
四、强弱互补
第八节组织双王群
第九节控制分蜂热
第十节王种选育
一、人工育王的条件
二、育王用具
三、培育种蜂群
四、育王的方法
五、组织交尾群
六、介绍新蜂王
第十一节人工分群
第三章蜂群夏季管理
节长江以北有主要蜜源的地区
第二节在江浙等只有辅助蜜源的地区
第三节长江以南无蜜源的地区
第四章蜂群秋季管理
节更换蜂王
第二节培育越冬蜂
第三节贮备越冬饲料
第四节预防盗蜂
第五节适时断子
第六节防治蜂螨
第七节秋季茶花期管理
第五章蜂群冬季管理
节越冬期蜂群的特点
第二节越冬蜂群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越冬蜂巢的布置
第四节调整越冬群势
第五节越冬包装
第六节蜂群室内越冬
一、入室时间及方法
二、入室后的管理
三、蜂群出室
第六章中蜂的活框饲养
节中蜂过箱
一、过箱的条件和时间
二、过箱前的准备
三、过箱的方法
四、过箱后的管理
第二节中蜂蜂场基本操作技术
一、养蜂场地选择
二、蜂群的排列
三、蜂王和王台的诱入技术
四、工蜂产卵和咬脾的处理
五、防止盗蜂
六、防止蜂群飞逃
第三节中蜂蜂群的管理
一、早春繁殖
二、流蜜期管理
三、越夏期管理
四、秋季蜂群管理
五、越冬期管理
第七章花期蜂群生产管理
节饲养强群
一、饲养强群的条件
二、饲养强群的方法
三、保持强群的主要措施
第二节培育适龄采集蜂
第三节组织采蜜群
第四节采蜜群的管理
第五节蜂蜜的生产
一、采蜜前的准备
二、分离蜜的采收工序
第六节蜂花粉的生产
一、蜂花粉的采收工序
二、采粉蜂群的管理
第七节蜂胶的生产
一、蜂胶的采收工序
二、采胶蜂群的管理
第八节雄蜂蛹的生产
第九节蜂毒的生产
第八章产浆期的蜂群管理
一、产浆群的选育
二、产浆群的组织
三、补粉奖糖
四、产浆群温湿度的调节
五、王浆的生产
第九章蜜蜂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节常见蜜蜂病毒病
一、囊状幼虫病
二、慢性麻痹病
三、急性麻痹病
四、其他病毒病
第二节常见的蜜蜂细菌性疾病及防治
一、美洲幼虫腐臭病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
三、蜜蜂败血病
四、蜜蜂副伤寒病
第三节常见蜜蜂真菌性疾病及防治
一、白垩病
二、黄曲霉病
第四节常见蜜蜂寄生虫病及防治
一、蜜蜂孢子虫病
二、大蜂螨
三、小蜂螨
第五节蜜蜂常见敌害及防治
一、巢虫
二、胡蜂
三、蚂蚁
四、蟾蜍
第六节其他常见蜂群异常及防治措施
一、工蜂产卵
二、农药中毒
三、甘露蜜中毒
四、花蜜中毒
五、其他植物的花中毒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在作者多年蜜蜂养殖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实用、科学、高效”的指导思想,详细介绍了蜜蜂养殖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一年中四季蜂群的科学管理,中蜂的活框饲养,花期和产浆期蜂群的生产管理以及蜜蜂常见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文前附有高清彩色图片,便于读者参考。
本书适合广大养蜂人员、养蜂科技工作者以及农业院校相关师生阅读,也可供蜜蜂爱好者参考。
目录
章 养蜂的基本操作
节 调查蜜源
第二节 蜂场场址选择
1 蜜源情况
2 适宜的小气候
3 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
4 确保人、蜂安全
第三节 蜂箱排列
1 分散摆放
2 分组排列
第四节 选购蜂群
1 购买时间
2 蜂种的选择
3 挑选蜂群
4 定价付款
第五节 蜂群检查
1 准备工作
2 检查蜂群
第六节 调整蜂群
第七节 迁移蜂群
第八节 收捕分蜂群
1 分蜂的原因
2 分蜂团的收捕
3 分蜂的预防和控制
第九节 防止盗蜂
1 发生盗蜂的原因
2 盗蜂的识别
3 盗蜂的预防
4 制止盗蜂
第十节 预防蜂螫
1 养蜂管理
2 设置标识
3 处理蜂蜇
第十一节 养蜂常用机具
1 基本用具
2 饲养管理用具
3 蜂产品生产工具
4 其他工具设备
第二章 蜂群春季管理
节 早春蜂群状况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
1 治螨
2 蜂箱和巢脾的消毒
3 换脾
第三节 放王产卵
第四节 促蜂排泄
第五节 紧脾保温
1 箱内保温(紧脾)
2 箱外保温
第六节 早春喂饲
1 喂糖
2 喂花粉
3 喂水
第七节 加脾扩巢
1 扩大子圈
2 加脾扩巢
3 加继箱
4 强弱互补
第八节 组织双王群
第九节 控制分蜂热
第十节 王种选育
1 人工育王的条件
2 育王用具
3 培育种蜂群
4 育王的方法
5 组织交尾群
6 介绍新蜂王
第十一节 人工分群
1 均等分群法
2 非均等分群法
3 一群分出多群
4 多群分出一群
第三章 蜂群夏季管理
节 长江以北有主要蜜源的地区
1 防暑
2 防敌害
3 防农药中毒
4 蜂群的生产管理
第二节 在江浙等地只有辅助蜜源的地区
第三节 长江以南无蜜源的地区
第四章 蜂群秋季管理
节 更换蜂王
第二节 培育越冬蜂
第三节 贮备越冬饲料
第四节 预防盗蜂
第五节 适时断子
第六节 防治蜂螨
第七节 秋季茶花期管理
1 培育采集蜂
2 防止茶花烂子
3 多采花粉
4 主副群繁殖
5 适时育王、囚王培育越冬蜂
第五章 蜂群冬季管理
节 越冬期蜂群的内部状况
第二节 越冬蜂群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越冬蜂巢的布置
第四节 调整越冬群势
第五节 越冬包装
1 箱内保温
2 箱外包装
第六节 蜂群室内越冬
1 入室时间及方法
2 入室后的管理
3 蜂群出室
第六章 中蜂的活框饲养
节 中蜂过箱
1 野生中蜂及分蜂团的收捕技术
2 过箱的条件和时间
3 过箱前的准备
4 过箱的方法
5 过箱后的管理
第二节 中蜂蜂场基本操作技术
1 养蜂场地选择
2 蜂群的排列
3 蜂王和王台的诱入技术
4 工蜂产卵和咬脾的处理
5 防止盗蜂
6 防止蜂群飞逃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养蜂这个行业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神秘又充满智慧。这次终于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一下,选择了这套《现货 实用养蜂技术3册 图说蜜蜂养殖关键技术 中蜂意蜂养殖书籍大全 蜜蜂养殖》。拿到手后,首先就被它的内容之详实所震撼。第一册,关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讲得简直比我大学生物课还要细致。从蜜蜂的社会结构、繁殖习性,到它们如何采集花粉、酿造蜂蜜,再到它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能力,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关于蜜蜂“舞蹈语言”的部分,简直像在读一本科幻小说,想象着那些小小的生物用如此复杂而精妙的方式传递信息,实在太神奇了!书中的插图更是点睛之笔,那些清晰的解剖图、生活习性图,让我这个对蜜蜂完全陌生的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那些专业的生物学名词。而且,它没有回避养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如何辨别蜂群的健康状况、常见的蜂病有哪些,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的防治。这一点对于新手来说太重要了,避免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着我一步步走进蜜蜂的世界。读完第一册,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学习如何搭建蜂箱、如何捕捉野蜂、如何管理蜂群了。感觉自己离成为一名合格的养蜂人又近了一大步!
评分我一直对养蜂的“生态意义”非常感兴趣,而这套书在这方面的内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书中提到了蜜蜂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它们是重要的传粉者,对植物的繁殖和多样性起着关键作用。这让我觉得,养蜂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蜂蜜,更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关于“如何发展生态养蜂”的理念和实践,比如如何选择无污染的养殖场地,如何利用天然的蜜源植物,以及如何避免使用化学药品来防治病虫害。这些内容让我觉得,养蜂可以与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甚至可以相辅相成。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利用蜂产品来改善人类健康”的知识,比如蜂蜜的药用价值、蜂胶的抗氧化作用等等。这让我觉得,养蜂不仅能造福自然,更能造福人类。这本书让我对养蜂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一种对生命的关怀。
评分拿到这套书,我最先翻阅的是第二册,因为它主要讲解了“蜜蜂养殖的关键技术”。作为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养蜂的人,我最担心的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非常系统地从基础的蜂箱搭建、选择养殖场地,到如何捕捉和驯化蜜蜂,再到蜂群的日常管理,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讲解。特别是关于蜂箱的制作部分,配有详细的图纸和尺寸说明,让我这个动手能力不强的人也能按图索骥,尝试自己制作蜂箱。还有关于如何判断蜜蜂的健康状况,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喂养,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书里还介绍了如何识别和处理常见的蜂群问题,比如盗蜂、分蜂热等,并且提供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科学喂养”的讲解,它不仅教我们喂什么,更教我们什么时候喂、喂多少,以及如何根据季节和蜜蜂的需求来调整喂养方案。这一点对于提高蜂群的产量和健康度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让我感觉养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术,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名成功的养蜂人。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蜜蜂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了非常全面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如何养”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为什么”的层面。例如,在讲解蜂群的繁殖时,它不仅仅告诉你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更会解释蜂王产卵的规律、工蜂在繁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观察蜂巢的结构来判断蜂群的健康和繁殖状态。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蜜蜂的行为模式,从而做出更科学的管理决策。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蜜蜂的感知与沟通”的章节,它让我了解到蜜蜂是如何通过触角、翅膀震动、甚至化学信号来感知世界和相互交流的。这不仅仅是增加了我的知识,更是让我对这些小生命产生了更深的敬意。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实际案例和养蜂人的经验分享,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觉得养蜂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学习,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我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土办法”和“老经验”,这对于实践操作来说是无价的。总而言之,这套书提供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知识体系,让我能够真正地“养明白”蜜蜂。
评分这套书的“图说”部分简直是我的福音!作为一名视觉学习者,那些清晰、精美的插图对我来说非常有帮助。我一直对如何“分蜂”感到头疼,总觉得这是一个很复杂、很难掌握的技术。但是,看了书中的图解后,我感觉茅塞顿开。书里一步步地展示了如何识别分蜂的迹象,如何操作才能顺利地将老蜂王和一部分工蜂分离,以及如何管理新分出的蜂群。那些图片不仅仅是展示了动作,更是包含了每一个操作的关键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如何握住蜂脾、如何避开蜂王、如何安抚蜂群等等。同样,在讲解“更换蜂王”和“处理越冬蜂群”等关键技术时,图示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书本上的文字描述。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关于不同蜜蜂品种的图片对比,比如中蜂和意蜂在体型、翅膀、腹部颜色等方面的细微差异,让我能够轻松地辨别它们。这些图示的加入,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提高了学习效率,让我能够更快地掌握实用的养蜂技术。
评分这套书的第三册,内容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我一直对中蜂和意蜂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养殖技术特别感兴趣,因为听说这两种蜜蜂在适应性和产量上都有所不同,想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当地环境的品种。这册书就专门针对这两种蜜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比较。它不仅讲解了中蜂和意蜂在体型、颜色、性情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它们各自的养殖优势和劣势。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蜜蜂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蜂箱类型、如何调整蜂群密度以达到最佳的产蜜量、以及在不同季节如何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不同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养殖品种的经验,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实用。书中的“图说”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那些生动的图片配合文字讲解,将复杂的养殖操作步骤一步步地展示出来,比如如何进行分蜂、如何更换蜂王、如何处理越冬蜂群等等,感觉就像有一个师傅在手把手地教我一样。而且,它还提到了不同蜜蜂在病虫害防治上的侧重点,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和准备。总而言之,这册书为我解决了很多关于选择和管理不同蜜蜂品种的困惑,让我对未来的养蜂计划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充足的信心。
评分这套书在“总结与展望”部分,让我对未来的养蜂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它不仅仅是教授你眼前的技术,更是为你描绘了一个长远的蓝图。书中对于“蜂业发展趋势”的分析,让我了解到了当前蜂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比如新兴的生态养殖模式、智能化养蜂技术等等。它鼓励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科学地扩大蜂群规模”的讲解,它详细分析了在扩大规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管理难度的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等等,并且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一点对于我这种有志于将养蜂作为事业的人来说,非常重要。书中还提到了关于“如何进行蜂产品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的建议,这让我意识到,单纯地生产出优质的蜂蜜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如何将其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并且有效地推向市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养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也让我对自己的养蜂事业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养蜂是一项充满“智慧”的活动。它不仅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书中关于“蜜蜂的营养需求与采食行为”的讲解,就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告诉你蜜蜂吃什么,更会告诉你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季节对营养的需求有什么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侦察蜂”来寻找最佳的蜜源和水源,并通过“舞蹈”来传递信息。这些细节让我觉得,蜜蜂真的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生物。我还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诱集野蜂”的技巧,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蜜蜂的飞行习性和对气味的偏好来制作诱蜂箱,并且提供了很多实用的经验,让我能够大大提高诱集野蜂的成功率。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关于“蜂产品深加工”的内容,比如如何制作蜂蜡、蜂胶,以及如何利用蜂蜜制作各种保健品和食品。这让我觉得,养蜂不仅仅是获得蜂蜜,更是一个可以延伸出很多附加价值的产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养蜂的无限可能性。
评分我之前对蜜蜂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会采蜜”的阶段,而这套书则让我看到了蜜蜂更宏大、更复杂的一面。书中的“蜂群的健康管理”章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观察蜂巢内的活动、蜜蜂的外观以及蜂蜜的颜色和气味来判断蜂群的健康状况。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预防和治疗常见的蜂病,比如蜂螨、白垩病、烂子病等等,并且书中提供了很多天然、环保的防治方法,这让我非常赞赏。它强调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并且指导我们如何通过改善蜂群的生活环境、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来降低发病率。这一点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我们如何“养”,更是教我们如何“爱护”这些辛勤的小生命。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如何提高蜂群的繁殖能力”的技巧,比如如何科学地选育优良蜂王、如何进行人工辅助繁殖等等。这些内容让我觉得,养蜂不仅仅是简单的放养,更是一门需要细致观察、精心管理、不断学习的科学。
评分这套书的内容结构非常合理,层层递进,逻辑性很强。我之前一直以为养蜂就是很简单地把蜜蜂放在箱子里,然后等着收蜂蜜,但读了这本书后才发现,养蜂是一个非常精细化的系统工程。从选择蜂场地的“风水”到蜂箱的“朝向”,再到蜂群内部的“社交”和“分工”,这本书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讲解。我最喜欢的是关于“蜂场地的选择”这一章,它详细列出了选择蜂场地的各种要素,比如水源、蜜源植物的分布、地形、避风向阳等等,并且还附带了很多实用的图例和注意事项。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蜂场,是成功养蜂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书中还对如何识别和利用不同的蜜源植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提高蜂蜜的品质和产量至关重要。它不仅列出了常见的蜜源植物,还分析了不同蜜源植物的开花时间、产蜜量以及蜂蜜的特点,让我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养殖和采集计划。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务实,不会过分强调理论,而是更加注重实际操作的指导,让我能够迅速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