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布式缓存 从原理到实践+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 跟开涛学搭建高可用高并发系统

深入分布式缓存 从原理到实践+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 跟开涛学搭建高可用高并发系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开涛 于君泽,曹洪伟,邱硕 等 著
图书标签:
  • 分布式缓存
  • 高并发
  • 高可用
  • 系统架构
  • Redis
  • Memcached
  • 缓存原理
  • 流量网站
  • 架构设计
  • 开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5190
商品编码:20737662311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深入分布式缓存 从原理到实践 9787111585190 99元

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 9787121309540  99元

YL11974


深入分布式缓存:从原理到实践

 

蚂蚁金服、京东、网联、新浪微博、同程旅游等公司10位资深架构师撰写,易宝支付CTO陈斌等多位专家联袂推荐

 

于君泽,曹洪伟,邱硕 等 著

 

定价 99元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851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6070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来自蚂蚁金服、京东、网联、新浪微博、同程旅游等公司的10余位一线架构师用心之作;

 

阿里研究员蒋江伟、易宝支付CTO陈斌、普元信息CTO焦烈焱、特赞科技CTO黄勇、 微博研发副总经理杨卫华等专家联袂推荐

 

深度解构Ehcache、Memcached、Redis、tair、EVCache、Aerospike等6大缓存系统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电商、社交、广告等典型场景中的应用

 

 

这是国内首本从大型互联网系统的应用角度探讨分布式缓存的书籍,包含了原理、框架、架构、案例等多方面的视角。

 

互联网系统随着容量需求的陡增,许多看似简单的存储类场景都面临着巨大的容量和稳定性风险,而其中的大部分都可以通过对缓存的合理使用来规避。读者从对本书的阅读当中,将会获得应对这些问题的经验,也会对分布式缓存有一个体系化的认识。

 

本书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按照从理论到实现,再到实践的思路撰写。

 

首先介绍分布式缓存的背景知识,对本书“分布式”和“缓存”这两个关键词进行了全面的综述,作为后续章节叙述的基础;

 

第二部分介绍业界主流的缓存,关注其原理与实现,囊括了Ehcache、Memcached、Redis、tair、EVCache、Aerospike等六个缓存或类缓存系统;

 

·后一部分讨论缓存在互联网系统中的实践,从广告、社交、新闻、电商、营销等五类典型的互联网应用入手,分析它们面临的性能稳定性问题以及如何利用分布式缓存解决这些问题

 

 

于君泽:蚂蚁金服高级技术专家、花名右军,IT从业超过十五年。对高并发、分布式架构、内建质量、研发管理有一些心得。维护公众号“技术琐话”。

 

 

 

程超:“爱农驿站”首席支付技术专家。InfoQ、中生代技术社区签约作者,CSDN博主专家,Spring for all社区贡献者,擅长微服务和分布式架构。

 

 

 

邱硕:蚂蚁金服技术专家,花名牧丘,在阿里和支付宝从事中间件、应用系统的性能/稳定性技术风险相关工作。Cobar主要作者。

 

 

 

曹洪伟:70后老码农,全栈工匠一枚,服务过多家世界500强,后连续创业,现任渡鸦科技CTO,致力于人工智能硬件,维护有“wireless_com ”公众号 和博客

 

 

 

刘璟宇:拍拍贷资深架构师,十余年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主要研究云计算、服务化基础框架以及各种基础组件。

 

 

 

张开涛:京东架构师,,书《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作者,维护有“开涛的博客”公众号。

 

 

 

何涛:网联高级架构师,对高流量下的架构设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热衷于高可用、高并发和高性能的架构研究。

 

 

 

宋慧庆:勤诚互动研发总监兼高级架构师,十年互联网广告行业经验,主要研究高可用架构技术,为流量变现提供更好的服务。

 

 

 

陈波:新浪微博技术专家,负责平台基础架构及优化,经历了微博从起步到成为数亿用户的大型互联网系统的演进过程。

 

 

 

王晓波:同程旅游首席架构师,10余年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负责中间件、微服务、分布式架构、运维、安全等方面工作。

 

 

 

精彩书评

 

缓存是一项与高性能相关的技术,同时也是系统架构中非常核心的部分,一个系统缓存承担着90%以上的热点流量,缓存只要出现一点问题,系统的可用性会马上受到影响。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缓存的原理、作用和价值,理解缓存的使用对架构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系统有很大的帮助。

 

——小邪(蒋江伟) 阿里研究员

 

通过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实现业务的云化/数字化,并建立起应用生态,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结构,相关的著作很多,但专注在缓存方面的还没有。右军选择了这个方向,就是希望能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完整的技术视图,我相信这是他们的初衷。

 

——焦烈焱 普元信息CTO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讨论了ehcache、memcached、redis、tair、 EVCache 等各种常用缓存开源系统的方案及精粹。我读过不少国外有关缓存的技术专著,多数偏原则和理论,具体实施方案和案例较少,结合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实践就更少。君泽组织的这本书填补了空白。

 

—— 陈斌 易宝?1?71?1?779?1?71?1?776付CTO 

 

 

 

使用缓存是软件性能优化的大杀器,分布式缓存是网站架构的必杀技。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专门讲述分布式缓存的书籍,幸运的是现在终于有一本这方面的专著,作者都是在网站架构一线的资深专家,值得信赖,推荐给大家。

 

——李智慧 《大型网站技术架构:核心原理与案例分析》作者

 

 

 

本书围绕分布式缓存的基础概念、开源框架、应用案例三方面进行讲解,从理论到实战,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看完部分章节后,意犹未尽,欲罢不能。国内这样真实应用案例的好书太少了,君泽以及他的朋友们填补了这一空白,十分期待这本书能早日上市。

 

——黄勇 特赞科技 CTO/《架构探险》作者

 

 

 

缓存是互联网架构的*关键的环节,陈波在缓存的性能及高可用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很高兴看到他通过本书分享了他在微博研发团队多年的实践精华。

 

——杨卫华 微博研发副总经理

 

 

 

互联网高性能系统设计的核心关键之一就是缓存系统的设计,本书集合缓存理论、开源缓存系统、大规模业务中缓存的具体实践,全方位解读了分布式缓存设计,既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分布式缓存系统,又提供了很好的架构设计案例供参考,细细品读,受益良多!

 

——李运华 阿里游戏资深技术专家 《面向对象葵花宝典》作者

 

 

 

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跟开涛学搭建高可用高并发系统 平装 – 2017年4月1日

张开涛 (作者)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4月1日)

平装: 477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121309548, 9787121309540

条形码: 9787121309540

商品尺寸: 23.2 x 18.5 x 2.4 cm

商品重量: 762 g

品牌: 电子工业出版社

定价 99元

《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跟开涛学搭建高可用高并发系统》内容提要 《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一书总结并梳理了亿级流量网站高可用和高并发原则,通过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落地这些原则。本书分为四部分:概述、高可用原则、高并发原则、案例实战。从负载均衡、限流、降级、隔离、超时与重试、回滚机制、压测与预案、缓存、池化、异步化、扩容、队列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亿级流量网站的架构核心技术,让读者看后能快速运用到实践项目中。 不管是软件开发人员,还是运维人员,通过阅读《亿级流量网站架构核心技术》都能系统地学习实现亿级流量网站的架构核心技术,并收获解决系统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目录

第1部分 概述 1

1 交易型系统设计的一些原则 2

1.1 高并发原则 3

1.1.1 无状态 3

1.1.2 拆分 3

1.1.3 服务化 4

1.1.4 消息队列 4

1.1.5 数据异构 6

1.1.6 缓存银弹 7

1.1.7 并发化 9

1.2 高可用原则 10

1.2.1 降级 10

1.2.2 限流 11

1.2.3 切流量 12

1.2.4 可回滚 12

1.3 业务设计原则 12

1.3.1 防重设计 13

1.3.2 幂等设计 13

1.3.3 流程可定义 13

1.3.4 状态与状态机 13

1.3.5 后台系统操作可反馈 14

1.3.6 后台系统审批化 14

1.3.7 文档和注释 14

1.3.8 备份 14

1.4 总结 14

第2部分 高可用 17

2 负载均衡与反向代理 18

2.1 upstream配置 20

2.2 负载均衡算法 21

2.3 失败重试 23

2.4 健康检查 24

2.4.1 TCP心跳检查 24

2.4.2 H T T P心跳检查 25

2.5 其他配置 25

2.5.1 域名上游服务器 25

2.5.2 备份上游服务器 26

2.5.3 不可用上游服务器 26

2.6 长连接 26

2.7 H T T P反向代理示例 29

2.8 H T T P动态负载均衡 30

2.8.1 Consul+Consul-template 31

2.8.2 Consul+OpenResty 35

2.9 Nginx四层负载均衡 39

2.9.1 静态负载均衡 39

2.9.2 动态负载均衡 41

参考资料 42

3 隔离术 43

3.1 线程隔离 43

3.2 进程隔离 45

3.3 集群隔离 45

3.4 机房隔离 46

3.5 读写隔离 47

3.6 动静隔离 48

3.7 爬虫隔离 49

3.8 热点隔离 50

3.9 资源隔离 50

3.10 使用Hystrix实现隔离 51

3.10.1 Hystrix简介 51

3.10.2 隔离示例 52

3.11 基于Servlet 3实现请求隔离 56

3.11.1 请求解析和业务处理线程池分离 57

3.11.2 业务线程池隔离 58

3.11.3 业务线程池监控/运维/降级 58

3.11.4 如何使用Servlet 3异步化 59

3.11.5 一些Servlet 3异步化压测数据 64

4 限流详解 66

4.1 限流算法 67

4.1.1 令牌桶算法 67

4.1.2 漏桶算法 68

4.2 应用级限流 69

4.2.1 限流总并发/连接/请求数 69

4.2.2 限流总资源数 70

4.2.3 限流某个接口的总并发/请求数 70

4.2.4 限流某个接口的时间窗请求数 70

4.2.5 平滑限流某个接口的请求数 71

4.3 分布式限流 75

4.3.1 Redis+Lua实现 76

4.3.2 Nginx+Lua实现 77

4.4 接入层限流 78

……

参考资料 92

5 降级特技 93

5.1 降级预案 93

5.2 自动开关降级 95

5.2.1 超时降级 95

5.2.2 统计失败次数降级 95

5.2.3 故障降级 95

5.2.4 限流降级 95

5.3 人工开关降级 96

5.4 读服务降级 96

5.5 写服务降级 97

5.6 多级降级 98

5.7 配置中心 100

5.7.1 应用层API封装 100

5.7.2 配置文件实现开关配置 101

5.7.3 配置中心实现开关配置 102

5.8 使用Hystrix实现降级 106

5.9 使用Hystrix实现熔断 108

5.9.1 熔断机制实现 108

5.9.2 配置示例 112

5.9.3 采样统计 113

6 超时与重试机制 117

6.1 简介 117

6.2 代理层超时与重试 119

6.2.1 Nginx 119

6.2.2 Twemproxy 126

6.3 Web容器超时 127

6.4 中间件客户端超时与重试 127

6.5 数据库客户端超时 131

6.6 NoSQL客户端超时 134

6.7 业务超时 135

6.8 前端Ajax超时 135

6.9 总结 136

6.10 参考资料 137

7 回滚机制 139

7.1 事务回滚 139

7.2 代码库回滚 140

7.3 部署版本回滚 141

7.4 数据版本回滚 142

7.5 静态资源版本回滚 143

8 压测与预案 145

8.1 系统压测 145

8.1.1 线下压测 146

8.1.2 线上压测 146

8.2 系统优化和容灾 147

8.3 应急预案 148

第3部分 高并发 153

9 应用级缓存 154

9.1 缓存简介 154

9.2 缓存命中率 155

9.3 缓存回收策略 155

9.3.1 基于空间 155

9.3.2 基于容量 155

9.3.3 基于时间 155

9.3.4 基于Java对象引用 156

9.3.5 回收算法 156

9.4 Java缓存类型 156

9.4.1 堆缓存 158

9.4.2 堆外缓存 162

9.4.3 磁盘缓存 162

9.4.4 分布式缓存 164

9.4.5 多级缓存 166

9.5 应用级缓存示例 167

9.5.1 多级缓存API封装 167

9.5.2 NULL Cache 170

9.5.3 强制获取·新数据 170

9.5.4 失败统计 171

9.5.5 延迟报警 171

9.6 缓存使用模式实践 172

9.6.1 Cache-Aside 173

9.6.2 Cache-As-SoR 174

9.6.3 Read-Through 174

9.6.4 Write-Through 176

9.6.5 Write-Behind 177

9.6.6 Copy Pattern 181

9.7 性能测试 181

9.8 参考资料 182

10 H T T P缓存 183

10.1 简介 183

10.2 H T T P缓存 184

10.2.1 Last-Modified 184

10.2.2 ETag 190

10.2.3 总结 192

10.3 H T T PClient客户端缓存 192

10.3.1 主流程 195

10.3.2 清除无效缓存 195

10.3.3 查找缓存 196

10.3.4 缓存未命中 198

10.3.5 缓存命中 198

10.3.6 缓存内容陈旧需重新验证 202

10.3.7 缓存内容无效需重新执行请求 205

10.3.8 缓存响应 206

10.3.9 缓存头总结 207

10.4 Nginx H T T P缓存设置 208

10.4.1 expires 208

10.4.2 if-modified-since 209

10.4.3 nginx proxy_pass 209

10.5 Nginx代理层缓存 212

10.5.1 Nginx代理层缓存配置 212

10.5.2 清理缓存 215

10.6 一些经验 216

参考资料 217

11 多级缓存 218

11.1 多级缓存介绍 218

11.2 如何缓存数据 220

11.2.1 过期与不过期 220

11.2.2 维度化缓存与增量缓存 221

11.2.3 大Value缓存 221

11.2.4 热点缓存 221

11.3 分布式缓存与应用负载均衡 222

11.3.1 缓存分布式 222

11.3.2 应用负载均衡 222

11.4 热点数据与更新缓存 223

11.4.1 单机全量缓存+主从 223

11.4.2 分布式缓存+应用本地热点 224

11.5 更新缓存与原子性 225

11.6 缓存崩溃与快速修复 226

11.6.1 取模 226

11.6.2 一致性哈希 226

11.6.3 快速恢复 226

12 连接池线程池详解 227

12.1 数据库连接池 227

12.1.1 DBCP连接池配置 228

12.1.2 DBCP配置建议 233

12.1.3 数据库驱动超时实现 234

12.1.4 连接池使用的一些建议 235

12.2 H T T PClient连接池 236

12.2.1 H T T PClient 4.5.2配置 236

12.2.2 H T T PClient连接池源码分析 240

12.2.3 H T T PClient 4.2.3配置 241

12.2.4 问题示例 243

12.3 线程池 244

12.3.1 Java线程池 245

12.3.2 Tomcat线程池配置 248

13 异步并发实战 250

13.1 同步阻塞调用 251

13.2 异步Future 252

13.3 异步Callback 253

13.4 异步编排CompletableFuture 254

13.5 异步Web服务实现 257

13.6 请求缓存 259

13.7 请求合并 261

14 如何扩容 266

14.1 单体应用垂直扩容 267

14.2 单体应用水平扩容 267

14.3 应用拆分 268

14.4 数据库拆分 271

14.5 数据库分库分表示例 275

14.5.1 应用层还是中间件层 275

14.5.2 分库分表策略 277

14.5.3 使用sharding-jdbc分库分表 279

14.5.4 sharding-jdbc分库分表配置 279

14.5.5 使用sharding-jdbc读写分离 283

14.6 数据异构 284

14.6.1 查询维度异构 284

14.6.2 聚合数据异构 285

14.7 任务系统扩容 285

14.7.1 简单任务 285

14.7.2 分布式任务 287

14.7.3 Elastic-Job简介 287

14.7.4 Elastic-Job-Lite功能与架构 287

14.7.5 Elastic-Job-Lite示例 288

15 队列术 295

15.1 应用场景 295

15.2 缓冲队列 296

15.3 任务队列 297

15.4 消息队列 297

15.5 请求队列 299

15.6 数据总线队列 300

15.7 混合队列 301

15.8 其他队列 302

15.9 Disruptor+Redis队列 303

15.9.1 简介 303

15.9.2 XML配置 304

15.9.3 EventWorker 305

15.9.4 EventPublishThread 307

15.9.5 EventHandler 308

15.9.6 EventQueue 308

15.10 下单系统水平可扩展架构 311

15.10.1 下单服务 313

15.10.2 同步Worker 313

15.11 基于Canal实现数据异构 314

15.11.1 Mysql主从复制 315

15.11.2 Canal简介 316

15.11.3 Canal示例 318

第4部分 案例 323

16 构建需求响应式亿级商品详情页 324

16.1 商品详情页是什么 324

16.2 商品详情页前端结构 325

16.3 我们的性能数据 327

16.4 单品页流量特点 327

16.5 单品页技术架构发展 327

16.5.1 架构1.0 328

16.5.2 架构2.0 328

16.5.3 架构3.0 330

16.6 详情页架构设计原则 332

16.6.1 数据闭环 332

16.6.2 数据维度化 333

16.6.3 拆分系统 334

16.6.4 Worker无状态化+任务化 334

16.6.5 异步化+并发化 335

16.6.6 多级缓存化 335

16.6.7 动态化 336

16.6.8 弹性化 336

16.6.9 降级开关 336

16.6.10 多机房多活 337

16.6.11 多种压测方案 338

16.7 遇到的一些坑和问题 339

16.7.1 SSD性能差 339

16.7.2 键值存储选型压测 340

16.7.3 数据量大时JIMDB同步不动 342

16.7.4 切换主从 342

16.7.5 分片配置 342

16.7.6 模板元数据存储HTML 342

16.7.7 库存接口访问量600w/分钟 343

16.7.8 微信接口调用量暴增 344

16.7.9 开启Nginx Proxy Cache性能不升反降 344

16.7.10 配送至读服务因依赖太多,响应时间偏慢 344

16.7.11 网络抖动时,返回502错误 346

16.7.12 机器流量太大 346

16.8 其他 347

17 京 东商品详情页服务闭环实践 348

17.1 为什么需要统一服务 348

17.2 整体架构 349

17.3 一些架构思路和总结 350

17.3.1 两种读服务架构模式 351

17.3.2 本地缓存 352

17.3.3 多级缓存 353

17.3.4 统一入口/服务闭环 354

17.4 引入Nginx接入层 354

17.4.1 数据校验/过滤逻辑前置 354

17.4.2 缓存前置 355

17.4.3 业务逻辑前置 355

17.4.4 降级开关前置 355

17.4.5 AB测试 356

17.4.6 灰度发布/流量切换 356

17.4.7 监控服务质量 356

17.4.8 限流 356

17.5 前端业务逻辑后置 356

17.6 前端接口服务端聚合 357

17.7 服务隔离 359

18 使用OpenResty开发高性能Web应用 360

18.1 OpenResty简介 361

18.1.1 Nginx优点 361

18.1.2 Lua的优点 361

18.1.3 什么是ngx_lua 361

18.1.4 开发环境 362

18.1.5 OpenResty生态 362

18.1.6 场景 362

18.2 基于OpenResty的常用架构模式 363

18.2.1 负载均衡 363

18.2.2 单机闭环 364

18.2.3 分布式闭环 367

18.2.4 接入网关 368

18.2.5 核心接入Nginx功能 369

18.2.6 业务Nginx功能 369

18.2.7 Web应用 370

18.3 如何使用OpenResty开发Web应用 371

18.3.1 项目搭建 371

18.3.2 启停脚本 372

18.3.3 配置文件 372

18.3.4 nginx.conf配置文件 373

18.3.5 Nginx项目配置文件 373

18.3.6 业务代码 374

18.3.7 模板 374

18.3.8 公共Lua库 375

18.3.9 功能开发 375

18.4 基于OpenResty的常用功能总结 375

18.5 一些问题 376

19 应用数据静态化架构高性能单页Web应用 377

..............


《高性能系统设计:从并发到可扩展的架构之道》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几乎所有面向用户的系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流量挑战。从社交媒体到电商平台,从在线游戏到金融服务,亿级甚至十亿级的用户并发访问已成为常态。如何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用户体验,是每一位架构师和工程师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本书《高性能系统设计:从并发到可扩展的架构之道》正是为了解答这一时代命题而生,它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构建和优化高性能、高可用、高并发系统的核心原理与实践经验。 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技术点进行孤立的讲解,而是着眼于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从底层的网络通信、并发模型,到数据存储、缓存策略,再到服务的治理、故障恢复,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高性能系统设计知识体系。我们将抛弃碎片化的学习方式,通过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剖析,帮助读者建立起对高性能系统设计全局的认知,并掌握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落地应用的解决方案。 核心技术篇:驾驭并发的艺术 高性能系统的基石在于对并发的深刻理解和精妙运用。本书将从操作系统层面揭示线程、进程、协程等并发模型的差异与优劣,并结合实际场景,指导读者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技术栈来实现高效的并发处理。我们将深入探讨Java内存模型,理解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等核心概念,以及Happens-before规则如何确保多线程环境下的数据一致性。 同步与异步是构建高性能系统的两种重要思维方式。本书将详细阐述阻塞式IO、非阻塞式IO、多路复用IO(如epoll、kqueue)以及异步IO(AIO)等不同IO模型的原理和适用场景。我们会通过生动的代码示例,演示如何使用Netty、NIO等框架来构建高性能网络通信服务,处理海量连接。此外,本书还将介绍Actor模型、CSP模型等更高级的并发编程范式,帮助读者理解如何通过消息传递而非共享内存的方式,构建更具弹性和可扩展性的并发系统。 数据驱动篇:海量数据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访问和处理,传统的单体数据库方案往往难以胜任。本书将深入探讨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理念,从CAP理论出发,分析一致性、可用性、分区容错性之间的权衡,并介绍各种分布式数据库的实现机制,如主从复制、分片、分布式事务等。我们将剖析Replication、Sharding、Consistency Hash等关键技术,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构建能够承受海量读写请求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缓存是提升系统性能的关键手段之一。本书将从缓存的置换策略(LRU、LFU、FIFO等)、一致性问题(Cache Invalidation、Write-Through、Write-Back)出发,深入讲解各种分布式缓存方案的原理和优缺点。我们将详细介绍Redis、Memcached等主流分布式缓存系统的架构、使用场景和性能优化技巧,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缓存失效策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时效性。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多级缓存架构的设计,以及如何结合CDN、应用层缓存、数据库缓存等,构建完整的缓存体系。 高可用与容错篇:构建稳如磐石的系统 系统的稳定性是生命线,任何宕机或服务中断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本书将重点关注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 HA)和容错(Fault Tolerance)的设计理念。我们将深入讲解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的各种策略(如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IP Hash等),以及常见的负载均衡器(如Nginx、HAProxy)的配置和优化。 服务治理是保障分布式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本书将介绍服务注册与发现(Service Discovery)、服务路由(Service Routing)、服务熔断(Circuit Breaker)、服务降级(Degradation)等核心概念,并演示如何使用ZooKeeper、Etcd、Consul等工具,以及Spring Cloud、Dubbo等微服务框架来实现这些功能。我们将详细解析服务熔断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熔断阈值和恢复策略,防止故障的雪崩效应。 容错设计是应对不可避免的系统故障的最后一道防线。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种容错机制,如重试(Retry)、超时(Timeout)、幂等性(Idempotency)处理、死信队列(Dead Letter Queue)等,并分析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能够快速从故障中恢复的系统,以及如何通过链路追踪(Distributed Tracing)和日志分析,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 架构演进篇:从单体到微服务的蜕变 本书不仅关注技术细节,更注重架构的演进和演化。我们将回顾单体架构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在面对大规模增长时的局限性。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微服务架构的设计原则、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进行服务拆分,如何设计清晰的服务边界,以及如何处理服务间的通信和数据一致性问题。 对于微服务架构下的部署和运维,本书将介绍容器化技术(如Docker)和容器编排工具(如Kubernetes)在提升部署效率、实现弹性伸缩和自动化运维方面的作用。我们将探讨DevOps理念在高性能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CI/CD流水线,加速软件的交付和迭代。 实战案例与最佳实践 理论结合实践是本书的核心宗旨。在讲解各个技术点的同时,本书将穿插大量来自真实世界的高性能系统设计案例,例如大型电商平台的秒杀系统、社交应用的实时消息推送系统、金融交易系统的毫秒级响应处理等。通过分析这些案例的架构设计、技术选型和遇到的挑战,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技术概念,并从中学习到宝贵的实战经验。 此外,本书还将提炼出一系列高性能系统设计的最佳实践,包括但不限于:编码规范、性能测试方法、监控报警体系、日志管理策略、安全加固措施等。这些最佳实践将帮助读者在日常开发和维护工作中,规避常见的陷阱,构建更加健壮和高效的系统。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致力于提升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技术人员,包括: 软件工程师: 希望深入理解高性能系统设计原理,提升编码和架构能力。 系统架构师: 寻求构建和优化大规模、高并发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技术经理/团队负责人: 需要了解高性能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指导团队高效工作。 运维工程师: 希望深入理解系统内部运行机制,更好地进行性能调优和故障排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希望系统性地学习高性能系统设计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构建高性能系统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银弹。本书《高性能系统设计:从并发到可扩展的架构之道》旨在为你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和丰富的实战工具,帮助你在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环境中,设计出能够应对挑战、持续增长的卓越系统。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不再仅仅是一名代码的编写者,更能成长为一名能够驾驭海量流量、设计卓越架构的顶尖技术人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技术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讲解技术的同时,始终贯穿着“务实”和“工程”的理念。他没有陷入纯粹的学术理论,而是将复杂的分布式缓存技术置于真实的亿级流量场景中去考量,探讨如何在高并发、高可用的大前提下,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如何权衡性能、一致性和成本。书中对于一些“反模式”的分析也非常到位,例如,作者并没有回避分布式缓存可能出现的坑,而是主动去揭示这些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这让我觉得作者非常有经验,而且真诚。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和一位资深的架构师对话,他不仅传授给我“术”,更重要的是,让我理解了“道”——在复杂的技术世界里,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一种深邃的蓝色渐变,上面印着简洁有力的书名,在光线下会折射出微妙的光泽,很有科技感和专业感。整体材质也很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它内容的厚重。翻开扉页,印刷清晰,纸张触感也很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略带哑光的质感,对眼睛也比较友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疲劳。我尤其喜欢它封底的作者介绍部分,文字精炼,排版也很有艺术感,虽然我还没开始阅读,但光是这份精心打磨的外在,就让我对内在的内容充满了期待,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关于一致性哈希算法在分布式缓存中的应用,以前我总觉得这个概念很抽象,但作者通过详细的图解和循序渐进的讲解,让我茅塞顿开。他不仅解释了算法的原理,还深入探讨了如何解决节点增减时的数据迁移问题,以及如何保证缓存数据在不同节点之间的最终一致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述一致性模型时,区分了强一致性、弱一致性和最终一致性,并结合实际场景分析了不同一致性模型下的优缺点,这对我设计自己的分布式系统非常有指导意义。而且,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还提供了很多基于Redis、Memcached等具体技术的实战案例,让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快速应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遇到的性能瓶颈问题。

评分

我一直对分布式系统的底层原理非常好奇,尤其是缓存技术是如何支撑起海量并发访问的,而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出了我的痛点。我期望这本书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缓存的各种实现方式,比如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的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比如一致性、可用性、穿透、击穿、雪崩等问题。我希望作者能用清晰的图示和生动的比喻来解释这些复杂的技术概念,并且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分析,让我能理解这些理论是如何落地到亿级流量的网站架构中的。对于“高可用、高并发”这些术语,我希望能看到具体的架构设计思路和实现细节,而不是泛泛而谈,甚至希望能看到一些代码层面的讲解,哪怕是伪代码,也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

评分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实在的技术读物,尤其适合那些希望在分布式系统领域深入钻研的开发者和架构师。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直接,直击核心问题,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技术信息。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阐释,比如缓存的预热、降级、限流等,都写得非常透彻,并且结合了作者多年在一线互联网公司实战的经验。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构建弹性、容错的分布式缓存系统的讨论,这对于我们应对突发流量、保证业务连续性至关重要。虽然书中的部分内容可能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才能完全理解,但作者提供的参考文献和后续的学习建议,也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路径。这绝对是一本我愿意反复翻阅,并且向同行推荐的宝藏书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