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金丹元旨 | 作者 | 董沛文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 ISBN | 9787518800308 | 出版日期 | 2015-06-01 |
| 字数 | 页码 | 754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金丹元旨》系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系列之一。介绍了古代道教修练养生的重要经典典籍,如《道体论》、《庄列十论》、《三论元旨》、《真仙直指语录》、《全真集玄秘要》等。属于道教典籍整理,收藏价值比较高,适于一般对道教感兴趣的读者或修道人士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董沛文,河北滦县人,1958年7月出生。全真龙门派第二十六代传人,道号董崇文,号文道子。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博士。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道教协会会长、河北省道教学院院长、唐山玉清观住持。 自幼受传统文化熏陶,经商活动之佘喜读道家经典,尤其对商祖陶朱公(春秋时期道家代表人物范蠡)推崇备至。在经商活动中,自觉运用道家玄妙思想于为人处世中,且有自己的独到体会。亦好道家养生文化,遍游道教洞天福地,寻仙访道,拜师学艺研习养生术,体悟道教之奥妙精深。荏苒光阴,人生如梦,世间芸芸众生求财、求禄、求寿、求平安者,如过江之鲫!然其中*难求者就是“寿”。千古一帝秦始皇,权倾天下,富有四海,却求“寿”无门,望“寿”而叹!而道教之仙学养生文化(内外丹术)中,服食、服药、辟谷、导引、胎息诸术,恰是养生长寿、长生久视之妙术。 遂于经商致富后,出巨资复建唐山玉清观,整理道学经典,助印道教圣典菩书,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 目录 | |
| 序一 序二 序三 玄珠录 序 卷上 洪元王玄览法师口诀 卷下 洪元王玄览法师口诀 道体论 论道经(上) 问道论 道体义 坐忘论 序 坐忘论 坐忘枢翼 天隐子 序 神仙 易简 渐门 斋戒 安处 存想 坐忘 神解 宗玄先生玄纲论 进玄纲论表 上篇 明道德(凡九章) 道德章 元气章第二 真精章第三 天禀章第四 性情章第五 超动静章第六 同有无章第七 化时俗章第八 明本末章第九 中篇 辩法教(凡一十五章) 神道设教章第十 学则有序章第十一 阳胜则仙章第十二 …… 心目论 大道论 乾元子三始论 玄真子外篇 化书 庄列十论 清和真人北游语录 真仙直指语录 诸真内丹集要 至一书 析疑指迷论 云宫法语 清庵莹蟾子语录 全真集玄秘要 启真集 纸舟先生全真直指 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诀 抱一函三秘诀 玄教大公案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 上阳子金丹大要 全真清规 应化录 群仙要语纂集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金丹元旨》: 卷下 洪元王玄览法师口诀 诸法未出时,非道亦非俗。诸法若出时,是道亦是俗。其法若出时,无一物而不出,诸法尽相违。其法若不出,无一物而出,亦是尽相违。若出世起,相因而生诸法。若没世起,相违而灭诸法。出时不言生,入时不言死。未生之时若也空,复将何物出。已破之后若也灭,复将何物归。眼色共生见,其见在何边。见时是化生,不见是化灭。其中众生命,其相亦如是,不从二相来,不从无相来。若从二相来,二相生二见。云何止一见?若从无相来,无相则无见,云何复有见?如此之见体,见故不可无,无由不可有,求之不可得,其相复宛尔人观人存。将眼以接色,将身以接识,在内而生心,在外而生见,心见得相连,心见不相是,人心之与道,连是亦如之。 说法因心而用口,听者耳闻而意取,意归道,耳归声,说亦从道来,言亦为彼尘,对观四事,共出一化,化之生灭,有无何寄,虽复无寄,不可无化详之。 常道本不可,可道则无常,不可生天地,可道生万物,有生则有死,是故可道称无常。无常生其形,常法生其实,常有无常形,常有有常实。此道有可是滥道,此神有可是滥神,自是滥神滥道是无常,非是道实神实是无常。若也生物,形因形生,滥神所以约形,生神名则是滥,欲滥无欲,若能自了于真常,滥则同不滥,生亦同不生,不生则不可。所以得清净之法则不可,可法则无清净。心能照妙,则是无欲之妙门。因滥玄人重玄,此是众妙之门。妙门则生无生,但是滥生,实无生也。其道只是滥可,实无可也。行者观而思之,存而守之,则解脱。得此是滥脱,实无脱也。无可既无可,谁知此无可,净心知无可,无可常清净。净故常无知,得此净无知,则是无知净,是名净心知。如镜照色,镜虽受(色],不失本清,此清虽滥,实无生死。 将言以说物,物一言不一,二其物被言说,言多物不多。若许如是者,言应不说物,言实说物,所说若依物,云何得言多,未审言与物,何者是为妄。物与言互妄,物与言互真。观言如言法,观物如物形,此是言物一时真。若也约物以观言,约言以观物,此是言物一时妄。则知言物体,非真亦非妄,是真亦是妄,我若去淆乱,何曾有真妄?既得真妄寂,则人于环中,在中不见边,以是中亦遣,所以旷然无怀,乘之以游。 以言言物,言与物彼,而物非言。言与物对,虽彼常异,虽对常因,对之与彼,言常非物。故言不滥物,物不滥言,其中真理,非言非物。 十方所有物,并是一识知,是故十方知,并在一识内。其识若也出,身中复无识。其识若不出,十方复无知。 十方照我体,我体即是畸,畸在十方中,还在天地内。一切色见法,俱在十方中,我得十方身,法身无不遍。 一切待十方,十方并同一,十方所有法,一识一心知。将此十方知,还在一识内,明是一中多,亦是多中一。,物无本住,法合则生,生无本常,法散则灭。实性本真,无生无灭,即生灭为可道,本实为真常,二物共循环,始终之间无余道。道在始终,与始终为变通,故道不得常,始终不得断(名为人等),道常顺生死,而非是生死。空常顺明暗,而非是明暗,明暗之外无别虚空,虚空之外无别明暗。此二不曾是不曾非,不一不异,而常是非一异入等。 知是一心,境是二心,心之与境,共成一知,明此一知,非心非境,而不离心境,其性于知于心境,自然解脱,非有非无。此法不曾二,以是一知故。此法不曾一,以因心境故。心之与境,常以心为主,一以法因人故,所以是因缘。无人无所因,所以是自然。 若争是者,即落妄河,若悟此者,即人真海。受争之物,不觉不知,只是争者云受争,非是受争之者云受争。 …… |
| 序言 | |
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精妙的排版和清晰的字体。每一页都设计得恰到好处,留白适度,文字疏密得当,读起来不会有压迫感,反而让人感觉非常舒适。我本身是比较注重阅读体验的人,如果一本书的排版混乱或者字体模糊,即使内容再精彩,也会大大影响我的阅读兴趣。而这本《金丹元旨》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采用了非常适合古籍阅读的字体,大小也正合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它对一些重要词汇或概念的标注方式,既不会过于突兀,又能巧妙地引起读者的注意。在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安静的书房,周围没有一丝杂音,只有我和书中的文字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对话。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很多现代书籍难以给予的。它的整体设计,可以说是一种对阅读本身的尊重,让读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体会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独树一帜,充满了古雅的韵味,读起来让人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与古人进行着一场精神上的交流。我之前阅读过不少古代典籍,但《金丹元旨》的文字风格却又显得尤为独特。它不像某些过于晦涩难懂的古文,让人望而却步,反而有一种温润如玉般的质感,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尤其喜欢它在描述一些抽象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和意象,非常生动形象,即使是初次接触相关领域,也能在这些优美的文字中获得一些直观的感受。每次阅读,我都会细细品味其中的遣词造句,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这些文字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的呈现。它让我领略到汉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人表达思想的独特魅力。这种文字的美感,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享受,让阅读过程更加富有诗意。
评分从这本书的行文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构思时的严谨态度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每一个观点,每一处论述,似乎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力求精准和深刻。我是一个对内容严谨性要求比较高的人,总觉得那些敷衍了事、缺乏深度的内容,只会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金丹元旨》恰恰相反,它给我一种“字字珠玑”的感觉。作者在陈述任何一个观点时,都显得非常审慎,仿佛在用一种极其负责任的态度与读者对话。我能从中体会到他对所探讨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长期的思考,而非凭空臆断。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在阅读时感到非常踏实和信服,也更加愿意去相信和吸收他所传递的知识。它让我明白,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反复品味的。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逻辑性很强,层层递进,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深入探索。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书籍,除了内容本身的价值,其内在的组织结构也至关重要。它决定了读者能否顺畅地理解和吸收书中的知识。《金丹元旨》在这方面做得让我非常满意。它并非杂乱无章地堆砌信息,而是有着清晰的脉络和严谨的逻辑。每一个章节的设置,都像是为读者铺设的一级级台阶,引导着我们从基础的概念逐渐走向更深奥的层次。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我在感到挑战的同时,也充满了被引领和被启发的愉悦感。这种有条不紊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让我能够更有效地掌握书中的精髓。
评分这本书的包装和装帧我真是太喜欢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爱不释手,那种古朴典雅的风格,纸张的触感温润而厚实,摸上去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闻起来还有淡淡的纸香,瞬间就穿越回了古代的那种读书氛围。封面上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图案和字体都透着一股不凡的气韵,仿佛预示着里面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古老智慧。我一直对这类带有历史沉淀的读物情有独钟,而这本书从第一眼就满足了我对“有分量”的图书的所有期待。即使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仅仅是这份美好的实体感受,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了好感和好奇。我常常会把它摆在书架上,不时地拿出来翻看几页,感受它沉甸甸的分量和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这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中一种很享受的仪式感。它的存在,让我的书架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雅致,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