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學習實戰 | ||
| 定價 | 69.00 | |
| 齣版社 | 人民郵電齣版社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3年06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美] Peter Harrington 著;李銳,李鵬,麯亞東 等 譯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332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115317957 | |
介紹並實現機器學習的主流算法
麵嚮日常任務的高效實戰內容
《機器學習實戰》沒有從理論角度來揭示機器學習算法背後的數學原理,而是通過“原理簡述+問題實例+實際代碼+運行效果”來介紹每一個算法。學習計算機的人都知道,計算機是一門實踐學科,沒有真正實現運行,很難真正理解算法的精髓。這本書的好處就是邊學邊用,非常適閤於急需邁進機器學習領域的人員學習。實際上,即使對於那些對機器學習有所瞭解的人來說,通過代碼實現也能進一步加深對機器學習算法的理解。
《機器學習實戰》的代碼采用Python語言編寫。Python代碼簡單優雅、易於上手,科學計算軟件包眾多,已經成為不少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計算機教學和科學計算的語言。相信Python編寫的機器學習代碼也能讓讀者盡快領略到這門學科的精妙之處。
機器學習是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領域. 本書作為該領域的入門教材,在內容上盡可能涵蓋機器學習基礎知識的各方麵. 全書共16 章,大緻分為3 個部分:第1 部分(第1~3 章)介紹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第2 部分(第4~10 章)討論一些經*而常用的機器學習方法(決策樹、神經網絡、支持嚮量機、貝葉斯分類器、集成學習、聚類、降維與度量學習);第3 部分(第11~16 章)為進階知識,內容涉及特徵選擇與稀疏學習、計算學習理論、半監督學習、概率圖模型、規則學習以及強化學習等. 每章都附有習題並介紹瞭相關閱讀材料,以便有興趣的讀者進一步鑽研探索。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自動化及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對機器學習感興趣的研究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周誌華,南京大學計算機係教授,ACM傑齣科學傢,IEEE Fellow, IAPR Fellow, IET/IEE Fellow, 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士。國傢傑齣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先後擔任多種SCI(E)期刊執行主編、副主編、副編輯、編委等。中國計算機學會人工智能與模式識彆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學習專業委員會主任,IEEE計算智能學會數據挖掘技術委員會副主席。
目錄
第1章 1
1.1 引言 1
1.2 基本術 2
1.3 假設空間 4
1.4 歸納偏好 6
1.5 發展曆程 10
1.6 應用現狀 13
1.7 閱讀材料 16
習題 19
參考文獻 20
休息一會兒 22
第2章 模型評估與選擇 23
2.1 經驗誤差與過擬閤 23
初讀這本書,就感受到一種“返璞歸真”的力量。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故弄玄虛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樸實、直觀的方式,帶領讀者一步步揭開機器學習的神秘麵紗。作者似乎對初學者非常友好,他從最基本的數據概念入手,循序漸進地講解瞭各種算法的原理。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特徵工程”的講解。作者用大量實際例子展示瞭如何從原始數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並對不同特徵的處理方法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部分內容對於我這種剛剛接觸機器學習,對數據處理還很頭疼的新手來說,簡直是福音。我跟著書中的例子,嘗試著對自己的數據集進行特徵工程,雖然過程並不輕鬆,但看到模型性能的提升,那種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 而且,這本書的重點明顯放在瞭“實戰”上。每一個算法的講解之後,都會緊接著提供相應的代碼實現和應用案例。作者使用的編程語言和庫都非常主流,這讓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也能迅速地將知識轉化為實踐。我甚至把書中提供的代碼當作我的“樣闆代碼”,在很多項目中都直接參考和藉鑒。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實用性,它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掌握瞭一門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
評分這本深度學習的書籍,對於我這樣一個對深度學習一直很感興趣但又不知從何下手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它沒有一開始就用大量晦澀難懂的數學公式轟炸讀者,而是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介紹深度學習在各個領域的驚人應用,比如圖像識彆、自然語言處理、自動駕駛等等。這些生動的案例讓我深刻體會到深度學習的強大力量,也激發瞭我深入學習的動力。 作者在解釋基本概念時,非常注重邏輯的清晰性和條理的順暢性。例如,在講解神經網絡的層級結構時,他會用打比方的方式,將每一層的功能和作用比作人腦的神經元,這樣就大大降低瞭理解門檻。而且,書中對反嚮傳播算法的闡述也做到瞭深入淺齣,雖然涉及一些數學推導,但作者都給齣瞭詳細的解釋和直觀的圖示,讓我這個數學功底不強的讀者也能勉強跟上。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不同神經網絡模型(如CNN、RNN)的介紹。它不僅詳細說明瞭它們的結構特點和適用場景,還提供瞭很多優化技巧和實踐建議。通過閱讀這些內容,我不僅理解瞭這些模型的工作原理,還學會瞭如何在實際項目中選擇和調整閤適的模型。這本書真的做到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我學到瞭如何獨立思考和解決深度學習中的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模仿層麵。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專注於算法細節的書籍,而是將機器學習置於更廣闊的人工智能和認知科學的背景下進行闡述。作者並沒有直接灌輸技術,而是先從“智能”本身的定義和哲學意義開始探討,這讓我一開始就覺得耳目一新。他對人工智能發展史的迴顧也彆具一格,不再是簡單的綫性羅列,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流派的思想碰撞和演變。 在講解機器學習的核心概念時,作者非常強調“學習”的過程本身。他用瞭很多生物學和心理學的例子,來類比機器的學習過程,比如“強化學習”就被類比成動物的條件反射,這種跨學科的融閤,讓原本抽象的理論變得更加生動和富有啓發性。我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在教我技術,更是在培養我對“智能”的理解和思考方式。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討論機器學習的局限性和未來發展方嚮時,展現齣瞭極大的洞察力。他並沒有過分樂觀地宣揚AI的無限可能,而是指齣瞭當前技術麵臨的挑戰,比如常識推理、可解釋性等問題,並提齣瞭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嚮。這讓我對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有瞭更全麵、更理性的認識,也讓我看到瞭這個領域廣闊的未來前景。這本書讓我感覺自己不僅僅在學習一門技術,更是在參與一場關於人類智能和機器智能的深刻對話。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設計得非常巧妙,它似乎是為那些對人工智能充滿好奇,但又擔心技術門檻太高的讀者量身定製的。開篇就拋齣瞭幾個引人深思的問題,例如“機器是否真的能思考?”、“人工智能的未來將走嚮何方?”等,瞬間勾起瞭我的求知欲。作者並沒有急於給齣答案,而是引導讀者跟隨他的思路,一起去探索這些問題的根源。 在探討人工智能的起源和發展曆程時,作者運用瞭豐富的曆史材料和曆史人物故事,讓整個敘述過程充滿瞭人文色彩,而不是冰冷的技術堆砌。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早期人工智能研究的介紹印象深刻,瞭解到那些先驅者們是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憑藉著對智能的執著追求,一步步奠定瞭今天人工智能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並沒有迴避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挑戰和倫理問題。作者以一種非常客觀和審慎的態度,討論瞭諸如就業衝擊、隱私安全、甚至潛在的失控風險等議題,並提齣瞭一些值得深思的觀點。這讓我認識到,學習和發展人工智能,絕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更需要我們對其潛在影響有深刻的理解和負責任的態度。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一次關於人工智能的哲學思考之旅。
評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我之前對機器學習這個領域隻是一知半解,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感覺自己仿佛穿越到瞭一個全新的世界。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有趣,他沒有一開始就扔齣一堆枯燥的公式和理論,而是從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比如推薦係統是如何工作的,或者人臉識彆技術是如何實現的。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入方式,讓我能夠很自然地接受那些相對復雜的概念。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過擬閤”和“欠擬閤”的解釋,用瞭很多形象的比喻,比如“刻舟求劍”或者“生搬硬套”,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這些問題的核心所在。而且,作者還深入淺齣地介紹瞭各種常見的機器學習算法,像是決策樹、支持嚮量機、神經網絡等等,並且詳細講解瞭它們的原理和應用場景。我甚至跟著書中的例子,嘗試在自己的電腦上實現瞭一些簡單的模型,雖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樂趣和成就感。 最讓我驚喜的是,這本書並沒有止步於理論層麵,而是提供瞭大量的實戰案例和代碼示例。很多時候,我在理解完一個算法的原理後,就能立即看到它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這大大增強瞭我的學習信心。而且,書中的代碼不僅易於理解,還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我把它們當作學習和實踐的寶貴資源。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耐心地引導我一步步走進機器學習的殿堂,讓我覺得學習的過程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一場充滿探索和發現的冒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