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國誌:韓國(第3版) 董嚮榮 宋文誌 著 社科文獻

列國誌:韓國(第3版) 董嚮榮 宋文誌 著 社科文獻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董嚮榮,宋文誌 著
圖書標籤:
  • 韓國史
  • 列國誌
  • 董嚮榮
  • 宋文誌
  • 社科文獻
  • 曆史學
  • 韓國政治
  • 韓國文化
  • 東亞曆史
  • 中韓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墨軒書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20112871
商品編碼:2204121413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列國誌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位於亞洲東部的朝鮮半島南部。北部與朝鮮交界,三麵環海。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大量引進外資和技術,用半個世紀的時間實現*越,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以電子、汽車、造船、金融等為支柱的工業化強國,國民生産總值和人均産值均居亞洲前列。中韓自1992年建交以來,兩國友好閤作關係迅速發展,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本書全麵介紹瞭韓國的國情概覽、曆史、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方麵的基本情況。

 

 作者簡介

 

董嚮榮,曆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宋文誌,政治學博士,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目錄

導 言:韓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傢?/1

D一章 概覽/1

D一節 國土與人口/1

一 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劃/1

二 地形、氣候/6

三 人口、民族、語言/9

四 國旗、國徽、國歌/13

第二節 民俗與宗教/14

一 民俗/14

二 節日/20

三 宗教/22

第三節 特色資源/32

一 首爾“五大古宮”/33

二 世界文化遺産項目/34

第二章 曆史/39

D一節 古代史/39

一 古朝鮮時期/39

二 “三國”時期/41

三 李氏朝鮮時期/44

第二節 近代史/46

一 列強逐鹿朝鮮半島與日本勢力的增強/46

二 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朝鮮/52

三 朝鮮民族的獨立抗爭/57

第三節 現代史/60

一 光復之初的混亂與南北單獨建國/60

二 朝鮮戰爭/63

三 D一共和國民主旗幟下的獨裁/65

四 軍人威權統治下的韓國/67

五 1987年以來韓國的政治發展/70

第四節 重要曆史人物/80

第三章 政治/85

D一節 憲法/85

一 製憲國會的産生與憲法的齣颱/85

二 韓國憲法的修改/87

三 現行憲法的主要內容/89

第二節 國會/90

一 國會的組織概況/90

二 國會的權力/91

第三節 行政機構/92

一 總統/92

二 總理、國務會議與其他行政機構/93

三 地方行政機構/94

四 重要政治人物/96

第四節 司法機構/97

一 大法院/97

二 高等法院/98

三 憲法法院/98

第五節 政黨/99

一 政黨體製的引進與不適/100

二 軍人威權統治時期的政黨政治/102

三 1987年以來的政黨競爭體製/104

四 目前主要政黨/105

第四章 經濟/109

D一節 發展曆程/109

一 經濟起飛前的準備/109

二 經濟起飛與高速增長/111

三 1997年金融危機及經濟調整/121

第二節 綜閤概況/127

一 産業結構/127

二 大企業/128

三 經濟團體/131

第三節 農林漁業/131

一 農業/131

二 漁業/135

三 林業/136

第四節 工業/136

一 鋼鐵工業/137

二 電力工業/139

三 造船工業/140

四 汽車工業/142

五 電子工業/145

第五節 服務業/146

一 旅遊業/146

二 交通運輸業/148

三 通信業/149

第六節 對外經濟關係/151

一 對外貿易/152

二 外國直接投資/154

三 對外直接投資/156

第五章 軍事/159

D一節 概述/159

一 建軍簡史/159

二 國防體製/161

三 國防預算/163

第二節 軍事力量/165

一 陸軍/165

二 海軍/166

三 空軍/166

四 預備役部隊/167

第三節 駐韓美軍/167

一 駐韓美軍/168

二 韓美聯軍發展方嚮/169

第四節 軍事訓練與兵役製度/170

一 韓美聯閤、多軍種閤同演習和訓練/170

二 各軍種的主要訓練項目/172

三 兵役製度/174

第五節 國防工業、科技及改革/175

一 國防工業/175

二 國防科技/177

三 國防改革/178

第六節 對外軍事閤作關係/179

一 與周邊國傢的軍事關係/179

二 朝鮮半島南北軍事實力對比/181

三 韓國軍隊積極參與國際行動/182

第六章 社會/185

D一節 國民生活/185

一 就業/185

二 住房/187

三 社會保障/188

四 移民/191

第二節 老齡化與少子化/192

第三節 醫療衛生/195

一 醫療機構、醫護人員概況/195

二 醫療費支齣/197

三 醫療機構吸引國外患者與醫療機構“走齣去”現狀/198

第四節 環境保護/199

一 在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未能避免環境汙染/200

二 環境意識的萌發與環境立法的加強/201

第七章 文化/207

D一節 教育/207

一 簡史/207

二 初等教育/209

三 中等教育/210

四 高等教育/210

第二節 科學技術/211

一 自然科學/211

二 哲學社會科學/214

第三節 文學藝術/216

一 文學/216

二 戲劇與電影/221

三 音樂與舞蹈/224

四 美術/227

五 文化設施/232

第四節 體育運動/238

一 傳統體育運動/238

二 現代競技體育/240

第五節 新聞媒體/243

一 報紙與通訊社/243

二 廣播電視/244

第八章 外交/249

D一節 對外政策的演變/249

一 建國初期及20世紀50年代的韓國外交/249

二 樸正熙政府時期的外交/250

三 20世紀80~90年代後的韓國外交/251

四 21世紀初期的韓國外交/253

第二節 韓美關係/254

一 李承晚時期的韓美關係/255

二 樸正熙時期的韓美關係/256

三 韓美關係的“再調整”/258

第三節 南北關係/262

一 20世紀70年代的首次接觸/263

二 20世紀90年代的頻繁接觸/264

三 從“陽光政策”到“和平繁榮政策”/264

四 朝韓關係再現緊張/267

第四節 中韓關係/269

一 中韓建交/269

二 建交後的中韓關係/271

第五節 韓日關係/275

一 《舊金山和約》與韓日關係/276

二 韓日邦交正常化/277

三 恢復邦交後韓日關係的進展/280

四 韓日矛盾與衝突/281

第六節 韓國與其他國傢的關係/284

一 韓俄關係/284

二 韓國與歐洲國傢的關係/286

三 韓國與大洋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傢的關係/287

四 韓國與東南亞國傢關係/288

大事紀年/291

參考文獻/295

索 引/299

後 記/301


列國誌:韓國(第3版) 董嚮榮 宋文誌 著 社科文獻 書摘精選: “在那個風雲激蕩的時代,韓國,一個原本看似偏安一隅的諸侯國,卻在曆史的洪流中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是最強大的,也非最顯赫的,然而,它所經曆的興衰更迭,所展現齣的堅韌不拔,以及它所孕育齣的獨特文化,都值得我們深入探究。本書將帶您穿越時空,迴到那個群雄逐鹿的春鞦戰國,以嶄新的視角,重新審視韓國的命運。” 內容導讀: 《列國誌:韓國(第3版)》是由董嚮榮與宋文誌兩位學者聯袂創作的史學巨著,由社科文獻齣版社隆重推齣。本書並非僅僅是對韓國曆史的簡單敘述,而是一次深刻的、多維度的學術探索,旨在揭示這個曾經的諸侯國在波譎雲詭的時代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及其曆史意義。本書第三版的問世,意味著在吸收瞭前兩版學術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入瞭最新的考古發現、史學研究成果以及更開闊的學術視野,力求為讀者呈現一個更加立體、豐富、準確的韓國曆史圖景。 本書的寫作,伊始於對“韓國”這一政治實體及其曆史地位的辨析。在春鞦戰國時期,各國林立,戰爭與兼並是常態。許多國傢如同流星劃過天際,轉瞬即逝。而韓國,盡管其疆域相對不大,國力也非頂尖,卻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裏,始終在曆史舞颱上留下瞭自己的印記。作者們首先著力於梳理韓國的起源,追溯其如何從晉國的“三傢分晉”中脫穎而齣,成為一個獨立的諸侯國。這個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政治博弈、軍事鬥爭與權謀較量,為理解韓國的先天基因奠定瞭基礎。 本書的敘事,並非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鋪陳史實,而是注重對韓國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所采取的對策以及所産生的深遠影響進行深入的分析。作者們詳細描繪瞭韓國如何在中原腹地,夾在晉、楚、齊、秦等強國之間,艱難求存。其地緣位置的劣勢,使得韓國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並運用靈活的政治手段和軍事策略來應對外部的壓力。本書深刻剖析瞭韓國在外交上的周鏇,例如它如何與其他國傢結盟、又如何巧妙地避免捲入毀滅性的戰爭,這對於理解古代中國的地緣政治格局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在軍事方麵,本書也進行瞭細緻的研究。盡管韓國的軍事實力無法與那些吞並他國、雄霸天下的強國相比,但其軍隊的訓練、戰術的應用以及邊境的防禦,都體現瞭韓國統治者在維護國傢安全方麵的努力。作者們通過對史料的爬梳,展現瞭韓國在麵對強大的敵人時,並非一味地屈服,而是曾有過奮起反抗的壯舉。這些軍事行動,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都構成瞭韓國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反映瞭這個國傢頑強的生命力。 經濟與社會層麵,本書同樣給予瞭充分的關注。韓國的農業生産、手工業發展以及商業貿易,是支撐其國傢運轉的基礎。作者們通過分析當時的經濟結構、稅收製度以及土地製度,揭示瞭韓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和麵臨的睏境。例如,韓國可能因其地處中原,而受到其他國傢經濟政策的影響,也可能因為連年戰亂而導緻經濟的衰退。本書還探討瞭韓國社會階層結構、風俗習慣以及文化傳承,例如,韓國在科技、藝術、哲學等方麵是否有所建樹,這些都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麵地理解一個古代國傢的社會麵貌。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對韓國曆史的解讀中,特彆強調瞭“變法”在韓國的命運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在戰國時期,各國為瞭富國強兵,紛紛推行變法改革。韓國也未能幸免,經曆瞭不同程度的改革嘗試。本書深入分析瞭這些變法的內容、推行的過程以及最終的效果,並將其置於整個戰國變法的大背景下進行比較研究。作者們探討瞭韓國變法為何未能像秦國的商鞅變法那樣取得決定性的成功,這其中既有其內在的製度局限,也有外部環境的製約。這種“失敗”的敘事,往往比單純的成功故事更能引發讀者對曆史規律的深思。 《列國誌:韓國(第3版)》在學術方法上,嚴謹求實,力求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輔以科學的分析方法。作者們引用瞭大量的先秦文獻、齣土文物資料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並對這些資料進行瞭批判性的梳理和解讀。本書並非是簡單的史料堆砌,而是將這些史料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清晰的邏輯鏈條,從而構建起對韓國曆史的深刻認識。同時,作者們也勇於提齣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對一些長期存在的曆史疑案進行新的探討,展現瞭當代史學研究的活力。 第三版相較於前兩版,可能在以下方麵進行瞭重要的更新和拓展: 新增考古發現的闡釋: 隨著考古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的考古發現為我們瞭解韓國提供瞭更多直觀的證據。本書可能納入瞭新的考古遺址、墓葬、器物等信息,並對其進行深入的解讀,例如,通過對韓國故地的考古發掘,還原其都城布局、宮殿建築以及日常生活場景。 藉鑒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 史學研究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本書第三版會充分吸收近年來在春鞦戰國史、諸侯國研究、軍事史、經濟史、文化史等領域湧現齣的最新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並將其融入本書的分析之中,從而使本書的學術前沿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更加精細化的文本分析: 對於一些重要的史料文本,本書可能進行瞭更加深入和細緻的校勘、解讀和辨析,力求從中發掘齣更深層次的曆史信息,澄清一些長久以來存在的爭議。 更廣闊的國際視野: 現代史學研究日益強調跨學科、跨文化的交流。《列國誌:韓國》在第三版中,或許會嘗試將其對韓國曆史的研究置於更廣闊的亞細亞古代文明的背景下進行比較,或者藉鑒國際學界研究古代國傢興衰的理論模型,從而獲得更具啓發性的結論。 更為完善的圖錶與插圖: 為瞭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復雜的曆史地理、軍事布局以及社會結構,本書可能會增加更為詳盡的地圖、示意圖、考古照片以及文物插圖,使閱讀體驗更為直觀和生動。 總而言之,《列國誌:韓國(第3版)》不僅僅是一部關於一個諸侯國的曆史讀物,它更是一麵鏡子,摺射齣春鞦戰國那個時代的復雜性、殘酷性以及其中的智慧與掙紮。通過對韓國的深入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國的政治演變、軍事策略、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的規律。本書是史學研究者、曆史愛好者以及所有對中國古代史感興趣的讀者不可錯過的佳作。它將帶領您走進一個被曆史長河衝刷過的國度,去感受它曾經的呼吸,去探尋它不為人知的過去,去領略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列國誌:韓國(第3版)》,首先就被其嚴謹的研究方法和深厚的學術功底所摺服。董嚮榮和宋文誌先生憑藉多年的潛心研究,將一個相對“邊緣”的諸侯國——韓國,置於瞭更為廣闊的曆史視野中進行審視。書中對韓國的地理位置、資源狀況、以及由此衍生的戰略睏境的分析,可以說是鞭闢入裏,讓我對這個國傢在戰國時期所麵臨的生存壓力有瞭更為直觀的認識。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作者並沒有將韓國僅僅看作是被大國吞噬的對象,而是著重展現瞭其自身頑強的生命力。書中對韓國曆代君主、重要政治人物的生平事跡,以及他們所采取的各種政策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評價,讓我看到瞭韓國在內政外交上所做的努力與嘗試。例如,書中對於韓國在商鞅變法之前的某些改革嘗試,以及其在魏、楚、秦等強國夾縫中求生存的外交手腕,都進行瞭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讀。這種深入挖掘和辯證分析,使得韓國的形象不再模糊,而是變得鮮活而真實,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

評分

終於等到《列國誌:韓國(第3版)》的再版,簡直是期盼已久!我之前就讀過前兩個版本,對董嚮榮和宋文誌老師的研究成果一直非常欽佩。這次的第三版,我尤其期待他們在史料發掘和解讀上能有新的突破,能夠更深入地挖掘齣韓國這個諸侯國的獨特曆史麵貌。從書名來看,它無疑是係列中的重要一環,填補瞭對戰國時期那段波瀾壯闊曆史的理解空白。我一直對“三傢分晉”後的曆史走嚮感到好奇,韓國作為一個夾在強國之間、生存空間極為狹小的國傢,其政治、軍事、經濟以及文化發展過程,必然充滿瞭麯摺與掙紮。這本書能否為我揭示韓國如何在列國爭霸的亂世中尋得一綫生機?他們的外交策略如何?軍事上有沒有什麼可圈可點之處?我對這些都充滿瞭濃厚的興趣。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呈現更多鮮活的曆史細節,比如韓國的社會生活、民風習俗,甚至是普通民眾的命運,這樣纔能讓這段曆史更加立體生動,而非僅僅是冰冷的大國博弈。社科文獻齣版社的齣品,質量上總是很有保證,裝幀設計也嚮來可圈可點,期待這次的新版本在閱讀體驗上也能帶來驚喜。

評分

閱讀《列國誌:韓國(第3版)》的過程,仿佛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董嚮榮、宋文誌兩位先生以其細膩的筆觸,將戰國時期韓國的興衰榮辱娓娓道來,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曆史的溫度。我最感興趣的是書中對韓國文化底蘊的挖掘,以及它與其他諸侯國在文化上的交流與影響。韓國在禮樂、思想、藝術等方麵的成就,雖然不比中原大國,但其獨特的區域文化特徵,以及在特定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都值得我們深入探究。書中對韓國的都城、城市發展,以及其手工業、農業生産狀況的描述,也都充滿瞭生活氣息,讓我能夠想象齣當時韓國人民的生活場景。此外,本書對於韓國與周邊國傢,特彆是與三晉其他兩國——趙、魏之間的復雜關係,以及他們之間時而聯閤、時而對抗的微妙平衡,進行瞭深入的分析,這對於理解戰國中期的格局變化至關重要。

評分

《列國誌:韓國(第3版)》不僅僅是一部單純的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關於國傢生存智慧的百科全書。董嚮榮和宋文誌老師以其深邃的洞察力,為我們展現瞭一個在極其不利的國際環境中,一個諸侯國如何努力生存、發展、甚至試圖有所作為的真實圖景。書中對於韓國的軍事製度、兵種構成、以及其著名的“韓兵”特色,都進行瞭詳實的介紹。我尤其對書中分析韓國“疲於奔命”的對外戰略,以及其國內的經濟狀況和商業發展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意識到,韓國並非是一個完全被動的國傢,它在某些時期也曾試圖通過經濟手段和軍事改革來增強自身實力,盡管最終的結局並不盡如人意。作者對於史料的考證也極為嚴謹,能夠將零散的史料整閤起來,形成一個邏輯清晰、條理分明的敘事,這種學術態度令人欽佩。這本書讓我對“弱國無外交”這句話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看到瞭在絕境中,個體和集體所能爆發齣的巨大能量。

評分

《列國誌:韓國(第3版)》是一部引人入勝的作品,它以一個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打開瞭一扇瞭解戰國時期韓國曆史的窗戶。董嚮榮和宋文誌先生的敘述語言樸實而富有力量,他們並沒有刻意去渲染韓國的悲情,而是用冷靜客觀的態度,呈現瞭其在曆史長河中所經曆的麯摺與變遷。書中對韓國在政治體製上的探索,例如其君主製的發展與演變,以及官僚體係的構建,都進行瞭細緻的描述。同時,對於韓國在法律製度、刑罰體係上的特點,也有著獨到的見解。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韓國的滅亡原因時,不僅僅歸咎於外部壓力,也深入剖析瞭其內部存在的種種問題,包括政治腐敗、經濟凋敝、以及社會矛盾等。這種多維度的分析,使得韓國的命運更具警示意義。總而言之,這是一部值得反復品讀的優秀曆史著作,它不僅為我們提供瞭關於韓國的豐富史料,更引發瞭我們對國傢生存、發展以及曆史規律的深刻思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