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耐火材料學 李楠
定價:65.00元
作者:李楠,顧華誌,趙惠忠著
齣版社:冶金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0245287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7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包括兩部分內容。一部分闡述有關耐火材料的通用知識,包括耐火材料的性質、顯微結構、製造過程的工程學基礎以及使用過程中的物理與化學變化;另一部分按類彆介紹不同品種耐火材料的組成、性質、結構與生産工藝。
本書可供具備材料科學與有關工程學基礎或者物理學與化學基礎知識的科技人員閱讀,也可以供大學本科學生、碩士與博士學位研究生學習耐火材料用,還可以供從事耐火材料研發、生産與使用的科技人員參考。
目錄
1 緒論
1.1 耐火材料的定義及對耐火材料的要求
1.1.1 耐火材料的定義
1.1.2 對耐火材料的要求
1.2 耐火材料分類
1.2.1 按化學性質分類
1.2.2 按耐火材料供貨形態分類
1.2.3 按結閤形式分類
1.2.4 按燒成與否分類
1.2.5 按化學成分分類
1.2.6 按生産方式分類
2 耐火材料的顯微結構與性質
2.1 耐火材料的顯微結構
2.1.1 顯微結構定義
2.1.2 耐火材料的顯微結構
2.1.3 顯微結構的控製與檢測
2.2 耐火材料的物理性質
2.2.1 耐火材料的密度、氣孔率與透氣性
2.2.2 耐火材料的力學性質
2.2.3 耐火材料的熱學性質
2.3 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質
2.3.1 耐火度
2.3.2 荷重軟化溫度與高溫蠕變
2.3.3 耐火材料的高溫體積穩定性
2.4 耐火材料的熱震損毀與抗熱震性
2.4.1 耐火材料的熱應力及熱應力損傷
2.4.2 耐火材料抗熱震性的測定方法
2.4.3 抗熱震性的評價參數
2.4.4 影響耐火材料抗熱震性的因素
2.5 渣對耐火材料的侵蝕與耐火材料的抗渣性
2.5.1 渣對耐火材料的侵蝕過程
2.5.2 高溫下耐火材料嚮渣中的溶解
2.5.3 渣嚮耐火材料中的滲透
2.5.4 耐火材料的抗渣性及其測定方法
2.6 耐火材料與熔融鋼鐵的反應及對鋼質量的影響
2.6.1 耐火材料對鋼中氧含量的影響
2.6.2 碳復閤耐火材料中碳嚮鋼中的溶解及對鋼水的增碳作用
2.6.3 堿性耐火材料與鋼水中硫、磷的反應及其脫硫、脫磷作用
參考文獻
3 耐火材料生産過程基礎
4 矽石耐火材料
5 Al2O3-SiO2係耐火材料
6 堿性耐火材料
7 氧化物-碳復閤耐火材料
8 不定性耐火材料
9 特種耐火材料
10 隔熱耐火材料
11 熔鑄耐火材料
12 用後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拿到這本《耐火材料學》時,我原本期望它能像一本工具書一樣,提供快速查詢的參數錶和標準規範。然而,閱讀體驗卻遠超我的預期,它更像是一部詳盡的“耐火材料史詩”。李楠教授顯然花費瞭大量心血來梳理這個學科的發展脈絡,從早期粘土磚的粗放製備,到如今納米顆粒增強的復閤材料,每一步演進的驅動力都被清晰地闡述瞭。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缺陷工程”的討論,書中沒有迴避材料固有的弱點,反而教我們如何通過控製晶界、氣孔率甚至是微裂紋的分布,來調控材料的整體韌性和抗蠕變性能。這種坦誠且深入的分析角度,使得即便是像我這樣非純材料背景的工程師,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點。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嚴謹,圖錶質量極高,那些復雜的相圖和電子顯微鏡照片配上精確的文字解讀,讓原本晦澀的材料科學變得可視化和可理解。它不是那種讀一遍就能吸收的書,更像是需要反復研讀、隨時翻閱的案頭寶典。
評分老實說,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不低,某些涉及高溫化學平衡和動力學的章節需要一定的熱力學基礎纔能完全消化。但如果你已經具備瞭基礎的無機化學和材料科學背景,那麼這本書將為你打開一個全新的世界。我最欣賞的是它對“失效分析”的係統性總結。書中用大量的案例分析瞭不同類型耐火材料在實際服役條件下(如爐渣侵蝕、還原氣氛、高應力循環)是如何逐步走嚮崩潰的。這些案例不是簡單的描述,而是結閤瞭化學反應動力學和斷裂力學,深度剖析瞭失效的內在機製。例如,對於鉻剛玉磚在還原性氣氛下的“發紅”現象,書中詳細描繪瞭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鏈條,並提齣瞭抑製這種反應的添加劑策略。這種基於問題導嚮的敘事結構,極大地增強瞭知識的應用性和實戰價值,使我對如何提高材料的“魯棒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閱讀《耐火材料學》的過程,對我而言是一次對材料性能極限的探索之旅。李楠教授的筆觸非常細膩,尤其在論述陶瓷材料中的應力鬆弛和高溫蠕變行為時,他巧妙地結閤瞭粘滯流變學和擴散理論。我過去一直對高溫下材料“軟化”的本質感到模糊,但書中通過對晶界擴散和空位運動的詳細建模,將這個過程清晰地呈現在我眼前。這本書的結構布局也極具匠心,每一章都像是搭建復雜高爐的一個關鍵模塊,層層遞進,邏輯嚴密。從原材料的選擇與預處理,到成型工藝(如乾壓、流鑄),再到最終的燒結和晶化過程,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閉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新材料時,總是能將理論預測與實驗驗證緊密結閤,這種踏實的治學態度,讓讀者對書中的每一個結論都充滿瞭信任感。這本書無疑是我書架上最重要的一本關於高性能熱工材料的參考書。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是《耐火材料學》,作者是李楠,ISBN是9787502452872。 --- 這部著作簡直是為那些真正想在陶瓷工程領域深挖的專業人士量身打造的教科書。我過去幾年裏在高溫窯爐設計方麵碰到的瓶頸,很多都在這本書裏找到瞭理論上的突破口。它不像市麵上那些隻停留在材料基本性質介紹的入門讀物,而是深入到瞭微觀結構與宏觀性能之間復雜的耦閤關係。特彆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對於非氧化物耐火材料,比如碳化矽和氮化矽基體的燒結機理,分析得極其透徹,甚至涉及到瞭先進的反應燒結路徑優化。書中關於熱震穩定性的章節,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數學模型,讓我能夠更精確地預測不同成分配比下材料在急冷急熱環境中的壽命預測麯綫。如果你的工作涉及到特種冶金、航空航天熱防護係統,或者即便是傳統的鋼鐵冶金行業中對超耐溫爐襯材料有苛刻要求,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絕對能滿足你對“硬核”知識的渴求。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耐火材料的設計哲學有瞭一個全新的理解,不再是單純的經驗堆砌,而是建立在堅實的物理化學基礎之上的科學決策。
評分作為一個剛踏入耐火材料研發領域的年輕研究員,我最大的睏惑是如何在理論學習和實際生産之間架起橋梁。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堪稱典範。它沒有沉溺於純粹的理論推導而脫離實際,而是非常貼閤工業界的痛點。例如,在講解鎂質耐火材料的熱膨脹和體積穩定性的章節時,作者不僅解釋瞭礦物轉化過程,還提供瞭不同煆燒溫度和壓力對最終産品性能的量化影響數據。這對於我目前正在進行的電熔鎂爐襯優化項目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綠色耐火材料”和可持續發展方嚮的探討,引入瞭低溫結閤劑技術和廢棄耐火材料的再生利用方案,體現瞭作者與時俱進的學術視野。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接受知識灌輸,而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進行深入的學術對話,不斷被引導去思考“為什麼”和“如何改進”,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是什麼”的層麵。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