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读库1704 |
| 作者: | |
| 定价: | 30.0 |
| 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ISBN: | 9787513326988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本期《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三和大神》、《白石洲女生》、《“所有书的图书馆”失败了》、《海子的四轶诗和处女作》、《巴斯德的故事》、《无因的反叛》、《六朝佳胜说华林》和《冰与火的暗影》。 本辑的前两篇文章都是有关深圳年轻人打工生活的。三和市场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景乐新村北区,凭借着低廉的生活成本,这里成为低收入 人群的乐土,“日结一天阔以玩三天”成了它的名片。今年四月初,触乐网记者杨中依前往深圳三和待了十天,和一些在网上被传为“三和大神”的人联系,听了听他们自己的看法。深圳城中村白石洲,不仅是全国各地外来务工人员的落脚点,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站。从2016年年底开始,作者吴晓雅与几个女生在此地同住一室,几个月的时间里,目睹了她们工作、失业和重新找工,也经历着白石洲的变迁。 《“所有书的图书馆”失败了》是《大西洋》(The Atlantic)杂志评论员詹姆斯·萨默斯(James Somers)对谷歌扫描上所有图书的“海洋计划”即图书数字化进行的纵深剖析,谷歌、图书馆、作者、出版商、竞争对手、公众、司法部门、国会多方角力,*终让这个计划几乎停止。作者评论说,谷歌公司的某处有一个包含两千五百万本书,但却没人有权利阅读的数据库,这个事实让人觉得无法理解。 上世纪八十年代,姜红伟与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的海子有过一次通信,一是想和他交个朋友,二是寄去几诗,请他批评指正。海子随后回信,并赠给姜红伟两本油印的诗集。此后,二人便没了联系。若干年后,姜红伟发掘出海子的四轶诗,并确定其诗歌处女作。《海子的四轶诗和处女作》记录了整个发现的过程。 朱石生曾在《读库1605》和《读库1701》分别发表《天花旧事》和《话说晏阳初》,用几段经历以唠家常的方式串联伟人的一生,让读者们看起来分外亲切。这次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巴斯德的牛人,这位曾经的物理学老师投身化学领域,成了的微生物学家。用作者的话说,“他后来的成绩,如果匀给六个人分着用,这六个人全都可以成为本行翘楚”。 1955年,“二战”后的美国,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实力日新月盛,随着中产阶级逐渐增多,青少年人数增长。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推出了电影《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以青少年视角直面当下社会,剖析一代青年内心的追求与欲望。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在影片中桀骜不驯的少年形象独具一格,刮起了思想解放和灵魂重塑的风暴,成为一代北美青少年的偶像。Archie M的这篇《无因的反叛》探讨了同名电影在时尚与流行文化界的影响力,以及男主角对“时尚”与“流行”的重新定义。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中,魏晋南北朝是的转折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兴盛,造园手法比秦汉时期更加丰富,楼台华美,山水佳胜,木葱郁,意境幽远,艺术水平之高。这期间,曾有十余个王朝或王国,所在都城*重要的皇家御苑都叫“华林园”。贾珺老师在《六朝佳胜说华林》里,细数了这复杂而有趣的时代里,作为“旁观者”的园林景观所承载的历史事件和宫廷掌故。 《冰与火之歌》原著宏大而细腻,改编后的电视剧《权力的游戏》也拥趸无数。书中有些篇幅不多的人物与事件穿插在多卷之中,又有一些剧情相较原著变动较大之处,在《冰与火的暗影》中,粉丝罗逊梳理出那些一笔带过的配角与散落各集的隐秘线索,希望对理解全书或全剧有所帮助。 |
| 目录 | |
1-26 三和大神………………杨中依 27-70 白石洲女生………………吴晓雅 71-93 “所有书的图书馆”失败了………………詹姆斯·萨默斯(James Somers) 94-114 海子的四轶诗和处女作………………姜红伟 115-190 巴斯德的故事………………朱石生 191-226 无因的反叛………………Archie M 227-293 六朝佳胜说华林………………贾珺 294-345 冰与火的暗影………………罗逊 |
| 编辑 | |
|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 |
这本《读库1704》真是让人惊喜连连。我一直对那些能触及生活本质、又带着一丝人文关怀的读物情有独钟,而这本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开篇的那几篇文章,如同一缕清风拂过心田,勾勒出现代都市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我尤其喜欢其中一篇关于“慢生活”的探讨,作者没有空泛地鼓吹逃离,而是从日常的点滴入手,比如如何在一天的忙碌中挤出时间静静地阅读,如何在家中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用绿植和音乐来舒缓紧绷的神经。文字间流淌着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力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开始尝试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本来的味道。不再是为了效率而奔波,而是为了体验而存在。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但读完这本书,我明显感觉到内心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焦虑。它提醒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往往藏匿于最平凡的瞬间。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着实了得,很多段落都值得反复品味。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社会现象时,那种不动声色的批判和发人深省的提问。比如,在探讨“消费主义”的一篇文章中,作者没有直接指责,而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揭示了过度消费背后可能隐藏的空虚和迷失。他描述了人们如何被广告和潮流所裹挟,如何为了满足虚荣心而不断地购买,却从未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这种写法,让我觉得非常真实,因为我自身也曾在这样的漩涡中挣扎过。读完这篇文章,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消费习惯,更加理性地思考“需要”与“想要”之间的界限。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用温和而有力的语言,引导我进行自我审视,找到一条更加健康、更有意义的生活路径。
评分读《读库1704》的过程中,我时常被作者那些独到的观察角度和深刻的见解所折服。有一篇文章,谈论的是关于“孤独”的艺术,这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人人似乎都在连接的时代,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作者并没有将孤独视为一种负面的情绪,而是将其升华为一种独立思考和自我成长的契机。他用一种极为写实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在人群中依然保持清醒的个体,他们在喧嚣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在独处中与自己对话。这让我想起了很多艺术家和思想家,他们的伟大成就,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对孤独的深刻体验和拥抱。读完这篇文章,我不再对偶尔的孤单感到恐慌,反而开始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享受那份不受外界打扰的自由。它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未曾被发掘的空间,让我看到,真正的丰富,源于精神的独立和丰盈。
评分《读库1704》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它对“变迁”的观察。作者并没有回避时代发展的阵痛,而是以一种冷静而富有同情心的目光,审视着那些在变革中被遗忘或被改变的事物。有一篇关于老手艺人的文章,让我深感触动。作者记录了一位正在努力维持传统工艺的老师傅,在现代工业化浪潮中,他的坚持显得那样不易。文字中充满了对匠人精神的敬意,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它让我意识到,在我们追求进步和效率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那些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印记的宝贵财富。这种反思,让我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传统,每一个传承。它不仅仅是一篇报道,更像是一次对历史的致敬,对那些默默付出、坚守信念的人们的赞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也十分吸引人,它不像某些杂文集那样零散,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将不同主题巧妙地串联起来。我尤其喜欢其中几篇关于“社区”的描绘,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不同城市里那些充满人情味的生活片段。有的是街角的小店,老板娘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顾客;有的是老旧的居民楼,邻里之间互帮互助,仿佛一家人。这些场景,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温暖和归属感的渴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疏离和隔阂,而这本书却用一种温情的方式,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连接,依然存在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互动中。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何谓真正的“家”,何谓真正的“邻里”。读完这些故事,我仿佛也走进了那些充满烟火气的街道,感受到了那份久违的亲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