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脾外科 第2版 第二版 胰脾外科要点与盲点(翻译版) 董家鸿 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

胰脾外科 第2版 第二版 胰脾外科要点与盲点(翻译版) 董家鸿 主译 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胰脾外科
  • 外科
  • 胰腺疾病
  • 脾脏疾病
  • 手术
  • 医学
  • 临床
  • 董家鸿
  • 第二版
  • 翻译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风送琴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06764
商品编码:22474015064
出版时间:2010-03-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胰脾外科
            定价 133.00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开本 16
作者
装帧 平装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9787117106764


内容介绍

本书介绍了日本胰脾外科的各个主要流派的理念和做法,对胰腺癌扩大根治的范围、良性肿瘤局部切除的手术方式都有详尽的阐述。在本书内容的选择上,作者依照临床的诊疗流程选择了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项目,不仅介绍了手术方法,而且有影像诊断、介入操作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知识。本书对各方面的内容分为专题加以阐述,与之相关的小知识或方法以“一点建议”等形式穿插其中。从年轻医生到资深专家的各层次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于初学者,本书可作为进入手术室前翻阅的书刊;对于专家,本书可以帮助回顾和总结一下自己的操作方法。



目录

胰腺外科
Ⅰ 胰腺解剖的要点与盲点
1.胰腺手术必备的局部解剖知识
2.胰腺的外科解剖
3.从胚胎发育角度考虑的胰腺分区
4.胰腺钩突的概念
5.胰头十二指肠的血管解剖
Ⅱ 胰腺肿瘤诊断和确定手术指征的要点与盲点
1.临床生化检查与肿瘤标志物
2.涉及胰腺肿瘤的外科医生应了解的病理知识
3.影像学检查的程序
4.胰腺癌进展程度的诊断
5.通常型胰腺癌与肿块形成型胰腺炎的鉴别
6.胰腺癌的“临床指数”
7.IPMT与MCT
8.IPMT概念的变迁
9.从病理学视角看粘液生成性胰腺肿瘤的概念
10.从临床视角看IPMT的概念
11.IPMT胰腺外浸润的影像学诊断
12.IPMT的治疗方针
13.IPMT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
14.IPMT的手术指征
15.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6.胰腺肿瘤性囊性病变的手术指征
17.胰腺囊性疾病的手术指征
Ⅲ 通常型胰腺癌手术的要点与盲点
1.胰头癌的标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2.标准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3.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
4.胰头癌的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5.分期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6.胰体尾部癌的胰体尾切除术
7.全胰切除术
8.联合血管切除
9.胰体部癌的Applehy手术
10.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Billmth I式+胰-肠吻合
11.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12.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引流(1)
13.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引流(2)
Ⅳ 胰腺癌淋巴结廓清的要点与盲点
1.胰头癌的扩大淋巴结廓清术
2.胰头癌的D2+a淋巴结廓清术
3.胰头癌的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神经丛解剖和廓清术式
4.胰头癌的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和神经丛廓清术经结肠系膜途径
5.胰头癌的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丛右半周切除术
6.先廓清左侧No.16淋巴结的胰体尾部切除术
Ⅴ 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的要点与盲点
1.胰头钩突切除术
2.胰头的区域切除术
3.胰头下部切除术
4.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
5.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6.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1)
7.保留十二指肠和胆管的胰头全切除术
8.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除术(2)
9.大范围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10.保留胃十二指肠动脉的保留幽门括约肌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11.胰体部良性病变的胰节段切除术
12.胰体部良性病变的胰腺节段切除术
13.保留脾动静脉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Ⅵ 胰腺-消化管吻合的要点与盲点
1.胰腺-空肠端端吻合
2.胰管-空肠粘膜吻合术(1)
3.胰管-空肠粘膜吻合(2)
4.嵌入式胰-胃吻合
5.嵌入式胰-胃吻合Mackie式残胰断端嵌入法
6.联合嵌人法和粘膜吻合的胰-胃吻合
7.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时的胰-胃吻合
8.胰-十二指肠吻合术
Ⅶ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要点与盲点
1.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2.SASI试验在胰腺内分泌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3.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治疗
4.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治疗
Ⅷ 急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的要点与盲点
1.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2.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判定
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4.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针
5.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动脉灌注疗法
6.腹腔灌洗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
7.急性胰腺炎的计划性手术
8.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手术治疗
9.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坏死组织清创术和开放式引流术
10.急性胰腺炎的胰腺切除术
11.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的坏死组织清创术
12.胰床引流术
13.急性胰腺炎的引流术
Ⅸ 慢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的要点与盲点
1.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2.慢性胰腺炎疼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3.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对老年高龄患者的胰石症以及胰管扩张的研究
4.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5.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和Frev手术
6.慢性胰腺炎的胰腺假性囊肿-消化道吻合术
7.胰腺假性囊肿的囊肿-消化道吻合术
8.间置空肠的PPPD手术
9.胰周神经丛全切除术
10.胸腔镜下内脏大神经切断术
脾脏外科

腹部肿瘤外科:诊断、手术与多学科协作的实践指南 本书致力于为广大腹部肿瘤外科医生提供一本全面、实用且与时俱进的临床实践指南。腹部肿瘤,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胆道癌等,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其诊疗过程复杂,涉及多学科的紧密合作。本书旨在系统梳理腹部肿瘤外科的诊断策略、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新兴的治疗理念,帮助临床医生提升诊疗水平,优化患者预后。 第一部分:腹部肿瘤的精准诊断与评估 腹部肿瘤的早期、精准诊断是成功治疗的基石。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各种腹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包括但不限于: 胃癌: 详细介绍胃镜、超声内镜(EUS)、CT、MRI在胃癌分期、评估局部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中的作用。重点分析高分辨率CT和MRI在早期胃癌、黏膜下层浸润的检出能力,以及EUS在评估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与邻近器官关系的重要性。讨论PET/CT在胃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评估骨转移和腹膜转移方面的优势。 结直肠癌: 阐述结肠镜在结直肠癌筛查、诊断和病理活检中的核心地位。重点介绍CT结肠成像(CTC)作为无创性筛查手段的原理、适应证及局限性。详细讲解CT和MRI在评估直肠癌局部侵犯深度、肛提肌侵犯、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以及与盆壁关系中的关键作用。讨论MRI盆腔多参数成像(如DWI, T2WI)在提高直肠癌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性方面的进展。 肝癌: 强调超声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初步筛查中的优势,并详细阐述其在早期肝癌发现中的作用。深入分析多期相CT和MRI(包括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在肝癌诊断、分型(如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评估肿瘤数量、大小、边界、血管侵犯以及门静脉主干受累情况中的关键作用。讨论EUS在评估胰腺占位以及与门静脉、脾静脉关系中的辅助诊断价值。 胰腺癌: 重点介绍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主力军”地位,包括其在评估肿瘤大小、形态、胰管扩张、血管侵犯(如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门静脉)、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方面的能力。详细阐述MR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补充作用,尤其是在评估肿瘤与重要血管关系、肝转移以及胰管狭窄等方面的优势。分析EUS在胰腺癌穿刺活检、引导下细针抽吸(EUS-FNA)以及评估肿瘤与十二指肠、胃、胆总管关系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胆道癌: 阐述超声在胆囊、胆管占位性病变中的初步诊断价值。重点介绍CT和MRI在胆道癌(包括肝内胆管癌、肝外胆管癌、胆囊癌)的定位、分期、评估肿瘤与肝脏实质、血管(如肝门静脉、肝动脉)以及门管区淋巴结的关系。讨论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PTC(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在诊断和评估胆道梗阻、肿瘤累及范围以及获取组织学证据中的重要性。 此外,本部分还将整合多种检查手段,强调多模态影像学融合在腹部肿瘤综合评估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案。同时,也关注肿瘤标志物在腹部肿瘤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腹部肿瘤外科手术的精细化与规范化 手术治疗是腹部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本部分将聚焦于各类腹部肿瘤外科手术的精细化操作与规范化流程: 胃癌根治术: 详细阐述不同类型胃癌(如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根治性手术方案,包括胃大部分切除术、全胃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术。重点介绍各种术式的手术路径选择(如开腹、腹腔镜、机器人辅助),精细化的胃肠道重建技术(如Billroth I/II式、Roux-en-Y式吻合),以及对术中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结直肠癌根治术: 涵盖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根治性手术。对于结肠癌,详细介绍右半结肠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等,以及相应的肠道重建方法。对于直肠癌,重点阐述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低位前切除术(LAR)以及腹腔镜/机器人辅助直肠癌手术。详细讲解直肠癌手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技巧,以及低位直肠癌保肛技术的应用。 肝脏肿瘤切除术: 深入探讨肝脏肿瘤切除的基本原则、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详细介绍肝脏解剖分区,各种肝叶/肝段切除术(如肝解剖性切除、非解剖性切除)的手术技巧。重点关注术中出血控制(如肝门阻断、选择性血管阻断)、胆道处理、术后肝功能储备评估以及辅助治疗。 胰腺癌根治术: 详细介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及其各种改良术式,包括术前评估、术中关键步骤(如胃十二指肠切除、胰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如胰瘘、胆瘘)的防治。同时,也讨论胰体尾切除术、全胰切除术的应用指征和手术技巧。 胆道肿瘤切除术: 涵盖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如K+肝脏切除术)等。重点讲解术中胆管识别与保护,胆肠吻合技术的选择,以及对邻近血管(如肝动脉、门静脉)侵犯的处理。 本部分还将强调微创外科技术(腹腔镜、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腹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进展,其优势(如创伤小、恢复快)与局限性,以及术式选择的依据。同时,也关注术前肿瘤评估、术中冰冻病理、术后病理分析等环节对术式选择和预后的影响。 第三部分:腹部肿瘤的围手术期管理与多学科协作 腹部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本部分将强调个体化、精细化的围手术期管理策略: 术前评估与准备: 详细阐述术前营养评估、心肺功能评估、肝肾功能评估,以及营养支持(如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重要性。探讨术前精准分期、肿瘤负荷评估,以及是否需要新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的决策过程。 术中管理: 强调麻醉管理、体温管理、液体管理、感染预防等。关注术中出血控制、脏器保护、电解质平衡。 术后管理与并发症防治: 详细介绍术后疼痛管理、早期活动、早期肠道功能恢复。重点分析腹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如腹腔感染、肠瘘、胆瘘、胰瘘、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提供详细的防治策略和处理原则。 多学科协作(MDT): 强调腹部肿瘤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营养科、康复科等多个学科的紧密合作。详细阐述MDT在肿瘤诊断、分期、治疗方案制定、疗效评估以及患者全程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举例说明MDT如何通过信息共享、专业讨论,为患者制定最优化、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第四部分:腹部肿瘤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展望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腹部肿瘤的治疗也在不断进步。本部分将聚焦于新兴的治疗理念与技术: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 介绍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靶向药物在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详细阐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腹部肿瘤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其联合治疗的策略。 微创治疗与介入治疗: 探讨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冷冻消融等微创治疗手段在局限性肝脏肿瘤、胰腺肿瘤中的应用。介绍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射频导管消融(RFA)等介入治疗在肝癌姑息治疗中的作用。 基因组学与液体活检: 探讨基因测序技术在腹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液体活检在肿瘤早期筛查、疗效监测和复发预警中的潜力。 人工智能在腹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展望人工智能在影像识别、病理分析、预后预测、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本书力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详实的临床资料和清晰的逻辑结构,为广大腹部肿瘤外科医生提供一本高质量的学习与参考用书。我们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腹部肿瘤的诊断精髓,掌握先进的手术技术,优化围手术期管理,并及时了解和应用最新的治疗进展,最终为腹部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带来切实的改善。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是《胰脾外科》,我购买的初衷是为了深入了解胰腺癌的最新治疗进展,特别是关于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选择,以及手术方式的演变,比如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优缺点,还有胰腺体尾部肿瘤的保脾切除术等。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胰腺癌的论述,更多地停留在基础知识和传统的治疗方法上,对于近几年在国内外非常热门的胰腺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新的化疗方案,提及的篇幅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当我试图寻找一些关于胰腺假性囊肿的穿刺引流、内镜下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详细指南时,也未能如愿。书中对于胰腺假性囊肿的描述,更像是教科书式的概括,缺乏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细节和难点解析。反倒是关于“肠外营养”的章节,写得非常详细,从营养物质的配比,到输液途径的选择,再到并发症的处理,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虽然肠外营养在术后恢复中很重要,但这似乎也不是胰脾外科的“核心要点”吧?我更希望了解的是,在胰腺手术后,如何更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胰瘘、出血、感染等高发并发症,而不是这些相对“泛”的营养支持内容。

评分

拿到这本《胰脾外科》第二版,我最大的兴趣点在于了解关于脾脏功能亢进和脾脏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管理。特别是对于脾切除后易发的感染,如荚膜感染,书中是否有关于细菌耐药性、疫苗接种策略更新的最新建议,以及术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指征和方案?当我仔细阅读相关章节时,发现关于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主要集中在术中术后的短期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灶清除不彻底等。然而,对于术后数月甚至数年发生的迟发性感染,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疫苗接种来预防,书中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本书竟然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去阐述“甲状腺外科”的相关知识,包括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原则,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的问题可能影响钙磷代谢,间接影响手术病人,但将如此大量的甲状腺外科内容置于一本“胰脾外科”的书中,实在令人费解。我原本希望这本书能有更多关于脾脏肿瘤的最新分型、分期、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策略,特别是针对某些少见但预后较差的脾脏肿瘤,希望能有更深入的探讨,但在这方面,本书的内容确实不够详尽。

评分

翻开这本《胰脾外科》,原本满心期待能学到关于脾脏疾病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比如脾脏囊肿、脾脏肿瘤的手术适应症和术式选择,特别是微创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器械选择和术后恢复。然而,当我深入阅读时,却发现书中对于脾脏的论述,充其量只能算作“点到为止”。很多章节,我感觉作者似乎只是草草带过,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例如,在介绍脾脏良性肿瘤的章节,文中提及了几种常见类型,但对于不同类型肿瘤的手术难度、预后差异以及术后复发率的评估,都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深入的分析。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讨论“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从内镜下的止血技术,到药物的应用,再到介入治疗的原理,这对于一本以“胰脾外科”命名的书籍来说,似乎有些“跑题”了。我理解消化道出血有时与脾脏疾病(例如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脾亢)有关联,但如此详尽的描述,似乎更适合出现在一本独立的消化内镜或消化道出血专著中。我期望看到的,是关于脾脏移植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流程以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详细介绍,但书中在这方面的篇幅却少得可怜,与其说是“要点”,不如说是“遗漏”。

评分

收到这本《胰脾外科》第二版,我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学习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尤其是关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识别、早期液体复苏、早期抗生素使用以及早期肠内营养的循证医学证据。当我翻阅到关于胰腺炎的部分,确实有一些基本的介绍,但是对于一些更为棘手的临床问题,比如重症胰腺炎的器官功能支持,如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和时机,以及在外科领域,关于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清创时机、手术方式(开放还是微创)、以及术中术后的细节处理,书中给出的信息显得过于笼统,缺乏指导性。反而,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步骤、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虽然胆囊疾病和胰腺炎有时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如此详尽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内容,让我感觉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有些偏离。我本来想寻找关于胰腺囊肿的分类、影像学诊断、以及不同类型囊肿的手术适应症和术式选择的详细指南,但书中在这方面的论述也相对简略。尤其是在一些罕见但棘手的胰腺手术并发症,例如肠道损伤、血管损伤的处理,以及术后胆漏、胰瘘的内外科综合治疗方案,书中几乎没有提及。

评分

这本书,虽然封面写着“胰脾外科 第2版”,但读完后,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却是关于肝脏移植的那些细节。作者在描述胰腺和脾脏的解剖结构时,竟然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肝脏的血供、门静脉系统以及胆道系统的分支,这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拿错了书。书的后半部分,更是直接跳跃到了肝脏移植的围手术期管理,从术前评估、术中技术,到术后并发症处理,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我本来是想了解胰腺肿瘤的最新进展,比如微创手术的应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甚至是胰腺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但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却异常地简略,几乎可以用“寥寥数语”来形容。尤其是在提到胰腺手术的并发症时,只是简单列举了几种,却没有任何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提供具体的应对策略。这对于一个临床医生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我尤其想知道的是,在复杂的胰腺手术中,如何精准地判断切缘,如何处理关键血管的解剖变异,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率,这些在书中都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胰腺和脾脏外科方面的实质性内容,远不如它在肝脏外科方面的内容详实,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