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脾外科 | ||
| 定价 | 133.00 |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0年03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17106764 | |
本书介绍了日本胰脾外科的各个主要流派的理念和做法,对胰腺癌扩大根治的范围、良性肿瘤局部切除的手术方式都有详尽的阐述。在本书内容的选择上,作者依照临床的诊疗流程选择了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项目,不仅介绍了手术方法,而且有影像诊断、介入操作和围手术期管理的相关知识。本书对各方面的内容分为专题加以阐述,与之相关的小知识或方法以“一点建议”等形式穿插其中。从年轻医生到资深专家的各层次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对于初学者,本书可作为进入手术室前翻阅的书刊;对于专家,本书可以帮助回顾和总结一下自己的操作方法。
胰腺外科
Ⅰ 胰腺解剖的要点与盲点
1.胰腺手术必备的局部解剖知识
2.胰腺的外科解剖
3.从胚胎发育角度考虑的胰腺分区
4.胰腺钩突的概念
5.胰头十二指肠的血管解剖
Ⅱ 胰腺肿瘤诊断和确定手术指征的要点与盲点
1.临床生化检查与肿瘤标志物
2.涉及胰腺肿瘤的外科医生应了解的病理知识
3.影像学检查的程序
4.胰腺癌进展程度的诊断
5.通常型胰腺癌与肿块形成型胰腺炎的鉴别
6.胰腺癌的“临床指数”
7.IPMT与MCT
8.IPMT概念的变迁
9.从病理学视角看粘液生成性胰腺肿瘤的概念
10.从临床视角看IPMT的概念
11.IPMT胰腺外浸润的影像学诊断
12.IPMT的治疗方针
13.IPMT的恶性程度及其预后
14.IPMT的手术指征
15.胰腺囊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16.胰腺肿瘤性囊性病变的手术指征
17.胰腺囊性疾病的手术指征
Ⅲ 通常型胰腺癌手术的要点与盲点
1.胰头癌的标准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2.标准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3.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
4.胰头癌的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5.分期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6.胰体尾部癌的胰体尾切除术
7.全胰切除术
8.联合血管切除
9.胰体部癌的Applehy手术
10.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Billmth I式+胰-肠吻合
11.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12.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引流(1)
13.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引流(2)
Ⅳ 胰腺癌淋巴结廓清的要点与盲点
1.胰头癌的扩大淋巴结廓清术
2.胰头癌的D2+a淋巴结廓清术
3.胰头癌的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神经丛解剖和廓清术式
4.胰头癌的肠系膜上动脉周围淋巴结和神经丛廓清术经结肠系膜途径
5.胰头癌的肠系膜上动脉周围神经丛右半周切除术
6.先廓清左侧No.16淋巴结的胰体尾部切除术
Ⅴ 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的要点与盲点
1.胰头钩突切除术
2.胰头的区域切除术
3.胰头下部切除术
4.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次全切除术
5.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6.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术(1)
7.保留十二指肠和胆管的胰头全切除术
8.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全切除术(2)
9.大范围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10.保留胃十二指肠动脉的保留幽门括约肌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11.胰体部良性病变的胰节段切除术
12.胰体部良性病变的胰腺节段切除术
13.保留脾动静脉及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
Ⅵ 胰腺-消化管吻合的要点与盲点
1.胰腺-空肠端端吻合
2.胰管-空肠粘膜吻合术(1)
3.胰管-空肠粘膜吻合(2)
4.嵌入式胰-胃吻合
5.嵌入式胰-胃吻合Mackie式残胰断端嵌入法
6.联合嵌人法和粘膜吻合的胰-胃吻合
7.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时的胰-胃吻合
8.胰-十二指肠吻合术
Ⅶ 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要点与盲点
1.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
2.SASI试验在胰腺内分泌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作用
3.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治疗
4.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治疗
Ⅷ 急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的要点与盲点
1.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2.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判定
3.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4.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针
5.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动脉灌注疗法
6.腹腔灌洗的适应证和操作方法
7.急性胰腺炎的计划性手术
8.感染性胰腺坏死的手术治疗
9.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坏死组织清创术和开放式引流术
10.急性胰腺炎的胰腺切除术
11.重症急性胰腺炎后期的坏死组织清创术
12.胰床引流术
13.急性胰腺炎的引流术
Ⅸ 慢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的要点与盲点
1.慢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2.慢性胰腺炎疼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3.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对老年高龄患者的胰石症以及胰管扩张的研究
4.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5.胰管-空肠侧侧吻合术和Frev手术
6.慢性胰腺炎的胰腺假性囊肿-消化道吻合术
7.胰腺假性囊肿的囊肿-消化道吻合术
8.间置空肠的PPPD手术
9.胰周神经丛全切除术
10.胸腔镜下内脏大神经切断术
脾脏外科
翻开这本《胰脾外科》,原本满心期待能学到关于脾脏疾病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比如脾脏囊肿、脾脏肿瘤的手术适应症和术式选择,特别是微创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器械选择和术后恢复。然而,当我深入阅读时,却发现书中对于脾脏的论述,充其量只能算作“点到为止”。很多章节,我感觉作者似乎只是草草带过,留下了大量的空白。例如,在介绍脾脏良性肿瘤的章节,文中提及了几种常见类型,但对于不同类型肿瘤的手术难度、预后差异以及术后复发率的评估,都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和深入的分析。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花费了相当大的篇幅去讨论“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从内镜下的止血技术,到药物的应用,再到介入治疗的原理,这对于一本以“胰脾外科”命名的书籍来说,似乎有些“跑题”了。我理解消化道出血有时与脾脏疾病(例如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脾亢)有关联,但如此详尽的描述,似乎更适合出现在一本独立的消化内镜或消化道出血专著中。我期望看到的,是关于脾脏移植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式流程以及术后免疫抑制方案的详细介绍,但书中在这方面的篇幅却少得可怜,与其说是“要点”,不如说是“遗漏”。
评分这本书,虽然封面写着“胰脾外科 第2版”,但读完后,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却是关于肝脏移植的那些细节。作者在描述胰腺和脾脏的解剖结构时,竟然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肝脏的血供、门静脉系统以及胆道系统的分支,这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拿错了书。书的后半部分,更是直接跳跃到了肝脏移植的围手术期管理,从术前评估、术中技术,到术后并发症处理,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我本来是想了解胰腺肿瘤的最新进展,比如微创手术的应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甚至是胰腺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但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却异常地简略,几乎可以用“寥寥数语”来形容。尤其是在提到胰腺手术的并发症时,只是简单列举了几种,却没有任何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提供具体的应对策略。这对于一个临床医生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我尤其想知道的是,在复杂的胰腺手术中,如何精准地判断切缘,如何处理关键血管的解剖变异,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率,这些在书中都很难找到满意的答案。总而言之,这本书在胰腺和脾脏外科方面的实质性内容,远不如它在肝脏外科方面的内容详实,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是《胰脾外科》,我购买的初衷是为了深入了解胰腺癌的最新治疗进展,特别是关于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治疗的方案选择,以及手术方式的演变,比如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优缺点,还有胰腺体尾部肿瘤的保脾切除术等。然而,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对于胰腺癌的论述,更多地停留在基础知识和传统的治疗方法上,对于近几年在国内外非常热门的胰腺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新的化疗方案,提及的篇幅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当我试图寻找一些关于胰腺假性囊肿的穿刺引流、内镜下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详细指南时,也未能如愿。书中对于胰腺假性囊肿的描述,更像是教科书式的概括,缺乏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操作细节和难点解析。反倒是关于“肠外营养”的章节,写得非常详细,从营养物质的配比,到输液途径的选择,再到并发症的处理,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虽然肠外营养在术后恢复中很重要,但这似乎也不是胰脾外科的“核心要点”吧?我更希望了解的是,在胰腺手术后,如何更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胰瘘、出血、感染等高发并发症,而不是这些相对“泛”的营养支持内容。
评分收到这本《胰脾外科》第二版,我非常期待能够深入学习胰腺炎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尤其是关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识别、早期液体复苏、早期抗生素使用以及早期肠内营养的循证医学证据。当我翻阅到关于胰腺炎的部分,确实有一些基本的介绍,但是对于一些更为棘手的临床问题,比如重症胰腺炎的器官功能支持,如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肾脏替代治疗的适应症和时机,以及在外科领域,关于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清创时机、手术方式(开放还是微创)、以及术中术后的细节处理,书中给出的信息显得过于笼统,缺乏指导性。反而,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讲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步骤、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虽然胆囊疾病和胰腺炎有时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如此详尽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内容,让我感觉这本书的重点似乎有些偏离。我本来想寻找关于胰腺囊肿的分类、影像学诊断、以及不同类型囊肿的手术适应症和术式选择的详细指南,但书中在这方面的论述也相对简略。尤其是在一些罕见但棘手的胰腺手术并发症,例如肠道损伤、血管损伤的处理,以及术后胆漏、胰瘘的内外科综合治疗方案,书中几乎没有提及。
评分拿到这本《胰脾外科》第二版,我最大的兴趣点在于了解关于脾脏功能亢进和脾脏切除术后远期并发症的管理。特别是对于脾切除后易发的感染,如荚膜感染,书中是否有关于细菌耐药性、疫苗接种策略更新的最新建议,以及术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指征和方案?当我仔细阅读相关章节时,发现关于脾切除术后的并发症,主要集中在术中术后的短期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灶清除不彻底等。然而,对于术后数月甚至数年发生的迟发性感染,以及如何通过生活方式、疫苗接种来预防,书中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本书竟然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去阐述“甲状腺外科”的相关知识,包括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原则,以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的问题可能影响钙磷代谢,间接影响手术病人,但将如此大量的甲状腺外科内容置于一本“胰脾外科”的书中,实在令人费解。我原本希望这本书能有更多关于脾脏肿瘤的最新分型、分期、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策略,特别是针对某些少见但预后较差的脾脏肿瘤,希望能有更深入的探讨,但在这方面,本书的内容确实不够详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