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異端倫理文化
:25.00元
作者:柴文華
齣版社:哈爾濱工程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11-01
ISBN:9787810074988
字數:
頁碼:19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異端倫理文化》把中國異端倫理文化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係統來研究,從共時性和曆時性的統一上初步探討瞭中國異端倫理文化的內在邏輯結構。並試圖溝通古今,融閤中西,協調雅俗,通過優美的文字展示深邃的哲理。《中國異端倫理文化》可供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讀者閱讀,也可供有關學者參考。
目錄
夥伴寄語——人·倫理·現代化
緒論
上編 中國異端倫理文化的內容
一、概論
(一)從正統說起
(二)載體
(三)軌跡
(四)類型
(五)特徵
(六)非異端因素
二、夢幻自由
(一)混沌的悲劇
(二)文明的罪惡
(三)自由暢想麯
(四)自由與審美
(五)隔代的知音
三、棺匠之心
(一)利己的輻射圈
(二)儒傢倫理的睏境
(三)冷冰冰與血淋淋
四、抱琴半醉
(一)傲世不羈
(二)超俗潔身
(三)解放人欲
(四)褌中之虱
五、窮酒盡色
(一)三麵旗幟
(二)朝酒暮色
(三)振振有詞
(四)山外之觀
六、一毛不拔
(一)的自我
(二)童心即私心
七、成仙有望
(一)神仙世界
(二)神仙可成
(三)成仙途徑
八、苦海無邊
(一)佛教的變遷
(二)現實的苦難
(三)曆史的責難
下編 中國異端倫理文化的延伸
一、概論
二、閤理的利己主義
(一)利己利群
(二)求樂免苦
(三)摧枯拉朽
三、健全的個人主義
(一)“不道德的道德”
(二)世人皆醉我獨醒
(三)“健全的個人主義”
(四)“真正的責任心隻是一種興趣”
四、理智的感性主義
(一)漆黑一團
(二)人欲橫流
(三)穆姑娘治內
附錄
一、殘害女性的怪論
二、中國傳統哲學人類學及其啓示
三、生態倫理與儒道倫理
作者介紹
文摘
第二,理性主義與感性主義。道德理性主義是儒傢倫理價值結構中的突齣特徵之一,集中錶現為理欲之辯以及義利之辯當中。雖然在異端倫理文化中也有人主張希臘酒神似的感性享樂,例如(列子.楊硃篇),但僅僅是大海裏偶爾露頭的幾塊礁石而已。道德理性主義的特徵是強調以理性生活調節感性生活,包含有閤理的因素。但這種道德理性主義被少數大地強化瞭,造就瞭一批錶麵上視金如土,骨子裏見錢眼紅;錶麵上彬彬君子,暗地裏偷雞摸狗的人格。理性的過分強調反而喪失瞭自身,感性的過分壓抑反而扭麯瞭自身,造成瞭事實上理性與感性的人格分裂。改革開放以來,一些人的錢袋開始鼓瞭起來,他們的感性享樂欲望不可遏製地膨脹起來,對道德理性的過分壓抑提齣瞭強烈的挑戰,在更廣泛的領域內體味著人生的豐富價值。但是,對道德理性的人為逆反卻把一些本來就愚昧的人迅速變成瞭純粹的經濟動物,使醉生夢死的感性享樂主義大搖大擺地登上瞭前颱,造成瞭不少人的意誌消沉和精神空虛,為社會風氣的腐敗和宗教迷信的死灰復燃開瞭方便之門。這給人們提齣瞭一個大大的問號,使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理性與感性、臉麵和金錢、精神與物質的關係,重新建立一種閤情閤理的人生價值。餓著肚子死要麵子,犧牲正當的感性生活去滿足理性的需要固不可取,但吃飽肚子反而不要麵子,脫離正當的理性去滿足感性生活的需要也是不足取的。如果以正當的感性生活推進理智的不斷更新和完善,用正當的理性調節和促進感性生活的發展,把道德水準納入物質奬勵和精神弘揚相結閤的軌道,也就會使感性和理性有機地結閤起來,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第三,群體本位與個體本位。群體本位是儒傢倫理價值結構的又一突齣特徵。它強調群體利益高於個體利益,當個體利益與群體利益發生衝突時,個人利益要無條件地服從群體利益,甚至不惜“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序言
《中國異端倫理文化》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對中國曆史和文化的固有認知。我一直以為,所謂的“中國傳統倫理”,就是一套固定不變的、從上而下灌輸的道德規範。然而,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纔意識到,在中國漫長的曆史中,存在著一股強大而又隱秘的“異端”思想潮流,它們在不斷地挑戰、修正,甚至顛覆著那些主流的倫理觀念。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某些特定曆史時期,民間社會中湧現齣的各種非官方的道德實踐所吸引。這些實踐,雖然可能不被主流史書所記載,卻真實地反映瞭當時普通民眾的生活狀態、價值追求,以及他們是如何在現實睏境中,摸索齣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和道德準則。例如,書中對一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習俗的解讀,就讓我看到瞭與漢族中心文化截然不同的倫理視角。作者的敘述非常細膩,他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這些“異端”思想,更深入地分析瞭它們産生的社會根源,以及它們在中國倫理文化整體構成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我們所理解的“中國文化”,並非鐵闆一塊,而是一個充滿張力、不斷演變、並且多元共存的復雜體。它鼓勵我跳齣既有的框架,去更開放、更批判性地看待曆史和文化。
評分《中國異端倫理文化》這本書,我當初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這書名有點意思,帶著點兒神秘感,又有點兒挑戰性。我一直對傳統文化中那些被“主流”所壓抑的、不那麼被歌頌的部分很感興趣,總覺得曆史的真實麵貌,往往藏在那些不被輕易提及的角落裏。這本書,就仿佛一把鑰匙,試圖打開一扇通往那些隱秘思想和行為的大門。我讀的時候,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不同時期思想傢對“仁義禮智信”等核心倫理觀的解讀和質疑。比如,書中花瞭很大的篇幅去分析一些在當時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言論,它們是如何挑戰宋明理學的僵化,又是如何試圖在更廣闊的、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下重新審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個體與社會的契約。我記得其中有幾個案例,涉及到一些地方性的習俗和民間信仰,它們雖然在官方史書中可能被輕描淡寫,但在書中卻被賦予瞭重要的意義,作為中國倫理文化多元性的一種體現。作者似乎在試圖說明,我們所熟知的“正統”倫理,並非是唯一的存在,甚至可能不是最能反映當時人們真實生活和內心世界的。這種“異端”的存在,不僅沒有摧毀社會,反而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提供瞭反思和創新的空間。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我們今天的很多倫理觀念,是否也是在曆史的某個時刻,經過瞭類似“異端”的衝擊和洗禮,纔逐漸形成的。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不帶偏見、試圖理解和還原曆史原貌的態度,而不是簡單地去批判或贊美。
評分這本書,真的讓我對“中國文化”這個宏大的概念,有瞭更加立體和 nuanced(細緻入微)的理解。我之前總覺得,我們所學的曆史,或者所理解的哲學,都是一種“標準答案”,一種被官方所認可的“正統”。然而,《中國異端倫理文化》這本書,卻像一股清流,帶領我走進瞭那些被“主流”所遮蔽的思想角落。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一些敏感話題時那種審慎的態度,他並非是要去顛覆傳統,而是試圖去還原曆史的復雜性,去展示那些思想的“另類”是如何與主流並行,甚至相互影響的。書中對於一些明末清初的士人的探討,他們是如何在社會變革時期,對傳統的道德體係産生質疑,並試圖尋找新的價值取嚮,這一點讓我受益匪淺。我記得其中有一章,詳細分析瞭當時一些文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方式,以及他們如何在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中,流露齣對封建禮教的反叛和對個體情感的追求。這讓我覺得,曆史人物並不是書本上刻闆的形象,他們也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有自己的思想掙紮。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文化”研究,應該是包容和開放的,它不應該隻關注那些被歌頌的部分,更應該去挖掘那些被忽略和被壓抑的角落,因為那裏往往藏著更真實的過去。
評分《中國異端倫理文化》這本書,真的讓我對中國傳統倫理的理解,有瞭一個顛覆性的認識。我一直以為,“仁義禮智信”就是衡量一切行為的唯一標準,是無可置疑的道德基石。但這本書,卻像一麵棱鏡,把這些概念拆解開來,讓我們看到它們在曆史長河中,是如何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語境下,賦予瞭截然不同的解讀。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地方性道德規範的細緻描繪,比如在一些偏遠地區,人們如何在特定的生存環境下,形成瞭一套不同於中原地區的行為準則,而這些準則,在當時的主流觀念看來,可能是不閤時宜的,甚至是“野蠻”的。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這些地方性倫理視為“落後”的産物,而是試圖去理解它們産生的根源,以及它們在當地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書中引用的許多曆史文獻和考古發現,都為我的論述提供瞭非常有力的支撐。讀到這裏,我纔真正明白,中國倫理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極其復雜和多元的過程,它並非一成不變,也並非隻由少數精英所定義。那些被邊緣化、被忽視的聲音,同樣是中國倫理文化肌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本書讓我對“文化”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認識到,理解一個文明,需要去傾聽所有層麵的聲音,包括那些看似微弱的“異端”。
評分讀完《中國異端倫理文化》,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曆史上的思想光譜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得多,也復雜得多。這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一些“非主流”的思想傢或學說,而是更深入地挖掘瞭這些“異端”思想産生的時代背景,它們是如何在特定的社會條件下孕育,又如何與當時的“主流”倫理産生碰撞的。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書中對明清時期一些社會思潮的探討,那些關於個體自由、情感解放的零星火花,在當時那種強調等級秩序和群體認同的社會環境中,顯得尤為珍貴。作者沒有迴避這些思想的局限性,但更強調瞭它們所蘊含的突破性意義。舉個例子,書中分析瞭當時一些文人的作品,他們通過文學創作,委婉地錶達瞭對傳統禮教束縛的不滿,以及對人性本真的嚮往。這些作品,在當時的社會中可能被視為“不正經”或“低俗”,但作者卻將它們視為理解中國倫理文化變遷的重要綫索。對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思想史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的書,關於在曆史的洪流中,那些試圖超越時代局限、追求個體價值和情感真實的努力。它讓我意識到,每一次思想的進步,往往都伴隨著對既有觀念的挑戰,而那些所謂的“異端”,正是推動這種挑戰的重要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