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中國人的智慧 |
| 作者: | 易中天,果麥文化 齣品 |
| 定價: | 42.0 |
| 齣版社: | 上海文藝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
| ISBN: | 9787532165063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開本: | 32開 |
| 內容簡介 | |
《中國人的智慧》是一個大題目。它的內容,當然不限於本書所言。本書以易懂的語言,闡釋周易的啓示、中庸的原則、兵傢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晉的風度、禪宗的境界,基本包含中國原典精髓。看完本書,中國智慧的精華也便算走馬觀花地瀏覽瞭一遍。 |
| 目錄 | |
| ????? 周易的啓示 金字塔和昆侖山 /002 《易經》與《易傳》 /006 周與易 /009 《周易》的方法 /014 《周易》的係統 /018 《周易》與憂患意識 /023 《周易》與理性態度 /027 《周易》與變革精神 /031 《周易》與中庸原則 /035 中庸的原則 中庸不是什麼/041 什麼是"中" /045 什麼是"庸" /049 關於"中庸"的三個結論 /053 中庸與權宜 /057 權宜之法 /062 中庸與和諧 /067 再說幾句 /071 兵傢的思考 兵傢的時代 / 077 兩個戰例 /082 戰爭與和平 /087 成本與效益 / 092 勝與敗 /097 怎樣立於不敗之地 /102 如何讓敵人犯錯誤 /107 老子的方法 老子與孫子 /114 兵道與人道 /119 言外之意 /124 人往低處走 / 129 唱反調與想問題 / 134 境界與追求 /139 真無為,還是假無為 /144 魏晉的風度 怪異的風度 /151 真性情 /156 高智商 / 160 美儀容 / 166 風采與雅量 / 171 真真假假 / 176 意義所在 / 181 禪宗的境界 禪宗傳說 / 188 六奇 / 193 人間的佛法 /198 簡易的佛法 / 203 破字當頭 / 208 自由之路 /213 隻許佳人獨自知 /218 |
| 編輯 | |
| ☆暢銷百萬冊,四次再版,二十年經典,2018年全新修訂 ☆想瞭解《周易》,但看不懂原著。 ☆傳統文化避不開老子與莊子;羨慕"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係之舟"的境界。 ☆知道魏晉的竹林七賢,甚至知道嵇康、孔融這些個人,但魏晉是一個崇尚"美儀容""真性情"的時代,具體怎麼講?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禪宗的覺悟與執,可以幾段話講得明明白白。 ☆中國人的智慧,不是一本書能講完的。但這本書把其中*為精華的部分講清楚瞭。 智慧與知識不同。知識屬於社會,智慧屬於個人;知識可以授受,智慧隻能啓迪。 --易中天 |
《中國人 的智慧》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接地氣”。作者並沒有用晦澀難懂的語言去闡述抽象的哲學概念,而是將這些智慧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例如,在談到“誠信”時,他沒有停留在道德說教,而是通過古代商人恪守信用的故事,以及現代社會中誠信缺失帶來的連鎖反應,深刻地揭示瞭誠信對於個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這種“言傳身教”的方式,比任何空洞的理論都更能打動人心。書中對“忍”的解讀,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並非是軟弱的妥協,而是一種更高級的智慧,是懂得在適當的時機,以退為進,蓄勢待發的策略。作者用很多曆史上的例子,比如司馬遷忍辱負重,最終寫齣《史記》的故事,展現瞭“忍”的強大力量。這本書讓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體現在那些看似平凡,卻能經受住時間考驗的道理中。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哲學。
評分這本書《中國人 的智慧》,我讀完後,腦海裏湧現齣許多不同的感受。它並非是一本教科書,而更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得以窺見東方古老文化深邃的思想。作者在論述“人際關係”時,並非簡單地講述社交技巧,而是通過“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小人之交甘若醴”的對比,闡釋瞭不同交往方式的本質區彆,以及何為真正值得珍惜的情誼。這種深刻的洞察,讓我對身邊的人和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關於“危機意識”的討論,也讓我印象深刻。它不是讓我們整天提心吊膽,而是強調一種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一種在順境中不忘潛藏風險的智慧。作者通過許多曆史事件,比如王朝的興衰,來警示人們,隻有時刻保持警惕,纔能避免蹈蹈覆轍。讀這本書,就像是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更加懂得如何去應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評分初讀《中國人 的智慧》,我本以為會是一本充斥著古籍引用和理論分析的學術著作,但實際閱讀體驗卻令人驚喜。這本書巧妙地將深奧的哲學思想融入到娓娓道來的故事之中,讀起來輕鬆而富有啓發。比如,書中對“天人閤一”的闡釋,並非是空洞的概念,而是通過描寫古代農耕文明中,人們如何順應自然規律,與土地和諧共處,以及在節日慶典中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來體現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融為一體的深刻聯係。這種視角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與環境的關係,意識到過度開發和徵服自然並非長久之計,反而會招緻反噬。此外,書中關於“變”與“不變”的辯證法,也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沒有簡單地將“變”視為動蕩和不可控,而是將其看作是一種生命力的象徵,一種事物發展壯大的必然過程。同時,他也強調在變化中把握不變的本質,如同流水不腐,但始終保持著水的形態。這種觀點,對於我們在快速變化的現代社會中,如何在保持自身核心價值的同時,不斷適應和創新,提供瞭寶貴的藉鑒。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仿佛為我的內心注入瞭一股清泉,滋潤瞭乾涸的思緒。
評分《中國人的智慧》這本書,我早就聽說瞭,一直好奇它究竟會講述怎樣一種智慧。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原本以為會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沒想到,它卻像一股清流,將那些古老而深刻的東方哲學,用一種極其生活化、易於理解的方式展現齣來。作者沒有直接拋齣長篇大論,而是從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個個生動的場景入手,比如,關於“和而不同”的闡述,並非僅僅引用經典,而是描繪瞭古代文人雅士在聚會中,即使觀點迥異,也能和諧相處,甚至激蕩齣思想的火花。這種“求同存異”的精神,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中庸之道”的解讀,它並非是“不偏不倚”的消極避世,而是強調一種動態的平衡,一種在復雜事物中找到最佳著力點的藝術。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行船要避開礁石,也要掌握水流的方嚮”,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其中的精髓。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對話,他用睿智的語言,一點點撥開你心中的迷霧,讓你看到那些被遺忘卻又無比珍貴的寶藏。它教會我,真正的智慧,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需要用心去體會,去踐行。這本書帶來的思考,遠比我預期的要深刻得多,我感覺自己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瞭新的角度。
評分《中國人 的智慧》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既古老又現代。它所探討的很多觀念,比如“知足常樂”、“厚德載物”,聽起來似乎是陳詞濫調,但在作者的筆下,卻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他沒有停留在對這些詞語的簡單解釋,而是深入挖掘瞭其背後的文化根源和實踐意義。比如,在闡述“知足常樂”時,作者引用瞭許多文人雅士的故事,他們雖然生活清貧,卻能安貧樂道,在精神世界裏找到巨大的滿足。這種境界,在物欲橫流的當下,顯得尤為可貴。我也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無為而治”的探討。它並非倡導什麼都不做,而是一種順應事物發展規律,減少不必要的乾預,讓事物按照自身節奏發展的智慧。作者用很多生動的事例,比如管理者如何通過信任和授權,激發下屬的潛能,而不是事事親力親為,來闡釋這一理念。這種“少即是多”的智慧,在很多領域都值得我們學習和藉鑒。總而言之,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重新認識那些看似熟悉卻又被忽視的寶貴品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