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 | 作者 | 阎步克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1281482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160000 | 页码 | |
| 版次 | 2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采用“制度史观”,着重从“政治制度”与“政治势力”两方面叙述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历程。阐述了战国至秦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体制的创立,入汉之后的各项制度发展,魏晋以下的政治“”,北朝官僚行政的再度振兴等等;阐述了此期文吏、儒生、宗王、外戚、宦官、门阀、军人、寒人、部落贵族等各种势力的此起彼伏。对“制度”与“势力”的相互关系亦予提示,如文法吏与律令体制的关系,儒生与复古改制的关系,士族门阀造成的制度,鲜卑军功势力对官僚体制的振兴等。对“政治文化”也给予了充分关注,阐述了法家、儒家、黄老、玄学及北朝的“功绩制的政治文化”的政治影响。 |
| 作者简介 | |
| 阎步克,1954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史学论文百余篇。 |
| 目录 | |
| 第二版前言 序言 一 官僚帝国体制的观察视角 二 波峰与波谷 三 常态、与回归 **章 从王国到帝国 一 从王国到帝国 二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三 皇帝——官僚统治阶级 第二章 官僚行政体制的完善 一 决策权力与执政资格 二 行政组织的进化 三 军政与边防 第三章 文法与文书 一 刀笔吏治天下 二 律令秩序 三 “以文书御天下” 第四章 爵禄与吏禄 一 “庶人之有爵禄” 二 禄秩的渊源和性格 三 从禄秩到官品 第五章 儒法与儒吏 一 从法术、道术到儒术 二 “奉天法古”与王莽改制 三 儒法合流与儒吏融合 第六章 官吏的选任 一 吏道与功能 二 任子与内侍 三 察举与四科 四 阳嘉新制和以文取人 第七章 官僚阶级的士族化 一 乡里与豪右 二 官场与官族 三 东汉的士林 四 学门与士族 第八章 动荡时代的皇权与门阀 一 黯淡失色的皇权 二 东晋门阎政治 三 南朝:“主威独运”及其限度 第九章 士族特权及其政治理念 一 门阀的选官特权与品位特权 二 官僚政治的扭曲 三 玄学清谈的政治理念 第十章 集权官僚政治的维系和进展 一 空话不空:官僚政治话语 二 冰层下的潜流:官制和法制的进化 三 选官中央化和考试制度的进展 第十一章 胡汉杂糅与胡化汉化 一 胡汉杂糅与胡汉分治 二 异族皇权国人武装——军功贵族 三 胡化、汉化的摇摆波动 第十二章 从北朝到隋唐:帝国复兴与历史出口 一 青出于蓝:官僚行政的全面复兴 二 等级安排与身份管理的进化 三 北朝政治文化风尚:重军功、重吏治、重法制 四 北朝:走出低谷的历史出口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大家小书,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历史深入浅出的学术普及。作者是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大家,学养深厚,著作宏富,对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具有极具理论高度与史实基础的深入理解。《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是专为非专业研究者撰著的普及读物,以流畅可读的笔法,系统讲授了秦汉至隋唐以前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内容深入、知识丰富而语言亲切,文笔流畅,是一部的学术普及之作。 |
| 文摘 | |
| 序言 | |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这本书,单看书名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学术的严谨性。秦汉奠定的统一帝国基业,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与短暂统一,这段时期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阶段。书中的“波峰与波谷”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政治权力在不断起伏、变革中演进的过程。我猜想,书中会详细剖析各个朝代的政治体制,例如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形成,汉朝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又分别在何时何地成为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这些制度在不同时期所经历的辉煌与衰落。我尤其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分裂的背景下,一些新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潮如何萌发与传播感到好奇。第二版,也意味着作者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可能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 Revision,增加了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和史料。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学术专著,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评分《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这本书,书名就非常有吸引力,它点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起伏不定、变革频繁。秦汉奠定了统一王朝的基石,但随后的魏晋南北朝又经历了长时间的分裂与动荡,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文明演变的故事。我特别好奇作者将如何具体阐释“波峰”与“波谷”的概念,是在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与分散之间,还是在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混乱之间?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解读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何在汉朝得到继承和发展,以及汉朝后期又为何走向衰落。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我更想了解在政治分裂的大背景下,各种政治力量是如何博弈,士族门阀制度是如何形成和演变,以及这对后世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为“第二版”,我相信这本书在学术研究上必然有所深化和完善,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评分刚拿到《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目录,就被里面的章节划分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而是更加侧重于政治文明的“波峰”与“波谷”的转换,比如“帝国的奠基与扩张”、“权力结构的重塑”、“分裂与融合的挑战”等等,这种宏观的视角和分析框架,让我看到了作者试图在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出核心的政治发展脉络。我尤其好奇在“波峰”时期,那些集权制度是如何有效运转,是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而在“波谷”时期,政治动荡中又孕育了哪些新的政治思想和制度萌芽。书中“第二版”的字样,也让我对其中可能增补的关于士族政治、门阀制度演变以及民族融合等方面的深入探讨充满了期待。这种带有总结性和反思性的学术著作,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连续性与断裂性,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期待能够从中获得对这段复杂历史的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看到书架上这本《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我immediately被它厚重的分量和严谨的标题所吸引。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封面设计和排版来看,就能感受到作者团队在学术上的严谨态度和对历史的深邃洞察。秦汉、魏晋南北朝,这几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恰恰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书中“波峰与波谷”的比喻,更是直观地揭示了这段历史的曲折与起伏,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如何细致地梳理出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演变,从中央集权的确立到士族门阀的兴衰,从制度的创新到权力的博弈,这些都是塑造了中国传统政治格局的重要元素。特别是“第二版”的字样,暗示着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学界的检验,内容上必然有所更新和深化,这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最新研究成果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对中国古代政治史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一扇深入探索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评分在书店里看到《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第二版)》,我立刻被它所涵盖的时期和主题所吸引。秦汉、魏晋南北朝,这段漫长而又充满变数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书中“波峰与波谷”的比喻,非常生动地概括了这段历史中政治权力的起伏和制度的更迭。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深入探讨在“波峰”时期,比如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如何得到巩固,对国家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而在“波谷”时期,比如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又是如何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催生了新的政治力量。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政治制度的分析,例如从郡县制到分封制,再到士族政治的兴衰,这些都是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演变的重要线索。“第二版”的标识,让我相信这本书的内容会更加充实和更新,能够为我提供更前沿的研究视角和更详实的史料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