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中国人的智慧 |
| 作者: | 易中天,果麦文化 出品 |
| 定价: | 42.0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
| ISBN: | 9787532165063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中国人的智慧》是一个大题目。它的内容,当然不限于本书所言。本书以易懂的语言,阐释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基本包含中国原典精髓。看完本书,中国智慧的精华也便算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 |
| 目录 | |
| ????? 周易的启示 金字塔和昆仑山 /002 《易经》与《易传》 /006 周与易 /009 《周易》的方法 /014 《周易》的系统 /018 《周易》与忧患意识 /023 《周易》与理性态度 /027 《周易》与变革精神 /031 《周易》与中庸原则 /035 中庸的原则 中庸不是什么/041 什么是"中" /045 什么是"庸" /049 关于"中庸"的三个结论 /053 中庸与权宜 /057 权宜之法 /062 中庸与和谐 /067 再说几句 /071 兵家的思考 兵家的时代 / 077 两个战例 /082 战争与和平 /087 成本与效益 / 092 胜与败 /097 怎样立于不败之地 /102 如何让敌人犯错误 /107 老子的方法 老子与孙子 /114 兵道与人道 /119 言外之意 /124 人往低处走 / 129 唱反调与想问题 / 134 境界与追求 /139 真无为,还是假无为 /144 魏晋的风度 怪异的风度 /151 真性情 /156 高智商 / 160 美仪容 / 166 风采与雅量 / 171 真真假假 / 176 意义所在 / 181 禅宗的境界 禅宗传说 / 188 六奇 / 193 人间的佛法 /198 简易的佛法 / 203 破字当头 / 208 自由之路 /213 只许佳人独自知 /218 |
| 编辑 | |
| ☆畅销百万册,四次再版,二十年经典,2018年全新修订 ☆想了解《周易》,但看不懂原著。 ☆传统文化避不开老子与庄子;羡慕"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的境界。 ☆知道魏晋的竹林七贤,甚至知道嵇康、孔融这些个人,但魏晋是一个崇尚"美仪容""真性情"的时代,具体怎么讲?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的觉悟与执,可以几段话讲得明明白白。 ☆中国人的智慧,不是一本书能讲完的。但这本书把其中*为精华的部分讲清楚了。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易中天 |
初读《中国人 的智慧》,我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古籍引用和理论分析的学术著作,但实际阅读体验却令人惊喜。这本书巧妙地将深奥的哲学思想融入到娓娓道来的故事之中,读起来轻松而富有启发。比如,书中对“天人合一”的阐释,并非是空洞的概念,而是通过描写古代农耕文明中,人们如何顺应自然规律,与土地和谐共处,以及在节日庆典中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来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深刻联系。这种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与环境的关系,意识到过度开发和征服自然并非长久之计,反而会招致反噬。此外,书中关于“变”与“不变”的辩证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没有简单地将“变”视为动荡和不可控,而是将其看作是一种生命力的象征,一种事物发展壮大的必然过程。同时,他也强调在变化中把握不变的本质,如同流水不腐,但始终保持着水的形态。这种观点,对于我们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在保持自身核心价值的同时,不断适应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仿佛为我的内心注入了一股清泉,滋润了干涸的思绪。
评分《中国人 的智慧》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接地气”。作者并没有用晦涩难懂的语言去阐述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谈到“诚信”时,他没有停留在道德说教,而是通过古代商人恪守信用的故事,以及现代社会中诚信缺失带来的连锁反应,深刻地揭示了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比任何空洞的理论都更能打动人心。书中对“忍”的解读,也让我耳目一新。它并非是软弱的妥协,而是一种更高级的智慧,是懂得在适当的时机,以退为进,蓄势待发的策略。作者用很多历史上的例子,比如司马迁忍辱负重,最终写出《史记》的故事,展现了“忍”的强大力量。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体现在那些看似平凡,却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道理中。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哲学。
评分这本书《中国人 的智慧》,我读完后,脑海里涌现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它并非是一本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东方古老文化深邃的思想。作者在论述“人际关系”时,并非简单地讲述社交技巧,而是通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小人之交甘若醴”的对比,阐释了不同交往方式的本质区别,以及何为真正值得珍惜的情谊。这种深刻的洞察,让我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关于“危机意识”的讨论,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让我们整天提心吊胆,而是强调一种居安思危的警惕性,一种在顺境中不忘潜藏风险的智慧。作者通过许多历史事件,比如王朝的兴衰,来警示人们,只有时刻保持警惕,才能避免蹈蹈覆辙。读这本书,就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加懂得如何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中国人的智慧》这本书,我早就听说了,一直好奇它究竟会讲述怎样一种智慧。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原本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没想到,它却像一股清流,将那些古老而深刻的东方哲学,用一种极其生活化、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作者没有直接抛出长篇大论,而是从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入手,比如,关于“和而不同”的阐述,并非仅仅引用经典,而是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在聚会中,即使观点迥异,也能和谐相处,甚至激荡出思想的火花。这种“求同存异”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中庸之道”的解读,它并非是“不偏不倚”的消极避世,而是强调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在复杂事物中找到最佳着力点的艺术。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行船要避开礁石,也要掌握水流的方向”,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精髓。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对话,他用睿智的语言,一点点拨开你心中的迷雾,让你看到那些被遗忘却又无比珍贵的宝藏。它教会我,真正的智慧,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融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需要用心去体会,去践行。这本书带来的思考,远比我预期的要深刻得多,我感觉自己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了新的角度。
评分《中国人 的智慧》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既古老又现代。它所探讨的很多观念,比如“知足常乐”、“厚德载物”,听起来似乎是陈词滥调,但在作者的笔下,却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他没有停留在对这些词语的简单解释,而是深入挖掘了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和实践意义。比如,在阐述“知足常乐”时,作者引用了许多文人雅士的故事,他们虽然生活清贫,却能安贫乐道,在精神世界里找到巨大的满足。这种境界,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显得尤为可贵。我也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无为而治”的探讨。它并非倡导什么都不做,而是一种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节奏发展的智慧。作者用很多生动的事例,比如管理者如何通过信任和授权,激发下属的潜能,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来阐释这一理念。这种“少即是多”的智慧,在很多领域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重新认识那些看似熟悉却又被忽视的宝贵品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