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抱朴子外篇-中华经典名著-(全二册) |
| 作者: | 张松辉 张景译注 |
| 定价: | 82.0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 出版日期: | 2013-04-01 |
| ISBN: | 9787101091922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 《抱朴子外篇》与《内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自认为前者属儒家,后者属道家。实则《外篇》以儒家为主,兼采道家、法家,及少量的道教养生思想。论时政得失,以古刺今;主张在下者藏器待时,克己思君;在上者任贤举能,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辞旨辨博,饶有名理”,鲁迅赞其“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平津馆丛书》刻本《外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
| 目录 | |
上册 前言 嘉遁卷一 逸民卷二 勖学卷三 崇教卷四 君道卷五 臣节卷六 良规卷七 时难卷八 官理卷九 务正卷十 贵贤卷十一 任能卷十二 钦士卷十三 用刑卷十四 审举卷十五 交际卷十六 备阙卷十七 擢才卷十八 任命卷十九 名实卷二十 清鉴卷二十一 行品卷二十二 弭讼卷二十三 酒诫卷二十四 疾谬卷二十五 下册 讥惑卷二十六 刺骄卷二十七 百里卷二十八 接疏卷二十九 钧世卷三十 省烦卷三十一 尚博卷三十二 汉过卷三十三 吴失卷三十四 守塔卷三十五 安贫卷三十六 仁明卷三十七 博喻卷三十八 广譬卷三十九 辞义卷四十 循本卷四十一 应嘲卷四十二 喻蔽卷四十三 百家卷四十四 文行卷四十五 正郭卷四十六 弹祢卷四十七 诘鲍卷四十八 知止卷四十九 穷达卷五十 重言卷五十一 自叙卷五十二 |
| 编辑 | |
| 1.本套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为经典的著作,以版本为核校底本,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本次推出第八辑,共6种。 2.采用纸面精装。全套书的装帧设计雅正,精致大方。 5.定价适合,方便广大读者购买收藏。 |
我最近沉迷于对古代哲学思想中“天人合一”观念的探讨,这本书提供的视角极为独特,它没有直接给出宏大的理论框架,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寓言和具体的修行法门,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了。比如其中关于“内丹”的描述,虽然语言古奥,但结合注释和个人的生活体验去揣摩,能体会到古人对于生命能量流转的深刻洞察力。我发现作者在阐述问题时,非常注重“当下性”和“实践性”,他不是在谈论遥不可及的神仙境界,而是在教导如何在尘世中保持心性的清明与纯净。这种务实的精神内核,让我觉得这些几千年前的文字,与现代人面对的焦虑和迷茫,依然有着惊人的共鸣。尤其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自我反省的部分,提供了许多值得反复咀嚼的警句,常常读完一段,需要静坐许久才能消化其间的深意。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那种老派的典籍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我特别喜欢这种厚重感,仿佛能透过书页触摸到历史的脉络。内页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疏朗有致,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很多经典著作,印制得如同教科书一般枯燥,但这本却兼顾了阅读的舒适性和收藏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喜欢把书摆在书架上,时不时拿出来翻阅把玩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实体感是电子版完全无法替代的。从侧面看,书脊的设计也很有韵味,每一册的标题都清晰可见,放在一起很有气势。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让人在阅读内容之前,就已经心生敬意。每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仪式,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这种实体书的仪式感,是现代阅读体验中越来越稀缺的珍宝。
评分我购买这套书的主要目的是想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炼形”和“养生”的古老智慧。市面上关于养生学的书籍浩如烟海,但大多夹杂了太多现代医学或伪科学的成分,缺乏历史的深度和哲学的根基。而这套书,尤其是其外篇的内容,更侧重于心性的修持如何导向形体的健康,而非单纯的食疗或运动指南。它强调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和谐统一,比如对情绪的管理如何影响生理机能的细节描述,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节制”的论述,这种克制并非压抑,而是一种能量的蓄积和合理分配,这对于我调整日常生活的节奏非常有启发。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需要慢读、深思、并付诸实践的经典,它提供的不是快速的答案,而是持久的思考方向。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尤其关注书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风貌的侧面反映。虽然它本质上是一部道家典籍,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那个动荡时代士人的精神困境的精准捕捉。不同于正史的冰冷叙事,这本书的文字带着一种强烈的“在场感”,能让人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期文人墨客在乱世中寻求精神避难所的迫切心情。比如对于隐逸生活和山水情怀的描绘,与其说是道家的清修,不如说是对现实政治高压下的一种精神出逃。我喜欢对比不同篇章中描绘的场景切换,从朝堂的纷繁到山野的寂寥,这种强烈的反差,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那个历史阶段的理解。它提供了一个侧面解读历史的钥匙,让你看到权力之外,知识分子是如何维系其精神世界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这一点非常考验读者的耐心和理解力,但也正是这种变化,让它充满了魅力。有些章节行文如流水,晓畅明白,充满哲思的辩证;而有些段落则如同咒语般,充满了古老的、神秘的韵律感,读起来需要反复推敲词句间的微妙差异。这要求读者不能用单一的现代思维去套用,而是要适应作者在不同语境下切换的表达模式。我发现,如果抱着学习某种固定知识体系的心态去读,很容易感到受挫;但如果把它当作一部跨越时空的对话录来看待,去感受作者情绪的起伏和思想的跳跃,收获就会大很多。它像是一位脾气捉摸不定的智者,时而和蔼可亲地指点迷津,时而又高深莫测地留下谜题,这种阅读体验是极其生动和富有挑战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