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与桥梁CAD绘图快速入门

道路与桥梁CAD绘图快速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谭荣伟 著
图书标签:
  • 道路设计
  • 桥梁设计
  • CAD绘图
  • 工程绘图
  • 快速入门
  • Civil 3D
  • AutoCAD
  • 图纸绘制
  • 基础设施
  • 工程制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台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14577
商品编码:2376572526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基本信息
书名: 道路与桥梁CAD绘图快速入门
作者: 谭荣伟 开本:
YJ: 48
页数:
现价: 见1;CY=CY部 出版时间 2014-11-01
书号: 9787122214577 印刷时间: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
商品类型: 正版图书 印次: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精彩导读 目录 D1章 道路与桥梁CAD绘图综述 1.1 道路与桥梁CAD绘图知识快速入门 1.1.1 关于道路与桥梁工程 1.1.2 道路与桥梁CAD绘图应用 1.1.3 关于道路与桥梁CAD绘图图幅及线型与字体 1.1.4 道路与桥梁CAD图形尺寸标注基本要求 1.1.5 关于道路与桥梁CAD图形比例 1.2 道路与桥梁CAD绘图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 1.2.1 道路与桥梁CAD绘图相关计算机设备 1.2.2 道路与桥梁CAD绘图相关软件 1.3 AutoCAD软件安装方法简述 1.3.1 AutoCAD软件简介 1.3.2 AutoCAD快速安装方法 D2章 道路与桥梁CAD绘图基本使用方法 2.1 AutoCAD使用快速入门起步 2.1.1 进入AutoCAD绘图操作界面 2.1.2 AutoCAD绘图环境基本设置 2.2 AutoCAD绘图文件操作基本方法 2.2.1 建立新CAD图形文件 2.2.2 打开已有CAD图形 2.2.3 保存CAD图形 2.2.4 关闭CAD图形 2.2.5 退出AutoCAD软件 2.2.6 同时打开多个CAD图形文件 2.3 常用AutoCAD绘图辅助控制功能 2.3.1 CAD绘图动态输入控制 2.3.2 正交模式控制 2.3.3 绘图对象捕捉追踪控制 2.3.4 二维对象绘图捕捉方法(JQ定位方法) 2.3.5 控制重叠图形显示次序 2.4 AutoCAD绘图快速操作方法 2.4.1 全屏显示方法 2.4.2 视图控制方法 2.4.3 键盘F1 ~F12 功能键使用方法 2.4.4 AutoCAD功能命令别名(简写或缩写形式 2.5 AutoCAD图形坐标系 2.5.1 AutoCAD坐标系设置 2.5.2 JD直角坐标 2.5.3 相对直角坐标 2.5.4 相对J坐标 2.6 图层常用操作 2.6.1 建立新图层 2.6.2 图层相关参数的修改 2.7 CAD图形常用选择方法 2.7.1 使用拾取框光标 2.7.2 使用矩形窗口选择图形 2.8 常用CAD绘图快速操作技巧方法 2.8.1 图形线型快速修改 2.8.2 快速准确定位复制方法 2.8.3 图形面积和长度快速计算方法 2.8.4 D前视图中图形显示精度快速设置 D3章 道路与桥梁CAD基本图形绘制方法 3.1 常见道路与桥梁线条CAD快速绘制 3.1.1 点的绘制 3.1.2 直线与多段线绘制 3.1.3 射线与构造线绘制 3.1.4 圆弧线与椭圆弧线绘制 3.1.5 样条曲线与多线绘制 3.1.6 云线(云彩线)绘制 3.1.7 其他特殊线绘制 3.2 常见道路与桥梁平面图形CAD快速绘制 3.2.1 圆形和椭圆形绘制 3.2.2 矩形和正方形绘制 3.2.3 圆环和螺旋线绘制 3.2.4 正多边形绘制和创建区域覆盖 3.3 常见道路与桥梁CAD表格图形快速绘制 3.3.1 利用表格功能命令绘制表格 3.3.2 利用组合功能命令绘制表格 3.4 道路与桥梁复合CAD平面图形绘制 D4章 道路与桥梁CAD图形修改和编辑基本方法 4.1 道路与桥梁CAD图形常用编辑与修改方法 4.1.1 删除和复制图形 4.1.2 镜像和偏移图形 4.1.3 阵列与移动图形 4.1.4 旋转与拉伸图形 4.1.5 分解与打断图形 4.1.6 修剪与延伸图形 4.1.7 图形倒角与圆角 4.1.8 缩放(放大与缩小)图形 4.1.9 拉长图形 4.2 图形其他编辑和修改方法 4.2.1 放弃和重做(取消和恢复)操作 4.2.2 对象特性的编辑和特性匹配 4.2.3 多段线和样条曲线的编辑 4.2.4 多线的编辑 4.2.5 图案的填充与编辑方法 4.3 图块功能与编辑 4.3.1 创建图块 4.3.2 插入图块 4.3.3 图块编辑 4.4 文字与尺寸标注 4.4.1 标注文字 4.4.2 尺寸标注 4.4.3 文字与尺寸编辑与修改 D5章 道路工程设计图CAD快速绘制 5.1 道路设计平面CAD快速绘制 5.2 道路剖面图CAD快速绘制 5.3 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图CAD快速绘制 D6章 桥梁工程设计图CAD快速绘制 6.1 桥梁设计布置图CAD快速绘制 6.1.1 桥梁设计平面CAD快速绘制 6.1.2 桥梁桥台构造CAD快速绘制 6.2 桥梁大样图CAD快速绘制 D7章 路桥工程施工图CAD快速绘制 7.1 道路工程施工图CAD快速绘制 7.2 桥梁工程施工图CAD快速绘制 D8章 道路与桥梁轴测图CAD快速绘制基本方法 8.1 道路与桥梁轴测图CAD绘制基本知识 8.1.1 道路与桥梁轴测图的绘图基础 8.1.2 道路与桥梁轴测图的基本绘制方法 8.2 道路与桥梁轴测图CAD绘制基本操作方法 8.2.1 道路与桥梁等轴测图CAD绘制模式设置方法 8.2.2 道路与桥梁等轴测图绘制模式下直线CAD绘制方法 8.2.3 道路与桥梁等轴测图CAD绘制模式下圆形绘制方法 8.2.4 道路与桥梁等轴测面内平行线CAD绘制方法 8.3 道路与桥梁等轴测图文字与尺寸标注方法 8.3.1 道路与桥梁等轴测图文字CAD标注方法 8.3.2 道路与桥梁等轴测图尺寸CAD标注方法 D9章 道路与桥梁轴测图CAD快速绘制实例 9.1 常见零件轴测图CAD绘制 9.2 桥梁桥墩轴测图CAD绘制 D10章 道路与桥梁CAD图打印与转换输出 10.1 道路与桥梁CAD图形打印 10.1.1 道路与桥梁CAD图形打印设置 10.1.2 道路与桥梁CAD图形打印 10.2 道路与桥梁CAD图形输出其他格式图形文件方法 10.2.1 CAD图形输出为PDF格式图形文件 10.2.2 CAD图形输出为JPG/BMP格式图形文件 10.3 道路与桥梁CAD图形应用到WORD文档方法 10.3.1 使用“Prtsc”按键复制应用到WORD中 10.3.2 通过输出PDF格式文件应用到WORD中 10.3.3 通过输出JPG/BMP格式文件应用到WORD中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工程测量学基础与实践 本书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学生以及所有对工程测量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平台。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是一本强调实践应用,将枯燥的测量原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的指南。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并能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之中。 第一部分:工程测量学概论与基础理论 本部分将为读者构建工程测量学知识体系的基石。 第一章:工程测量的学科定位与发展 1.1 工程测量的定义与任务: 深入阐述工程测量学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解析工程测量学的基本定义,明确其在确定工程物体的位置、形状、尺寸、方位和高程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我们将详细介绍工程测量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竣工测量等。通过对这些任务的分解,读者可以初步感知工程测量工作的严谨性和重要性。 1.2 工程测量学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回顾工程测量学从传统手工测量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测量技术发展的演变过程。我们将追溯历史,从简易的测距、测角工具讲到现代化的全站仪、GPS/GNSS接收机,再到激光扫描、无人机测量等前沿技术。着重分析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如GIS、BIM)如何深刻影响工程测量的流程和成果应用。同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例如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和分析中的应用,以及遥感技术与传统测量的融合等,为读者描绘工程测量学的广阔前景。 1.3 工程测量学在不同工程领域的应用: 详细梳理工程测量学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我们将分门别类地介绍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如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水利工程)、房屋建筑、矿山开采、地质勘探、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独特价值。通过列举典型的工程案例,例如特大桥梁的精密定位、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的贯通测量、高层建筑的沉降监测等,让读者直观理解工程测量技术的不可或缺性。 第二章:地球的形状、大小与大地基准 2.1 地球的形状与大地水准面: 深入探讨地球并非完美球体这一事实,介绍椭球体模型作为地球形状的数学近似。我们将解释大地水准面的概念,阐述其作为高程基准的重要性。通过对地球形状模型的讨论,为理解后续的测量坐标系打下基础。 2.2 大地测量基准与坐标系统: 详细介绍大地测量基准的内涵,包括水平基准和高程基准。我们将阐述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所采用的大地基准,如WGS84、CGCS2000等。着重讲解不同坐标系统的概念,如大地坐标系(经度、纬度、大地高)、空间直角坐标系(X, Y, Z)以及地方平面坐标系。理解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是进行多源数据融合和工程定位的前提。 2.3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系统性地介绍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我们将从观测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模型误差等角度进行分类,并深入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例如仪器本身缺陷、环境因素影响、操作不当等。理解误差的性质,是掌握如何减小和消除误差的关键。 第三章:测量仪器与设备 3.1 测角仪器: 详细介绍各类测角仪器的原理、结构与使用方法。我们将从传统的经纬仪讲起,分析其测角原理、读数方式以及误差来源。随后,重点介绍现代全站仪的测角系统,包括编码盘技术、自动度盘等,以及全站仪在角度测量中的优势。 3.2 测距仪器: 系统讲解测距技术的演变与应用。我们将回顾视距测量、测绳测距等传统方法,然后重点介绍光电测距仪(包括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如测程、精度)以及使用注意事项。 3.3 测量综合仪器——全站仪: 全面介绍全站仪作为集测角、测距、数据采集和存储于一体的现代化测量仪器。我们将详细讲解全站仪的功能模块,如测距模块、测角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通信模块等。重点介绍全站仪在实际测量作业中的应用,包括导线测量、地形图测绘、高差测量、放样等。 3.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 深入讲解GNSS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卫星星座(GPS, GLONASS, Galileo, BeiDou)、信号传输、接收机工作模式(静态、快速静态、动态、RTK)等。我们将分析GNSS在控制测量、地形测绘、高精度定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局限性。 3.5 其他辅助测量设备: 介绍水准仪、测平仪、垂准仪、测斜仪、里程计、标尺、棱镜、反射镜、对讲机等辅助测量设备,并说明它们在不同测量任务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工程测量基本方法与技术 本部分将聚焦于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核心方法和技术。 第四章:高程测量(水准测量) 4.1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阐述水准测量通过视线在竖立的标尺上产生的读数来确定地面点高程的原理。我们将介绍视线、标尺、站点等基本概念。 4.2 直接水准测量: 详细讲解直接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往返水准测量、往测水准测量。重点介绍仪器的架设、照准、读数、记录等操作流程。 4.3 间接水准测量: 介绍利用三角高差法、三角测量与导线测量相结合等方法进行高程测量的原理和应用。 4.4 自动化水准测量: 讨论使用自动化水准仪进行高密度、高精度高程测量的优势和技术要点。 4.5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与精度评定: 阐述如何根据工程要求,建立不同等级的水准控制网,并介绍精度评定的方法,确保高程测量的可靠性。 第五章:角度测量与方向测量 5.1 角度测量的基本原理: 讲解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通过仪器精确测定它们。 5.2 经纬仪的观测方法: 详细介绍经纬仪的定向、测水平角(盘左盘右法)、测竖直角(对中、整平、照准、读数)等操作步骤,以及如何消除仪器误差。 5.3 全站仪的角度测量: 介绍全站仪在角度测量中的自动化操作,包括对中、整平、指向、读数等,以及其提高效率和精度的优势。 5.4 方向角与方位角的测定: 讲解如何通过定向或天文方法确定测量区域的地理方向,以及如何计算和应用方向角、方位角。 第六章:距离测量 6.1 直接测距: 介绍测绳、测带等工具在短距离直接测距中的应用。 6.2 视距测量: 详细讲解利用视距仪或经纬仪上的视距常数进行距离测量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分析其误差来源。 6.3 光电测距: 深入剖析光电测距仪(包括激光测距)的工作原理,讲解其测距流程,包括仪器架设、指向、仪器设置、读数等,并强调其在远距离、高精度测距中的优势。 6.4 GNSS测距: 讨论GNSS技术在确定两点间三维空间直线距离方面的应用,以及其精度与应用场景。 第七章:导线测量 7.1 导线测量的原理与类型: 阐述导线测量作为连接已知点、测定未知点坐标的基本方法。我们将介绍附合导线、支导线、闭合导线等不同类型,并分析它们的适用范围。 7.2 导线测量的数据处理: 详细介绍导线测量数据的计算流程,包括角度闭合差的调整、边长与坐标的计算、坐标系的转换、精度评定等。 7.3 全站仪和GNSS在导线测量中的应用: 分析全站仪和GNSS如何在导线测量中提高效率和精度,以及在不同类型的导线测量中的具体操作。 第八章:地形图的测绘 8.1 地形图的基本要素与图式: 介绍地形图的比例尺、等高距、图例、符号等基本要素,以及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 8.2 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 阐述地形图测绘过程中控制测量的作用,以及碎部点(地形地物要素)的测量方法,如导线法、交会法、导线法结合测距仪测量等。 8.3 全站仪与GNSS在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 重点介绍全站仪和GNSS如何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地形数据采集,包括测点采集、高程获取、数据记录等。 8.4 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讲解如何从采集到的地形数据中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表面模型(DSM)和三维模型,以及这些模型在工程设计、分析中的应用。 第九章:放样测量 9.1 放样测量的基本概念与任务: 明确放样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即根据设计图纸,将设计方案在实地精确地标定出来。我们将介绍平面放样、高程放样等基本任务。 9.2 控制点的选定与布置: 强调在放样前,选择稳定可靠的控制点的重要性,以及合理的控制点布设原则。 9.3 全站仪在平面放样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如何利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法放样、角度法放样,以及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棱镜的安置、仪器对中、指向精度等。 9.4 水准仪在高程放样中的应用: 讲解如何利用水准仪进行高程点的放样,确保建筑物、构筑物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9.5 GNSS在放样中的应用: 探讨GNSS技术在大型工程、边坡放样等方面的应用,以及其与传统方法的结合。 9.6 常见的放样难点与解决方法: 分析在复杂地形、障碍物影响下的放样困难,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 第三部分:工程测量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工程测量学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第十章: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应用 10.1 工程控制网的类型与等级: 详细介绍工程控制网的分类,如首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三级控制网等,以及不同等级的精度要求。 10.2 控制网的选址与布设: 讲解控制网选址的原则,如稳定性、通视性、经济性等,以及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合理的点位布设。 10.3 控制网的测量方法: 结合前述的导线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技术,系统阐述如何进行高精度的控制网测量,包括全站仪导线、GNSS控制测量等。 10.4 控制网的平差计算与精度评定: 重点介绍如何对控制测量数据进行平差计算,以获得最可靠的点位坐标,并阐述各种精度评定方法,确保控制网的服务质量。 10.5 控制网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总结控制网在贯通测量、沉降监测、变形分析等工程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第十一章:变形监测与安全评估 11.1 变形监测的意义与目的: 阐述变形监测在保障工程结构安全、预警潜在风险方面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将分析监测的主要对象,如建筑物、大坝、桥梁、隧道、边坡等。 11.2 变形监测点的布设与测量: 介绍变形监测点(标志)的选址原则、固定方法,以及采用高精度测量技术(如全站仪、水准仪、GNSS)进行周期性测量的方法。 11.3 变形数据分析与处理: 讲解如何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位移量、沉降量、倾斜量等,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 11.4 变形监测与工程安全评估: 阐述如何根据变形监测结果,结合工程结构特性和设计规范,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提出预警和处置建议。 第十二章:建筑工程测量 12.1 建筑工程测量的内容与流程: 详细介绍建筑工程测量贯穿于设计、施工、竣工全过程的各项任务,包括场地控制测量、建筑物定位放样、构件安装测量、轴线测量、沉降观测、竣工测量等。 12.2 桩基与基础的测量: 重点讲解桩位放样、桩顶高程控制、基础开挖放样、承台和基础梁的测量等关键环节。 12.3 墙体、柱、梁、板等结构的测量: 介绍主体结构施工中,如何进行轴线定位、墙体垂直度、梁板标高、构件垂直度与平整度的测量控制。 12.4 建筑装修工程测量: 阐述在装修阶段,如何进行门窗洞口尺寸控制、墙面平整度测量、地面标高控制等。 12.5 建筑工程竣工测量: 详细介绍竣工测量的目的、内容以及成果的意义。 第十三章:地下工程测量 13.1 地下工程测量的特点与挑战: 分析地下工程测量(如隧道、地铁、地下管线)在空间受限、视线受阻、环境复杂等方面的独特挑战。 13.2 隧道贯通测量: 详细介绍隧道贯通测量的方法,包括导线测量、定向技术、高程传递等,以及如何确保隧道精确贯通。 13.3 隧道施工测量: 讲解隧道开挖断面放样、衬砌测量、初期支护测量、仰拱测量等关键环节。 13.4 地下管线测量: 介绍地下管线的定位、埋深测量方法,以及其在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中的重要性。 13.5 机器人测量与三维激光扫描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探讨自动化测量设备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如何提高地下工程测量的效率和精度。 第四部分:工程测量数据处理与管理 本部分将聚焦于测量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与应用。 第十四章:测量数据的采集与记录 14.1 规范的测量数据记录: 强调测量记录的重要性,介绍规范的测量记录表格填写要求,包括日期、仪器型号、观测人员、天气状况、测量项目、数据记录等。 14.2 电子数据采集: 详细介绍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电子仪器的数据采集流程,包括文件管理、数据存储格式等。 14.3 数据转换与导入: 讲解如何将电子仪器采集的原始数据,通过数据线或存储卡,导入到计算机,并进行必要的数据格式转换。 第十五章: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 15.1 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介绍从原始数据到最终成果的典型处理流程,包括数据检查、坐标计算、平差、图形绘制等。 15.2 常用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介绍一些主流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如南方CASS、易兰Emap、科力871等,并概述它们的主要功能,如坐标正算反算、导线平差、地形图绘制、土方计算等。 15.3 典型软件操作实例: 通过实例演示,带领读者学习如何使用软件进行导线测量的数据处理、地形图的绘制、土方量的计算等。 第十六章:GIS与BIM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集成应用 16.1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测量数据的融合: 阐述GIS在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可视化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将测量成果导入GIS系统,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16.2 建筑信息模型(BIM)与测量数据的集成: 讲解BIM技术如何实现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以及测量数据在BIM模型中的应用,如场地建模、施工放样、竣工模型创建等。 16.3 测量数据在智慧工地中的应用: 探讨测量技术如何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工程施工的智能化管理和过程控制。 结语 本书的编写力求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希望能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工程测量学知识体系,掌握实用的测量技术,并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工程测量学是现代工程建设的基石,掌握其精髓,对于每一个投身于工程领域的人员都至关重要。愿本书能成为您在工程测量学学习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附录内容也非常给力。我一直对CAD的定制化设置和一些特殊功能感到好奇,但市面上大多数书籍要么一带而过,要么根本不讲。这本书的附录部分,详细讲解了如何自定义菜单、工具栏,以及如何使用LISP语言进行一些简单的二次开发,虽然我目前还不是非常精通编程,但这些内容的出现,让我看到了CAD的无限可能性。它还提供了一些常用道路和桥梁工程的图库,方便我直接调用,省去了自己绘制标准图元的麻烦。另外,书末还附带了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图纸,讲解了图纸的构成、信息的表达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这些内容不仅帮助我巩固了书中的知识,也让我对整个道路桥梁工程的CAD绘图流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从入门到进阶,实用性极强,并且充满启发性的好书。

评分

这本书在桥梁结构的CAD绘图部分,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没有回避桥梁结构本身的复杂性,而是将一些关键的节点,比如桥台、桥墩、梁板的绘制,分解成了多个易于理解的步骤。我之前一直觉得绘制三维的桥梁模型会非常困难,但这本书通过引入一些辅助线和构建块的概念,让原本复杂的绘制过程变得流畅起来。它还强调了图层管理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如何合理组织图层来提高绘图效率的建议,这对于大型工程图纸的管理来说,简直是点睛之笔。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常用的桥梁构件,比如盖梁、支座等的绘制,也提供了非常详细的图示和操作流程,甚至还涉及到了一些标准的图集符号的应用。我跟着书中的步骤,尝试绘制了一个简单的梁桥模型,虽然还有些生疏,但感觉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和技巧,这比我之前自己摸索要高效太多了。

评分

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操作讲解,它还包含了一些非常实用的CAD高级技巧和优化方法。比如,在如何提高绘图效率方面,它介绍了一些批量处理命令和自定义快捷键的应用,这些小技巧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在实际操作中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它还讲到了如何利用块参照和外部参照来管理大型图纸,避免重复劳动,以及如何进行图纸的检查和修饰,让图纸看起来更专业、更规范。更让我觉得有价值的是,它还提到了如何将CAD图纸导出为不同格式,以及在协同设计中如何进行图纸的版本控制和共享。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的工程师来说,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把他的独门秘籍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非常简洁大方,打开之后,惊喜地发现纸张的质感相当不错,摸上去有种厚实感,油墨的颜色也印得很清晰,翻阅起来非常舒服。我一直觉得CAD绘图软件,尤其是针对道路和桥梁这类专业领域,门槛其实挺高的,很多教程讲得太理论化,看得人云里雾里。但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就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把CAD的基本操作流程,比如如何新建文件、保存、常用快捷键等等,都讲得特别细致,甚至连鼠标怎么移动、左键右键的作用都交代得很清楚。对于我这种之前只接触过一些办公软件的人来说,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简直是救星。而且,它并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图形绘制,而是先从最基础的直线、圆、弧线开始,配合着图片演示,让你一步步熟悉软件的界面和命令。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基础操作,感觉离真正的工程绘图又近了一大步。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也更有信心继续往下学习了。

评分

我最喜欢这本书里关于道路横断面和纵断面绘制的章节,讲解得太到位了!它没有枯燥地罗列各种命令,而是通过一个实际的道路设计场景,一步步引导我们如何进行绘制。比如,在讲到道路横断面时,它详细介绍了路基、路面、边沟、坡脚线等元素的绘制方法,并且非常贴心地给出了多种不同路况下的绘制技巧,像是在山坡地段如何绘制更复杂的边坡。更重要的是,它解释了为什么这样绘制,背后的设计理念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这让我不仅学会了“怎么画”,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画”,这对于日后独立完成绘图工作至关重要。在纵断面绘制方面,它也清晰地讲解了高程点的设置、坡度线的绘制、曲线元素的添加等,并且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图例,让我能够对照着来操作。书中的案例选择也非常贴近实际工程,让我感觉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中,而不是纸上谈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