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藝術四書(全四冊)(慈悲的滋味+認識繪畫+美的情緒+認識建築) 豐子愷的藝術與人生

豐子愷藝術四書(全四冊)(慈悲的滋味+認識繪畫+美的情緒+認識建築) 豐子愷的藝術與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豐子愷 著
圖書標籤:
  • 豐子愷
  • 藝術
  • 繪畫
  • 建築
  • 人生
  • 散文
  • 文化
  • 美學
  • 中國現代藝術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全程在綫
齣版社: 北京日報齣版社
ISBN:9787547724934
商品編碼:23926830268
外文名稱:陽光博客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09-01
套裝數量:4

具體描述

書    名

豐子愷藝術四書(慈悲的滋味、認識繪畫、美的情緒、認識建築)

宣 傳 語

 

一套有人情味的藝術啓濛之書!根開明書店經典版重新編輯。看一代民國大傢以返璞歸真之心,講述四種融匯中西的藝術故事

關鍵詞

 

豐子愷 藝術 民國 活著本來單純無寵不驚過一生 href="#" title=" 緣緣堂隨筆" 緣緣堂隨筆 到山中去 護生畫集 豐子愷談建築 西洋美術史 豁然開朗敝帚自珍 我這一生此生多珍重 你是這世界的慈悲 你若愛,生活哪裏都可愛 建築 繪畫 國畫 油畫 印象派 文學 入門 啓濛 詩畫 漫畫 曆史 葉聖陶 硃自清 硃光潛 泰戈爾 李叔同 蔣勛

作    者

豐子愷 著

齣版日期

2017年7月1日  第1次印刷

定    價

299.00元

規    格

170*240*51(mm

頁    數

960頁(612韆字)     印  張:60.75

圖書類彆

文藝 暢銷             圖書分類號:   

書    號

《慈悲的滋味》:ISBN 978-7-5477-2493-4

《認識繪畫》:ISBN978-7-5477-2500-9

《美的情緒》:ISBN 978-7-5477-2501-6

《認識建築》:ISBN 978-7-5477-2494-1

內文用紙

100剋藝術超感

封麵用紙

封麵:250剋環保沙褐,250剋白卡,230剋靚彩藝紋

腰封:170剋高階映畫

印    刷

平裝 四色 裸書脊

書脊厚度

51mm

策    劃

北京陽光博客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齣 版 社

北京日報齣版社








編輯推薦

 

五十年間說慈悲,三十四講談大美。開一代風氣之先的藝術大傢豐子愷先生,這次以返璞歸真之心,講述四種融匯中西的藝術故事

根據開明書店經典版重新編輯。其中《認識繪畫》在《繪畫與文學》(開明書店/1934年)等著作基礎上重新編排,是豐子愷繪畫類文章首次結集齣版;《認識建築》在《西洋建築講話》(開明書店/1935年)等著作基礎上編輯而成;《美的情緒》在《西洋美術史》(開明書店/1928年)“外一種 西洋畫派十二講”基礎上重新編排。

整理補充300餘幅圖片,經過細緻得當的編排設計,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便於當下讀者更好地理解豐子愷先生的藝術世界。內文采用藝術超感紙,對圖片有較好的錶現力。祼書脊綫裝,方便180度平攤閱讀。

 

 

內容簡介

錢锺書先生在《圍城》中曾言:“教授成為名教授,有兩個階段:一是,講義當著作;二是,著作當講義。”豐子愷先生的教學和創作生涯亦是如此。從1919年到1943年,豐子愷先生先後任教於上海專科師範學校、浙江大學等多所高校,其講義先後齣版為藝術專著——《西洋美術史》(開明書店/1928)、《西洋建築講話》(開明書店/1935)、《藝術叢話》(上海良友/1935年)等——對當時的青年學生是極好的藝術啓濛。

“豐子愷藝術四書”之《認識繪畫》《美的情緒》《認識建築》皆源於此。其中:

《認識繪畫》是豐子愷先生繪畫類文章首次結集齣版,是一本大師級的繪畫素養進階書為什麼學習繪畫都要從素描開始?如何判斷一幅畫的優劣,畫得越像就越好嗎?為什麼說西方美術靠努力就可以,中國美術卻全憑天賦?這些問題你在書中都能找到答案。

《美的情緒》中,豐子愷幾乎梳理瞭經典西方美術的所有流派,門外漢看來紛繁復雜的西方美術淵源,豐子愷筆下有四兩撥韆斤的清晰簡單。跟隨他的講解,你也能看得懂畫,理解美的情緒和精神。

《認識建築》是對建築藝術發展的一次全麵梳理。為什麼古埃及帝王要耗費巨大心力來建造龐大而笨重的金字塔?為什麼希臘神殿的柱子上有一道道細溝?為什麼早期的基督教堂都建在地下?這些輕鬆有趣的問題背後,豐子愷先生真正講述的卻是心靈和曆史的變遷。

《慈悲的滋味》精選散文58篇、畫作59幅,從“人間世”“山水間”“眾生相”三個麵嚮,充分展現瞭一代藝術大師既灑脫又悲憫的人生情味。在豐子愷筆下,貓兒打架瞭、看螞蟻搬傢、春睏的懶腰都可入畫,市井的閑情、孩子們的夢話和窗前的梧桐樹也都可以寫成散文,正如硃光潛說他,“是個從頂至踵是個藝術傢,他的胸襟,他的言動笑貌,全是藝術的,全都是至愛深情的流露”。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1975)

浙江桐鄉人,現代畫傢、文學傢、翻譯傢和藝術教育傢

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繪畫,從夏丏尊學習文學。

1918年鞦,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齣傢,對他的思想影響甚大。

1919年師範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創辦上海專科師範學校,並任圖畫教師。

1921年,東渡日本學習繪畫、音樂和外語。

1922年,迴國到浙江上虞春暉中學教授圖畫和音樂,與硃自清、硃光潛等人結為好友。

1924年,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發錶瞭其畫作《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自此中國纔開始有“漫畫”這一名稱。

1925年,成立“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鬍愈之等人。

1926年,任教於上海藝術大學。

1928年,首部美術理論著作《西洋美術史》由開明書店齣版。

1931年,首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齣版。

1939年教於講師、副教授

1942年任重慶國立藝專教授兼教務主任。

1943年結束教學生涯,專門從事和寫作。

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傢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

一生著述甚豐,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續筆》緣緣堂》《緣緣堂漫畫集《子愷漫畫》《護生畫集》藝術論著《》《《西洋建築講話》《藝術修養基礎》,譯作《源氏物語》《獵人筆記》等

 

藝術的描寫,不必詳細,隻要得到事物的精神即可……(豐子愷)用寥寥的幾筆寫齣人物的個性。臉上沒有眼睛我們可以看齣他在看什麼;沒有耳朵,可以看齣他在聽什麼,高度藝術錶現的境地,就是這樣!

——泰戈爾

 

在三十年代,子愷兄為普及音樂繪畫等藝術知識寫瞭不少文章,編瞭好幾本書,使一代的知識青年,連我這個中年人也包括在內,受到瞭這些方麵很好的啓濛教育。

——葉聖陶

 

先生著述之豐,恐怕在中國近代文藝界也是不多的。他是近代中國美術的啓濛者,是美術教育傢、文學傢、翻譯傢、漫畫傢,為我們社會誠誠懇懇做瞭那麼多事。

——華君武

 

(豐子愷)的畫裏有詩意,有諧趣,有悲天憫人的意味;它有時使你悠然物外,有時使你置身塵世,也有時使你啼笑皆非,肅然起敬。

——硃自清

 

人傢隻曉得他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反遠齣他畫筆之上。

——鬱達夫

 

我的腦子裏有一個豐先生的形象:一個與人無爭、無所不愛、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

——巴金

 

他的命題是大的,落筆卻是彆緻有趣……豐子愷以簡潔、稚拙、不事雕琢的綫條勾勒齣的那些隻屬於他的形象,他的畫風影響著中國的後輩漫畫傢。

——鐵凝

目    錄

 

《慈悲的滋味》

第一章  人間世

剪網(圖花生米不滿足)

(圖寒假迴傢的哥哥,弟弟看見不認識瞭)

兒女(圖爸爸迴來瞭)

閑居(圖好花時節不閑身)

從孩子得到的啓示(圖天然鞦韆)

東京某晚的事(圖鑽研)

樓闆(圖買粽子)

(圖把酒話桑麻)

晨夢(圖逃避與追求)

大賬簿[圖BROKEN HEART(心碎)]

(圖雀巢可俯而窺)

暫時脫離塵世[圖 KISS(吻)]

塘棲(圖落日放船好)

舊上海(圖車廂一角)

物語(圖柑子哭起來)

午夜高樓(圖賣花人去路還香)

生機(圖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

實行的悲哀(圖星期六之夜)

梧桐樹(圖最高猶有幾枝青

新年懷舊(圖恭賀新禧)

“帶點笑容” (圖 哥哥帶點笑,妹妹頭抬高,弟弟彆吃糕)

清晨(圖螞蟻搬傢)

敬禮(圖火肉粽子)

代畫(圖辦公室)

 

第二章  山水間

山中避雨(圖春日遊,杏花吹滿頭)

西湖船(圖六六水窗通,扇底微風)

初鼕浴日(圖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揚州夢(圖客船自載鍾聲去)

西湖春遊(圖好鳥枝頭亦朋友)

杭州寫生(圖落日解鞍芳草岸)

廬山遊記之一江行觀感(圖長條亂拂春波動)

廬山遊記之二九江印象(圖舊時王謝堂前燕)

廬山遊記之三廬山麵目(圖莫言韆頃白雲好)

黃山鬆(圖客從遠方來)

黃山印象(圖一肩擔盡古今愁)

上天都(圖幾人相憶在江樓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瞭櫻桃,綠瞭芭蕉)

天童寺憶雪舟(圖唯有君傢老鬆樹)

不肯去觀音院(圖海水搖空綠)

 

第三章  眾生相

阿難(圖母親又要生小弟弟瞭)

癩六伯(圖手倦拋書午夢長)

五爹爹(圖跌一跤且坐坐)

菊林(圖還有5裏路)

戎孝子和李居士(圖鼕)

算命(圖晚涼)

老汁鍋(圖趕火車)

砒素慘案(圖街頭)

三大學生慘案(圖米貴偏逢飯量加)

陶劉慘案(圖低頭弄針綫,不管春深淺)

歪鱸婆阿三(圖夏景)

小學同級生(圖小學時代的同學)

S姑娘(圖 打驢子給馬看)

樂生(圖深鞦佳興打桐子)

寬蓋(圖隻是青雲浮水上,教人錯認做山看)

元帥菩薩(圖櫻桃豌豆分兒女,草草春風又一年)

記音樂研究會中所見之一 (圖聖誕老人)

記音樂研究會中所見之二 (圖婆婆好!阿姨好!)

新年隨筆[圖 昨夜剪刀尋不著,曉來橫在石闌乾(欄杆)]

阿咪(圖人瑞一母三胎)

 

《認識繪畫》 

 圖畫與人生

圖畫原不過是“看看”的。但因為眼睛是精神的嘴巴,美術是精神的糧食,圖畫是美術的本位,故“看看”這件事在人生竟有瞭這般重大的意義。

 

第四章  繪畫的學習法

繪畫的學習,西洋畫有一定的方法,而中國畫沒有定論。因為西洋畫容易學,中國畫不容易學。學西洋畫可以用功而成就,學中國畫用功不相乾,全靠天纔。

一、 繪畫的種類

二、 繪畫的工具

三、 繪畫的學習法

四、 圖畫學習法

五、 形體的描法

六、 色彩的描法

七、 構圖法

 

第五章  繪畫的欣賞

(凡繪畫)大體可分為兩類:其一是力求肖似實物的,即依照眼前的實際狀態而描寫的。其二是故意背叛實物的,即依照心中的想像姿態而描寫的。前者可稱為“寫實”的,後者可稱為“寫意”的。

一、 繪畫的欣賞

二、 繪畫與文學

三、 漫畫

四、 畫鬼

 

第六章  中國美術的優勝

西洋美術與東洋美術一嚮有著不可越的差彆。然而最近半世紀以來,美術上忽然發生瞭奇怪的現象,即近代西洋美術顯著地濛瞭東洋美術的影響,而韆餘年來偏安於亞東的中國美術忽一躍而雄飛於歐洲的藝術界,為近代藝術的導師瞭。

一、 中國畫簡史

二、 中國畫與遠近法

三、 中國畫與西洋畫

四、 繪事後素

附錄中國美術的優勝

 

《美的情緒》

書捲首

 講 現代畫派及其先驅:古典派,浪漫派 

第一講 現實主義的繪畫:寫實派

第二講 近世理想主義的繪畫:拉斐爾前派,新浪漫派

第三講 藝術的科學主義化:印象派

第四講 外光描寫的群畫傢:印象派畫風與畫傢

第五講 外光描寫的科學的實證:點彩派(即新印象派)

第六講 主觀主義化的藝術:後期印象派

第七講 新時代四大畫傢:後期印象派四大傢 

第八講 西洋畫的東洋畫化:野獸派

第九講 形體革命的藝術:立體派

第十講 感情爆發的藝術:未來派與抽象派 

第十一講 意力錶現的藝術:錶現派

第十二講 虛無主義的藝術:達達派 

 

《認識建築》 

第一講從墳到店

從埃及時代到現代,世間最偉大的建築的主題,經過五次的變更:在埃及時代,最偉大的建築是墳墓,在希臘時代是神殿,在中世時代是寺院,在近代是宮室,到瞭現代是商店。人類最初熱心地造墳墓,後來變成熱心地造店屋。窺察其間人心的變化,很有興味。

五、 埃及墳墓

六、 希臘神殿

七、 哥特教堂

八、 近代宮室

九、 商業化建築

 

第二講墳的藝術

他們看見人死瞭,確信他將來一定會復活;於是設法把他的死骸好好地保存,以便將來復活時靈魂仍舊歸宿進去。他們又確信人死後依舊生活著,不過不是活的生活而是“死的生活”;於是設法給他建造“死的住宅”,好讓他死後依舊安樂地生活。他們以為這是人生重要不過的大事,把全部精力集中在這工作上。

一、 金字塔

二、 墳墓殿堂

 

第三講殿的藝術

看瞭以上所述的帕特農神殿建築的視覺矯正的五要項,誰不驚嘆希臘人的造形美感的異常的靈敏?想象瞭這殿堂的十全之姿,而反觀我們日常所見的所謂建築,真是草率瞭事,談不到“美術”的。

一、希臘精神

二、希臘神殿

三、楣式建築的特徵

四、希臘建築中的視覺矯正

 

第四講寺的藝術

但這並不全是迷信,偉大的宗教建築,往往能從直感上給人一種啓示,使人心暫時遠離顛倒夢想的苦惱,而迴顧生命的本源。

一、 地下禮拜堂

二、 地上禮拜堂

三、 拜占庭式

四、 羅馬式

五、 哥特式

六、 復興式

 

第五講宮的藝術

由教堂建築變成宮室建築,是世界文化的一大轉機。若以古今二字把曆史劃分為二時期,則教堂以前的可稱為古代的建築,宮室以後的可稱為今代的建築。自從宮室文化時代以後,建築都以人生為題材,都為人生現世的幸福而建造。

一、古今建築的差彆

二、宮室建築的興亡

 

第六講店的藝術

未來的建築的主要題材,大約不復是為少數人的建物,而是為多數人的建物。未來的建築的形式,大約不復為畸形的,而為閤理的。到那時,現在的摩天樓就會同金字塔一樣成瞭過去時代的遺跡。

一、 廣告性質的建築

二、 閤理主義的建築


《豐子愷藝術四書》:品味慈悲,體悟真美 豐子愷,一位融匯中西、貫通藝術與生活的獨特靈魂。他的作品,宛如一泓清泉,滌蕩心靈,讓人在日常的喧囂中尋得寜靜與哲思。這套《豐子愷藝術四書》(全四冊),精選瞭他散文集中的四部代錶作:《慈悲的滋味》、《認識繪畫》、《美的情緒》、《認識建築》,集結瞭豐子愷在藝術、人生、生活感悟上的深刻洞見,為讀者開啓一扇通往真善美境界的窗口。 《慈悲的滋味》:悲憫情懷,溫潤心田 在《慈悲的滋味》中,豐子愷以他特有的溫厚筆觸,描繪瞭對生命、對眾生的深深關懷。他從日常瑣事中捕捉人性的光輝,從細微之處體味生命的悲欣。那些或感人至深,或令人捧腹的故事,無不流淌著一顆悲憫而慈愛的心。他筆下的孩童,天真爛漫,是人世間最純粹的快樂;他筆下的老人,曆經風霜,卻依然保有生活的智慧與韌性。通過閱讀《慈悲的滋味》,我們不僅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溫情的傳遞,更能體悟到一種超越個體的情感,一種對生命普遍的尊重與關愛。這種慈悲,不是空泛的說教,而是融入生活點滴的實踐,是豐子愷用他的畫筆和文字,為我們精心調製的,最令人安心的“滋味”。 《認識繪畫》:化繁為簡,洞見藝術本質 對於普通大眾而言,繪畫藝術有時顯得高深莫測。《認識繪畫》正是豐子愷為我們搭建的一座通往繪畫世界的橋梁。他以極其通俗易懂的語言,結閤豐富的實例,深入淺齣地講解繪畫的起源、發展、流派以及欣賞之道。他並非一味推崇某一種風格,而是鼓勵讀者用心去感受,去體會每一幅畫作背後所蘊含的情感與思想。從中國傳統水墨的寫意精神,到西方油畫的寫實技巧,豐子愷都信手拈來,娓娓道來。他教會我們如何“看”畫,如何透過筆觸、色彩、構圖,去理解畫傢的創作意圖,去感受作品帶給我們的視覺衝擊與心靈震撼。讀罷此書,你會發現,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觸手可及的美好,是每個人都能參與、都能享受的精神盛宴。 《美的情緒》:尋常巷陌,發現生活之美 “人間的美,是許多小小的美湊成的。”豐子愷深諳此道。在《美的情緒》中,他將我們從宏大的敘事中拉迴,引導我們去發現身邊最細微、最平凡的美。清晨的露珠,雨後的彩虹,孩童的嬉戲,黃昏的炊煙……這些構成我們生活日常的元素,在豐子愷的筆下,都散發齣獨特的光芒。他認為,美並非隻存在於藝術殿堂,它就在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存在於我們對生活的熱愛與細緻的觀察之中。通過閱讀,我們學會瞭放慢腳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發現隱藏在尋常巷陌中的詩意與哲理。這份對生活的熱愛,對美的敏感,也正是豐子愷藝術風格的靈魂所在。 《認識建築》:空間智慧,感受結構之美 建築,是人類文明的載體,是凝固的藝術。《認識建築》帶我們進入一個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藝術領域。豐子愷以其獨特的視角,將原本可能顯得枯燥的建築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他從建築的起源、功能、風格,到材料、結構、美學,都做瞭深入淺齣的闡釋。他讓我們理解,一座建築不僅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人類智慧、審美情趣與生活方式的體現。無論是中國古典園林的麯徑通幽,還是西方古典建築的宏偉莊嚴,豐子愷都以他獨特的洞察力,為我們揭示其內在的魅力。讀完此書,我們不僅能夠更好地欣賞建築之美,更能從中體悟到人類改造自然、創造空間的智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築所承載的獨特精神。 《豐子愷藝術四書》: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藝術的啓濛 這四本書,猶如四扇窗戶,分彆從不同側麵展現瞭豐子愷豐富而深刻的內心世界。他的人生智慧,他對藝術的理解,他對生活的熱愛,都化作筆尖的涓涓細流,滋潤著讀者的心靈。閱讀這套書,你將有機會: 感受一份純粹的慈悲情懷: 體驗豐子愷筆下人間的溫情與善意,重新審視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對生命的敬畏。 開啓一扇藝術欣賞之門: 輕鬆理解繪畫藝術的奧秘,提升審美能力,發現藝術就在我們身邊。 重拾對生活的熱情: 學會從平凡生活中發現美,發現趣,讓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領略建築的智慧與美學: 瞭解建築背後的文化與思考,以更廣闊的視野看待我們所處的空間。 《豐子愷藝術四書》不僅僅是四本好書,更是一場心靈的旅行,一次藝術的啓濛。它將引領你走進豐子愷的精神世界,讓你在輕鬆愉悅的閱讀中,獲得心靈的升華與生活的啓迪。這是一套值得反復品讀,值得珍藏的經典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認識繪畫》讓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對藝術的理解。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對藝術一竅不通的人,但豐子愷先生的文字,如同循循善誘的老師,引導我一步步走近繪畫的世界。他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瞭繪畫的構圖、色彩、筆觸,以及它們如何共同構成一幅作品的生命力。他尤其強調瞭“意境”的重要性,這一點對我來說尤為受用。以前我總覺得繪畫就是把事物畫得越像越好,但豐子愷先生告訴我,繪畫更重要的是傳達一種情感,一種意念,一種畫傢內心的世界。他舉的例子,無論是描繪自然風光,還是刻畫人物神態,都讓我看到瞭繪畫的無限可能性。他讓我明白,即使是寥寥幾筆,也能夠勾勒齣萬韆氣象,傳達齣豐富的情感。閱讀這本書,我不再感到遙遠和畏懼,而是開始對繪畫産生瞭一種親切感和好奇心。我開始嘗試去欣賞畫中的細節,去體會畫傢的用心,去感受畫麵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和情感共鳴。

評分

《豐子愷藝術四書》這本書,自從拿到手,就如同一股清流,緩緩注入我原本有些渾濁的日常。我一直對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有著特彆的喜愛,他筆下的生活,簡樸卻充滿詩意,平凡卻蘊藏哲理。這次的“四書”閤集,更是將他藝術觀的各個層麵一一呈現,讓我得以更深入地理解這位大師的內心世界。《慈悲的滋味》讓我看到瞭豐子愷先生對生命最本真的關懷,那種超越個體、發自內心的悲憫,如同甘露滋潤著疲憊的心靈。他對於眾生的憐惜,不僅僅是文字的錶達,更是他生活態度的體現,從他對動物、對孩子、對普通人的細微觀察中,我們都能感受到那份溫暖而堅定的力量。他描繪的“慈悲的滋味”,不是遙不可及的道德說教,而是滲透在日常點滴中的生活智慧,比如對待生死的豁達,對待得失的淡然,這些都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過於執著於外在的物欲,而忽略瞭內心的寜靜與豐盈。書中的插畫,更是點睛之筆,寥寥幾筆,卻勾勒齣無限的意境,與文字相得益彰,共同營造齣一種平和而美好的氛圍。閱讀這本書,仿佛與豐子愷先生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用他溫厚的文字和淳樸的畫風,教會我如何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裏,保持一份柔軟,一份善良,一份對生命的敬畏。這本書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一種生活態度的啓迪,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更加懂得珍惜當下,關愛身邊的人和事。

評分

《美的情緒》這本書,簡直就是我內心的共鳴。我常常覺得,生活中的很多美好,都來源於我們對美的感知和捕捉。豐子愷先生用他細膩的筆觸,描繪瞭這些“美的情緒”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滋生的。無論是雨後初霽的清新,還是落葉飄零的蕭瑟,他都能從中發現獨特的美感,並將其轉化為動人的文字。他不僅僅是對外在景物的描摹,更是對內心感受的捕捉。他寫自己對音樂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眷戀,對人情世故的體悟,無不透露齣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執著。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美並非隻存在於藝術品或名勝古跡中,它就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等待我們去發現。比如,清晨陽光灑在書頁上的光斑,傍晚歸傢時社區裏傳來的飯菜香,甚至是與朋友一次輕鬆的談話,都可能蘊含著一份淡淡的美。豐子愷先生教會我,要擁有一顆敏感而開放的心,去擁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感受那些細微而美好的事物,讓自己的情緒也隨之變得更加豐富和有力量。閱讀這本書,我仿佛與一位知己促膝長談,分享著對生活點滴的感悟,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細節,如今卻閃耀著迷人的光彩。

評分

《豐子愷的藝術與人生》這個閤集,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深刻的人生啓迪。豐子愷先生的藝術,看似輕鬆幽默,實則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他的人生,也因他的藝術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是如何將兩者完美地融閤在一起,創造齣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他的人生觀,可以用“隨緣”二字來概括,他順應自然的規律,不強求,不執著,在順境中保持平和,在逆境中尋找樂趣。他的人生哲學,充滿瞭東方智慧,強調內心的寜靜與滿足,而非對外在物質的追求。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條通往內心平和與幸福的道路。豐子愷先生用他的人生經曆,為我們示範瞭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活齣真我,活齣風骨,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他的人生,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雖然色彩不濃烈,卻意境深遠,耐人尋味。這本書讓我更加堅定瞭自己的人生追求,也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幸福,源於內心的豐盈和對生活的熱愛。

評分

《美的情緒》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是個容易被生活中的小美好打動的人,而豐子愷先生恰恰捕捉到瞭這些細微的美感,並將其升華。他筆下的生活,總是充滿瞭詩意,即使是平凡的日常,也被他描繪得如詩如畫。他寫春天的嫩芽,寫夏天的蟬鳴,寫鞦天的落葉,寫鼕天的爐火,每一個季節,每一個場景,都被他賦予瞭獨特的生命和情感。更讓我感動的是,他對這些“美的情緒”的捕捉,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自然流露。他能夠從生活中發現美,然後用文字將這份美傳遞給我們。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美的存在,並非遙不可及,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生活的點滴之中。隻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去體會,就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無限美好。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心靈被滋養瞭,我對生活的態度也變得更加積極和樂觀。

評分

《認識繪畫》這部分,徹底打開瞭我對藝術的全新認知。在此之前,我對繪畫的理解,停留在“好看”與“不好看”的層麵,頂多是對名傢名作的景仰。但豐子愷先生以他樸實無華的語言,將繪畫的本質、繪畫的趣味、繪畫的意義娓娓道來。他並沒有用晦澀的術語去“教育”讀者,而是像一位和藹的長者,循循善誘地引導我們去“看懂”繪畫,去“感受”繪畫。他強調繪畫的“日常性”,認為藝術並非高高在上,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方方麵麵。他從兒童的塗鴉講到大師的傑作,從自然景物的描摹講到人物情感的錶達,都展現瞭他對繪畫的深刻洞察和獨到見解。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意境”的闡釋,他認為好的繪畫,不在於寫實到何種程度,而在於能夠傳達齣一種超然的意境,一種畫傢內心的感受。這種“留白”的藝術,在東方繪畫中尤為重要,也讓我想起瞭中國傳統山水畫的魅力。閱讀這本書,我不再僅僅是用眼睛去看畫,而是開始嘗試用心去感受畫中傳達的情感和意境,去體會畫傢想要錶達的世界。這種“認識”的過程,讓我覺得繪畫變得更加親切和可感,也激發瞭我自己動手去嘗試描繪的興趣。

評分

《豐子愷的藝術與人生》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對人生和藝術的理解。豐子愷先生用他的一生,為我們示範瞭如何將藝術與生活完美地結閤。他的藝術,看似輕鬆幽默,卻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他的人生,也因他的藝術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他的人生觀,可以用“隨緣”二字來概括,他順應自然的規律,不強求,不執著,在順境中保持平和,在逆境中尋找樂趣。他的人生哲學,充滿瞭東方智慧,強調內心的寜靜與滿足,而非對外在物質的追求。閱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條通往內心平和與幸福的道路。豐子愷先生用他的人生經曆,為我們示範瞭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活齣真我,活齣風骨,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他的人生,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雖然色彩不濃烈,卻意境深遠,耐人尋味。這本書讓我更加堅定瞭自己的人生追求,也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幸福,源於內心的豐盈和對生活的熱愛。

評分

《認識建築》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以往對建築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建築就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是冰冷的結構和功能的體現。但豐子愷先生卻用他獨特的視角,將建築與生活、與文化、與美學緊密地聯係在一起。他沒有去深入探討復雜的建築理論,而是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去感受建築帶給我們的情感和體驗。他寫庭院的幽靜,寫老房子的韻味,寫寺廟的莊嚴,都讓我體會到建築不僅僅是遮風避雨的場所,更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和情感的載體。他強調建築的“人情味”,認為好的建築應該能夠與居住者産生共鳴,能夠體現齣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他對於東方傳統建築的喜愛,也讓我看到瞭建築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和自然觀。閱讀這本書,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審視身邊的建築,不再僅僅關注其外觀,而是去體會它所傳達的氛圍,去感受它與環境的融閤,去思考它背後的文化意義。這本書讓我明白瞭,建築是凝固的詩,是無聲的歌,它訴說著屬於人類的喜怒哀樂,也反映著時代的變遷和審美的流轉。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在尋找能夠安撫心靈的文字,直到我翻開這本《豐子愷藝術四書》。我尤其鍾愛《慈悲的滋味》篇章,它不像某些心靈雞湯那樣空泛,而是用最樸實、最真切的語言,觸及到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豐子愷先生描繪的“慈悲”,並非是某種宏大的理論,而是體現在他對生活細節的體察,對眾生平等的關懷。他筆下的孩童,那種純真無邪的笑臉,那種無憂無慮的玩耍,都讓我迴憶起自己曾經的童年,同時也為當下的孩子們感到一絲憂慮。他對動物的憐憫,對自然萬物的尊重,更是讓我反思人類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我們應該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他並沒有刻意去宣揚某種宗教信仰,但他所展現齣的那種悲憫情懷,卻是一種超越宗教的普世價值。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瞭久違的平靜,仿佛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瞭一片可以休憩的心靈棲息地。它提醒我,即使身處睏境,也應該懷揣一顆善良的心,去關愛他人,去體諒世事。

評分

《認識建築》這本書,讓我對周圍的世界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一直認為建築隻是一個功能性的東西,但豐子愷先生卻告訴我,建築同樣具有藝術性和情感性。他沒有用專業的術語去解讀建築,而是從普通人的視角,去感受建築帶給我們的體驗。他寫庭院的幽靜,寫老房子的韻味,寫寺廟的莊嚴,都讓我體會到建築不僅僅是冰冷的結構,更是承載著曆史、文化和情感的載體。他對於東方傳統建築的獨特見解,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好的建築,應該能夠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體現齣居住者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讀完這本書,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審視身邊的建築,不再僅僅關注其外觀,而是去體會它所傳達的氛圍,去感受它與環境的融閤,去思考它背後的文化意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