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 ||
| 定价 | 53.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
| 装帧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GB/T50308-2017 | |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地面平面控制测量;4.地面高程控制测量;5.线路带状地形图与中线测量;6.专项调查与测绘;7.地面线路施工测量;8.地下隧道和车站施工测量;9.高架结构施工测量;10.轨道施工测量;11.车辆基地施工测量;12.磁浮和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施工测量;13.设备安装测量;14.竣工测量;15.变形监测;16.第三方测量和第三方监测;17.质量检查与验收。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537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原guoi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同时废止。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地面平面控制测量;4.地面高程控制测量;5.线路带状地形图与中线测量;6.专项调查与测绘;7.地面线路施工测量;8.地下隧道和车站施工测量;9.高架结构施工测量;10.轨道施工测量;11.车辆基地施工测量;12.磁浮和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施工测量;13.设备安装测量;14.竣工测量;15.变形监测;16.第三方测量和第三方监测;17.质量检查与验收。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第*1537号公告批准、发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原guoi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同时废止。
这本《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真是一部宝藏!作为一名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测量工作在整个工程中的关键性。过去,我们往往需要查阅多本零散的资料,或者依靠经验来处理一些模糊的环节。而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明灯。首先,其严谨的条文和详细的规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权威的标准。无论是控制网的布设、基准线的建立,还是施工过程中的高程、平面测量,亦或是竣工测量,书中都给出了清晰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监测测量的章节,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度的提高,对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本书不仅涵盖了常规的沉降、位移监测,还对动态监测、累积监测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原则。这对于我们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地下管线密集区域的施工,以及保障既有建构筑物的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此外,书中还对测量仪器的选用、精度评定、误差分析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对于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返工,节约工程成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曾遇到过因为测量误差导致返工的情况,当时就希望有这样一本能够规范一切的指导手册,现在它终于来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领域的一项重大进步,它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评分最近购入的《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踏入轨道交通行业的新人来说,简直是一本“救命稻草”。之前在学校学习的测量知识,虽然扎实,但面对实际工程中的种种细节,还是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比较专业,但条理清晰,逻辑性很强,每个章节的划分都非常合理。我最先翻阅的是关于“测量控制网”的部分,书中详细阐述了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原则、布设方法以及精度要求。尤其是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这样对精度要求极高的工程,如何保证控制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在复杂城市环境下如何进行测量作业,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指导。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不同类型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GPS接收机、水准仪等,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适用性以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这对我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非常有帮助。另外,书中还强调了测量数据的记录、报告编制以及成果的提交要求,这些看似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往往是新手容易忽视的。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习到了如何进行精确的测量,更重要的是,我理解了测量工作在整个轨道交通工程中的“灵魂”地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测量不仅仅是简单的丈量,它承载着工程的“骨架”和“脉络”,任何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工程的“崩塌”。我将把这本书作为我日常工作的案头必备,反复研读,力求在每一次测量任务中都达到最高标准。
评分阅读《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精细打磨工匠技艺的旅程。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测量员,我一直追求着测量数据的“零误差”。这本书的出现,为我的追求提供了更加专业、系统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误差分析与处理”的章节。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误差的来源,还详细阐述了各种误差的计算方法和消除手段。例如,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系统误差,书中给出了详细的修正公式和步骤。对于随机误差,书中则强调了重复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的重要性。这让我能够更加科学地对待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而不是简单地忽略或猜测。书中还对测量成果的“评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何根据测量数据的精度要求,对整个工程的测量成果进行科学的评定,以及在不合格时如何进行返工处理。这些内容对于确保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至关重要。我曾遇到过因为测量成果不被认可而进行的返工,当时就希望有这样一本能够指导我如何进行科学评定的手册。这本书的出现,真正让我感受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重要性,它将帮助我把每一次测量都做到极致,为项目的成功贡献我最大的力量。
评分拿到《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后,我立刻被书中精炼而专业的语言风格所吸引。作为一名在工程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职业人士,我深知规范性文件对于工程质量和管理效率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领域的一项重要空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权威、统一的技术指导。我仔细阅读了书中关于“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部分,这对于确保测量工作的整体质量至关重要。书中详细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包括测量前的准备、测量过程中的控制、测量成果的复核与验收,以及不合格成果的处理等。这使得测量质量的控制不再是模糊的概念,而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具体措施。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测量数据管理与应用”的章节,这与我们正在推进的工程数字化转型不谋而合。书中强调了测量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存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工程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共享。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是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向智能化、信息化迈进的重要力量。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指引我们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技术、管理数据,从而提升工程的整体效益。
评分我是一名从事城市规划和设计的专业人士,虽然不直接参与测量工作,但《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对于理解轨道交通工程的实现过程,以及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书中的测量标准,直接关系到地下空间的利用、车站出入口的设置、车辆段的选址等诸多规划环节。例如,书中关于“地下构筑物测量”的精度要求,直接影响到我们规划的车站、区间等地下结构的尺寸和布局。如果测量精度不足,我们规划的地下空间就可能无法实现,或者出现与其他地下管线冲突的情况。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设计服从测量,测量服务设计”的理念。通过对测量规范的了解,我能够更加理性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案,并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更有效的沟通。我还注意到书中关于“环境影响监测测量”的内容,这对于我们评估轨道交通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缓解措施,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程技术规范,更是一本连接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各个环节的重要桥梁,为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是一个资深的测量技术员,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已经工作了二十多年。《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出现,让我感到无比欣慰。过去,测量规范的更新速度跟不上工程技术发展的步伐,很多新出现的测量技术和方法,在老规范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指导。而这本书,则非常及时地补充了这一空白。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激光扫描测量”和“无人机测量”的应用章节。这两种技术在近年来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一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本书的出现,为这些新兴测量技术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引,例如如何进行数据采集、处理、质量控制以及成果的应用等。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测量人员来说,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加自信、规范地运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此外,书中还对数据管理和信息集成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更新,这对于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轨道交通工程测量体系至关重要。我一直认为,测量数据不仅仅是静态的数字,它们应该成为工程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分析和应用。《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为能参与其中感到自豪。
评分作为一名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对我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作战手册”。我们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测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和质量。这本书的规范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操作指南,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进行各种测量作业。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沉降和位移监测”的部分。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域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如何精确、及时地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形,以及对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的影响,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这本书详细阐述了监测点的布设原则、监测频率、测量方法、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要求。我能够根据书中的指导,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地进行。此外,书中还对“竣工测量”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这对于工程的验收和后续的运营维护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规范的竣工测量,我们可以准确地掌握工程的实际尺寸和空间位置,为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这本书真正解决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一些痛点,让我能够更自信、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评分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现场测量工程师,对于《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我只能用“相见恨晚”来形容。书中对于“施工测量”的详细规定,简直是我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的“万能钥匙”。比如说,在进行车站主体结构施工时,如何精确控制每个构件的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书中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描述,书中还提供了详细的施工测量流程,包括测量放样、高程控制、轴线控制、构件校正等。我尤其注意到关于“盾构法隧道测量”的章节,这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最具挑战性的部分之一。书中详细阐述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如何进行掌子面控制、纠偏测量、盾构姿态监测以及管片拼装测量。这些内容对于指导我们进行安全、高效的盾构施工,减少掘进过程中的风险,至关重要。我曾有一次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对某些测量细节不够重视,导致了一定的偏差,如果当时有这本书的指导,相信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将自己毕生的测量绝技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刚拿到《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就被它厚重的分量和严谨的排版所吸引。作为一名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觉得测量学这门课程与实际工程应用的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像城市轨道交通这样复杂的工程。这本书的出现,有效地弥合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理解书中关于“基准面”和“坐标系统”的设定,这对于确保整个工程的统一性和精度至关重要。书中详细解释了如何根据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基准面和坐标系统,以及如何进行转换和统一。这对于避免不同专业、不同施工队伍之间因坐标系统不同而产生的测量误差,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尤其喜欢书中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案例来解释复杂的测量概念,这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规范变得生动易懂。例如,在讲解“隧道断面测量”时,书中提供了多种断面形状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并配有直观的图示,让我能够清晰地掌握每一种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像是一本“教科书”,它引导我从宏观的工程布局,到微观的仪器操作,全方位地理解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这本书将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评分《正版 GB/T 50308-201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的出版,对我而言,是行业规范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研究者,我深知标准化工作对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性。这本书的颁布,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工作提供了统一、权威的标准,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行业内存在的测量标准不统一、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地下测量”的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尤其是地铁,很大程度上是在地下进行的。地下空间的复杂性、光照的不足、通风的限制等,都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地下测量中应该注意的各个环节,包括测点设置、仪器选择、数据采集、成果处理等,并提出了相应的精度要求。这对于保障地下工程的精确施工,防止出现安全隐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书中还对“轨道几何参数测量”进行了详细规定,如轨道的平直度、方向、高差等,这些参数的精度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和乘客的乘坐体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和保障这些关键参数的“标尺”。它的存在,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