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星座,这一本就够了!星座起源+天文知识+定位星图+观测技巧+必备器材
这本书中,你将看到:
1.88个星座的历史和相关神话,100多幅有价值的星图
2.300余幅来自NASA、哈勃等的天文图像
3.24张南北半球月度星图,观星时必不可少的导航
4.对涉及的天文学准则和专有名词做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
5.恒星、行星、太空中天体与星座的个别介绍,特别指出了行星在星座中穿行的运动轨迹
6.通过裸眼,或是透过双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找寻那些特定星体的实用技巧
大开本硬精装,锁线胶订,能够180°摊开阅读和欣赏
我们探索星空,不是为了在黑暗中盲目地寻找,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类自己。
封面图片说明:
封面图为长蛇座,它是全天88星座中长度*长、面积*大的星座,横跨1/4天际,也是托勒密所列48星座之一,NASA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就来自距地球约1.3亿光年的长蛇座内NGC 4993星系。
人类未来的命运,取决于对宇宙的认知
这是一本针对天文爱好者的观星进阶必备图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全天88星座的起源、神话及观测方式,配有精细的图表分析,以及NASA或哈勃拍摄的高清天文图像。同时,还介绍了恒星、行星及其他天体的观测方法,包括裸眼观测及望远镜的使用技巧。
本书没有繁杂的公式和深奥的科学理论,可供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观测、寻找定位各个星座、星体和深空物质。
本书内容共分四章:变幻的星空介绍星空的基本信息、全天88星座的详细介绍、其他天体的观测、月度星空示意图。
科普类畅销书作家:贾尔斯·斯帕罗(Giles Sparrow)
科普作家,擅长天文学、空间技术和物理学等题材。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天文学专业与帝国理工学院科学传播专业。著作有《行星》《火星》等。
引言
星座起源
阅读指导
变幻的星空
太空中的地球
观天
季节
天球
星座定义
天体
绘制星图
固定的星座
小熊座
天龙座
仙王座
鹿豹座
仙后座
御夫座和天猫座
大熊座
猎犬座
牧夫座
北冕座
武仙座
天琴座
狐狸座和天箭座
天鹅座
仙女座和蝎虎座
英仙座
双鱼座
白羊座和三角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和小狮座
后发座
室女座
天秤座
巨蛇座
蛇夫座
天鹰座和盾牌座
海豚座和小马座
飞马座
水瓶座
鲸鱼座
猎户座
麒麟座和小犬座
大犬座
长蛇座
乌鸦座、巨爵座和六分仪座
半人马座
豺狼座
天蝎座
人马座
摩羯座
南鱼座和显微镜座
玉夫座和天炉座
波江座
天兔座
雕具座和天鸽座
船尾座
唧筒座和罗盘座
船帆座
船底座
南十字座
苍蝇座
圆规座和南三角座
矩尺座和天坛座
南冕座和望远镜座
孔雀座
天鹤座和凤凰座
杜鹃座和印第安座
时钟座和网罟座
绘架座和剑鱼座
山案座和飞鱼座
蝘蜓座和天燕座
水蛇座和南极座
移动的行星
太阳系
月球
月相变化
水星
金星
火星
小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彗星
月度星图
北半球
南半球
词汇表
大规模流星雨
索引
致谢
星座起源 我们生活的星球悬浮于茫茫宇宙之中,无论往哪个方向探寻上亿光年甚至上十亿光年,都看不到边际。举头仰望,我们看到日月星辰、气体尘埃云,以及遥远的星系,它们似乎毫无章法地散落在宇宙中。我们如何才
能在庞杂无序的空间中理清头绪呢?数千年来,“星座”扮演了重要角色,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
当今,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是从史前时代不断演化而来的:与金牛座相关的早记录,出自法国拉斯科洞窟一幅17000 年前绘制的壁画。早在4000 多年前的古美索不达米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编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星座表。
人类先认识的,很可能是黄道十二星座——这12个星座被人类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因为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会经过这12 个星座(地球公转时,从地球上看太阳,太阳在天球上、在众星间缓慢地移动着位置,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即自西向东,也是一年移动一大圈,叫作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天球上的路径,就是黄道。——译者注)。黄道十二宫“zodiac”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动物世界”,这12 个星座中,除了天秤座,都是以动物名称命名的(天秤座曾经属于与之相邻的天蝎座)。由于各大行星的绕日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星座起源
上,因此常常可以在这12 个星座内发现太阳系行星的身影。在公元前至少一千年,人们认为,黄道十二宫中的这些天体“游荡”到什么位置,与
地球上发生的大事件有关,占星术由此诞生,且一直风靡至今。由于地球
的自转轴会发生长周期变化,如今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已无法与占星学概
念的黄道十二宫相对应。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发展出了各自的占星体系,其中的很多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天文学界,使用的是通用星座表。现行的国际通用星座表,源自希腊裔埃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在亚历山大城编制的星座表。公元150 年左右,托勒密将自己掌握的天文学知识集结成册,编撰了一部伟大的天文学经典著作——《至大论》
(Almagest )。托勒密星座表中罗列了包含12星座在内的48个星座,其
中大部分依然能从北纬地区和赤道上空辨认出来,托勒密的星座表一直沿
用了大约1400年。
直到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们才带回有关南半球星空的信息。天文学家很快就把这些新发现融入了自己绘制的图表,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北半球的星空图。继17世纪前后的荷兰航海家皮特·狄克松·凯泽和弗德里克· 德·豪特曼踏出第一步之后,后来的航海家们再接再厉,帮助天文学家们在第一份南半球星图的基础之上添加了12个星座。在那之后,法国天文学家尼古拉·路易·德·拉卡伊继续扩大对南半球星空的探索,又添加了14个星座,并在1763年出版了自己绘制的星空图。
1922年到1930年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公布了88个星座,且将星座定义为天空中的区域,而非星体的集合。88 个星座组成完整的天球,天空中的所有天体分属于各个星座。
天文学家按照各种规制,将星体纳入各个星座。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拜耳于1603年设计的命名体系,通常用希腊字母来表示亮的星体。
相对昏暗的星体通常采用的是“弗拉姆斯蒂德数”命名法(英国天文学家
约翰· 弗拉姆斯蒂德于18 世纪初提出),不容易发现的星星和其他天体
(通常统称为“深空天体”)遵循其他命名体系,以数字或字母标记。
“视星等”衡量的是星体的亮度——星体越亮,数字越小。星等体系起源于古希腊,到19 世纪才正式成为天文学界通用的分级体系:按照现在的标准,星体之间的亮度相差一个星等,就表示星体之间的亮度相差2.5 倍。亮的星体,星等可以是负数;眼睛可以看到的暗的星体,星等是6.0。书中的星图用星体大小表示星体亮度——更多相关说明参见下一页。
这本书就像一份综合指南,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整个夜空中的各个星座。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合在一起,我们便可按图索骥游览完整的太空世界。“变幻的星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地球所处的独特位置影响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二是天文学家是如何制定出有序的天空坐标和星座系统的。“固定的星座”将带领我们游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确认的88个星座,向读者展示用肉眼、双筒望远镜或是入门级别的天文望远镜即可欣赏的奇观美景。“移动的行星”将对在太阳系中漫游的行星展开探索,正是这些星体在天空中的移动改变了星座的外观。“月度星图”详细列举了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年间,两个半球的星空变化。
星座是研究天文学基本的工具,是将宇宙进行排序的重要方法。即便到了今天,区分天空中的星座样式、了解明亮的星体以及天空中的重要目标,仍然是天文爱好者探索宇宙需要具备的基本的能力。读完本书,你就能了解星座,就能通过星座去认识整个宇宙。
我一直对宇宙充满好奇,但总是觉得它过于遥远和抽象。然而,这本《星座全书》却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星座全书”这个概念具象化了。书中对88个星座的介绍,让我不再只是机械地记忆那些星体名称,而是通过它们在天空中呈现出的独特图案,以及围绕它们编织的古老神话,来建立起一种情感上的联系。仿佛我与古人共享着同一片星空,只是我们解读它的方式不同。 当我翻到“其他天体”的部分,那种宏伟的宇宙图景更是震撼人心。书中对那些遥远星系、星云的描绘,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宇宙的浩瀚与神秘。而“野外观测图鉴”板块,则真正将“地球与太空”这个概念落实到了实处。它不仅提供了精确的星图,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在地球上,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去观测和理解那些遥远的“太空”。书中关于不同季节和纬度下星空变化的讲解,让我明白了地球的位置和运动是如何影响我们所见的天空的。这种将抽象的宇宙知识转化为具体观测实践的指导,是我在这本书中最看重的部分,它让我觉得,仰望星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评分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将科学的严谨性与艺术的唯美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书中对88个星座的绘制,不仅仅是准确的星图,更是在线条和色彩的运用上,勾勒出了星座的轮廓,使其在纸面上栩栩如生。仿佛每一笔都饱含着制作者对星空的深情。更不用说那些关于“其他天体”的插图,那些深邃的星云、璀璨的星系,在书中得到了令人惊叹的呈现,即使是静态的图像,也仿佛能感受到宇宙深处的能量涌动。 而“野外观测图鉴”部分,则展现了本书极强的实用主义倾向。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看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么看”。从星图的绘制到天体介绍,再到实际观测指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例如,书中关于不同星座在一年四季中可见度的分析,以及如何在月光干扰下进行观测的建议,都显示了作者团队在天文观测实践方面的深厚积累。读着这些内容,我不仅对星空有了理论上的认识,更获得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让我不再畏惧星空观测的复杂性,而是充满信心去探索。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星座全书》对“地球与太空”这个概念的连接,是我之前未曾想过的。它并没有将天文学孤立出来,而是将其置于地球的视角之下。书中对88个星座的介绍,不仅指出了它们在天空中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这些星座如何与地球的自转、公转以及人类的历法息息相关。比如,每个星座在一年中何时升起、何时落下,这直接影响了古代文明的农耕、航海等活动,本书对此都有深入的阐释。 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它还探讨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当读到关于星系、星团的描述时,书中的“地球与太空”的主题就得到了升华。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见的每一个星座,都只是我们银河系无数恒星中的一部分,而我们的银河系,也只是浩瀚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员。这种宏大叙事,在“野外观测图鉴”的部分得到了实践的呼应。书中会强调不同纬度的观测者看到星空的差异,这正是地球作为一个具体天体,其观测视角如何影响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这种将微观的星座神话与宏观的宇宙尺度结合,同时又回归到地球观测的现实,是我在这本书中感受到的独特之处。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星座全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我们头顶那片浩瀚的星空。与其说是图鉴,不如说是一场引人入胜的宇宙探索之旅。书中对全天88个星座的描绘,并非仅仅罗列星体名称和位置,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这让我不再是以一个冰冷的天文学数据来记忆星体,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串联起它们,仿佛古人也曾与我一同仰望星辰,并为它们赋予了如此多姿多彩的生命。 特别让我惊喜的是,本书并未止步于星座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其他天体”。当我看到书中详细介绍星云、星系、星团等深空天体的板块时,一种渺小感和敬畏感油然而生。那些遥远而神秘的光点,在书中被赋予了清晰的图像和详尽的解说,让我得以窥探到宇宙的宏伟与壮丽。书中的“野外观测图鉴”部分更是实用至极,它提供了不同季节、不同纬度的最佳观测时机和方位指导,甚至细致到了如何避开光污染、如何选择合适的观测地点。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渴望走出城市、亲近星空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仿佛已经准备好,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带着这本书,去体验那些令人心驰神往的宇宙奇观。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十分巧妙,它不像一本枯燥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星空向导,娓娓道来。对于全天88星座的介绍,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数据,而是穿插了大量的文化典故和历史故事,让每一个星座都仿佛拥有了灵魂。我读到关于猎户座的神话,关于双子座的传说,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帮助我理解星座的形状和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 而当它谈到“其他天体”时,语言的描绘又变得更加诗意和震撼。那些遥远的星云,在书中被形容为“宇宙的画卷”,而星系,则被誉为“宇宙的岛屿”。这些生动的比喻,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宇宙的好奇心。最让我欣喜的是,本书的“野外观测图鉴”板块,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提供了星图,还给出了非常接地气的观测技巧,比如如何辨认星座,如何利用月亮作为参照物,甚至是如何在光污染严重的城市环境中也能看到一些明亮的星星。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让我觉得星空观测并非遥不可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