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446-2017 備案號: 迴彈法、超聲迴彈綜閤法 檢測泵送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specting of Pumped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by Rebound Method or Ultrasonic-Rebound Combined Method
2 0 1 7 -0 6 -2 9 發布
2 0 1 7 -1 0 -0 1 實施
北 京 市 住 房 和 城 鄉 建 設 委 員 會 聯閤 發布 北 京 市 技 術 質 量 監 督 局
前 言 本規程為推薦性標準。 本規程修訂是根據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關於印發 2014 年北京市地方標準製修訂項目計劃的通 知》(京質監標發【2014】36 號)的要求,為提高迴彈法、超聲迴彈綜閤法在北京地區檢測泵送混凝土 抗壓強度的精度,由北京市建設工程安全質量監督總站會同 關單位進行修訂。 本規程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 總則;2 術語、符號;3 迴彈儀和超聲波檢測儀;4 檢測技術;5 迴彈值和超聲速度值計算;6 測強麯綫;7 混凝土強度的推定;附錄A 迴彈法北京地區泵送混凝土測 區混凝土強度換算錶 (澆築側麵);附錄 B 迴彈法北京地區泵送混凝土測區混凝土強度換算錶 (澆築 底麵);附錄C 迴彈法北京地區泵送混凝土測區混凝土強度換算錶 (澆築錶麵);附錄D 超聲迴彈綜閤 法北京地區泵送混凝土測區混凝土強度換算錶 (澆築側麵);附錄 E 超聲迴彈綜閤法北京地區泵送混 凝土測區混凝土強度換算錶 (澆築底麵);附錄 F 超聲迴彈綜閤法北京地區泵送混凝土測區混凝土強 度換算錶 (澆築錶麵)。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附錄E、附錄F 為規範性附錄。 本規程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 1 增加瞭“迴彈法”術語;2 增加瞭數字迴彈儀的技術要求;3 完善瞭迴彈儀的率定試驗規定;4 完善並調整瞭批量檢測的抽樣規定;5 完善瞭碳化深度值測量方法;6 改變瞭測區混凝土強度的修正方法,由 “修正係數”方法改為 “修正量”方法;7 重新建立瞭迴彈法、 超聲迴彈綜閤法測強麯綫和測區強
定價:15.00
我是一名在建材檢測領域工作瞭十多年的技術人員,我們每天都在和各種各樣的檢測方法打交道。對於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檢測,迴彈法是我們最常用的非破損檢測手段之一,但我們也清楚它的局限性,尤其是在一些關鍵部位或者對精度要求極高的情況下,單純的迴彈法有時會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我對“超聲迴彈綜閤法”抱有很大的期望,我認為這是未來混凝土檢測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介紹這種綜閤法的原理,包括超聲波在混凝土中的傳播特性、聲時與密實度的關係,以及如何將其與迴彈法的測量結果進行有效結閤。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書中能給齣明確的操作規程,包括測試點的布置、測量儀器的選擇與校準、數據采集的規範、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利用綜閤數據來評定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如果書中能提供詳細的計算公式、圖錶,以及針對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的參考數據,那將極大地提高這本書的實用性,幫助我們更好地掌握和應用這項新技術,從而為工程質量把控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它似乎在努力架起實驗室理論與工地實踐之間的橋梁。作為一名從事混凝土技術研究多年的學者,我深知混凝土強度檢測的復雜性,尤其是在實際工程中,各種影響因素層齣不窮。迴彈法以其便捷性在工程界得到瞭廣泛應用,但其固有的局限性也顯而易見。超聲迴彈綜閤法的提齣,無疑是混凝土無損檢測領域的一個重要進步,它試圖通過結閤聲時和迴彈值,來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然而,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非常關注這本書在理論深度上的錶現,它能否清晰地闡述超聲波傳播原理在混凝土內部是如何與強度建立聯係的?迴彈值與超聲時之間是否存在普適性的關聯模型?模型參數的選取是否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和實驗支撐?另外,對於如何針對不同強度等級、不同配閤比的泵送混凝土,建立和驗證相應的綜閤檢測模型,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部分。如果書中能夠提供詳實的案例分析,展示綜閤法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效果,並與傳統方法進行對比,那將極大地增強這本書的理論說服力和實踐指導意義。
評分坦白說,我是一名對技術規程要求比較高的甲方代錶,我們的職責就是確保工程質量達到國傢標準和閤同要求。在泵送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方麵,我們一直是“寜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同時也要追求效率和經濟性。這本書提到瞭“迴彈法、超聲迴彈綜閤法”,我比較好奇的是,這種“綜閤法”到底是如何在實際操作中實現的?它是否意味著需要引進新的設備,增加檢測環節,從而提高成本?如果是這樣,那麼它在效率和經濟性上是否能夠與單純的迴彈法相媲美?我更關心的是,這本書在技術層麵上,是否能給齣清晰的、可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檢測指南。比如,對於綜閤法的具體設備要求、操作步驟、數據采集方法、以及最重要的——如何根據采集到的數據,科學、準確地評定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我需要它能告訴我,在什麼情況下,綜閤法是必須的,在什麼情況下,單純的迴彈法已經足夠。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現場數據異常處理的建議,或者關於如何避免操作誤差的指導,那就更完美瞭。
評分作為一名在施工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工程師,拿到這本《DB11/T1446-2017迴彈法、超聲迴彈綜閤法檢測泵送混凝土抗壓強度技術規程》時,我內心是既期待又帶著些許忐忑的。期待的是,我們常年在現場,對泵送混凝土的質量控製有著切身的體會,尤其是抗壓強度的檢測,一直是我們在工程質量安全上的重中之重。迴彈法我們用得最多,操作相對簡單快捷,但其精度和適用範圍也一直是我們討論的焦點。而超聲迴彈綜閤法,聽起來就很高大上,希望能彌補迴彈法的一些不足,提供更可靠的強度評估。然而,技術規程往往意味著嚴謹和規範,我更關心的是,它能否真正做到“貼近現場”,將復雜的理論和精細的操作步驟,轉化為我們一綫人員能夠易於理解、便於操作、並且切實有效的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們提供一套清晰、明確、易於執行的檢測流程,詳細闡述不同情況下的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比如針對不同種類的混凝土、不同齡期、以及不同環境條件下的適用性,還有就是數據分析和評定的標準,越具體越好。畢竟,我們不是理論研究者,我們更需要的是能夠直接指導我們工作的“工具書”。
評分作為一名混凝土行業的從業者,我接觸過不少技術標準和規程,它們良莠不齊,有的晦澀難懂,有的過於理想化,難以在現場落地。我拿到這本《DB11/T1446-2017》後,最直接的感受是,它在內容上似乎比以往的一些同類標準更加細緻。特彆是“泵送混凝土”這個前提,我們都知道泵送混凝土在攪拌、運輸、泵送過程中,其密實度和勻質性可能與普通混凝土有所差異,這對強度檢測勢必會産生影響。我特彆想瞭解,這本書是如何針對泵送混凝土的特性,來優化迴彈法和超聲迴彈綜閤法的檢測程序的?它是否會提齣一些特殊的校正係數或者修正方法?另外,對於“綜閤法”的闡述,我希望能看到它在理論基礎上的嚴謹性,以及在實踐應用上的可行性。有沒有詳細的圖文並茂的說明,介紹各種設備的使用方法?數據如何處理?報告如何撰寫?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對常見問題的解答,或者一些經驗性的總結,那對我們一綫操作人員來說,將是巨大的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