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219-2014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替代GB 50219-95 水喷雾灭火

GB 50219-2014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替代GB 50219-95 水喷雾灭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GB 50219-2014
  • 水喷雾灭火系统
  • 消防规范
  • 技术标准
  • 建筑消防
  • 灭火系统
  • 规范
  • GB
  • 消防工程
  • 安全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与子偕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GB5021995
商品编码:24931337451
丛书名: GB 50219-95 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
出版时间:1995-08-01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GB 50219-2014 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作者:  
市场价:   26元
ISBN号:   9158024255300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平装   开本:32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3   版次:   页数:126
  印刷时间:2015-03   印次:   字数:108
内容简介
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582号公告发布,自2015 年8 月1 日起实施。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中设置的水喷雾灭火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

相关设计单位、管理部门、设计人员、工程施工单位及人员等。

  目录
1 总 则

2 术语和符号

3 基本设计参数和喷头布置

4 系统组件

5 给 水

6 操作与控制

7 水力计算

8 施 工

9 验 收

10 维护管理

附录A 管道连接件干烧试验方法

附录B 水喷雾灭火系统工程划分

附录C 水喷雾灭火系统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附录D 水喷雾灭火系统施工过程质量检查记录

附录E 水喷雾灭火系统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附录F 水喷雾灭火系统验收记录

附录G 水喷雾灭火系统维护管理工作检查项

目及记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18》 图书简介 本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最新修订版本,标准编号为 GB 50016—2014。本书旨在为我国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及其他构筑物的设计防火工作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确保建筑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并有效控制火灾的蔓延。 本书内容涵盖了建筑防火设计中最为核心和基础的各个方面,是建筑设计、消防工程、结构工程、设备工程、消防验收及监督管理等领域专业人员必备的参考用书。与前一版本相比,本规范在深入总结我国近年来工程实践经验和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尤其在超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地下空间以及新型建筑材料应用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和科学的防火设计标准。 第一部分:总则与基本规定 本书开篇阐述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术语定义。明确了建筑防火设计必须遵循的“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基本方针,强调了从建筑选址、平面布局到构造设计全过程的防火安全控制。 建筑的分类与火灾危险性: 详细界定了各类建筑物的分类标准,包括居住、公共、工业等不同功能建筑,并根据其火灾危险性(甲、乙、丙、丁类)进行精确划分。这是后续所有防火设计参数设定的基础。 防火分区与防火间距: 阐述了划分防火分区的目的、原则及具体技术要求。规定了不同建筑类别、不同耐火等级的建筑,其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和层数限制。同时,详细规定了建筑物之间、建筑物与重要设施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以防止火灾的相互蔓延。 建筑的耐火等级与结构防火: 明确了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体等)的最低耐火极限要求,并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高度确定其整体的耐火等级。本书对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及木结构等不同结构形式的防火保护措施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 第二部分:安全疏散设计 疏散设计是保障人身安全的关键。本书对人员疏散设计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量化指标。 人员数量与疏散指标: 规定了不同场所(如办公、商场、剧院、学校等)每百平方米需要疏散的人员数量标准,以及人流密集的场所疏散净宽度要求。 疏散出口与疏散路径: 详细规定了安全出口的数量、防火门的设计要求(甲、乙级)、疏散走廊的宽度和长度限制。特别强调了高层建筑和地下室的人员疏散组织与路径的可靠性。 防烟楼梯间与避难层: 明确了需要设置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以及加压送风系统的条件。对于超过一定高度的超高层建筑,本书规范了避难层的设置要求、技术参数及连通性设计。 第三部分:建筑构造防火设计 本章聚焦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自身的防火性能设计。 墙体与楼板的防火构造: 规定了不同防火分区之间、安全疏散竖向构件与建筑主体之间的墙体和楼板应具备的防火分隔要求,如防火墙的设置、墙体的构造层次及最小厚度。 屋面与天花板的防火: 对屋面结构、吊顶的燃烧性能等级进行了明确界定,特别是对商场、影剧院等场所的装修材料的饰面防火等级提出了严格限制,以防止火灾初期迅速蔓延。 防火卷帘与防火门窗: 详细规定了防火卷帘(包括特级、一级)的设置位置、联动控制要求及技术性能指标。对防火窗的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提出了明确的性能要求。 第四部分:消防设施的设置基础 本书作为设计规范的基础性文件,对消防系统(如报警、自动灭火、排烟、供水等)的设置前提条件进行了规定。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 根据建筑的类别和高度,确定了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的场所范围。 灭火设施的配置要求: 明确了哪些类型的建筑必须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等。本书为后续专业灭火系统设计提供了必要的输入参数,例如确定需要保护的面积、空间高度等。 排烟与通风: 规定了公共场所和高层建筑的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要求,以控制火灾烟气对人员的危害。 第五部分:特殊建筑的防火要求 本书针对特殊功能或特殊结构形式的建筑,提出了专门的防火设计要求,以应对其独特的火灾风险。 高层建筑与超高层建筑: 针对建筑高度带来的消防救援难度增加的特点,本书对超高层建筑的防火分区、垂直交通核心筒的耐火等级、防烟设施的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 地下工程: 针对地下空间人员疏散困难、通风条件差的特点,对地下室的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排烟措施及消防救援窗口的设置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有火灾危险的场所: 对储存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生产加工易燃化学品的车间等,提出了严格的防火分区和构件的耐火极限要求。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18》(GB 50016—2014)是指导我国现阶段各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严格遵循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构建安全、可靠建筑环境的基石。其内容全面、技术指标精确,确保了建筑在面对火灾威胁时,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员安全和风险控制。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技术规范的评价,最终会落脚于它对工程实践的指导力度。一本好的规范,应该具备极强的“可执行性”。读起来晦涩难懂、充满太多难以量化的形容词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被束之高阁,或者被施工方根据经验随意解读。GB 50219-2014的这次升级,我热切期盼它能通过更清晰的流程图、更明确的表格化数据,以及对计算软件接口的隐含要求,来确保设计人员和验收人员能使用统一的语言和方法进行工作。举个例子,涉及到水泵的选型,如果新规范对扬程余量和流量波动范围给出了更严格的界限,就能有效避免因泵选型不当导致的系统压力不足问题。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总结,而是能真正沉淀为一线工程师工具箱里最常用、最信赖的那把“尺子”。

评分

从宏观层面上看,标准的更新反映了国家在火灾防控理念上的进步。水喷雾系统通常被认为是比传统水系统更环保、对设备损害更小的灭火方式,它追求的是“抑制”而非彻底的“扑灭”,从而更好地保护重要资产。因此,我推测新规范在如何平衡灭火效率与系统对被保护物品的二次损害方面,必定有更深入的论述。比如,对于珍贵文物的保护场所,系统启动后的残余水雾对环境的湿度控制要求,可能在新规范中得到了更精细的约束。这不仅仅是工程技术问题,更是对财产价值保护的综合考量。我们不能只顾着把火扑灭,而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如果规范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展示旧标准下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以及新标准是如何规避这些风险的,那将极大地增强行业对新标准的信心和采纳度。

评分

这本《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GB 50219-2014)显然是消防领域的一部重要技术文件,它取代了旧版的GB 50219-95,这本身就预示着行业标准与时俱进的必要性。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建筑安全和消防工程的朋友,我期望看到新版规范在设计理念、设备选型、施工安装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能有更贴合当前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需求的更新。尤其是在面对新型建筑材料和复杂空间布局的挑战时,水喷雾灭火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局部或整体防护手段,其应用范围和技术细节的完善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它是否对不同保护对象(如高位货架仓库、电子机房、特殊工业场所等)的风险评估和水雾参数设定提供了更精细化的指导。如果新规范能够更清晰地界定系统联动控制的逻辑,并加强对水质、水压稳定性的要求,那无疑将极大地提升实际工程的可靠性。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依据标准进行项目审批和验收的人来说,一个明确、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文本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石。我期待它在安全裕度和经济合理性之间找到一个更优的平衡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描述。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消防设备打交道的采购和项目经理,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设备的通用性、可获得性以及安装维护的便利性。GB 50219-2014的发布,意味着市场上的水喷雾产品和组件的选型标准也随之更新。我希望看到的是,新规范在设备组件的互换性上能给出更明确的指导,避免因标准不统一导致的后期维护困难和配件昂贵的问题。如果它能更倾向于推广标准化、模块化的安装方式,无疑能加快现场施工进度,减少人为失误的可能性。想象一下,如果安装步骤被清晰地图示化,并附带了常见错误示例的警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成本会大大降低。再者,系统一旦投入使用,日常的巡检和季度测试是确保其有效性的关键,规范中关于日常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和测试流程的详细描述,直接关系到系统在关键时刻是否“听使唤”。我对那些能切实解决现场痛点的具体技术要求抱有极高的期待。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其严谨的结构布局和对细节的苛求,这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应有的专业水准。虽然我手头没有新旧版本的直接对比材料,但从规范的标题更新来看,这绝对是一次基于多年工程实践反馈的深度修订。我猜想,其中关于水雾喷头流量特性、雾滴粒径分布的测试方法和判定标准,一定是做了大幅度的细化和量化。在过去一些模糊地带,比如不同喷头在不同压力下的实际覆盖效果,新规范应该提供了更科学的量化指标,这对于设计师进行精确的水力计算是决定性的。此外,针对近年来电气火灾和储能设备火灾风险的上升,我非常好奇新规范是否专门增加了针对这类特定风险源的水喷雾应用场景和技术参数,例如对快速响应时间的要求会否更加严格。一个优秀的规范不应该只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要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希望其条文解释和设计原理部分的阐述能更加透彻,让初入行的工程师也能快速领悟其核心安全思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