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 作者 | 龙平平,黄亚洲,张强,魏人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20092954 | 出版日期 | 2014-08-01 |
| 字数 | 698000 | 页码 | 640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编辑推荐 | |
|
★ 央视热播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60万字剧本精心创作的文学作品,由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专家龙平平、剧作家黄亚洲等主创人员历时三年倾力打造。 ★ 保留电视剧因篇幅原因删节部分,以更广阔的视角,展现比电视剧更多的历史曲折、更深层的人物心理,让读者在大呼过瘾的同时收获更多的心灵震撼和共鸣感动。 ★ 全景呈现1976至1984年间,从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到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 如果你是知青,经历过上山下乡;如果你是“77级”“78级”,经历过恢复高考;如果你曾是“个体户”,经历过摆摊建工厂;如果你曾是“特区人”,经历过“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经历过的人该去回味,没经历过的人,去看看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体会一下父辈们的“致青春”。 ★ 48集电视剧全国震撼热播!第五代导演吴子牛执导,马少骅、萨日娜、张嘉译、宋佳、印小天、何琳、于笑等众星加盟出演同名电视剧。 |
| 内容简介 | |
| 1976年,注定是新中国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新中国接连失去三位领导人,“四人帮”继续横行。有谁为彷徨的人民作主,有谁为受难的知识分子大声疾呼? 10月6日,中共采取果断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被软禁的邓小平得以恢复工作。 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形下,邓小平带领因经历十年动乱而不知何往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重重阻力,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让知青回城,改变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中美建交,中英谈判,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1976-1984,他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命运、改变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境遇,改变了此后数代人的生活。 这是一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令读者屡屡落泪的作品。它从普通人的视角去看时代的变迁,它在写邓小平,更在写大时代。它是故事,却远远越故事,它是历史,充满反思。它让经历过的人重返现场,回味当时;它让未曾经历的人走近真实的邓小平,走近那个特殊时代的真实生活。 |
| 作者简介 | |
龙平平:研究员,中共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影视作品有:电影《邓小平》,获第26届百花奖、第9届华表奖、第23届金鸡奖特别奖;纪录电影《丰碑》,获1998年电影华表奖、第18届金鸡奖提名奖;纪录片《邓小平》,获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百年小平》,获23届金鹰奖特别荣誉奖;《中国1978-2008》《永远的小平》和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 黄亚洲:男,诗人、作家。现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影视委员会副主任、《诗刊》编委。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十六大代表、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出版各类文学专著30余部,有长篇小说《建党伟业》《雷锋》等。长篇小说《日出东方》获国家图书奖。诗集《行吟长征路》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诗集《狂风》获首届屈原诗歌奖。电影文学剧本《R4之谜》、《开天辟地》等14部作品被搬上银幕。电影作品先后获金鸡奖佳编剧奖、夏衍剧本奖,并在有关国际电影节上四次获奖。创作电视剧有《承诺》《张治中》《相煎上海滩》《上海沧桑》等,多次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等。曾获“首届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电视剧编剧”称号。 张强:男,编剧。中国电影学会会员,中广协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 代表作品:电影《铁流1949》获第22届“金星奖”一等奖、第十届“百合奖”一等奖。《红星闪耀》获第十三届“电影百合奖”特别奖。《邓小平在黄山》、《一号档案守护者》等;电视剧《北魏冯太后》、《望族》、《虾球传》、《火线》《邓子恢》、《远东监狱》、《血色沉香》、《拯救美军特使》、《邓小平》等。 魏人:男,作家、编剧。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职员,《啄木鸟》杂志编辑。现任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编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代表作品:《刑警队长和杀人犯的内心独白》获首届金盾文学奖、《刑警队长的誓言》获啄木鸟文学奖、《天镇老女人》获1985年全国青年文学奖、《龙年警官》获1990年电影百花奖、政府奖及1990年金鸡奖佳编剧、《青春无悔》获1991年大学生电影节奖、《面对诱惑》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金盾工程一等奖。 |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极其巧妙,它没有陷入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叙事陷阱,反而像是一位高明的导演,知道何时该聚焦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何时又该拉近镜头,捕捉人物内心最细微的情绪波动。特别是对一些关键决策会议场景的描写,作者似乎有着洞察人心的能力,将当时与会者的犹豫、挣扎、最终的坚定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我读到某些关键转折点时,甚至能感觉到自己屏住了呼吸,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这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命运交织在一起的笔法,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和事件堆砌,而是充满了鲜活的张力。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因为你总能在不同的段落里,发现之前因信息量过大而忽略掉的微妙暗示和伏笔。这种层次感,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传记或历史回顾。
评分我特别注意到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它非常克制,但又在关键时刻爆发力量,有一种沉稳的大气。作者在处理敏感或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时,表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冷静的笔触,没有使用过多的情绪化渲染,而是依靠无可辩驳的事实和逻辑链条来构建论点。这种冷静的力量比任何激昂的辞藻都要有说服力。它更像是一部严谨的学术研究成果,但同时又兼具优秀文学作品的可读性。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它不急于给出最终的结论,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权衡。这种尊重读者的写作态度,是我认为这本书能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供我们这些后来的思考者去填补和延续。
评分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史料扎根非常深厚,但它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那些专业性极强的政治经济学概念,用极为通俗易懂的方式阐释了出来。我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以前面对某些复杂的改革措施时常感到晦涩难懂,但在这本书里,作者似乎有一把神奇的钥匙,能轻易地打开这些知识的门锁。他没有采取说教式的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发展脉络,自然而然地解释了“为什么是这个选择”以及“这个选择带来了什么后果”。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乐趣和理解的深度。它不仅仅是讲述“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对于想真正理解那个时代变革动因的读者来说,是无价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内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考究,让人爱不释手。封面那种略带年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我个人对于历史题材的读物,除了内容之外,对实体书的触感和视觉体验要求比较高,这本恰好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尤其是扉页上那几行小字,透露出一种庄重和严肃,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翻开书页,油墨的味道混合着新书特有的气息,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仅仅是摩挲着书的边角,想象着这部作品背后承载的厚重历史。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光是看它摆在书架上的样子,就觉得非常值得。这种对实体书的敬重感,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
评分这本书里对人物群像的刻画,堪称一绝,充满了复杂的人性光辉和局限性。它没有将人物脸谱化,没有一味地歌颂或贬低,而是展现了历史巨人光环下的另一面——他们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做出艰难抉择的凡人。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那些配角命运的关注,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起到关键推动作用,却常常被主线叙事略过的小人物,他们的故事被赋予了应有的重量。通过这些侧写,我能更立体地理解整个决策圈子的生态,感受到推动历史车轮运转的各方合力与制衡。这种多维度的视角,使得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不再是扁平的,而是充满了立体感和纵深感,让人在为伟人的远见卓识而赞叹的同时,也为他们所承受的巨大压力而感到唏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