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钢铁帝国:普鲁士的兴衰
定价:88.00元
作者: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2
页码:67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ISBN:9787508679778
一本书读懂普鲁士兴衰!帝国几何,多维度解读帝国!
“帝国几何”之《钢铁帝国》重磅上市!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普鲁士”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这是一个存在于几乎500年前的王国,由一块块领土“碎片”拼凑而成,既没有重要的资源,也没有连贯的文化。这一首都位于柏林的国家,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将自身从一个贫穷、不受重视的中世纪国家发展成为欧洲强国。《钢铁帝国》追溯了普鲁士参与欧洲大陆宗教与政治冲突的历史:从三十年战争的大混乱到神圣罗马帝国的解体,从腓特烈大帝的“开明专制”到拿破仑的破坏性征服,从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到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所有这些都暗示着一个动荡不安的20世纪。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用细腻的笔触,严谨的逻辑,深刻的思考及全面的视角书写了一整段丰富多彩的普鲁士历史——这个曾经在欧洲叱咤风云而又突然消失的国家,不仅有霍亨索伦王朝的兴衰成败,更有整个普鲁士社会的世间百态、人情冷暖。克拉克并没有将普鲁士的美德及罪行区分开来或是使两者达到平衡,而是着眼于这个国家的的辉煌、矛盾,让它的一呼一吸重现在读者面前,既不必为普鲁士痛心疾首,也无须为它摇旗呐喊。
自1947年2月25日起,普鲁士这一孕育了早期德国军国主义和行动的国家在事实上不复存在,自此,从欧洲政治地图上被消除的普鲁士,其历史也悄然成为一个噩梦,无声又深沉地压在人们心头。
普鲁士曾是理性行政、推动进步的助推器,也是解放德国新教摆脱奥地利哈布斯堡和法国政治独裁的重要力量,而这样的美好看法却被政权的种种罪行蒙上了层层阴影。独自沿着一条“特殊道路”前进的德国,终走向12年的独裁。普鲁士在这一畸形的政治体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为正是它负载了“特殊道路”中那些清晰而典型的传统。
多年来,人们对普鲁士的争论一直有增无减。从二元道德范畴评判普鲁士,单单赞扬其光明或批判其黑暗是不可取的。普鲁士的历史也是其历史记述的发展史,普鲁士在发展过程中编写着自己的历史,甚至创作出了比它本身更详尽的历史叙述。
本书主要探讨普鲁士的兴衰。只有通过对其兴和衰两个过程进行评价,我们才能理解众多人记忆中如此强大的普鲁士何以突然间彻底从政治舞台消失,且无人哀悼。
插图列表 V
地图列表 IX
前 言 001
第1 章
勃兰登堡霍亨索伦家族 011
第2 章
毁灭 028
第3 章
德意志的一束别样之光 046
第4 章
王权 074
第5 章
新教 117
第6 章
土地之上的权力 147
第7 章
一决雌雄 182
第8 章
勇于求知! 244
第9 章
傲慢与惩罚:1789~1906 280
第10 章
官僚建立的世界 306
第11 章
铁血时代 336
第12 章
命运之轮 378
第13 章
逐步升级 426
第14 章
普鲁士的兴衰荣辱 457
第15 章
四次战争 498
第16 章
并入德意志 542
第17 章
历史的 603
致 谢 671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Christopher Clark),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现代欧洲史教授,历史学家、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曾于2007年荣获英国历史学界殊荣“沃尔夫森历史奖”。2015年6月,因对英德关系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克拉克经英国外交大臣举荐,被授予爵士头衔。著有《梦游者》《沉重的皇冠》等好评如潮的历史作品。
普鲁士的故事被讲述过千万次,但这本书所呈现的如此智慧、优美、生动鲜活的不朽历史,堪称凤毛麟角。
——理查德·奥弗里,英国知名“二战”史学家,《第三帝国图文史》作者
不论是主题的重要性,抑或所展现出的神韵与行文技巧,这本书都出类拔萃,独领风骚。
——迈克尔·霍华德,英国杰出战争史学家,《欧洲历史上的战争》作者
克拉克大师般满腔热情的叙述,从容克阶级中的女性角色到20世纪20年代的柏林酒馆,无所不包。都跃然纸上,极具魅力。
——《星期日泰晤士报》
克拉克用广泛而深刻的叙事绝妙地梳理了普鲁士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复杂历史,将使这本内容充实厚重、语言优雅风趣的作品成为典范。
——《BBC历史杂志》
1933 年3 月21 日,新国会开幕盛典在波茨坦的加里森教堂举行,这标志着阿道夫?希特勒统治下的“新德意志”正式拉开帷幕。此前,党于3 月5 日赢得国会大选。盛典通常是在国会大厦举行,但在2 月27 日,荷兰共产党员马里努斯?范德吕伯放火将国会大厦主室烧成一片废墟(即国会纵火案)。这次盛典的举办地加里森教堂是腓特烈?威廉一世于1735 年建造的,铭刻了普鲁士军事历史深的记忆。教堂塔尖是一个刻着首字母缩写“FWR”的风向标,和一只朝拜镀金太阳的普鲁士鹰的铁质塑像。圣坛的石头上装饰的不是天使或圣经人物,而是小号、旗帜和大炮。教堂的地下墓室并排葬着“士兵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和他赫赫有名的儿子腓特烈大帝。党宣传部部长约瑟夫?戈培尔看到了这一历史圣地的象征性潜力,随即自负责了这次盛典的准备工作,并将其视作一次宣传盛事,精心策划了每处细节。毕竟,正如他在1933 年3 月16 日所写的一般,这次活动是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后开创的“新国家”的“具有象征意义的首秀”。
恰如人们已经熟知的一样,“波茨坦之日”是一场政治传播的集结行动,它代表了旧普鲁士和新德意志的融合,甚至是一种神秘的合体。此次盛典活动特地邀请了参加过统一战争的老兵出席,并在突出的地方挂满了受人尊敬的普鲁士军团的旗帜,其中包括的波茨坦第九步兵团,他们的新兵通常是在加里森教堂的拱顶下宣誓的。城市的街道上到处装饰着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及党的旗帜,却再也看不见魏玛共和国的红、黑、金三色旗了。甚至连盛典日期也具有重大意义。戈培尔选3 月21 日这,不仅因为它是立春之日,还因为它是自1871 年1 月德意志帝国成立后的届国会召开纪念日。盛典的中心即德意志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他身穿全副军装,军装上闪烁着各种大小和形状的勋章,右手紧握元帅指挥棒,迈着庄严的步伐从老镇街道旁站立的队列中穿过,两旁的国防军人和褐衫民兵纷纷向其挥臂行礼。当兴登堡在圣坛前显眼的位置入座时,他转身庄严地挥舞元帅指挥棒,承认德意志的御座仍属于逃亡到荷兰的威廉二世。设计这个骗局部分是为了在场的两位霍亨索伦王子而考虑,他们中的一位穿着骷髅轻骑兵的传统制服,另一位穿着冲锋队的棕色套装。
现场演讲中,兴登堡表示希望此处“圣地的先灵”能带给新一代德意志人民活力与热情,普鲁士正是通过“言败的勇气和对家国的热爱”才逐渐强大的,愿新德意志亦能如此。在此次盛典上,希特勒没有穿制服,而是穿了一身定制的普通西装,站在读经台上,希特勒向兴登堡做出回应,表达了他对兴登堡深切的崇拜之情,并感谢“上帝”安排这位不屈不挠的战神德国复兴运动。他的结束语为此次盛典做了总结性宣传:“我们身处之地是每个德国人的圣地,在伟大的国王的墓前,愿上帝赐予我们每个人勇气,使我们能够坚定地为自由和伟大的人民而努力奋斗。”希特勒和兴登堡在公众面前握手后,两人共同为普鲁士先王敬献花圈,伴随着教堂外国防军炮兵队的礼炮齐鸣,唱诗班吟唱起了《人的赞歌》,随后阅兵仪式开始。
.......
这本书在我书架上已经待了有一段时间了,每次翻开它,总会被作者克里斯托弗·克拉克那宏大而细腻的叙事笔触所吸引。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像是在用画笔描绘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读这本书,你很难不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淹没,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亲历着那些决定国家命运的瞬间。克拉克对于细节的把握,那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洞察,以及对事件发展脉络的梳理,都展现了他非凡的功力。他能将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历史碎片,巧妙地编织成一条清晰而富有逻辑的叙事线,让读者在沉浸其中时,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宏大,又能体会到个体命运的渺小与伟大。每次读完一章,总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又在合上书本的时候,陷入深深的沉思。这种阅读体验,不仅仅是信息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让我对历史的理解,对人性,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评分很少有书能让我有如此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我就是那个时代的观察者。《钢铁帝国》做到了这一点。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以其极其生动的笔触,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在我眼前,让我看到了一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了那些巨大的力量在相互碰撞。他擅长从微观的细节入手,挖掘出宏观历史事件的根源,这种叙事方式让我觉得异常的真切和有说服力。书中所描绘的那些人物,无论他们是叱咤风云的领袖,还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都在作者的笔下鲜活起来,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困境,都让我感同身受。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观看一部极其精彩的纪录片,画面感极强,信息量巨大,而且充满了深刻的人文关怀。每次阅读,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的流逝,直到读完最后一页,才惊觉自己已经与书中的世界融为一体。
评分我通常不是那种会轻易被一本历史著作“圈粉”的人,但克里斯托弗·克拉克的《钢铁帝国》却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所呈现的世界,充满了力量与张力,既有帝国的崛起与辉煌,也有其内部暗流涌动的危机。作者对战争、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的深入挖掘,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立体而真实的时代图景。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偏不倚的叙事方式,即使面对复杂甚至充满争议的历史事件,他也能保持冷静的分析和客观的呈现,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思考。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这本书在学术价值和可读性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书中的一些篇章,读来如同史诗般的跌宕起伏,那些人物的抉择,那些国家的命运,都牵动着我的心弦。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曾经鲜活过的生命产生共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书,更是关于权谋、关于人性、关于文明兴衰的深刻探讨。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历史著作。克里斯托弗·克拉克的叙事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他对于历史事件的解读,总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视角,让我对曾经熟悉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戏剧性,读起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背景与个体命运巧妙地结合,让读者在感受时代变迁的同时,也能体味到人性的复杂与深刻。我特别欣赏他在分析那些关键时刻时所展现出的冷静与客观,不带偏见地呈现事实,鼓励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另一面,也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智识的提升,一次精神的旅行,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评分不得不说,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写书的功力确实是深厚的。他笔下的《钢铁帝国》,给我带来的感受是震撼的,是多层次的。当我深入阅读的时候,会发现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精妙的叙事结构,将复杂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一切的发生。他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那种 nuanced 的描绘,总能让我窥见历史洪流中那些个体的挣扎与抉择。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历史记载,更是充满温度的故事,是关于人类的欲望、野心、以及在时代洪流中求生的种种努力。每次翻开,都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度的智识冒险,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探索那些被时间掩埋的真相,去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世界的关键时刻。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历史进程的一种更深切的体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