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法式 上下冊+ 營造法式譯解(套裝3本)營造法式注釋梁思成營造法式圖樣建築設計書籍

營造法式 上下冊+ 營造法式譯解(套裝3本)營造法式注釋梁思成營造法式圖樣建築設計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誡 著
圖書標籤:
  • 營造法式
  • 梁思成
  • 中國古建築
  • 建築設計
  • 圖紙
  • 譯解
  • 注釋
  • 古籍
  • 傳統建築
  • 文化遺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靈感庫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
ISBN:9787560971087
商品編碼:25256307794
包裝:平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4-07-01
套裝數量:3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圖書名稱:營造法式譯解 建築營造技術技法技藝 古代建築科學 做法用工圖樣 經典設計參考書
齣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齣版社
作    者:李誡 王海燕
齣版時間:2014年7月
語    言:中文
I S B N:9787560971087
圖書定價:88 RMB/本
圖書規格:平裝 1/16 234mm*178mm 開本 470頁 0.8KG/本
劄子
進新修《營造法式》序
◎捲一
總釋上
◎捲二
總釋下
◎捲三
壕寨製度
石作製度
◎捲四
大木作製度一
◎捲五
大木作製度二
◎捲六
小木作製度一
◎捲七
小木作製度二
◎捲八
小木作製度三
◎捲九
小木作製度四
◎捲十
小木作製度五
◎捲十一
小木作製度六
◎捲十二
雕作製度
鏇作製度
鋸作製度
竹作製度
◎捲十三
瓦作製度
泥作製度
◎捲十四
彩畫作製度
◎捲十五
磚作製度
窯作製度
◎捲十六
壕寨功限
石作功限
◎捲十七
大木作功限一
◎捲十八
大木作功限二
◎捲十九
大木作功限三
◎捲二十
小木作功限一
◎捲二十一
小木作功限二
◎捲二十二
小木作功限三
◎捲二十三
小木作功限四
◎捲二十四
諸作功限一
◎捲二十五
諸作功限二
◎捲二十六
諸作料例一
◎捲二十七
諸作料例二
◎捲二十八
諸作用釘料例
諸作用膠料例
諸作等第
◎捲二十九
圖樣
宋朝李誡撰的《營造法式》崇寜二年刊行本已失傳,南宋紹興十五年(1145年)曾重刊,但亦未傳世。南宋後期平江府(今蘇州)曾重刊,但僅留殘本且經元代修補。1919年硃啓鈐先生在南京江南圖書館(今南京圖書館)發現的丁氏鈔本《營造法式》,不久由商務印書館xx(後稱“丁本”)。1925年陶湘以“丁本”與《四庫全書》各本校勘後,按宋殘葉版式和大小刻版印行,是為“陶本”。1932年在北平故宮殿本書庫發現鈔本《營造法式》(“故宮本”),版麵與宋殘本相同,捲後有平江府重刊字樣。後經劉敦楨、梁思成等人對以上各本相互勘校,又有所校正。這本《營造法式譯解》由王海燕注譯,根據以上研究成果編譯而成,底本為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營造法式》(颱北商務印書館xx本第六七三冊),勘校以*早的也是目前*好的現代整理本梁思成的《營造法式注釋》為藍本,為便於讀者理解,除對原文加以注釋和翻譯外,還對書中難解之處和相關內容進行瞭解說。
圖書名稱: 營造法式 上下冊 古法今觀 施工設計 用料 結構比例 古代建設科學與藝術高峰狀態的典籍 建築書籍
齣版單位:江蘇鳳凰科學技術齣版社
作    者:〔北宋〕李誡著   赫長旭 蘭海 編譯
齣版時間:2017年5月
語    言:中文
I S B N:9787553781396
圖書定價:148 RMB/本
圖書規格:平裝 1/16 開本 624頁 698韆字 2KG






《營造法式》是代錶我國古代建設科學與藝術高峰狀態的典籍,規範瞭各種建築的做法,詳細規定瞭各種建築在施工設計、用料、結構和比例等方麵的要求,對研究中國建築、理解其理念和精神有著深遠的意義。

本書內容涉及《營造法式》所錄各工種(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信、鏇作、鋸作、竹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等),是對該書的全麵解讀。編譯者不是對《營造法式》作逐捲逐條的注釋,而是對《營造法式》中記載的各工種的工程做法進行實質性剖析、介紹,並用現代語言及圖示方法加以錶述,幫助讀者跨越古代術語和文字的障礙,獲得對宋代建築和《營造法式》本身的正確認識。 

《營造法式》是代錶我國古代建設科學與藝術高峰狀態的典籍,規範瞭各種建築的做法,詳細規定瞭各種建築在施工設計、用料、結構和比例等方麵的要求,對研究中國建築、理解其理念和精神有著深遠的意義。

本書內容涉及《營造法式》所錄各工種(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信、鏇作、鋸作、竹作、泥作、彩畫作、磚作、窯作等),是對該書的全麵解讀。編譯者不是對《營造法式》作逐捲逐條的注釋,而是對《營造法式》中記載的各工種的工程做法進行實質性剖析、介紹,並用現代語言及圖示方法加以錶述,幫助讀者跨越古代術語和文字的障礙,獲得對宋代建築和《營造法式》本身的正確認識。增加的延伸閱讀內容,緊密聯係實際,以古樸典雅的設計風格和“有用有趣”的內文激發廣大讀者的閱讀欲望。

赫長旭,男,於1981—2003年期間學習工業自動化、建築工程、工商管理等,從事機電設計、裝飾設計、施工管理及公司運營30餘年,現就職中國裝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蘭海,畢業於東北大學機械工程流控係,後又獲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碩士學位,1993年進入建築行業以來,對於中國傳統建築也有著較深刻的體會,現任北京清尚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曾主持完成瞭很多國傢重點工程的實施。
















《營造法式》是中國古代建築技術和藝術的集大成之作,由北宋政府主持編纂,李誡奉敕編寫,成書於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它詳盡記錄瞭當時建築行業的各種規章製度、度量標準、施工工藝、材料選用以及設計圖樣,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的“百科全書”。 一、《營造法式》的價值與地位 《營造法式》的價值在於其曆史性、科學性和藝術性。 曆史性: 它為我們瞭解和研究北宋時期乃至中國古代的建築技術、社會經濟、文化思想提供瞭極為寶貴的實物史料。通過《營造法式》,我們可以窺見一個王朝在國傢建設、城市規劃、建築管理方麵的智慧和成就。它填補瞭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中許多長期存在的空白,使得對古代建築的理解不再局限於零散的實物考證,而是上升到瞭係統化的理論層麵。 科學性: 《營造法式》在度量、結構、工藝等方麵都體現瞭極高的科學性。它明確規定瞭建築構件的尺寸比例、材料的等級劃分、施工的操作流程,甚至包括瞭對木材、石材、磚瓦等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加工方法。書中對鬥拱、榫卯等關鍵結構構件的詳細闡述,展現瞭中國古代工匠卓越的力學知識和精湛的建造技藝。這些科學化的規範,保證瞭建築的穩固、耐久和實用。 藝術性: 《營造法式》不僅僅是一部技術手冊,更是一部藝術指南。書中記載的建築形製、裝飾手法、色彩搭配等,都反映瞭當時中國建築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從宮殿廟宇的宏偉莊重,到園林住宅的精緻典雅,書中都給齣瞭詳盡的指引。通過理解《營造法式》,我們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古代建築的韻律之美、和諧之美和意境之美。 在古代,建築行業是國傢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造法式》的編纂,標誌著建築行業的專業化和製度化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僅為宮廷工程、官僚建築提供瞭統一的建設標準,也對民間建築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其完備的體係、科學的規範、精美的圖樣,使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中國古代建築的典範和權威指導。 二、《營造法式》的主要內容概覽 《營造法式》共分二十四捲,內容涵蓋瞭建築設計、施工、管理等方方麵麵。大緻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核心部分: 1. 總說與製度(捲一至捲三): 總說: 闡述瞭建築的基本原則、造法的意義以及建築材料的等級劃分。 製度: 詳細規定瞭官營建築的組織機構、人員職責、工程預算、材料驗收、工期管理等一係列製度規範。這部分內容體現瞭當時政府對建築工程的嚴格管控和科學管理。 2. 工程技術與規範(捲四至捲十二): 材分(捲四): 這是《營造法式》的核心部分之一,詳細規定瞭木材的規格、等級、加工尺寸以及各種構件的模數化標準。它確立瞭以“材”為基本計量單位的模數製,大大提高瞭建築構件的標準化程度,便於生産和施工。 門、窗、欄闆(捲五): 描述瞭不同等級建築中門、窗、欄闆的樣式、尺寸和做法。 石作(捲六): 記載瞭石材的種類、加工方法、砌築規範以及石構件(如柱礎、颱階、欄杆等)的製作。 大木作(捲七): 詳細介紹瞭木結構建築中梁、柱、枋、檁、椽等主要構件的製作、連接和安裝方法,以及鬥拱的種類、結構和計算。這是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最精髓的部分。 小木作(捲八): 涉及建築內部裝修,如裝修的隔斷、裝飾構件、雕花等。 鋸作(捲九): 講解瞭各種鋸、刨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保養。 抹灰(捲十): 闡述瞭牆體抹灰的材料配比、施工工藝和裝飾方法。 彩畫(捲十一): 規定瞭建築內外彩畫的圖案、色彩、繪製方法,體現瞭建築的裝飾藝術。 磚作(捲十二): 介紹瞭磚的種類、燒製、砌築方法以及磚構件的製作。 3. 特殊建築與工藝(捲十三至捲二十一): 瓦作(捲十三): 涉及屋頂瓦的種類、鋪設方法和防水構造。 鬥拱(捲十四): 專門詳細闡述瞭鬥拱的構造、種類、組閤方式以及計算方法,是理解中國古代木結構精髓的關鍵。 裝修(捲十五): 包含瞭隔扇、屏風、藻井等室內裝修的製作與安裝。 假山(捲十六): 記載瞭園林中假山的堆疊方法和藝術處理。 欄闆(捲十七): 詳細描述瞭各種欄闆的製作與安裝。 措置(捲十八): 講解瞭地基處理、夯土、牆體等基礎工程。 工程事例(捲十九至捲二十一): 提供瞭具體的建築實例,如佛寺、道觀、佛塔、亭子、橋梁等的設計與施工圖樣和說明,展示瞭《營造法式》理論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 4. 圖樣與附錄(捲二十二至捲二十四): 圖樣(捲二十二、二十三): 包含大量的建築構件圖、平麵圖、立麵圖、剖麵圖等,是理解書中文字描述的直觀輔助。 附錄(捲二十四): 包含瞭一些建築史料、圖經以及相關的技術補充。 三、《營造法式》的深遠影響 《營造法式》的價值並非僅僅停留在古代。在現代,它對於中國傳統建築的研究、保護、復興以及創新設計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學術研究: 梁思成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對《營造法式》的重新發現和研究,不僅填補瞭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的重大空白,也為後來的學者提供瞭係統化的研究框架和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營造法式》的解讀,學者們得以深入探究中國古代建築的科學原理、技術成就和文化內涵。 文化傳承: 《營造法式》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研究和傳播,有助於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讓更多人瞭解中國古代建築的智慧和美學。 建築實踐: 在傳統建築的修復和保護工程中,《營造法式》提供瞭重要的技術指導。其科學的建造方法和嚴謹的工藝標準,能夠保證修復工程的真實性和曆史性。同時,對於當代建築師而言,《營造法式》也是寶貴的靈感源泉,其蘊含的精髓可以啓迪現代建築的創新設計,實現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閤。 教育普及: 《營造法式》的齣版和普及,使得更多建築學學生、從業者和愛好者能夠接觸到這部經典的建築著作,學習其中蘊含的智慧,為中國建築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總而言之,《營造法式》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一個輝煌裏程碑,更是中華文明留給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産。它以其嚴謹的科學性、深刻的藝術性和卓越的曆史性,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持續影響著我們對中國古代建築的認知和理解,並為當代的建築設計與文化傳承提供著不竭的動力。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中的圖樣部分,絕對是震撼人心的。那些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築圖樣,雖然是黑白的綫條勾勒,卻蘊含著無限的生命力。每一個細節都描繪得栩栩如生,無論是宏偉的宮殿還是精巧的園林,都通過這些圖樣展現齣來。我常常一個人對著這些圖樣發呆,想象著它們在古代的真實模樣,想象著那些工匠們是如何在沒有現代工具的情況下,將這些精美的設計變為現實。有時候,我還會拿齣紙筆,嘗試著臨摹一些簡單的構件,從中體會那種手工製作的樂趣和對細節的專注。

評分

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來說,《營造法式》這套書,雖然內容艱深,但其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就像是一扇窗戶,讓我們得以窺見中國古代建築的輝煌成就,也讓我們對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力有瞭更深的敬意。我推薦給所有對曆史、對建築、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它絕對會讓你受益匪淺。每一次翻開它,都能發現新的驚喜,都能獲得新的感悟。

評分

這套書的另一個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是其內容的多樣性。它不僅僅包含瞭建築的結構和技術,還涉及到瞭建築的選址、布局、以及裝飾等方麵。書中對於不同類型建築(如宮殿、寺廟、住宅等)的特點都有詳細的介紹,讓我能夠從一個更全麵的視角去認識中國古代建築。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審美的空間”的論述,它讓我意識到,中國古代建築不僅僅是實用的功能性建築,更是承載瞭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審美情趣的藝術品。

評分

這本書的譯解部分,可以說是點亮瞭《營造法式》這座古老宮殿的鑰匙。原版的《營造法式》雖然是國寶級的文獻,但畢竟是古文,對於現代讀者來說,理解起來頗具挑戰性。而這套書的譯解,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將那些晦澀的古文一點點地剝開,用現代的語言和邏輯重新解讀,使得我們能夠真正理解其精髓。我花瞭好幾個晚上,對照著原文和譯文,一點點地啃讀,感覺像是解開瞭一個個曆史謎團。尤其是對於那些關於材料、工藝、以及估算工程造價的部分,譯解的詳細程度更是令人贊嘆,讓我對古代建築的經濟性和可行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營造法式》這套書,對於想要瞭解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體係和技術細節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寶藏。書中詳細闡述瞭木構架的組成、連接方式、以及不同部位的尺寸規範,讓我對中國古代建築的“榫卯結構”有瞭非常清晰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美學上的追求,更體現瞭古人在力學原理上的深刻理解。書中對於材料的選擇、加工工藝的說明,也讓我得以窺見古人如何因地製宜,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鬥拱的部分,那精巧的構造,簡直是建築史上的奇跡。

評分

梁思成先生的貢獻在這套書的編排和注釋中得到瞭充分的體現。他不僅將《營造法式》的原文進行瞭整理和校勘,更重要的是,他以現代建築學的視角,對原文進行瞭深入的研究和闡釋。他的注釋,不僅僅是簡單的詞句解釋,更是融入瞭他對中國古代建築的深厚學養和獨到見解。每一次讀到他的注釋,都感覺像是和他一起站在古建築的腳下,聽他娓娓道來,講解其中的奧妙。這種跨越時空的學術對話,讓我深受啓發,也讓我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優秀的圖書,應該能夠激發讀者的思考,並引導讀者去探索更廣闊的領域。《營造法式》這套書做到瞭這一點。在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在學習建築知識,更是在思考中國古代的社會結構、技術發展以及文化傳承。我開始思考,為什麼在那個時代,能夠創造齣如此精妙的建築體係?這種體係的形成,受到瞭哪些因素的影響?這種思考,讓我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理解,從單純的物質層麵,上升到瞭精神和文化層麵。

評分

總而言之,這套《營造法式》套裝,無論是對於專業人士還是普通愛好者,都是一本值得珍藏的經典之作。它不僅提供瞭豐富的建築知識,更承載著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瞭中國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匠心,也對中華文明的悠久曆史和燦爛文化有瞭更深的理解和熱愛。我把它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它是我書房裏的一顆璀璨明珠。

評分

最近入手瞭《營造法式》上下冊加上《營造法式譯解》這個套裝,簡直是建築愛好者和曆史研究者的一場盛宴。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建築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迷戀那種古樸、典雅卻又不失嚴謹和智慧的設計理念。《營造法式》這本書,這本書如同一本穿越韆年的寶典,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建築的書,更是中國古代工匠精神和技術智慧的活化石。在閱讀之前,我以為它可能就是一些簡單的圖紙和技術說明,但實際翻開之後,纔發現它所蘊含的信息量之巨大,遠超我的想象。 首先,這套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其精良的裝幀和考究的印刷。紙張的質感非常棒,厚實且帶有微微的韌性,翻閱時有一種沉甸甸的實在感,這是很多現代書籍所缺乏的。油墨的顔色也恰到好處,無論是古籍的圖樣還是譯解的文字,都清晰銳利,沒有絲毫模糊不清的地方。這讓我覺得,編者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傾注瞭心血,也使得閱讀體驗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我尤其喜歡那些細緻入微的木構件圖樣,每一個榫卯的連接方式,每一個構件的尺寸比例,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仿佛能觸摸到古人的巧手。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一種踏實而厚重的力量。它不像一些速成手冊,而是需要你沉下心來,一點點地去品味,去理解。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有這樣一本值得你靜下心來鑽研的書,實屬難得。我常常在閑暇之餘,拿齣它來翻閱,每一次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發。它讓我明白,真正偉大的成就,往往需要時間的沉澱和不懈的努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