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国债事件是中国资本市场成长史中*有代表性、影响也*为深远的重要事件之一。在《中国赌金者(327事件始末)》一书中,陆一先生以一个历史研究者的敏锐观察力和强烈责任感,用细致的考证、生动的描述完整地还原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可以以小见大,从中管窥中国证券市场乃至整个社会的种种“潜规则”。
管金生、尉文渊、阚治东、汤仁荣……这些中国 证券市场上曾经的风云人物,在国债期货327事件之 后,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20年来,关于这一事件, 坊间流传了各种版本的揣测和猜疑。
《中国赌金者(327事件始末)》的作者陆一在 逐一访谈各方当事人的基础上,结合数千份、数百万 字的档案资料,用细致的考证、生动的描述完整地还 原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次披露了当年贴 息决策的详细过程,**次披露了*后8分钟万国证 券巨额空单的操作细节,**次披露了当年管金生决 策的心路历程,**次披露了万国证券一步步做局入 局解困受困的完整情节,**次披露了辽国发从进入 证券市场到制造出惊天系列金融诈骗案的全貌……堪 称迄今为止*接近历史真相的纪实之作。
陆一,中学毕业即下乡务农,1977年恢复高考,在农村参加高考被录取回城。 20世纪80年代初,陆一在共青团上海市委研究室工作,80年代中期进入《世界经济导报》,历任记者、编辑、编委、要闻部副主任;在《世界经济导报》工作期间,曾被评为首届(1988年度)“上海市**记者”,获1988年度上海市“好新闻奖”,并主编《球籍:一个世纪性的选择》一书。 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陆一一直工作在证券界,现供职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 在中国大陆近30年的社会、经济、政治演变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陆一始终作为一个观察者、研究者和记录者,参与并亲历了诸多历史事件……
自序
引子 黑色8分钟
金边债券
倒卖国库券的人们
国债和国债交易
国债市场化改革
命定对手
尉文渊其人
国债期货**单
大鳄中经开
万国证券与管金生
舞台搭建
1993年发生了什么?
不起眼的行政决定
有关贴息与贴补的争议
市场格局悄然改变
国债期货向社会开放
舞台落成
预演癫狂
314的故事
搅局者辽国发
做局入局
万国证券的春节海南会议
327登场
中经开为什么做多?
赌者罔道
万国寻求脱困的过程
尉文渊上班**天
辽国发变盘
管金生的“紧急约见”
耿亮、姚刚造访上海证交所
万国证券的*后决策
收拾残局
救市场、救万国
半夜发布的加息公告
汤仁荣上书
327平仓
戴园晨的诛心之论
难止余波
商品期货热炒和319爆仓
像幽灵一样徘徊的游资
刘鸿儒、周道炯和管金生
重开试点
叫停国债期货
谁在裸泳
当自行车两个轮子被闸死
上海证交所的噩梦
追债辽国发
收官胜手
尉文渊走了
五味杂陈的上海证交所五***
新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
申银与万国合并
争先恐后的沪深股市
中国证监会一统天下
收官后的华丽开局
尾声 谁是赢家?
附录1 上海证交所的国债期货合约品种代码编制方法
附录2 1994年7月—1996年1月保值贴补率变化一览表
附录3 国债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4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扬访谈录
附录5 刘鸿儒对327的反思
附录6 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管金生的刑事判决书(全文)
附录7 与证券交易所相关的法律规章演变
附录8 从327到816
附录9 万国证券年轻人在微信群由纪念庄东辰而引发的对327事件的反思
附录10 管金生2013年7月18日在万国人25年再聚首晚会上的讲话
后记
《中国赌金者(327事件始末)》这个书名,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它唤起了我对中国证券市场初期的好奇心,那个充满未知与机遇的时代。“赌金者”三个字,直观地传递出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博弈色彩,这与“327事件”本身惊心动魄的性质不谋而合。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事件本身的复述,更能深入剖析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我想知道,那些在“327事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赌金者”们,他们的决策逻辑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和个人特质,造就了他们当时的行为?这本书的标题“始末”,暗示着一种全景式的叙述,从事件的萌芽到最终的结局,都将一一展开。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这场事件对中国股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
评分“中国赌金者(327事件始末)”这个书名,无疑充满了故事性与历史感。它让我联想到在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的那个混沌而又充满活力的年代,那些敢于在巨额财富面前挺身而出的身影。“赌金者”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冒险主义的浪漫,同时也暗示着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而“327事件”,作为中国股市早期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其背后必然隐藏着无数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复杂的人性博弈。我迫切地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不仅仅是简单地陈述事实,更能展现那些“赌金者”们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策略,他们的失误,以及他们最终的命运。这个书名承诺的“始末”,让我期待能够看到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叙事,将那个时代证券市场的跌宕起伏、个人命运的悲欢离合,都生动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评分读到《中国赌金者(327事件始末)》这个书名,一股强烈的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仿佛能嗅到那个改革开放初期,证券市场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既充满活力又充满未知。我尤其好奇“赌金者”这个称谓,在那个年代,它是否带有某种特殊的含义?是褒义的冒险精神,还是贬义的投机炒作?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327事件”本身,在中国股市历史上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一场交易的胜负,更是对市场机制、监管体系乃至人性的一次极端考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事件的每一个环节,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我想看到,在那场惊心动魄的博弈中,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扮演自己的戏份,他们的动机是什么,他们的得失又如何?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承诺着一个宏大的叙事,将个人命运的沉浮融入到宏观的市场变革之中,这让我迫切地想去翻开它,感受那个充满传奇与争议的年代。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中国赌金者(327事件始末)》本身就带有一种传奇色彩,让我不禁联想到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跌宕起伏的命运。读这本书,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关于“327事件”本身冰冷的史实,更是背后那些鲜活的人物、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证券市场生态。我想知道,在那个中国股市刚刚萌芽的年代,是什么样的力量驱使着一群人,将自己的财富,甚至命运,压在一场场看似疯狂的博弈之上?“赌金者”这个词,既有冒险家式的豪情,也暗含着危险与失落。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那一步的,他们的决策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又承受了多大的压力。327事件,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一个重要标志性事件,其影响深远,往往被后人提起时,都带着一种神秘感。我渴望通过这本书,拨开迷雾,深入了解事件的每一个细节,理解那些在历史教科书上被简化或忽略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波动。这本书的名字,承诺的不仅是“始末”,更是一种对事件背后人性与市场运行规律的深度探索,这让我对阅读充满期待。
评分《中国赌金者(327事件始末)》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著,而是带着一种故事感,一种扑朔迷离的悬念。当我想起“327事件”在中国股市早期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觉得这本书很有分量。我希望它能带我走进那个年代,去理解那些被称为“赌金者”的人们,他们到底是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市场的起伏,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他们在这个风险巨大的舞台上驰骋。这个书名暗示着,这不仅仅是一场关于金钱的争夺,更是一场关于人性、关于智慧、关于勇气与贪婪的较量。我期待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事件发生前后,那些关键人物的决策是如何形成的,市场是如何被影响的,以及最终,这场事件是如何塑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早期格局。它承诺的“始末”,不仅仅是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更是一次对历史深刻的反思,是对那个时代证券市场发展轨迹的生动还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