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章概论7
解剖学姿势/7
人体的运动面/8
骨骼/12
关节/14
肌肉/19
肌肉收缩的形式/25
第二章躯干29
人体形态学/30
躯干的整体运动/32
运动中的椎骨/40
骨盆/43
骶骨/50
脊柱腰段/54
脊柱胸段/58
脊柱颈段/65
躯干与颈后部的肌肉/73
颈面及侧面的肌肉/84
胸肌/89
膈/90
腰椎两侧的肌肉/92
腹肌/94
腹壁/99
第三章肩部102
肩部形态学/103
肩部的整体运动/105
上肢带/110
肱骨/116
肩关节/117
肩胸关节肌肉/120
肩关节肌肉/126
第四章肘137
肘及臂的形态学/138
肘的屈伸运动/139
桡骨与尺骨/140
肘关节:骨的屈伸运动与关节面/141
臂的旋与旋后运动/149
旋与旋后运动中的肘与臂两骨:关节面与连接方式/150
旋与旋后运动的肌肉/153
第五章手腕与手掌157
腕关节与手掌的形态学/158
手部骨骼构造/159
腕关节及各关节面/164
手掌与手指/167
腕部肌肉/172
手指肌肉/180
“拇指柱”/183
拇指肌肉/186
第六章髋与膝191
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形态学/192
髋关节的整体运动/194
股骨/200
髋关节面/201
膝关节的整体运动/208
股骨与胫骨/211
膝关节/212
髌骨/224
髋关节深层肌肉/228
髋部与膝部的肌肉/238
膝部肌肉/251
行走过程中髋部与膝部肌肉的功能/255
第七章踝与足257
踝与足的形态学/258
足部骨骼/259
足部的整体运动/260
腓骨和胫骨/262
踝关节/263
跟骨与距骨/266
足中部/273
足部/276
足固肌/281
足非固肌/286
足弓/296
行走过程中踝关节及足部肌肉的作用/298
内容简介
《运动解剖书:运动者*终要读透的身体技能解析书》通过大量的插图介绍运动器官:多于1000幅带批注的手绘插图,的细致讲解,层次分明,生动详实地展示了与初始运动状态直接关联的骨、关节与肌肉。
在此,本书依次介绍:
-躯干部分:脊柱、骨盆、胸廓;
-上肢部分:肩、肘、腕、手;
-下肢部分:髋、膝、踝、足。
并且在每个部分,注释也是逐层展开:
-该部位形态学,
-该部位进行的运动,
-该部位的骨骼、关节结构以及不同的肌肉。
本书自1984年以来四个版本相继出版,被译成11种语言销售。它使与身体运动技巧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变得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这本书简直是物理学习的救星!我最近在啃高等物理,那些复杂的矢量分析和场论概念简直要了我的命。但是,自从我拿到了这本“解剖列车”系列(姑且这么叫吧,因为它真的把知识点剖析得太透彻了),学习效率简直是坐了火箭。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手把手教你。特别是关于电磁学那几章,作者用非常直观的类比,把麦克斯韦方程组那些抽象的数学公式变得像日常对话一样容易理解。我记得有一次为了理解坡印亭矢量,我在书上琢磨了两个小时都没头绪,结果翻到这本书的某一页,看到那个动态的图示和配套的文字说明,瞬间茅塞顿开。作者对于概念的递进把握得极好,总是在你快要放弃的时候,抛出一个关键的视角,让你豁然开朗。对于那些在理工科学习中感到吃力的同学,我强烈推荐这本书,它真的能帮你把那些盘根错节的知识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让你在面对更深层次的理论时,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强大的自信心。这不仅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张地图,指引我们穿过知识的迷雾。
评分我主要是在备考一个运动康复相关的证书,这本书成了我的“秘密武器”。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侧重病理,要么过于侧重基础骨骼,而真正将损伤机制与恢复训练相结合的材料却很少。这套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似乎预判了读者在临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疑问。例如,当它解释完肘关节的屈肌群后,紧接着就会有一个小的侧边栏,讨论“网球肘”的典型损伤模式,并配上拉伸和强化建议的图示。这种“理论+应用”的无缝衔接,让学习内容立刻变得“活”了起来。它不仅仅告诉你结构是什么,更告诉你结构在日常活动和损伤中是如何表现的。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书本知识快速转化为实际操作的人来说,这种详尽且实用的内容设计,简直是太贴心了,完全符合专业人士的需求。
评分天呐,这本书在理解人体运动机制方面简直是神来之笔!我是一名健美爱好者,平时看的资料很多,但大多都停留在肌肉名称和基础训练动作的层面。然而,这本关于运动解剖的书,特别是它对关节力矩和肌肉协同作用的分析,让我对“为什么这么做”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描述肩关节的旋转肌群如何协同工作以稳定肩峰下空间时,配的插图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精确。我以前总觉得卧推时胸肌发力感不强,看完这一册后,我才意识到自己错误地启动了前三角肌,这本书详细解析了不同推举角度下,募集肌纤维的先后顺序和力线变化。我尝试根据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我的握距和肘部角度,结果第一次就感受到了胸肌深层的酸胀感。这绝对不是一本简单的图册,它更像是一本“运动生物力学”的实战手册。对于教练和严肃的健身人士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价格本身,它让你从“瞎练”升级到“精准施教”的层面。
评分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运动解剖学”这个主题有点抗拒,觉得它太偏向于学术和枯燥。但卡莱尔·赫尔曼的版本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流畅,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晦涩的拉丁文术语,而是先从功能性去介绍身体结构。比如,在讲解下肢的生物力学时,作者会先描述“走路”这个最基础的动作,然后才一步步拆解髋屈肌、股四头肌在不同步态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和受力变化。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由功能到形态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去记忆“A连接B”,而是主动地去理解“因为A需要完成X功能,所以它必须以这种结构存在”。这种学习体验的转变,让我对人体这个复杂的系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是好书的魔力所在。
评分这套书的排版和装帧也太给力了,看得出出版方是下了大功夫的。我收到的是一套三册,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质量非常好,那种哑光处理的纸张,即使在强光下看那些细微的血管和神经分支图,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复杂结构的标注系统,不是那种简单地用数字指着说“这是什么”,而是用多层次的颜色和虚线勾勒出肌肉的起止点以及其相邻器官的关系。尤其是解剖图谱的部分,立体感非常强,感觉就像在看一个精密的3D模型被剖开一样。我以前买过一些盗版或者印刷质量差的图谱,颜色偏差大,细节模糊不清,很多重要的筋膜层次根本无法区分。但这套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每一个细节都清晰锐利,这对于需要进行精确观察和学习的用户来说至关重要。光是看着这些精美的图谱,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