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管理规范与质控标准(2017版)
定价:80.00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1
出版时间:2017年9月
开本:1/16
作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
装帧:平装
页数:255
字数:431千字
ISBN编码 :9787117251396
重量:0.7KG
内容简介
本书十二章,内容包括国家关于医学影像学的相关法律法规;放射科基本配置;放射科人员、设备和技术准入要求;放射科药品管理规范;放射科规章制度;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规范;医学图像质控标准;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放射科教学管理质控规范;放射科科研管理质控规范;放射科信息化管理质控规范以及放射科介入治疗规范等放射科质控与管理的各个方面。
目录
章 国家关于医学影像学的相关法律法规
节 医学影像相关法律
一、放射性 品管理
二、放射性核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第二节 医学影像相关法规
一、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
二、放射诊疗管理
三、X线诊断放射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
四、大型 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
五、放射防护监督员管理规定
六、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
七、2011—2015年全国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配置规划
八、全国乙类大型 设备配置
第二章 放射科基本配置
节 放射科基本布局
一、放射科诊疗部门基本布局要求
二、放射科介入手术室基本布局要求
第二节 放射科人员要求与配置
一、放射科人员要求
二、放射科人员配置
第三节 放射科其他相关设备配置
一、辐射防护设备
二、磁共振成像安全保障装置
三、信息化设备和急救设备
第四节 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的要求
一、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
二、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管理规范
第三章 放射科人员、设备和技术准入要求
节 放射科人员准入要求
一、放射科诊断部门人员准入要求
二、放射科介入诊疗部门人员准入要求
第二节 放射科设备准入要求
一、科学研究型CT、MRI等大型设备配置准入要求
二、临床研究型CT、MRI等大型设备配置准入要求
三、800mA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配置准入要求
第三节 放射科技术准入要求
第四章 放射科 品管理规范
节 对比剂管理和使用规范
一、碘对比剂
二、钆对比剂
第二节 辅助用 的管理制度
一、抗胆碱类 物
二、铁制剂
三、肠道清洁 物
四、利尿剂
五、血管扩张剂
六、降心率 物
第五章 放射科规章制度
节 放射科组织管理制度
第二节 放射科人员岗位职责
一、放射科岗位职责
二、放射科各类人员职责
第三节 放射科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一、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评价制度
二、放射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第四节 放射科持续改进制度
一、放射科核对制度
二、读片制度及病例随访制度
第五节 放射科介入手术室制度
一、放射科介入诊疗管理制度
二、介入手术室管理制度
三、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第六节 放射科应急预案与抢救
一、放射科患者紧急意外情况的预防和抢救预案
二、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第七节 工程技术网络安全制度
一、放射科PACS/RIS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二、放射科辐射安全管理制度
三、设备维修保养及管理制度
四、设备故障应急预案
五、网络故障应急预案
六、停电应急预案
第八节 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师管理制度
第九节 受检者隐私保护的相关要求
第六章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规范
节 X线检查操作规范
一、X线检查操作基本原则
二、头部
三、胸部
四、腹部
五、盆腔
六、脊柱
七、乳腺
八、四肢及关节
九、消化道X线造影
十、其他X线造影
第二节 CT检查操作规范
一、CT检查操作基本原则
二、头部
三、颈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盆腔
七、脊柱
八、四肢及关节
第三节 MRI检查操作规范
一、MRI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二、头部
三、颈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盆腔
七、脊柱
八、四肢及关节
第七章 医学图像质控标准
节 概述
一、医学图像质量的基本要求
二、医学图像质量的评价指标
三、X线图像质量的等级评价标准
第二节 X线图像质控标准
一、头部
二、胸部
三、腹部
四、盆腔
五、脊椎
六、乳腺
七、四肢及关节
八、消化道X线造影
九、其他X线造影
第三节 CT图像质控标准
一、概述
二、头部
三、颈部
四、胸部
五、腹部
六、盆腔
七、脊椎
八、四肢及关节
第四节 MRI图像质控标准
一、头部
二、颈部
三、胸部
四、腹部
五、盆腔
六、脊柱
七、四肢及关节
第八章 医学影像诊断规范与质控标准
节 概述
第二节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人文资料
二、临床诊断或信息
三、检查部位和名称
四、检查方法
五、医学影像学表现
六、医学影像学诊断
第三节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质量控制
一、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形式与要求
二、医学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资质要求和诊断报告审核制度
第四节 医学影像诊断质量评价标准
第九章 放射科教学管理质控规范
节 放射科教学体系及教学管理基本要求
第二节 教学岗位配置及其要求
一、教研室主任岗位要求
二、教学秘书岗位要求
三、教师的岗位要求
第三节 教学岗位职责
一、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
二、教学秘书岗位职责
三、教师岗位职责
第四节 教学质控规范
一、科室管理机构建立及培训教师管理
二、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管理
第十章 放射科科研管理质控规范
节 科室科研管理机构及其管理要求
一、科室科研管理人员及其职责
二、科室科研人员的基本要求
三、科室科研的规章制度及奖惩措施
第二节 实验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
一、实验室管理制度
二、动物实验室的基本要求
三、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设施及管理
第三节 科室科研质控考核指标体系及管理
第十一章 放射科信息化管理质控规范
节 PACS/RIS基本功能与任务要求
一、受检者信息和医学影像服务流程管理
二、医疗质量管理
三、科研与教学的功能要求
四、设备资产管理、总务房产管理、消耗材料管理
五、统计与管理方面的要求
六、员工信息管理
第二节 放射科信息化系统管理规范
第三节 互联网医学影像质控规范
一、互联网医学影像数据中心的质控
二、互联网医学影像医疗业务链的质控规范
三、互联网医学影像平台软件对质控的影响
四、互联网医学影像应用的网络及终端质控因素
五、互联网医学影像平台的管理规范对质控的影响
第十二章 介入医学(科)管理规范
节 介入医学(科)设置规范
一、介入医学(科)的组成及隶属关系
二、介入医师队伍的构成与基本要求
第二节 介入手术室的管理规范
一、介入手术室布局和基本条件
二、介入手术室管理一般规则
三、介入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四、介入手术室安全管理
五、介入放射的防护
第三节 介入病区(房)的管理规范
一、介入病区(房)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二、介入门诊的管理方法
三、介入病区(房)的管理
第四节 介入医师资格准入与授权
一、医师分级
二、手术权限
三、准入与授权
四、考核与再授权
第五节 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第六节 几类重要疾病的介入 指南与共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放射科医生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过去几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不仅要跟上技术的步伐,还要面对日益严格的管理要求。有时候,真的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不知道哪些是必须做的,哪些是锦上添花的。而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书籍,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书里对各种影像检查的质控指标都有明确的界定,比如,对于CT的图像清晰度,对X射线的辐射剂量,对MRI的信号噪声比,都有具体的量化标准。这让我知道,我们现在的工作是否合格,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改进。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规范化”的重要性,无论是设备的操作,还是报告的书写,都要求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风险管理”的章节,它提醒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哪些潜在的风险,以及如何防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管理智慧的结晶。拿到这本书,我感觉心里踏实多了,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符合行业最高标准的。
评分这本书真的超出我的想象了!我之前对放射科的管理和质控这方面一直都觉得很模糊,像是隔着一层纱,总觉得不够系统和权威。拿到这本书之后,我简直是爱不释手。首先,它的内容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什么是“规范”,什么是“标准”。特别是2017版这个时间点,感觉是对过去几年发展的一个总结和提升,内容的时效性很强。书中的例子都很贴切,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而是能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比如,在设备管理的部分,它详细列出了每一步的检查要点和记录方式,让我知道原来平时随意的点检背后有这么多细节需要注意。还有在人员培训方面,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课程设置和考核建议。我之前总觉得质控就是做做样子,看了这本书才明白,真正的质控是渗透到影像科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并且是要形成一套闭环的管理体系。翻阅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学习,他把复杂的知识点拆解得条理清晰,让我一点点茅塞顿开。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也非常不错,拿在手里很有分量,印刷清晰,排版也很舒服,阅读体验极佳。总而言之,对于任何想提升放射科管理水平和质控意识的从业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放射科的质控可以做得这么细致!”我一直以为质控就是偶尔抽查一下设备,或者检查一下报告的格式。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从影像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到图像采集的各项参数设置,再到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甚至是对患者的沟通和知情同意,都有非常详细的标准和操作流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图像质量控制的部分,它不仅讲了如何评估图像的好坏,还给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比如如何调整曝光参数,如何减少伪影等等。这些细节看似微小,但累积起来对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之前所在的科室,总有些小问题反复出现,比如报告格式不统一,或者一些设备参数设置不合理,一直找不到根源。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问题都源于缺乏系统性的管理规范。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秘籍”,把我之前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都一一解开了。而且,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编写的,这个权威性没得说,内容绝对是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的。我打算把书中的一些关键点整理出来,在我们科室进行内部培训,相信能有效地提升我们整个团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
评分作为一个在放射科工作了多年的老兵,我一直对“管理”和“质控”这两个词有些模糊的理解。总觉得是部门领导的事情,跟我们具体操作的医生关系不大。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这本书用非常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把管理和质控的重要性贯穿到了放射科的每一个环节。从最基础的设备维护,到复杂的影像判读,再到后期的报告生成和归档,每一个步骤都有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它就像是一张详细的“作战地图”,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把放射科的工作做得又快又好,又安全又有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持续改进”的理念,它不是让你一次性做到完美,而是鼓励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找出不足,然后进行改进。这种循序渐进、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受用。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平实易懂,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对管理不太感兴趣的同事,也能很快理解其核心内容。我已经在考虑把这本书作为我们科室新入职员工的必读书目了,相信这对他们的成长会有很大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耳目一新!我之前一直以为放射科的管理就是些行政事务,质控就是些检查报告。但当我翻开这本书,我才发现,原来在影像的背后,隐藏着如此严谨和细致的管理体系。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的,更是关于人、设备、流程的全面管理。从设备采购的标准化,到日常维护的规范化,再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每一个环节都写得非常具体。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不良事件报告”的部分,它鼓励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报告工作中的疏漏,并从中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种开放和负责任的态度,让我觉得非常值得学习。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了标准,更重要的是,它传递了一种“质量至上”的文化。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微小的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诊断结果,从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作为一名影像从业者,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这本书就是指引我们如何承担这份责任的明灯。它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