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鉴别与面料分析 第二版+纺织材料性能及识别 纺织专业基础知识书籍 染整技术 纺织品风格

纤维鉴别与面料分析 第二版+纺织材料性能及识别 纺织专业基础知识书籍 染整技术 纺织品风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纤维鉴别
  • 面料分析
  • 纺织材料
  • 纺织性能
  • 染整技术
  • 纺织品风格
  • 纺织专业
  • 基础知识
  • 第二版
  • 服装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一键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11955
商品编码:25624848541

具体描述

 

商品名称:

纤维鉴别与面料分析(第二版) 

营销书名:

指导纤维鉴别和来样分析的实用工具 

作者:

陶丽珍、蔡苏英 主编 曹红梅 副主编 

定价:

39.00 

ISBN:

978-7-122-31195-5 

关键字:

纤维鉴别;面料分析;来样分析; 

重量:

307克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平 

出版时间:

2018年02月 

版次:

页码:

150 

印次:

 

1.国家精品课程项目《纤维化学与面料分析》配套的教材. 
2.作者为省级教学名师,轻化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3.本书作为修订版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教材。

 

《纤维鉴别与面料分析》(第二版)根据纺织印染企业的来样分析、跟单与贸易、工艺制定、产品质量检验等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以具体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系统介绍各类纺织品的风格特征与识别技巧,各类纤维的鉴别与分析,产品规格表征、单位计算与参数分析,面料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原理、实用技术,纺织产品性能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按“区分织物类别→分析织物组织与品种→分析织物规格→分析织物原料→测试织物性能”的基本思路设计训练项目,并对纺织品来样分析过程中的难点与常见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加以阐述。 
本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参考性,既可作为纺织院校相关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用教材,也可作为纺织印染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继续学习或工作的参考书。

 

陶丽珍,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XX青年骨干教师,从事高职纺织、染整专业的教学工作20余年。 
主要参与精品课程《纤维化学与面料分析》、省级精品课程《纺织工艺学》建设;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多届“全国高职高专面料检测学生技能大赛”,学生连续获得个人一等奖和团体一等奖等奖项,本人获得大赛指导教师。

 

纤维鉴别与面料分析岗位认知1 
一、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与能力要求1 
二、常用仪器的操作规程2 
(一)常规化学器皿2 
(二)电子天平4 
(三)显微镜5 
(四)细度仪6 
(五)织物拉伸强力仪8 
(六)织物撕裂强力仪9 
(七)织物顶破强力仪10 
(八)织物胀破强力仪11 
(九)织物耐磨仪13 
(十)织物起毛起球仪14 
(十一)织物弹性回复仪15 
(十二)耐摩擦色牢度仪16 
(十三)耐汗渍色牢度仪17 
三、常用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8 
(一)75%硫酸溶液18 
(二)硫酸溶液19 
(三)20%盐酸溶液19 
(四)80%甲酸溶液19 
(五)甲酸/氯化锌溶液20 
(六)锌酸钠溶液20 
(七)1mol/L碱性次氯酸钠溶液20 
(八)氢氧化钠溶液21 
(九)稀氨水溶液21 
(十)稀乙酸溶液21 
(十一)C(NaOH)=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21 
(十二)C(Na2S2O3)=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22 

项目一识别纺织品的类别24 
一、任务书24 
二、知识要点24 
(一)纺织品的分类24 
(二)各类纺织品的风格特征与感观识别26 
(三)针织物、机织物和非织造布的感观识别27 
(四)纺织品的标识29 
三、技能训练任务33 
(一)识别棉、毛、丝、麻、化纤织物33 
(二)识别针织物、机织物与非织造布34 
(三)识别色织物、印花织物、提花织物34 
四、问题与思考35 

项目二分析机织物的基本组织36 
一、任务书36 
二、知识要点36 
(一)机织物的组织分类36 
(二)机织物常见品种及风格特征39 
(三)各类机织物的品种代号42 
(四)机织物正反面的识别46 
(五)机织物经纬向的识别47 
(六)机织物组织的分析48 
三、技能训练任务48 
(一)判断机织物的正反面与经纬向48 
(二)识别机织物的基本组织49 
(三)区分机织物的常见品种50 
四、问题与思考50 

项目三分析机织物的规格52 
一、任务书52 
二、知识要点52 
(一)各种纱线的特点与表征52 
(二)纱线细度的表示与换算54 
(三)纱线捻度的表示与换算56 
(四)机织物密度的表示与换算57 
三、技能训练任务57 
(一)测定机织物中纱线的细度57 
(二)测定机织物中纱线的捻度59 
(三)测定机织物的密度60 
四、问题与思考61 

项目四鉴别纤维的类别62 
一、任务书62 
二、知识要点62 
(一)各种纤维的形态结构特征62 
(二)各种纤维的燃烧特征70 
(三)各种纤维的化学溶解性能71 
(四)各种合成纤维的熔点73 
(五)常见纤维的红外光谱73 
三、技能训练任务76 
(一)燃烧法判断识别各种已知纤维76 
(二)化学溶解法判断识别各种已知纤维77 
(三)显微镜法判断识别各种已知纤维77 
(四)鉴别未知的纤维或制品78 
四、问题与思考79 

项目五分析混纺制品的纤维含量81 
一、任务书81 
二、知识要点81 
(一)常见混纺织物的品种及风格特征81 
(二)混纺织物纤维含量分析基本原理与方法步骤83 
(三)定量分析的预处理方法89 
(四)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91 
(五)案例分析93 
三、技能训练任务94 
(一)分析涤/棉混纺制品的纤维含量94 
(二)分析毛/涤混纺制品的纤维含量95 
(三)分析客户来样(未知面料)的纤维成分96 
四、问题与思考96 

项目六分析交织物与包芯纱产品的纤维含量97 
一、任务书97 
二、知识要点97 
(一)常见交织物品种及风格特征97 
(二)常见包芯纱产品及风格特征99 
(三)交织物与包芯纱产品的纤维成分分析方法99 
(四)麻/棉混纺产品与羊毛/羊绒混纺产品纤维成分分析方法100 
(五)案例分析102 
三、技能训练任务103 
(一)定量分析棉/锦交织物的纤维含量103 
(二)定量分析麻/棉混纺交织物的纤维含量104 
四、问题与思考105 

项目七分析面料的外观安全性106 
一、任务书106 
二、知识要点106 
(一)影响织物拉伸强力的因素106 
(二)影响织物撕裂强力的因素108 
(三)影响织物顶破与胀破强力的因素109 
(四)影响织物耐磨性的因素109 
(五)影响织物起毛起球性的因素110 
(六)影响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因素111 
(七)影响织物接缝滑移的因素112 
(八)影响织物水洗尺寸变化率的因素113 
三、技能训练任务114 
(一)测试机织物的拉伸强力和断裂延伸度114 
(二)测试机织物的撕破强力116 
(三)测试针织物的顶破强力118 
(四)测试针织物的胀破强力119 
(五)测试织物的耐磨性120 
(六)测试织物的起毛起球性121 
(七)测试织物的折皱回复性123 
(八)测试机织物的接缝滑移和接缝强力123 
(九)测试织物的水洗尺寸变化率125 
四、问题与思考128 

项目八分析面料的生态安全性129 
一、任务书129 
二、知识要点129 
(一)织物上的pH值概述129 
(二)织物上的甲醛含量概述130 
(三)织物的色牢度概述131 
三、技能训练任务132 
(一)测试织物的pH值132 
(二)测试织物上的甲醛含量133 
(三)测试织物的耐水色牢度135 
(四)测试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136 
(五)测试织物的耐汗渍色牢度137 
(六)测试织物的耐唾液色牢度138 
四、问题与思考139 

附录140 
一、纺织品的洗涤140 
二、面料类产品检测项目标准与要求141 
三、纤维鉴别与面料分析测试相关标准目录143 
四、常见混纺织品的纤维含量分析方案148 

参考文献150

 

 

 

 

基本信息

 

书名:纺织材料性能及识别

 

定价:24.00元

 

作者:郭葆青 等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9-01

 

ISBN:978712212018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绪论 一、纺织材料的发展历史 二、纺织材料的分类 三、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纤维篇章 天然纤维素纤维 节 棉纤维 一、棉纤维的种类 二、棉纤维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 三、棉纤维的化学、染色性能 第二节 麻纤维 一、麻纤维的种类 二、麻纤维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 三、麻纤维的化学、染色性能第二章 蛋白质纤维 节 蚕丝纤维 一、蚕丝的种类 二、蚕丝纤维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 三、蚕丝纤维的化学、染色性能 四、野蚕丝纤维 第二节 毛纤维 一、毛的种类 二、毛纤维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 三、羊毛纤维的化学、染色性能第三章 合成纤维 节 涤纶纤维 一、涤纶纤维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 二、涤纶纤维的化学、染色性能 第二节 腈纶纤维 一、腈纶纤维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 二、腈纶纤维的化学、染色性能 第三节 尼龙纤维 一、尼龙纤维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 二、尼龙纤维的化学、染色性能 第四节 丙纶纤维 一、丙纶纤维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 二、丙纶纤维的化学、染色性能 第五节 维纶纤维 一、维纶纤维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 二、维纶纤维的化学、染色性能 第六节 氨纶纤维 一、聚氨酯弹性纤维的组成、结构及物理性能 二、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化学、染色性能 第七节 其他纤维 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二、聚苯并双唑纤维 三、聚苯并咪唑纤维 四、聚四氟乙烯纤维 五、聚乳酸纤维第四章 再生纤维 节 再生纤维素纤维 一、黏胶纤维 二、醋酯纤维 三、莱赛尔纤维 四、莫代尔纤维 五、竹浆纤维 六、甲壳素纤维 第二节 再生蛋白质纤维 一、大豆纤维 二、蛹蛋白丝 三、牛奶纤维第五章 新型纤维 节 差别化纤维 一、异形纤维 二、复合纤维 三、超细纤维 四、纳纤维 五、吸湿放湿纤维 六、易染纤维 七、聚酯纤维 八、产业用纤维 九、高收缩纤维 十、其他差别化纤维 第二节 功能性纤维 一、纤维 二、防紫外线纤维 三、远红外纤维 四、阻燃纤维 五、光敏纤维 六、防电磁辐射纤维 七、负离子纤维 八、空调纤维 九、有机导电纤维 十、其他功能性纤维 第三节 高性能纤维 一、碳纤维 二、芳纶 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四、耐热的纤维 五、陶瓷纤维 六、聚苯并咪唑纤维 七、聚四氟乙烯纤维 八、聚苯硫醚纤维 九、仿蜘蛛丝纤维 十、智能纤维第六章 纺织纤维鉴别方法 节 纤维常用鉴别方法 一、感官鉴别法 二、显微镜观察法 三、燃烧法 四、溶解法 五、着色剂法 六、系统鉴别法 第二节 纤维鉴别实验 一、显微镜鉴别实验 二、燃烧法鉴别实验纱线篇第七章 纱线基本知识 节 纺纱方法 一、棉纺纺纱 二、麻纺纺纱 三、毛纺纺纱 四、绢纺纺纱 五、新型纺纱方法 第二节 纱线的分类及特点 一、纱线的分类 二、纱线的种类及特点 第三节 纱线主要性能 一、纱线细度 二、纱线捻度 三、纱线强度 第四节 常用纱线品种的表示方法 一、常用原料品种的表示方法 二、单纱品种的表示方法 三、股线品种的表示方法第八章 纱线常见疵点、识别方法及品质评定 节 纱线常见疵点 一、棉结、杂质和白星 二、纱线毛羽 三、布面纱疵 第二节 纱线识别及品质评定 一、棉型纱线的识别及品质评定 二、毛型纱线的识别及品质评定织物篇第九章 织物基本知识 节 织造方法 一、机织 二、针织 第二节 织物分类及特点 一、机织物分类及特点 二、针织物分类及特点 第三节 常见棉织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棉织物的分类 二、棉织物主要品种特点及应用 三、棉印染布的特点及应用 第四节 常见麻织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麻织物的分类 二、麻织物的主要品种特点及应用 三、麻织物的洗涤方法 第五节 常见丝织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丝织物的分类 二、丝织物的主要品种特点及应用 三、丝织物的洗涤保养方法 第六节 常见呢绒织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呢绒织物的分类 二、呢绒织物的特点 三、呢绒织物主要品种的特点及应用 四、呢绒洗涤保养方法 第七节 常见化纤织物的特点及应用 一、化纤织物的分类 二、主要品种的特点及应用 三、化纤织物的洗涤方法实践篇第十章 纱线与面料分析实践 节 纱线分析实践 一、成分鉴别 二、纱线细度的测定 第二节 面料分析实践 一、取样 二、确定织物的正反面 三、确定织物的经纬向 四、测定织物的经纬纱密度 五、测定经纬纱缩率 六、测算经纬纱特数 七、鉴定经纬纱原料 八、概算织物重量 九、分析织物的组织及色纱的配合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纺织材料性能及识别》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丰富的图片使学习者能较容易地了解和掌握纺织材料的品种、性能及其鉴别方法,并根据实际工作当中常遇到的纺织材料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更适应企业工作的要求。《纺织材料性能及识别》共分为纤维篇、纱线篇、织物篇、实践篇部分,共十章,内容简洁明了,注重生产实际和应用。可作为中职、高职染整技术专业学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印染、纺织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纺织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教材及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纤维鉴别与面料分析(第二版)

 


《材料科学概论:从微观结构到宏观应用》 内容简介: 《材料科学概论:从微观结构到宏观应用》是一本旨在全面介绍材料科学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广泛应用的入门级教材。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材料的微观结构、原子键合、晶体学、缺陷以及它们如何支配材料的宏观性能,并进一步探讨了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发展与挑战。本书的目标读者包括对材料科学感兴趣的本科生、研究生、研究人员以及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希望能为他们构建坚实的材料科学基础,激发创新思维。 第一章:材料世界初探 本章为读者打开材料科学的大门,首先界定“材料”的范畴,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核心地位,从衣食住行到尖端科技,无不依赖于材料的进步。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及其用途,例如金属的坚固、聚合物的柔韧、陶瓷的耐高温、复合材料的轻质高强,直观地展现材料的多样性。接着,本书将材料进行宏观分类,介绍金属材料、陶瓷材料、聚合物材料以及复合材料这四大类基本材料体系的特点和代表性实例,为后续章节的深入分析奠定基础。同时,也会简要介绍材料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强调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 第二章:原子、键合与结构 理解材料的宏观性能,必须从微观层面入手。本章将详细解析构成材料的微观粒子——原子。从原子的基本构成(质子、中子、电子)讲到电子的排布及其壳层结构,重点阐述了原子半径、电负性等概念,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随后,深入探讨了化学键的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通过分析不同键合方式的能量、方向性和强度,解释它们如何决定材料的熔点、硬度、导电性等基本属性。例如,金属键解释了金属的导电导热性,而共价键则关联着陶瓷的脆性和高熔点。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缺陷 大多数固体材料都以晶体形式存在,其有序的原子排列是决定材料性能的关键。本章将介绍晶体学基础,讲解晶格、晶面、晶向等概念,并重点介绍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和六方密堆积(HCP)等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以及它们的原子堆积密度和配位数。在此基础上,本书将引入晶体缺陷的概念,包括点缺陷(空位、填隙原子、置换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孪晶界)。深入分析这些缺陷如何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韧性,解释为何晶体材料并非完美的结构,而缺陷的存在往往是实现材料性能调控的关键。 第四章: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之一,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和结构安全。本章将系统介绍材料的十大力学性能: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弹性模量、泊松比、蠕变和应力松弛。通过详细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如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冲击试验、疲劳试验、断裂韧性试验),让读者理解如何定量测量这些性能。本书还将探讨影响力学性能的微观因素,如晶粒尺寸、合金化、热处理和加工工艺,以及如何通过这些途径来优化材料的力学行为,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第五章:材料的热学、电学与磁学性能 除了力学性能,材料在热、电、磁方面的表现同样至关重要。本章将逐一深入探讨这些性能。在热学方面,介绍材料的比热容、热导率、热膨胀系数,以及它们在隔热、导热、热阻尼等方面的应用。在电学方面,讲解材料的导电性、电阻率、绝缘性、介电性能,并介绍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它们在电子器件、电线电缆等领域的应用。在磁学方面,阐述磁性材料的分类(铁磁性、顺磁性、抗磁性、反铁磁性、亚铁磁性),介绍磁畴、磁畴壁等概念,并探讨永磁体、软磁材料在电机、传感器、数据存储等领域的应用。 第六章:材料的化学与光学性能 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光学特性是衡量其适用性的重要标准。本章将聚焦于材料的化学性能,包括耐腐蚀性、抗氧化性、耐磨性等。通过分析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机理、陶瓷的化学惰性以及聚合物的降解行为,阐明影响材料化学稳定性的因素,并介绍提高材料耐腐蚀性能的方法,如表面处理、合金化等。在光学性能方面,介绍材料的反射、吸收、透射、折射等特性,讲解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不透明材料的原理,以及它们在光学元件、显示器、照明等领域的应用。 第七章:聚合物科学基础 聚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因其轻质、可加工性好、性能多样而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章将深入介绍聚合物的结构特征,包括单体、重复单元、链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讲解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加聚、缩聚),以及不同聚合机理对聚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重点介绍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熔点(Tm),以及它们如何决定聚合物的加工和使用温度范围。此外,还会讨论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并介绍常见的工程塑料、橡胶和纤维等聚合物材料。 第八章:陶瓷与玻璃 陶瓷和玻璃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它们以其独特的性能在高温、耐磨、绝缘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章将深入研究陶瓷和玻璃的组成、结构和性能。讲解陶瓷的晶体结构、化学键合特点,以及其高温强度、硬度高、脆性大等特性。介绍传统陶瓷(如氧化铝、氧化锆)和先进陶瓷(如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的制备工艺和应用。对于玻璃,将重点介绍其无定形结构,以及玻璃的透明性、绝缘性、化学稳定性。探讨玻璃的组成对其性能的影响,并介绍常见的玻璃种类及其应用,如硅酸盐玻璃、硼硅酸盐玻璃等。 第九章:金属材料及其合金 金属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导热性而成为工程应用的主力。本章将系统介绍金属的结构、性能及其合金化理论。回顾金属的晶体结构和位错理论,并重点讲解合金相图,阐述固溶体、化合物、共晶、共析等相的形成机理。详细介绍钢铁、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等重要金属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及应用。深入探讨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解释合金化和热处理是如何实现金属材料性能的优化和调控的。 第十章: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基体和增强体)结合起来,以获得单一材料无法实现的优异性能。本章将介绍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设计原理。讲解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CFRP)、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层状复合材料等。重点分析增强体(纤维、颗粒)和基体(聚合物、金属、陶瓷)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决定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性能。介绍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如手糊成型、真空辅助树脂灌注(VARI)、预浸料成型等,并探讨其在航空航天、汽车、体育器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第十一章:功能材料与智能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材料的功能化和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本章将聚焦于各种功能材料和智能材料。介绍压电材料、热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磁致伸缩材料等,并阐述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如传感器、执行器、能量收集装置等。讲解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理论和其在电子、光电子领域的应用。介绍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及其在催化、生物医学、储能等方面的潜力。探讨智能材料如何响应外部刺激(温度、光、电、磁场等)而改变其自身性能,为新一代技术的发展提供可能。 第十二章:材料的制备与加工 材料的最终性能与其制备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本章将介绍各种材料的典型制备和加工方法。包括金属的熔炼、铸造、锻造、轧制,陶瓷的粉体制备、成型、烧结,聚合物的聚合、挤出、注塑,以及复合材料的铺层、固化等。介绍表面工程技术,如热喷涂、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电镀、阳极氧化等,以及它们如何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如耐磨性、耐腐蚀性。强调工艺控制在材料性能实现中的关键作用。 第十三章:材料的失效分析与可靠性 理解材料的失效机理是提高产品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的关键。本章将深入探讨材料的失效模式,包括脆性断裂、韧性断裂、疲劳断裂、腐蚀失效、磨损失效等。介绍失效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如宏观断口观察、微观形貌分析(SEM)、能谱分析(EDS)等。讲解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如失效率、平均无故障时间(MTTF),以及如何通过材料选择、设计优化、质量控制和维护保养来提高材料和产品的可靠性。 第十四章:绿色材料与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社会,对材料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要求日益提高。本章将关注绿色材料的开发与应用。介绍可再生材料(如生物基聚合物、竹材)、可回收材料、可降解材料,以及它们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循环经济方面的作用。探讨绿色制造工艺,如低能耗、低排放的加工方法。分析材料生命周期评估(LCA),从原材料获取、生产、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评估材料的环境影响。强调材料科学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和机遇。 第十五章:材料科学前沿与未来展望 本章将带领读者展望材料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介绍当前研究热点,如高性能结构材料、能源材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生物医用材料、信息材料等。探讨材料设计的新方法,如计算材料学、人工智能在材料发现中的应用。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革命性材料,以及它们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世界。鼓励读者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望,积极投身于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创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材料科学概论:从微观结构到宏观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深入的材料科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理解材料的本质,掌握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表征和应用方法,并激发他们对材料科学未来发展的探索热情。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希望能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的优质学习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学习一些服装设计的理论知识,想找一些关于面料基础的读物。之前看过一些介绍,感觉很多书都偏向于理论深度,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有点难以消化。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用比较形象的比喻和案例来解释各种纤维的特性,比如不同纤维在触感、光泽、垂坠感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在不同面料组织下的表现。比如,我一直对丝绸的光泽和垂坠感印象深刻,但不太清楚它和人造丝在这些方面的具体区别,以及这种区别是如何形成的。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介绍一些常见的面料分析方法,哪怕是比较基础的,比如通过燃烧气味、显微镜观察等,能让我对一块面料的构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外,对于一些新型的功能性面料,比如具有防水、透气、抗菌等特性的材料,我也很感兴趣,希望书中能有相关的介绍,让我了解它们是如何实现这些功能的,以及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优势和局限。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构建一个关于面料的扎实基础,让我对各种面料有一个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到服装设计中。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纺织品风格形成的图书,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一件衣服的成败不仅仅在于款式设计,面料的选择和处理更是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面料的“个性”出发,讲解不同纤维、不同组织结构、以及不同的染整工艺是如何共同作用,最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比如,为什么粗犷的亚麻面料能带来一种休闲、自然的风格,而光滑的缎面则显得更加华丽、优雅?是仅仅因为它们的“质感”吗?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书中能否详细阐述,比如通过分析面料的“肌理感”、“光泽度”、“垂坠感”、“挺括度”等方面,来解读它们各自所代表的风格。另外,我也想了解一些经典的纺织品风格是如何演变的,比如东方的“丝绸之路”风格,西方的“复古”风格,以及现代流行的“简约”、“街头”风格,这些风格在面料的选择和应用上有什么共性与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风格解读”的工具和方法,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面料中的风格密码,并且在自己的设计中更好地运用它们,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服装作品。

评分

我一直对纺织品的面料分析很感兴趣,觉得这像是解开一件衣服“基因”一样,能够深入了解它的构成和特点。然而,很多关于面料分析的书籍都写得比较学术化,参数很多,让我望而却步。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更侧重于实践和应用的书籍,能够讲解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一块面料。宏观上,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通过观察面料的外观(如光泽、颜色、挺括度、悬垂性)和触摸(如柔软度、粗糙度、弹性)来初步判断面料的类型和质量。微观上,我希望它能介绍一些基础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比如显微镜下观察纤维的形态(如横截面、表面纹理)、以及简单的物理测试(如撕裂强度、耐磨性、起球性)是如何进行的,以及这些测试结果能反映出面料的哪些性能。我更希望书中能有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面料样本,一步一步地展示分析的过程和结论,让我能够对照学习,逐渐掌握面料分析的技巧。这样的书籍,对于我理解面料的内在品质,以及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面料,都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评分

我对纺织材料的性能以及识别方法非常感兴趣,因为作为一名想要深入了解服装行业的人,我必须能够区分不同材料,并了解它们的优缺点。我希望找到一本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常见和新型纺织材料的书籍,比如天然纤维(棉、麻、丝、毛)和化学纤维(涤纶、锦纶、氨纶、粘胶等)的详细化学成分、物理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性能差异。书中能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例如为什么羊毛有保暖性,而棉有吸湿性?为什么涤纶面料耐磨,而氨纶面料有弹性?除了性能,我也非常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材料识别方法,例如通过燃烧气味、手感、甚至一些简单的化学测试来判断面料的成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纺织材料百科全书”一样,让我对市面上各种各样的面料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能够区分它们的真伪和优劣,并且在选购面料时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大有裨益,能够让我更自信地面对各种纺织材料。

评分

最近刚入手了一本关于纺织品染整技术的书籍,想系统地学习一下染整的整个流程和关键工艺。我之前只对染料和颜色有一些零散的了解,但对于染整过程中如何将颜色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染整工艺赋予面料特殊的风格和功能,一直感到非常好奇。比如,为什么有些颜色会洗几次就褪色,而有些颜色却能经久不衰?染色牢度到底是如何影响面料质量的?而且,我一直对丝绸的“醋酸”处理和棉布的“丝光”处理很感兴趣,不明白它们具体是怎么操作的,以及为什么能让面料产生如此显著的质感变化。书中是否能详细介绍不同类型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酸性染料等)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以及,除了染色,后期的整理工艺,比如抗皱、防水、柔软等,是如何实现的?是不是有各种化学助剂和物理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染整秘籍”一样,为我揭示这些奥秘,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染整技术在纺织品生产中的重要性,甚至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染整知识,以便更好地评估和选择不同染整工艺的面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