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孔子是个好老师
定价:42.00元
作者:钟国兴 陈有勇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51172971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让孔子复活。看一看孔老师有多么地可亲可爱,中国古代的教育多么地生动活泼。 了解孔子,别把他当圣人,我们要把他还原成为一个人,还原成为一个老师,通过本书,我们会看到: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可将可爱的好老师,我们今天需要这样的好老师复活!孔子复活,才有中华文化的复兴! 希望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和还在位的领导干部,尤其经济领域的人士能用心读读这本书,真的能让人的心灵涤尘荡垢,使每个人都有怜悯之心、感恩之心、奉献之心、抚助之心、孝顺之心、正义之心,助长社会正能量,树正气、驱邪气,让我们的爱心永不停歇! 全书用语幽默,作者把枯燥乏味的论语解读得通俗易懂。本书的出版将为读者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作者是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学者,对孔子深有研究。
内容提要
孔子被称为“万世师表”,也是中国历史被捧上神坛的的圣人,其实他真实的面目是一位可亲可爱的老师。在这本书中,孔老师复活了!
本书共十三章,全面呈现了一个多面的孔子,以及孔门生动有趣的学习状况。同时,作者让2000多年前的学习和今天的学习型组织之间实现了“穿越”,更让人们看到了孔门的关注问题、注重研讨、激发潜能和发展个性的教育多么值得借鉴!
目录
工具书>百科全书
作者介绍
钟国兴 学者,中央党校教授,学习时报总编辑,博士生导师,多家大学、党校教授。出版有《社会选择论》《重画世界》《升级才能生存》《带着问题学》《从第五项修炼到学习型政党》《找点》《链式学习法》等书。发表文章数百篇,并发表有诗词、歌词、散文等作品。
陈有勇 中央党校博士,中国传统文化和管理学研究者。在《中央党校学报》《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学习时报》《深圳特区报》《中国联合商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
文摘
工具书>百科全书
序言
工具书>百科全书
这部作品,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孔子”的书,不如说是一次关于“如何理解人性与社会”的深度探索。作者并没有将孔子仅仅作为一个历史符号来呈现,而是通过层层剥茧的分析,展现了孔子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中蕴含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刻洞察。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书中不仅仅涉及了孔子的生平与言论,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挖掘了孔子思想背后的逻辑,以及这些逻辑是如何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作者的论证过程非常细致,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但却处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混乱。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孔子为何能成为孔子”的追问,作者通过对其成长经历、师友关系、以及政治抱负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是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一步步塑造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更重要的是,书中对孔子思想的“当代意义”的探讨,更是点睛之笔。作者并没有生硬地将古代的理念套用在现代社会,而是以一种极为辩证的视角,去探讨孔子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的价值和局限性。这种“古今对话”的处理方式,让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梳理,更具有了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我们所处的社会,以及我们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这本书,看到书名,以为又是市面上那种千篇一律的“圣人传记”,充其量讲讲孔子的生平事迹,再摘录几句经典的语录。但读了之后,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了。这本书的写作方式简直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像一本正襟危坐的学术著作,也没有像通俗读物那样为了迎合读者而过分简化。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穿越时空,置身于春秋时期的那个纷繁复杂的时代,去亲身感受孔子的思想是如何萌发、如何演变,又如何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波澜。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在分析孔子思想时,不仅仅局限于他本人的话语,还会引用同时期其他思想家的观点,甚至是当时社会的一些具体事件,来对比、衬托孔子的独特之处。这种“多角度”的审视,让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理解。他并非孤立存在的先知,而是在一个具体的历史环境中,与同时代的人们进行着思想的碰撞与交锋。而且,书中对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比如“杏坛讲学”、“三千弟子”等等,都有着非常细腻、生动的描绘,仿佛就在眼前发生一般。这种“故事化”的叙述,让原本可能显得枯燥的历史人物和思想,变得鲜活起来,也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半个月,终于到了尾声。说实话,一开始我抱持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毕竟“孔子”这两个字,在中国文化里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我们忽视,或者被简化成刻板的形象。然而,这本书从一开始就给了我惊喜。作者并没有铺陈孔子的一生,也不是从年表式的角度去叙述,而是以一种非常“贴近”的方式,将孔子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困惑的“人”。我尤其喜欢其中描写的,关于孔子在困境中的思考和坚持。比如,他并非总是顺风顺水,也有过被排挤、被误解的时候。书中通过一些细节,比如他与弟子的对话,他个人的内心独白(虽然这是文学创作,但写得非常真实),让我看到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在面对现实时的挣扎与选择。他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有着凡人的情感,有着对理想的执着,也有着对世事的无奈。这种“接地气”的描绘,让我觉得孔子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圣人,而是可以对话、可以理解的长者。而且,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史料和考证,但却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像是在侦探小说里一步步解开谜团,让我对孔子的生平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更鲜活的感受。这种将学术性与文学性完美结合的写作手法,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评分我通常不太会去主动阅读与古代哲学相关的书籍,总觉得那样的内容过于晦涩难懂,离我的生活太远。但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以一种极其流畅、引人入胜的笔触,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作者的语言功底可见一斑,既有知识的深度,又不失优雅的文采。我特别赞赏书中对孔子思想的“生活化”解读。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抽象概念的阐述,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将孔子的“道”,比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在现代社会的情境下进行重新阐释。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一直以来对孔子的某些理解,可能存在着误区,或者过于狭隘。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为人处世、教育子女、乃至理解社会中的一些盲点。我喜欢作者在分析问题时那种审慎的态度,既不神化孔子,也不贬低他,而是以一种客观、平和的眼光,去挖掘其思想的价值。尤其是在讨论孔子与其他学派的观点时,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巧妙,既能展现出孔子的独特性,又能尊重其他思想的贡献。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次愉快的阅读旅程,让我不仅对孔子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我们自身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启发。
评分读罢此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作品,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揭示了我们对“孔子”这个名字背后所蕴藏的智慧,究竟有多么浅薄的认知。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孔子的言论,而是深入剖析了他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些思想是如何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孕育、生长,并最终影响了后世几千年。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仁”的解读,作者并没有将其塑造成一个空泛的道德口号,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社会关系和人际交往中,展现了“仁”是如何在生活的点滴中体现出来的。书中的论述严谨而富有逻辑,每一章节都像是在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孔子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关于“礼”,作者并非将其看作是束缚,而是将其视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和谐共处的基石,这与我以往的理解大相径庭。此外,作者还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孔子对教育的理解,他对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的重视,以及他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关怀,这些都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孔子作为一位教育家,其超前的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引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去思考我们当下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孔子思想中可能存在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