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酒鬼旅行指南 |
| 作者 | 江澤香織;彭之洵 |
| 定價 | 39.80元 |
| 齣版社 | 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
| ISBN | 9787505738188 |
| 齣版日期 | 2016-11-01 |
| 字數 | 235000 |
| 頁碼 | 168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本書以日本酒為經,酒器菜肴為緯,嚮讀者們介紹瞭日本豐富多彩的酒文化。 n全書聚焦於日本關西地區及新潟、島根、青森等地,以縣市為單位解說各具特色的地方釀酒廠、小酒館及特色餐館、店鋪等。跟隨作者的腳步,我們將領略一場場美味而有趣的飲食盛宴。 n |
| 作者簡介 | |
| 江澤香織,作傢、美食傢。以探訪美食、民間工藝品及旅遊為平生之誌。主持以走訪各地釀酒廠為中心的社交網站“不健康生活節”。她也是一位清酒專傢,擁有日本品酒師資格。 著有《山陰旅行:民間工藝與美食巡禮》等。 n |
| 目錄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編輯推薦 | |
| 暫無相關內容 |
| 文摘 | |
| 從“阪急鬆尾大社”地鐵站下車後徒步數分鍾,即可抵達被稱為京都古老神社的“鬆尾大社”。從遠古時期開始,居住在這一帶的居民便在山頂上祭祀鬆尾山的神祇,並將其當成日常生活的守護神來看待。後來,治理這一帶的秦①一族便將鬆尾山的其當成主祀的土地神。到瞭大寶元年 (701),又在鬆尾大社現址上建造神殿,將鬆尾山的神祇請入神殿,並安排神官執掌相關事務。秦一族造水路、開發農耕土地,緻力於當地的開發。相傳他們對釀酒也有獨到的心得,因此,據傳這一氏族的族人多會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一“酒”字。這個“酒”字,除瞭指秦氏為釀酒一族以外,大概也意味著他們同時也是好酒一族吧。也因為這個緣故,從室町時代 (1336—1573) 末期開始,鬆尾大神所供奉的神祇被視為“日本釀酒神”而受到信奉。直到今日,每年仍有為數眾多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釀酒業者前來朝聖。作為獻祭用的桶裝酒被成排成列地展示在收納保存神轎的倉庫外牆展示著,氣勢震撼人心,奪人眼目。在此想與獻祭的酒桶一塊兒濛福的民 n眾絡繹不絕地前來拍照。 n若稍往神社後方走去,則能看到被稱為靈泉的“龜之井”。據說釀酒業者多會取些“龜之井”的井水,以便在釀酒時加入一起釀造,據傳此靈泉有長壽迴春之效,因此也常能見到附近居民前來排隊取水。我也試著喝瞭些“龜之井”的泉水,飲用後確實頗感神清氣爽。在鬆尾大社,除瞭建築物和“龜之井”外,這裏的庭園造景也頗有可觀之處。昭和時代(1926—1989) 日本庭園造景的一把手重森三玲 (1896—1975) 便為鬆尾大社造景四處,從中也傳達瞭他獨特的世界觀。其中,“麯水之庭”是以奈良時代 (710—794) 到平安時代(794—1185) 的皇宮傳統活動“麯水之宴”②為設計靈感。所謂“麯水之宴”,即眾人圍坐河道兩旁,從河道上遊放置酒杯使之順流而下,眾人吟詠詩歌,待酒杯漂流至麵前便取下酒杯一飲而盡,是個極富樂趣極其風雅的遊戲。若造訪此處,不妨以閑適之姿觀庭園之景,佐以抹茶和酒釀豆包 (此處不可飲酒),遙想舉止優雅的平安時代貴族們,享用美味的茶點,稍事休息片刻。 n |
| 序言 | |
| 暫無相關內容 |
從實用性的角度來衡量,這本書的“指南”功能幾乎為零。我打開一本旅行指南,最基本的需求是希望它能提供清晰的地址、營業時間、大緻的消費水平,以及如何到達的信息。這本書裏,這些關鍵信息往往是含糊不清的,或者需要讀者自行去搜索引擎上再核實一遍。它似乎假設讀者已經擁有瞭超強的地理定位能力和無限的空閑時間,可以隨意在世界各地漫無目的的遊蕩。比如,它會提到“在那個老城區盡頭,轉過第三個被常春藤覆蓋的巷口”,但究竟是哪個老城區?哪個城市?巷口有沒有什麼明顯的標誌物?統統沒有。這讓我覺得,作者可能根本就沒有去過書裏描述的大部分地方,或者說,他去過,但那次經曆對他來說更像一場夢遊,醒來後隻記得一些模糊的意境,卻喪失瞭所有具體的坐標。對於一個真正計劃著下一次“酒鬼之旅”的讀者來說,這種缺乏實操性的內容是最大的障礙。我需要的是地圖上的紅點,是具體的聯係方式,是那種“照著這本書走,我就能喝到好酒”的信心。很遺憾,這本書提供的,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意淫”地圖,而非物理層麵的導航工具。
評分說實話,這本書的敘事風格實在是太跳躍瞭,讀起來感覺像是在看一個喝醉瞭的朋友給我講他上一次旅行的片段,有高潮,有莫名其妙的停頓,還有大量我完全get不到的隱喻。它的語言是華麗的,充滿瞭各種我不認識的形容詞堆砌,試圖營造一種“頹廢美學”的氛圍,但最終給我的感覺是故作高深,反而衝淡瞭旅行本身的樂趣。舉個例子,它用足足半頁紙來描繪一次日齣時分某處海邊小酒館的“光影哲學”,但對於那個酒館招牌的啤酒究竟是什麼味道,或者老闆是否健談,卻一筆帶過。這讓我不禁懷疑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究竟是為瞭記錄旅行體驗,還是為瞭展示他高超的文字技巧?如果是一個對酒精文化有深入研究的資深行傢來寫,那必然是帶著一種親身體驗的真誠在裏麵,讓人心悅誠服。但這本書讀下來,我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種刻意的“擺拍”,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為瞭服務於某種預設的文藝形象,而不是真實記錄下那些值得被記住的微小瞬間。我更傾嚮於那種樸實無華,甚至有點粗糙的文字,裏麵藏著真誠的推薦和獨傢的秘籍,而不是這種過度雕琢的辭藻,讓人讀完後除瞭記住幾個生僻的詞匯外,腦子裏一片空白。
評分這本書的選材範圍也顯得相當的局限和偏頗。它似乎隻青睞於那些已經被媒體過度報道過的、帶有一些“光環”的地點,對於那些真正隱藏在街頭巷尾、需要靠當地人帶著纔能找到的“寶藏小店”,它幾乎是避而不談。我期待的是那種“隻有懂行的人纔知道”的秘密基地,是那種隻有在淩晨三點纔會升起人間煙火氣的角落。然而,書裏推薦的大部分地方,我已經能想象到那裏擠滿瞭拿著這本書拍照的遊客,空氣中彌漫的將是遊客的喧嘩而非當地的醇厚氣息。這種“打卡式”的推薦,完全背離瞭“探索”與“發現”的旅行精神。一個真正的酒鬼旅行指南,應該更像一本秘密結社的內部手冊,分享的是那些鮮為人知、尚未被商業化侵蝕的地方。如果我隻是想去那些人人都知道的網紅酒吧,我何必費力買一本所謂的“指南”?我更希望看到作者為瞭找到某一個偏僻小酒吧,經曆的九九八十一難,那纔是旅行的價值所在,而不是對熱門景點的重復介紹,用更文藝的方式包裝瞭一下而已。
評分啊,這本《酒鬼旅行指南》真是讓人又愛又恨,拿到手的時候我還挺期待的,想著能找到一些獨特的、小眾的飲酒聖地,能避開那些人山人海的遊客陷阱。書的裝幀倒是挺有意思的,那種仿舊的皮革質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年代感,仿佛真的帶著一本老舊的探險手冊齣門。然而,當我真正翻開目錄,開始細讀裏麵的內容時,那種強烈的“貨不對闆”的感覺就冒齣來瞭。它似乎更側重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介紹,對那些真正能讓人“沉醉”的細節描述卻輕描淡寫。比如,介紹某地著名的酒吧時,更像是引用瞭一篇維基百科的條目,缺少瞭那種身臨其境的煙火氣和人情味。我希望看到的是老闆娘的八卦,是角落裏那張斑駁桌子的故事,是特定酒水在當地的釀造秘聞,而不是大段大段關於某個城市地理變遷的學術性論述。這讓我感到有些失望,仿佛我買到的是一本“關於酒鬼可能會去哪裏”的地理教材,而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為一個閤格的當地酒鬼”的實戰手冊。如果我想要瞭解曆史,我有很多更好的渠道,但如果我想要的是那種微醺中帶著冒險精神的指南,這本書顯然沒有完全滿足我的期待。整體而言,排版尚可,但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與我預想中“指南”二字的關聯性,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評分在整體的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節奏感非常差,像是被生硬地拼湊起來的文稿集。有的章節寫得飛快,寥寥數語就帶過瞭一個重要城市的核心飲酒文化;而有的地方,又會突然放慢速度,用極慢的筆速去描繪一次偶然喝到的某款酒的外觀感受,仿佛時間在那一刻靜止瞭。這種不均衡的敘事節奏,讓讀者很難沉浸其中。特彆是當我們期待從一個區域性主題切換到另一個主題時,過渡往往是突兀的,缺乏邏輯上的引導,讓人不得不時常停下來,重新整理思緒。它更像是一係列零散筆記的集閤,被編輯強行要求裝訂成冊,而不是一本經過精心打磨、有清晰脈絡的成品。一本好的指南,應該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一步步深入,節奏由緩至急,張弛有度,讓你的閱讀體驗也是一次循序漸進的探索之旅。遺憾的是,《酒鬼旅行指南》給我的感覺是,我拿到的是一堆散落的地圖碎片,需要我自己去費力拼湊齣完整的路綫,這無疑大大降低瞭閱讀的愉悅度和指南的有效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