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0版)
定价:168.00元
作者:[美] 罗伯特D.爱德华兹(Robert D. Edwards) 约翰·迈吉(John Magee) W. H. C.巴塞蒂(W. H. C. Bassetti)
译者:万娟 郭烨 姚立倩 童伟华 (深圳平安综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ISBN:9787111582496
页码:65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99kg
作者介绍
罗伯特 D·爱德华兹(RobenD.Edwards),道氏理论大师。道氏理论是由道、汉密尔顿和夏巴克发展起来的,爱德华兹提出形态分析、趋势和支撑—阻力面,将这个理论整理成章,加以扩展,精化为技术分析原理。
近70年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始终是技术分析领域的翘楚,被誉为“华尔街的技术基石”。
现在出版的第10版,距离第9版更新已有十年。
十年中金融市场经历了又一轮巨变,但仍有很多准则亘古不变。书中介绍的技术方法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也适用于未来,因为证券市场的引擎和人类的社会心理永不会改变。
中国平安资深翻译团队历时两年,倾力打造了这部宏大投资巨著的中文精译本,相信这一译本必将成为金融图书领域难以超*的经典译作。
除了这本先驱性著作,我实在找不到第二本作为你进入证券市场的入门书了。它不仅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且也适用于未来,因为市场模式的引擎和人类的社会心理永不会改变。
—— 波浪理论学者 罗伯特 R. 普莱切特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绝对的经典,是技术分析领域名副其实的。我很高兴地看到,又将有一代投资者受益于这本杰出著作。
—— 美国市场技术分析师协会和国际技术分析师联盟创始人 拉尔夫·阿坎普拉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是公认的投资宝典,第10版与时俱进,全面更新,是技术分析领域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 金融历史学家,《股票交易者年鉴》 耶尔·赫希
◆ 目录 ◆
第10版序言
第9版序言
第8版序言
纪念
第7版序言
第5版序言
第4版序言
第2版序言
序言
一,部分 技术理论
第1章 交易与投资的技术方法 / 2
第2章 图表 / 7
第3章 道氏理论 / 11
第4章 道氏理论的缺陷 / 22
第5章 用约翰·迈吉的基准点法代替道氏理论 / 34
第6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 / 47
第7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续 / 64
第8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三角形 / 84
第9章 重要的反转形态:续 / 110
第10章 其他反转现象 / 129
第11章 整固形态 / 161
第12章 缺口 / 181
第13章 支撑和阻力 / 199
第14章 趋势线和通道 / 219
第15章 长线趋势线 / 242
第16章 大宗商品图表技术分析 / 260
第17章 第一部分总结 / 278
第二部分 交易战术
第18章 战术问题 / 317
第19章 一些非常重要的细节 / 329
第20章 投机者青睐的股票 / 333
第21章 选择要跟踪绘图的个股 / 343
第22章 选择要跟踪绘图的个股:续 / 346
第23章 高风险股票的挑选和管理:郁金香股票、互联网板块和投机性狂热 / 352
第24章 股价可能出现的变化 / 369
第25章 两个敏感问题 / 374
第26章 整手还是零股 / 381
第27章 止损指令 / 383
第28章 什么是底部和顶部 / 392
第29章 运行中的趋势线 / 409
第30章 支撑位和阻力位的应用 / 420
第31章 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426
第32章 技术图表形态的测算目标 / 429
第33章 从战术角度看图表形态 / 432
第34章 战术方法的简要总结 / 458
第35章 技术分析对市场的影响 / 461
第36章 自动化的趋势线:移动平均线 / 464
第37章 旧图重读 / 470
第38章 平衡的多样化配置 / 524
第39章 试错 / 532
第40章 交易中的资金使用量 / 534
第41章 实际资金投入 / 537
第42章 组合风险管理 / 542
第43章 持之以恒 / 556
附录A 实践中的道氏理论 / 558
附录B 资源 / 576
术语表 / 594
参考文献 / 612
译后记 / 614
近70年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始终是技术分析领域的翘楚。本书第1版问世于1948年,现在更新到了第10版,依然是技术分析领域中*重要的原创性著作。本书图文并茂,汇聚了查尔斯·亨利·道、理查德W.沙巴克、罗伯特D.爱德华兹、约翰·迈吉等人的经验和智慧,并由W.H.C.巴塞蒂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更新。
第10版的更新之处包括:
用几章内容替换了道氏理论;
对道氏理论的记录进行了更新;
删除了关于手工绘图的次要内容;
新增关于止损位和基准点的新章节;
新增关于移动平均线交易法的新内容;
新增拉尔夫·文斯的杠杆空间模型的新内容;
新增关于期权交易的新内容。
自本书第1版问世以来,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许多东西亘古不变。在竞争的世界里,人人渴求制胜之道。作为股市技术分析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不仅向你介绍交易与投资的技术与诀窍,还向你传授获得长期成功的知识与智慧。
罗伯特 D. 爱德华兹
Robert D. Edwards
道氏理论大师。道氏理论是由道、汉密尔顿和沙巴克发展起来的,爱德华兹提出模式形态分析、趋势和支撑-阻力面,将这个理论整理成章,加以扩展,精化为技术分析的原理。
约翰·迈吉
John Magee
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倡导从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市场,被公认为“技术分析之父”。他对市场从实践入手的技术分析方法成为所有分析家经久不衰的财富。他还创建了自己的投资咨询公司。迈吉的经典之作包括与爱德华兹合著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股市心理博弈》等书。
W.H.C. 巴塞蒂
W. H. C. Bassetti
巴塞蒂曾是迈吉的客户和学生,拥有50多年交易经验。他曾担任大宗商品投资服务公司的负责人和副总裁,该公司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一家持牌大宗商品交易顾问公司。他还曾担任期权研究公司首席执行官。巴塞蒂创立了微观期权研究公司并担任其总裁,该公司与标准普尔公司合作,在标准普尔的计算机中部署了“期权监控系统”。他是迈吉所著《股市心理博弈》第2版的编辑,爱德华兹与迈吉所著《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第8、9、10版的编辑或合著者,他的著作包括《决胜柱状图》《击败市场的简单法则》《阶梯止损法》《圣鸡、圣杯与道氏理论》《信号》《十堂交易课》等。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将技术分析视为一种“静态”的知识,而是强调了技术分析的“动态性”和“适应性”。作者认为,市场是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的技术分析方法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止损策略”的详细阐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固定的止损比例,而是根据不同的交易品种、不同的交易策略,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止损方案。他强调,止损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本金,而不是为了追求精确的完美。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作者通过分析某只股票的波动性,为其量身定制了一套动态止损方案,结果在市场出现意外下跌时,成功地将亏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总是用一套固定的止损方法,结果在面对不同市场行情时显得捉襟见肘。作者还详细探讨了“交易系统”的构建。他并没有将交易系统视为一种“固化”的规则,而是强调了交易系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作者通过不断地对自己的交易系统进行回测和优化,使其在熊市和牛市中都能保持较高的胜率。这一点让我看到了构建一个适应性强的交易系统的可能性。而且,书中还深入探讨了“仓位管理”的重要性。他并没有将仓位管理仅仅看作是控制风险的手段,而是将其视为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常常因为仓位过大而导致情绪波动,从而影响交易决策。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交易策略,让我对股市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为我的投资之路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实用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的财经书籍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作者个人鲜活的经历和独到的见解。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于“量价配合”的讲解。作者并没有将量价关系简单化,而是深入分析了在不同市场阶段,量价配合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他强调,只有理解了量价背后的逻辑,才能真正地读懂市场。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作者通过分析某只股票在上涨过程中成交量的变化,揭示了主力资金的进出迹象,并且成功预测了该股票的进一步上涨。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只是简单地关注价格的波动,而忽略了成交量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作者还详细探讨了“乖离率”的应用。他不仅仅讲解了乖离率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乖离率在判断超买超卖以及市场顶部和底部时的参考价值。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作者通过分析某只股票的乖离率,成功预测了该股票的短期回调,并且及时止损,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这一点让我看到了乖离率指标的实用性。而且,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动量指标”的应用。他并没有将动量指标仅仅看作是衡量速度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捕捉趋势加速和衰减的重要信号。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常常因为动量指标的钝化而错过很多交易机会。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技术分析方法,让我对股市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为我的投资之路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实用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对话,他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生动的比喻,将波涛汹涌的股市描绘得清晰可见。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趋势跟踪”的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将趋势跟踪神化,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基于概率和统计的交易方法。他强调,真正的趋势跟踪者,并非是试图预测市场的顶部和底部,而是专注于识别并顺应已经形成的趋势。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作者通过分析某只股票的长期走势,成功捕捉到了其长达数年的上升趋势,并且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总是试图去“抄底逃顶”,结果反而错失了很多大趋势。作者还详细探讨了“突破交易”的策略。他并没有将突破简单地视为价格的有效上行或下行,而是深入分析了突破的有效性判断,以及如何通过成交量和市场情绪来确认突破的真实性。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作者通过分析某只股票的突破形态,成功地抓住了其短期的快速上涨行情,并且在趋势出现反转迹象时及时离场。这一点让我看到了突破交易的威力。而且,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区间交易”的策略。他并没有将区间交易仅仅视为一种“震荡市”的交易方法,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利用市场波动性来获取收益的手段。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常常因为市场出现短暂的调整而感到恐慌,从而错失了宝贵的交易机会。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交易方法,让我对股市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为我的投资之路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实用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系统性”和“实用性”。作者并没有零散地讲解各种技术指标,而是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分析体系。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趋势过滤”的讲解。作者强调,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亏损,并不是因为我们选错了指标,而是因为我们在错误的趋势中使用了错误的指标。因此,他提出了利用一些宏观指标或者长期均线来过滤掉无效的交易信号,从而提高交易的成功率。这一点让我眼前一亮,以往我总是在各种短期指标之间纠结,而忽略了宏观趋势的重要性。书中对于“缠论”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作者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将复杂的缠论核心概念进行了梳理,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缠论在识别市场结构和判断买卖点中的应用。虽然缠论本身有一定的学习门槛,但作者的讲解方式,让我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且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兴趣。而且,书中还详细探讨了“市场情绪”对价格的影响。作者分析了在牛市和熊市中,市场情绪的特点,以及如何利用一些情绪指标来捕捉市场的拐点。这一点也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更多关注的是技术信号,而忽略了市场情绪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技术分析框架,让我对股市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为我的投资之路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支持和更实用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深厚的交易功底和对市场的深刻洞察。他并没有将技术分析描绘成一种“玄学”,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基于概率和统计的科学。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均线系统”的讲解。作者并没有简单地介绍各种均线组合,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均线组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利用均线系统来判断趋势的强弱。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黄金交叉”和“死亡交叉”来捕捉趋势的拐点,并且强调了结合成交量来确认信号的重要性。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只是机械地看均线交叉,而忽略了成交量的配合。作者还详细探讨了“MACD指标”的实战应用。他不仅仅讲解了MACD的计算公式和基本用法,更重要的是分析了MACD在趋势跟踪、动量分析和背离判断中的作用。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作者通过MACD的底背离形态,成功预测了某只股票的底部反弹,并且抓住了相当一部分的涨幅。这一点让我看到了MACD指标的强大威力。而且,书中还深入探讨了“KDJ指标”的局限性,并且提出了如何利用KDJ指标来规避“钝化”带来的假信号。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常常因为KDJ指标的钝化而错过很多交易机会。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技术分析工具箱,让我对股市的认识更加全面,也为我的投资之路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实用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作者那份对市场“细节”的极致追求。他并没有满足于表面化的分析,而是深入挖掘市场数据的内在逻辑,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交易策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形态分析”的深度解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经典形态,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形态的形成原因,以及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它们的成功率。他强调,形态分析的关键在于理解形态背后的多空博弈。我记得其中一个章节,作者通过分析“头肩顶”形态的形成过程,揭示了主力资金的出货手法,并且成功预测了该股票的下跌趋势。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只是机械地记忆各种形态,而忽略了它们背后的市场逻辑。作者还详细探讨了“斐波那契数列”在价格分析中的应用。他并没有将斐波那契回调和扩展仅仅视为一种“神秘”的工具,而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在市场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与其他技术指标结合使用。我记得其中一个案例,作者通过分析某只股票的斐波那契回调位,成功预测了该股票的底部反弹,并且抓住了相当一部分的涨幅。这一点让我看到了斐波那契数列的实用性。而且,书中还深入探讨了“布林通道”的应用。他并没有将布林通道仅仅看作是衡量波动性的工具,而是将其视为判断趋势强度和捕捉突破机会的重要信号。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常常因为布林通道的钝化而错过很多交易机会。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非常全面的技术分析体系,让我对股市的认识更加深入,也为我的投资之路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实用的工具。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作者那份对市场近乎“虔诚”的态度。他并没有将股市描绘成一个可以轻易赚钱的“提款机”,而是将其视为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复杂系统。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敬畏市场”的理念,这对于我这种曾经因为过度自信而屡屡亏损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的警醒。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于“交易纪律”的讲解。作者用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建立和执行交易纪律的重要性,并且分享了一些能够帮助投资者克服人性弱点的交易技巧。比如,书中关于“止损”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要设置止损,而是深入分析了止损的心理学原理,以及如何设置一个能够让自己安心执行的止损点。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常常因为害怕亏损而频繁移动止损,结果反而导致更大的损失。而且,书中对于“复盘”的讲解也让我大开眼界。作者强调了复盘的重要性,并且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复盘方法,帮助投资者从每一次的交易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喜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它让我明白,只有通过系统的复盘,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交易水平。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关于“独立思考”的建议,他鼓励读者不要盲目追随他人,而是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且坚持自己的交易理念。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容易受到市场情绪影响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分析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投资心态和交易哲学的启蒙之作,让我对股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投资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股民,坐在你身边,娓娓道来,用最朴实的语言,最贴近实战的案例,告诉你股市的奥秘。我最欣赏的是它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一切都围绕着“趋势”这个核心展开。作者似乎深谙散户的心态,他知道我们在市场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他知道我们最需要什么。书中对于K线形态的解读,简直可以用“神来之笔”来形容。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经典K线形态,更重要的是结合了成交量和市场情绪,对这些形态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我记得有一段关于“吞没形态”的分析,作者不仅仅讲解了它可能预示的反转,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在什么情况下吞没形态的成功率更高,以及如何通过后续的K线来确认。这一点让我恍然大悟,以前我只是机械地记忆各种K线形态,而忽略了它们背后的市场逻辑。而且,书中对于波浪理论的讲解也让我耳目一新。作者并没有把波浪理论说得像天书一样,而是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将复杂的ABC浪、ABCDE浪分解开来,并且强调了如何利用波浪理论来判断当前所处的市场阶段。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对波浪理论一直望而却步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它让我明白,波浪理论并非是用来精确预测的,而是用来理解市场节奏和判断当前位置的。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关于“情绪指标”的应用,比如恐慌指数和牛熊比。他分析了这些指标在不同市场阶段的参考价值,以及如何将它们与技术指标结合起来,做出更明智的交易决策。这一点也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更多关注的是技术信号,而忽略了市场情绪这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分析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理解市场、如何与市场共舞的书,充满了智慧和经验的结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专业感,银灰色的背景搭配深蓝色的书名,给人一种沉稳而权威的印象。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排版疏朗,阅读起来不会有压迫感。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很多复杂的概念,在作者的笔下变得异常生动易懂。比如说,关于均线的分析,作者不仅仅是讲解了如何计算,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不同周期均线组合的意义,以及它们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所代表的含义。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MACD指标来判断趋势的转折点,作者举了大量的图例,从日线图到周线图,再到月线图,全方位的展示了MACD在捕捉不同级别趋势中的威力。而且,作者还特别强调了“趋势”本身的重要性,认为技术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识别并顺应趋势,而不是试图去预测市场的高点和低点。这种理念对于我这种刚入市不久,还在摸索中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它让我明白,与其纠结于市场的短期波动,不如将注意力放在识别并抓住更长期的趋势上。同时,书中也探讨了成交量在趋势分析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成交量的变化来验证或者质疑价格的趋势。这一点也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更多关注的是价格本身,而忽略了成交量的配合。现在我明白了,价格的上涨如果没有成交量的支撑,往往是虚弱的,而下跌时成交量的放大,则可能预示着趋势的加速。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交易策略,这些策略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盘经验总结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比如,书中关于“突破交易”的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识别有效的突破,以及突破后的止损和止盈设置。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喜欢追逐趋势的投资者来说,非常实用。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技术分析的一扇新大门,让我对股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的投资之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工具。
评分我必须承认,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技术分析一直抱着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总觉得那些图表和指标,就像是股市的“算命先生”,充满了神秘感,却又让人难以捉摸。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用一种非常理性的方式,将技术分析的逻辑展现出来,让我看到了它背后深刻的市场原理。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并没有将技术分析神化,而是强调了它的局限性,并且告诫读者要保持独立思考。书中对于“超买超卖”的讲解,就非常有代表性。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当RSI达到70就一定需要卖出,而是详细分析了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超买超卖信号的有效性以及如何结合其他指标来做出判断。这一点让我意识到,技术指标只是工具,最终的决策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而且,书中对于“支撑位”和“阻力位”的讲解,也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不仅仅是讲解了如何画出这些线,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这些价格区域的含义,以及它们在市场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成交量密集区”来寻找强支撑和强阻力。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以往我只是简单地画出历史高低点作为支撑阻力,而忽略了成交量的作用。作者还强调了“交易计划”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必须有一个清晰的交易计划,并且严格执行。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容易冲动交易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关于风险管理的建议,比如如何设置止损,如何控制仓位。这些看似简单的内容,却往往是决定投资者生死存亡的关键。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技术分析的科学性,也让我认识到,技术分析并非是预测市场的“水晶球”,而是一种帮助我们理解市场、控制风险的工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