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

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青松 著
图书标签:
  • 抗日战争
  • 苏联志愿队
  • 中国空战
  • 航空史
  • 军事历史
  • 历史
  • 二战
  • 空军
  • 中苏关系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指文图书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ISBN:000000001
商品编码:25722365767
品牌:指文图书(ZVENBOOKS)
包装:平装
开本:16
用纸:80g胶版纸+105克铜版纸
页数:4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品牌介绍Brand Introduction
书名: 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支援华航空队1937-1941
作者: 张青松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装帧: 平装
页码: 452
编辑推荐Editorial Reviews ★ 首部结合了日方史料的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  

★ 100余幅独立建模、铜版纸印刷的志愿队飞机三视图、立体图、效果图  

★ 以大量原始档案、战报、回忆录、报道汇编而成  

★ 按照牺牲时间排序的志愿队烈士完整名录   作者简介Author Biography 张青松,男,湖南芷江人。对甲午陆战、抗战史、空战史有较深入的研究。 内容简介Content Description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始于1937年11月,止于1941年。抗战之初,英美等西方列强保持中立时,苏联向中国伸出援手,不仅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还直接抽调优秀飞行员以志愿者的身份援华,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谱写了中苏两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情谊。中国1997年、2006年、2013年、2016年先后出版《中苏国家关系史资料汇编(1933—1945年)》《苏联三次援华征战纪实》《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史论》《苏联空军航空志愿队援华抗日纪实》《苏联空军航空志愿队援华抗日史话》。这些著作从不同程度和视角提及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华征战,但因其身份特殊,秘密参战,长期鲜有宣传,史料搜寻不易,历史模糊不清,渐为后人淡忘,因此或简略,或讹误,或遗漏,无法展现其全貌,以致目前未有一本研究这一领域的专门著作问世。  

近年来,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取得长足发展,民间往来频繁,原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后人来华寻找父辈战斗的足迹时,需要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为史料依据。笔者整理收集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的相关史料已十年有余,通过中、苏、日三方的大量原始档案、战报、回忆口述、报道等资料还原印证,力求史料翔实、客观公证、叙而不论,聚沙成塔,编成此书。本书从苏联援华的溯源开篇,到南京、南昌、徐州、武汉、衡阳、兰州、桂南、四川等空战,尽量还原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波澜壮阔的历史原貌,兼顾史料性、可读性,使读者能全方位了解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从成立到结束的光荣战史,便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借鉴。  

但愿,这部“战史”能为相关研究者和爱好者,以及普通读者重新认识这段尘封的历史,提供一部较为翔实、可靠,并能填补相关研究领域空白的参考书。 目录Catalog 第一章 来自北方的雪中送炭   

第二章 激战南昌的天空   

第三章 配合徐州会战   

第四章 保卫大武汉   

第五章 衡阳上空的角逐   

第六章 兰州空战显神威   

第七章 支援桂南会战   

第八章 内陆防空战   

附录 1 苏联志愿队烈士名录   

附录 2 苏联志愿队烈士墓地列表  插图Illustrations 前言/序言Foreword/Preface 对于多数人而言,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是一支陌生的队伍。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德、中英之间曾展开军事贸易乃至合作,“德械师”“霍克”战斗机已经广为人知,1941年成立的“飞虎队”更是家喻户晓。相比之下,1937年年底来华,1941年年初陆续撤离,在抗日战争*艰难的时期给予中国军民巨大支持的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却长期掩埋于历史迷雾中,不为人知。  
2015年,时值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有幸偷得闲暇几许,遍访祖国大江南北的抗日战争遗迹,东至淞沪,西出两川,北达蒙自,南下广州。行至重庆,在史迪威纪念馆附近购得画册数本,其中便有记载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华经过的《胜利的回忆》,方才了解其事迹。归家之后,阅尽相关著作,遍寻网站论坛,仍觉所知甚浅,故萌生出书的想法,希望委托熟悉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撰写一部资料详尽、叙事完整、脉络清晰、细节丰富的著作。一方面,是希望广大读者了解这段值得铭记的历史,正确认识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抗日战争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成长于和平年代的青年人虽然无弹雨临头之虞,却不能不怀国土防空之忧,希望此书能加强他们的国防意识,激励他们奋发图强。  
历时两年的制作过程中,我首先要感谢本书作者张青松,张老师不仅对我国空战历史有很深的研究,而且精通日语,在本书中援引了详实的日方资料作为对照,难能可贵。书后制作精美的援华飞机三视图、效果图和场景图则是宋晨、张博两位老师的杰作。协调相关工作时,甄锐老师付出大量心血,并就文中提及的装备、机型进行了细致考证。*后还要感谢指文图书的工作人员,是他们的辛勤努力将稿件转化为精美的图书。虽然有关各方均付出艰辛努力,但囿于诸多条件,书中不免会有错漏之处,欢迎各方学者与同好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以此书为砖,引相关领域深入研究之玉,在未来出现更多更好的作品。 温馨提醒 Warm reminder 关于发货
正常情况下,付款后24小时内发货,逢周末节假日或大型促销活动除外。  关于发票 
本店提供电子发票,如需要请在提交订单时备注好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以及邮箱或者手机号。  客服微信号 关注获取新书资讯,第一时间了解活动详情。 指文公众号

《长空烈焰:太平洋战争中的华人飞行员》 前言 太平洋战争的硝烟,不仅点燃了广袤海域的战火,更在无数凡人的心中燃起了不屈的火焰。在中国这片饱受侵略的土地上,也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存亡紧密相连,以血肉之躯,化作长空之上翱翔的雄鹰,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悲歌。本书将聚焦那些活跃在太平洋战区,特别是中国战场上,由华人组成的飞行员群体。他们或曾经接受过系统训练,怀揣着报效祖国的梦想;或在战争的洪流中,被命运推上驾驶舱,成为捍卫国土的空中力量。他们的故事,虽然不比同盟国一线作战的王牌飞行员那样广为人知,却同样惊心动魄,充满了勇气、牺牲与对和平的渴望。 第一章 崭露头角:中国空军的早期岁月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空军的雏形尚在建立之中。尽管力量薄弱,缺乏先进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但报效祖国的热情从未熄灭。许多有志青年,怀揣着对飞行梦想的执着,克服重重困难,投身于空军建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虽然早期的军事飞行经历充满了艰辛与不足,却为日后面对更加严峻的空战打下了基础。他们学习操作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飞机,进行基础的飞行训练,有时甚至是在简陋的条件下进行。这些早期的训练,虽然没有宏大的规模,但却孕育了中国空军的精神内核——坚韧不拔,为国而战。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国空军的地位变得尤为关键。尽管面临着技术和数量上的巨大劣势,中国飞行员们却毫不畏惧,迎敌而上。他们驾驶着从苏联、美国等国家购买的各种型号的飞机,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早期在上海、南京等地的空战中,中国空军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他们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这些早期参战的飞行员,很多都是从无到有,在实战中摸索前进,他们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将生命置于九死一生的境地。 第二章 殊途同归:不同背景的华人飞行员 太平洋战争的复杂性,使得华人飞行员的来源变得多元化。除了在中国接受训练的飞行员外,还有不少在美国、加拿大等地接受过航空训练,怀揣着对祖国深切思念的华裔飞行员。他们之中,有些人已经在美国军队中服役,但当祖国面临危难之时,他们毅然选择加入中国空军,或者通过各种渠道,为中国的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来自海外的华裔飞行员,不仅带来了先进的飞行技术和战斗经验,也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国际化的视野。他们在美国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对现代空战的战术和飞机性能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能够利用自己在美国的人脉和资源,为中国空军争取更多的援助,或者促成技术交流。他们的加入,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空军的整体实力,也体现了海外华人的赤子之心。 还有一部分华人飞行员,他们的加入显得更为传奇。在战争的特殊时期,一些原本拥有飞行技能的普通人,被国家急需,临时接受短暂的培训后便投入战场。他们的经历或许不那么“正规”,但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同样令人动容。他们是时代的产物,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飞行员”这个光荣的称谓。 第三章 铁翼下的怒吼:在各大战场的英勇表现 太平洋战争期间,华人飞行员的身影活跃在各个重要的战场。在中国本土,他们驾驶着侦察机,冒着枪林弹雨,为地面部队提供重要的情报;他们驾驶着战斗机,与日军的零式战机争夺制空权,一次次地将敌人的轰炸机击落;他们驾驶着轰炸机,冒着敌人的炮火,对日军的军事目标进行精准打击。 在缅甸战区,华人飞行员更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危急关头,他们驾驶着飞机,在崎岖的山脉和茂密的丛林上空执行侦察、运输和轰炸任务。他们冒着恶劣的天气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为前线的部队运送弹药物资,掩护地面部队的行动。许多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不幸壮烈牺牲,他们的名字,虽然可能没有被载入史册,但他们的牺牲,却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宝贵的胜利。 在中国的沿海地区,以及长江沿线,华人飞行员也积极参与对日军的空中打击。他们利用有限的空中优势,对日军的港口、舰船以及陆地目标进行袭扰,迟滞了日军的行动,为中国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每一次的升空,都可能意味着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们从未退缩。 第四章 艰难的抉择:在险境中求生存 战争是残酷的,即使是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也常常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在与日军的激烈空战中,无数中国飞行员英勇牺牲,他们的飞机在空中爆炸,或者坠毁在敌占区。对于那些侥幸生还的飞行员来说,他们也要面对被俘的风险。一旦被俘,他们将面临严酷的审讯和折磨,但许多飞行员宁死不屈,保守秘密,以自己的方式继续与敌人抗争。 即使是能够返回友军的控制区,幸存的飞行员也常常身心俱疲。他们要面对战友牺牲的痛苦,也要承受战争带来的巨大压力。然而,他们的斗志从未被磨灭。他们会在短暂的休整后,重新登上驾驶舱,继续执行任务。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争精神,是中国空军能够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坚持作战的重要原因。 第五章 闪耀的名字:那些值得铭记的飞行员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华人飞行员的名字被岁月所掩埋,但他们的事迹却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有一些飞行员,他们在某一次次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成为空中英雄;有一些飞行员,他们虽然没有显赫的战绩,但他们默默奉献,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领空。 本书将努力发掘那些被忽视的飞行员故事,通过采访幸存者,查阅历史档案,努力还原他们当年的英勇事迹。我们将描绘他们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怀揣着朴素的爱国情怀,毅然投身空军;我们将展现他们如何在简陋的条件下,刻苦训练,磨练技艺;我们将叙述他们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如何毫不畏惧,奋勇搏杀;我们将讲述他们在每一次任务完成后的喜悦,以及面对战友牺牲时的悲痛。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他们可能是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也可能是海外归来的精英,但当他们穿上飞行服,戴上飞行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的空军。他们的飞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一次任务,更是为了国家的尊严,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下一代的和平。 结语 《长空烈焰:太平洋战争中的华人飞行员》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战争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勇气、牺牲和民族精神的书。它将带我们走进那些年轻的生命,去感受他们在战场上的热血与豪情,去体味他们在生死边缘的抉择与挣扎。他们的故事,是中国现代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通过重温这些被遗忘的飞行英雄的故事,我们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对那段历史的关注,对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先烈的敬意。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长空之上,成为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光辉。

用户评价

评分

刚读完《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以极其详尽的资料和严谨的态度,为我们揭示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不是简单的年代史,而是将苏联航空志愿队在中国的抗战历程,以一种电影般的叙事手法展现出来。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年轻的苏联飞行员,怀揣着国际主义的精神,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中国,与装备精良的日军飞机展开殊死搏斗。书中对于战役的描写,不仅仅是战果的罗列,更注重分析战斗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战术策略和英雄事迹。我特别被其中描写的很多具体战斗场景所震撼,比如在武汉、重庆等地的空战,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仿佛就发生在眼前。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一场国际性的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苏联航空志愿队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空防能力,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阅读过程中,我数次被那些飞行员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惜牺牲生命,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评分

这是一本令我震撼不已的书!《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曲关于勇气、牺牲与国际友谊的壮丽史诗。当我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亲眼见证着那些来自异国他乡的英雄们,如何用他们的飞机和生命,为中国的抗战注入强大的力量。书中详实地描绘了苏联航空志愿队在华的每一次战斗,从最初的艰难起步,到后来的英勇驰骋,每一个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那些飞行员们,他们面对的是远超自己装备的日军,却以惊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艺,一次次击退敌人的空袭,保卫了中国的大片领土。我特别被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故事所打动,他们不仅仅是战斗英雄,更是普通人,有家人的思念,有战友的情谊,有对和平的渴望。阅读的过程,我时常为他们的英勇而热血沸腾,为他们的牺牲而潸然泪下。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艰辛,也让我对苏联人民的支持铭感五内。它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是对Those Who Fought For Us(为我们而战的人们)的最好致敬。

评分

《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冲击。它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笔触,勾勒出了那些在炮火纷飞的年代,在遥远的东方战场上,一群特殊的英雄群像。我被书中那些生动的人物刻画所吸引,他们不再是冷冰冰的历史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个体。我看到了他们为了保卫中国的天空,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也看到了他们在战友之间的情谊,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书中对每一次空战的描写都充满了细节,仿佛能听到子弹呼啸而过的声音,感受到飞机坠落时的震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讲述了空战,更反映了当时国际局势的复杂,以及中苏两国人民在共同抗击侵略者时结下的深厚情谊。我尤其感动于书中那些记录了普通民众与志愿队飞行员之间的互动,这份朴素而真挚的友谊,成为了那个黑暗时代里的一抹亮色。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也更加敬佩那些为了这份和平而浴血奋战过的英雄们。

评分

这本《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真是一部让我大开眼界的巨著!我一直对二战时期的空战史非常感兴趣,而这本书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那就是那些鲜为人知的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的辉煌篇章。它不仅仅罗列了冰冷的数据和战役名称,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宏大的叙事方式,将那些尘封的历史细节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从最初苏联对华援助的决策背景,到志愿队组建、训练的种种不易,再到他们在实际战斗中如何克服技术和经验上的劣势,与日军斗智斗勇,每一个环节都描写得细致入微,引人入胜。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战术分析的深入,以及对飞行员们心理活动的描绘,这使得原本宏大的战争场面变得更加立体和人性化。仿佛我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着引擎的轰鸣,目睹着战机在蓝天中划过的壮丽弧线,也体会着飞行员们在生死攸关时刻的冷静与决绝。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抗战的漫漫长夜里,并非只有中国军民在浴血奋战,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的防线。

评分

翻开《中国上空的鹰: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史1937—1941》,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那个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年代。这本书以一种极其宏大而又细腻的视角,为我展现了苏联航空志愿队在中国土地上留下的辉煌足迹。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军事战史的书籍,更是一部关于勇气、牺牲与国际友谊的史诗。书中对每一次战役的描写,都充满了震撼力,从战机的型号、性能,到飞行员的战术运用,再到空战的激烈程度,都刻画得入木三分。我被那些勇敢的苏联飞行员们深深吸引,他们怀揣着国际主义精神,来到中国,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为中国的抗战筑起了一道道空中屏障。书中对很多具体战斗的描写,更是惊心动魄,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战机在蓝天中穿梭的危险,以及飞行员们在生死一线之间的沉着与果敢。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的抗战,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朋友的无私援助。而苏联航空志愿队,正是其中最闪耀的一颗星。这本书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对那些无名英雄们最崇高的致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