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邏輯學:教你如何思考有邏輯,說話有條理

魔鬼邏輯學:教你如何思考有邏輯,說話有條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凡禹 著
圖書標籤:
  • 邏輯思維
  • 批判性思維
  • 說服力
  • 溝通技巧
  • 論證分析
  • 思維模式
  • 決策製定
  • 問題解決
  • 認知偏差
  • 實用思維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黃金屋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江西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48043270
商品編碼:25800440749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7-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魔鬼邏輯學:教你如何思考有邏輯,說話有條理

定價:26.80元

作者:凡禹

齣版社:江西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4804327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n

《魔鬼邏輯學》 是一本簡單的邏輯學入門讀物,為讀者們提供瞭一個清晰簡明的、具有普遍性的邏輯標準,以輕鬆易懂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闡述邏輯學的基本準則,並且深刻揭示21種邏輯謬

n


n

誤,告訴你如何將邏輯運用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讓你的思考、決策、錶達、寫作具有清晰的邏輯,這本書足以改變你的思維世界。

n


目錄


章 人人都應該學一點邏輯學

n

超簡單的邏輯學入門 / 002

n

邏輯思維的基本形式 / 003

n

邏輯推理與人的纔乾 / 004

n

邏輯思考與有效溝通 / 006

n

邏輯分析與獨闢蹊徑 / 008

n

邏輯關乎人的幸福 / 010

n

第二章 邏輯思維的基本原理

n

同一律 / 014

n

矛盾律 / 015

n

排中律 / 017

n

充足理由律 / 018

n

閤理不閤乎邏輯 / 020

n

第三章 推理和論證:邏輯學的語言

n

語句和命題 / 024

n

前提和結論 / 025

n

概念 / 026

n

判斷 / 028

n

演繹推理 / 030

n

歸納推理 / 031

n

類比推理 / 032

n

歸納和演繹 / 034

n

比較和分類 / 035

n

分析和綜閤 / 039

n

語意預設 / 042

n

第四章 培養邏輯腦:邏輯思維的訓練

n

排除法 / 046

n

遞推法 / 048

n

假設法 / 050

n

倒推法 / 053

n

分析法 / 056

n

作圖法 / 058

n

類比法 / 061

n

綜閤法 / 063

n

計算法 / 065

n

第五章 邏輯謬誤:不講道理的人怎麼總有理?

n

由謬誤可以推齣任何一句話 / 070

n

兩難推理謬誤 / 071

n

無知謬誤 / 072

n

全知謬誤 / 073

n

滑坡謬誤 / 073

n

復閤謬誤 / 074

n

訴諸同情的謬誤 / 075

n

訴諸多數的謬誤 / 075

n

訴諸結果的謬誤 / 076

n

訴諸的謬誤 / 077

n

情感綁架的謬誤 / 078

n

一廂情願的謬誤 / 079

n

人身攻擊的謬誤 / 079

n

歸納謬誤 / 081

n

不當類比 / 081

n

排除證據的謬誤 / 082

n

稻草人謬誤 / 083

n

例外謬誤 / 084

n

因果謬誤 / 085

n

含混不清謬誤 / 087

n

循環論證謬誤 / 088

n

猜測動機謬誤 / 089

n

第六章 詭辯與反詭辯:和不講理的人講道理

n

詭辯的概念:爭論的智慧 / 092

n

詭辯的特徵一:似是而非 / 095

n

詭辯的特徵二:割裂聯係 / 096

n

詭辯的特徵三:用錶麵現象掩蓋事物本質 / 097

n

偷換辯題法詭辯 / 098

n

偷換概念法詭辯 / 100

n

歪麯法詭辯 / 103

n

利用歧義的詭辯 / 105

n

把事務簡單分類的詭辯 / 107

n

虛擬前提的詭辯 / 107

n

虛擬論據的詭辯 / 110

n

混淆預想和現實的詭辯 / 112

n

虛擬原因的詭辯 / 113

n

問題轉換詭辯 / 115

n

轉換重音的詭辯 / 116

n

標準不統一的詭辯 / 117

n

以偏概全的詭辯 / 120

n

以全概偏的詭辯 / 121

n

名實互混的詭辯 / 123

n

製造混亂詭辯法 / 124

n

模棱兩可詭辯 / 127

n

數字詭辯 / 129

n

矛盾詭辯 / 131

n

推理不當詭辯 / 132

n

較真詭辯 / 134

n

使用斷句詭辯 / 135

n

以謬製謬,反駁詭辯 / 136

n

放大錯誤,批駁謬論 / 137

n

歪推,謬上加謬 / 140

n

活用反語,放大荒謬 / 142

n

第七章 魔鬼邏輯學:讓你每次辯論都能贏

n

詮釋辯題,確定論點 / 146

n

首尾統一,前後完整 / 147

n

有因有果,尋找聯係 / 149

n

演繹推理,揭穿對手 / 151

n

順水推舟,乘勢反擊 / 153

n

識破矛盾,攻擊對方 / 155

n

巧設條件,取得勝利 / 157

n

找準關係,邏輯推理 / 157

n

布設兩難,進退不能 / 159

n

二難推理,四種形式 / 163

n

以虛剋實,齣奇製勝 / 166

n

虛而顯實,弱而示強 / 168

n

誘惑對方,肯定自己 / 169

n

旁敲側擊,逆勢順取 / 171

n

層層遞進,攻擊對手 / 174

n

以此類推,以此類比 / 177

n

類比相推,靈活機動 / 179

n

類比辯論,五種類型 / 184

n

小中見大,觸類旁通 / 189

n

以小放大,歸謬反駁 / 190

n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 192

n

模仿對手,批駁有力 / 193

n

反駁論據,直接有力 / 195

n

尋找缺口,反駁對手 / 198

n

指桑罵槐,一語雙關 / 201

n

繞遠求近,迂迴誘導 / 203

n

迂迴進攻,四種方法 / 205

n

繞開避諱,消除對抗 / 208

n

後記 / 210

n


作者介紹


文摘


邏輯推理與人的纔乾

n


n

如果你想到榖歌、微軟、蘋果這樣的世界明星公司謀得一份體麵又高薪的工作,那你很可能在麵試環節遇到這樣的分析題:芝加哥共有多少名鋼琴調音師?或者:下水道的井蓋為什麼是圓形的?

n

老實講,麵對這樣的題目,你是不是覺得考官有點無厘頭?

n

然而,這些看上去無厘頭的題目,正是這些超級的公司挑選聰明員工的方式!

n

這種選拔人纔的方式靠譜嗎?靠譜!因為聰明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他們在分析問題時,都能有非常清晰的思考過程。注意,是清晰的思考過程,而不是正確的思考結果。

n

前哈佛大學校長拉裏·薩默斯,曾經在2006年12月訪問中國,在接受中央電視颱采訪的時候,記者問道:“你認為一個的哈佛大學生需要具備的重要的素質是什麼?”

n

薩默斯先生說:“正直誠信的品格是我們對學生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我想重要的是思路清楚,分析問題的時候有著非常清晰的思考過程。”

n

我們平時說某人很聰明,智商很高的時候,也常常用反應快、思路清楚來形容。為什麼“思路清楚”很重要呢?除瞭哈佛校長之外,還有一位名人也很看重“思路清楚”,這個人是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

n

葉利欽在迴憶錄《午夜日記》裏說:“他(弗拉基米爾)提交的報告總是思路非常清楚,這一點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於是,受到葉利欽重視的弗拉基米爾很快被提拔為國傢安全局長,一年後成為總理。半年後,葉利欽將總統的寶座讓給瞭他。從主任助理到世界上麵積大的國傢的總統,他隻用瞭不到三年的時間。他是誰?嗬嗬,他的全名是弗拉基米爾·普京!

n

葉利欽選定普京為他的接班人,當然還有更多更復雜的原因,但迴憶錄提到的一點正是“思路清楚”!

n

明白瞭“思路清晰”這個秘密,再來分析文前提到的麵試題。

n

其實這些麵試題都沒有正確的答案。麵試官隻想測試麵試人解決問題時,是否能形成清楚的思路,換言之,是否能展現一個清晰的思考過程。

n

因此,鋼琴調音師的題目可以這樣來迴答:

n

假設芝加哥約有500萬人居住,平均每個傢庭有2人,大約有1/20的傢庭有定期調音的鋼琴,平均每颱鋼琴每年調音一次,那麼芝加哥每年的鋼琴調音總需求是12.5萬個訂單。又假設每個調音師調整一颱鋼琴需要2小時,每個調音師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5天、每年50周,那麼一個鋼琴調音師每年可以處理1000個客戶訂單。由此可以算齣:芝加哥總共需要125個鋼琴調音師。

n

其中估算的數據,隻要不是違反常識太多(例如假設芝加哥隻有1萬人),就不會被判定為錯誤。從假設到推理到形成答案,隻要這個分析過程是清晰而又符閤邏輯的,那就能讓麵試官為你的聰明點贊。

n

如果你能迅速找到解決“鋼琴調音師”這類問題的規律,那麼聰明的你就能給齣第二道題的答案。

n

例如:因為圓形可以滾動,可以讓安裝工人更輕鬆地搬運,所以下水道的井蓋是圓形的。

n

如果井蓋是方形的、三角形的、梯形的,或者其他不規則形狀的,那麼在安裝時都要求工人要把井蓋和井口的形狀對齊,而圓形則能省去這個環節,因此井蓋是圓形的。

n

要想形成清晰的思考過程,就離不開假設、論證和推理,而這正是邏輯學研究的基本內容。

n


序言



《思辨之鏡:重塑你的認知框架》 導言:迷霧中的指南針 在這個信息爆炸、觀點橫行的時代,我們的大腦如同被塞滿瞭五花八門的碎片。我們渴望清晰,卻常常陷入混亂;我們追求真理,卻不自覺地被偏見和謬誤所裹挾。真正的力量,不在於你掌握瞭多少信息,而在於你如何處理這些信息——你如何提問、如何論證、如何區分事實與觀點。 《思辨之鏡》並非一本枯燥的哲學教科書,它是一套實用的工具箱,旨在幫助每一個渴望獨立思考的人,擦亮認知的棱鏡,看清事物本來的麵貌。本書專注於構建一個堅固、靈活且富有彈性的思維框架,讓你在麵對復雜問題時,不再盲目從眾,而是能夠自信地構建自己的判斷體係。 第一部分:思維的基石——洞察認知陷阱 我們的大腦天生傾嚮於走捷徑,這在遠古時代是生存的優勢,但在現代社會,卻成瞭邏輯謬誤的溫床。本部分將深入剖析人類思維中最常見的“自動化錯誤”,並提供即時的校準方法。 第一章:認知的捷徑與舒適區 我們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探討“係統1”(快速、直覺反應)和“係統2”(緩慢、理性分析)的工作機製。理解你的直覺是如何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操縱你的判斷至關重要。 確認偏誤的隱形之手: 為什麼我們隻願意聽到自己想聽到的?我們將探討如何主動搜尋反麵證據,打破信息繭房的壁壘。 可得性啓發與風險錯估: 媒體報道的生動性如何讓我們高估罕見事件的概率?學習用數據而非故事來衡量風險。 錨定效應與初始設限: 第一次接觸到的信息如何為後續所有判斷設置瞭難以擺脫的框架?掌握“去錨定”的技巧,重置你的判斷起點。 第二章:情緒化反應的邏輯迴溯 情緒是人類經驗的組成部分,但當它成為決策的唯一驅動力時,邏輯便會退位。《思辨之鏡》教你識彆並隔離情緒對論證過程的乾擾。 訴諸情感的修辭陷阱: 區分一個論點的內在價值與其引發的同情、憤怒或恐懼感。 從“感覺良好”到“事實為真”: 探討“閤理化”過程,即我們如何先有結論,再反嚮尋找支持性證據的心理過程。 設立“冷靜期”機製: 針對高壓或情緒激烈的討論,建立一套自我暫停與復核的流程。 第二部分:論證的結構——搭建堅實的邏輯橋梁 一個有力的觀點,如同精密的建築,其穩固性取決於其論證的結構。本部分聚焦於如何係統性地構建、拆解和評估論證的有效性。 第三章:前提、推論與結論的三位一體 清晰的思維始於對論證基本要素的精確界定。 演繹推理的確定性與歸納推理的概率性: 深入理解兩者在構建知識體係中的不同角色和局限。何時需要絕對的邏輯必然性?何時可以接受高度的可能性? 充分性與必要性條件辨析: 區分“如果A則B”中的A是否真的是B發生的唯一或必須的條件。許多日常爭論的癥結就在於混淆瞭這兩者。 鏈式推理的韌性測試: 如何識彆論證鏈條中的薄弱環節,並確保每一步的過渡都站得住腳。 第四章:識彆謬誤——邏輯的“不閤格産品”清單 本章提供瞭對常見形式謬誤的深入剖析,不僅是簡單的名稱羅列,更強調其在實際辯論和文本中齣現的場景。 滑坡謬誤的細微差彆: 什麼時候一係列後果是閤理的推測,什麼時候是危言聳聽的誇大? 稻草人謬誤的僞裝術: 如何辨彆對手是否扭麯瞭你的真實立場,並有效地將討論拉迴正軌。 人身攻擊與論點本身的無關性: 學習如何將對說話者的評價與他們所陳述內容的邏輯有效性徹底分離。 循環論證的自我吞噬: 揭示那些用自身作為證據的僞論證。 第三部分:溝通的藝術——將洞察轉化為影響 邏輯的價值在於應用。最清晰的思考如果不能有效地錶達齣來,便如同未被發掘的寶藏。《思辨之鏡》的最後一部分關注如何將嚴謹的思考轉化為清晰、有條理且具有說服力的錶達。 第五章:結構化錶達的“藍圖”法則 清晰的錶達源於清晰的結構。本書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組織語言的方法,確保聽眾或讀者能毫不費力地跟隨你的思路。 倒金字塔結構的應用: 快速傳遞核心觀點,再逐步展開論據支撐,適用於快節奏的交流環境。 “問題-背景-論點-證據-結論”模型(PBELC): 一種適用於復雜分析報告和正式陳述的框架,確保信息傳遞的完整性和層次感。 過渡句的邏輯粘閤劑: 學習使用精準的連接詞和短語,使段落之間的轉換平滑自然,而非生硬的跳轉。 第六章:精準用詞與含糊性的管理 語言是思維的容器,容器的形狀決定瞭內容的呈現效果。 量化錶達的精確性: 如何避免使用“很多”、“可能”、“大概”等模糊詞匯,轉而使用精確的範圍或百分比。 定義先行: 在關鍵術語齣現爭議時,率先為你的核心概念建立清晰、可操作的定義,從而避免無效的爭吵。 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的選擇: 理解語態如何微妙地轉移責任和焦點,以及如何在需要時利用這種工具。 結語:持續的自我審視 《思辨之鏡》的目的不是提供一套僵化的規則,而是一種持續的、探究性的心態。真正的邏輯學傢和思想者,從不認為自己已經“完成”瞭思考。他們將每一次交流、每一次決策、每一次閱讀,都視為一次檢驗自己思維框架的機會。 本書是你自我反思的起點,它邀請你將這麵鏡子高懸於你的每一個念頭之上,映照齣結構、發現盲點、並不斷磨礪你成為一個更清晰、更理性、更有效率的思考者的能力。當你開始用這套框架審視世界時,你會發現,你所麵對的世界,比你想象中要更有序,也更可被理解。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聰明的人,不是那些知道很多事實的人,而是那些能夠將事實聯係起來,並從中得齣閤理結論的人。這本書,就是一本幫助我邁嚮這種“聰明”的書。它沒有故弄玄虛,也沒有賣弄華麗的辭藻,而是用一種樸實無華的語言,嚮讀者展示瞭邏輯的魅力。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因果關係”的討論,很多人在生活中都容易混淆“相關性”和“因果性”,導緻得齣錯誤的結論。作者用瞭很多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下雨就會感冒”這種典型的誤區,讓我深刻理解瞭區分這兩者的重要性。而且,這本書還教我如何構建一個“有力的故事”,如何用清晰的邏輯鏈條將零散的信息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敘述。這對我平時寫一些報告或者做一些演講非常有幫助。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方法運用到我的個人成長中,比如在分析自己遇到的問題時,我會先嘗試去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找齣問題的“根本原因”,然後纔能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這種科學的思考方式,讓我覺得解決問題變得更容易,也更有掌控感。這本書,讓我對“思考”這件事本身,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自信地去探索未知。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它的價格。我本身從事一個需要大量溝通和辯論的行業,經常需要麵對各種各樣的人,處理各種復雜的問題。以前,我總是憑著經驗和感覺去應對,但有時候會遇到瓶頸,感覺自己的邏輯思維不夠強,錶達不夠清晰,導緻在關鍵時刻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本《魔鬼邏輯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為我提供瞭係統性的指導。書中的“批判性思維”訓練,讓我學會瞭如何從多個角度審視問題,識彆潛在的邏輯漏洞。特彆是關於“反駁”的技巧,教我如何有效地指齣對方論證中的不足,同時又不會顯得咄咄逼人。我把書裏的方法運用到工作中,發現無論是與客戶談判,還是與同事協調,都變得更加得心應手。我能更清晰地理解對方的訴求,也能更準確地錶達自己的立場,大大提升瞭工作效率和團隊協作的質量。而且,書中很多關於“隱喻”和“類比”的運用,也讓我學會瞭如何用更形象、更生動的方式去解釋復雜的問題,讓聽眾更容易接受。這本書不僅提升瞭我的職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思考本身有瞭更深的敬畏,也讓我更加享受思考和錶達的過程。

評分

這本書我早就想看瞭,因為我平時就挺容易被彆人的話繞暈,有時候自己想錶達的意思也說不清楚,總覺得腦子裏一團亂麻。聽朋友推薦說這本書能幫人提高邏輯思維和錶達能力,就趕緊下單瞭。拿到書的時候,包裝很嚴實,書的裝幀也很精美,拿在手裏很有質感。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雖然書名聽起來有點“嚇人”,但裏麵的內容卻一點也不枯燥,反而用瞭很多生動有趣的例子,讓人很容易理解。比如,書裏講到如何區分“事實”和“觀點”,還有怎麼識彆常見的邏輯謬誤,這一點對我幫助特彆大,我之前就經常在和人爭論的時候,把自己的想法當成事實一樣說齣來,結果常常惹人生氣,現在我明白瞭,區分這兩者有多麼重要。而且,書裏還教瞭一些建立清晰論證的方法,比如如何構建一個有力的論點,如何搜集和分析證據,以及如何避免在論證中犯錯。我一直在嘗試著把書裏學到的東西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和同事討論項目的時候,或者在和傢人溝通的時候,我都會有意識地去組織我的語言,讓我的意思更清楚,讓我的觀點更有說服力。雖然還在學習階段,但我已經能感受到一些小小的進步瞭,我對自己能夠更好地錶達自己的想法,更有信心地去與人交流,充滿瞭期待。

評分

坦白說,我之前是個非常不善於言辭的人,跟彆人說話的時候總是磕磕巴巴,想錶達的事情在腦子裏轉瞭半天,說齣來的時候卻完全變瞭味。甚至有時候,我明明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對的,但就是說服不瞭彆人,甚至連自己都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錯瞭。這種感覺真的很糟糕,讓人非常沮喪。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名字雖然有點嚇人,但副標題“教你如何思考有邏輯,說話有條理”正好戳中瞭我的痛點,於是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瞭。讀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真的像一本“救星”。作者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復雜的邏輯概念變得簡單易懂。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定義”的部分,原來很多爭論的根源都來自於對詞語的定義不清晰。書裏教我如何準確地定義概念,如何清晰地界定事物的範圍,這對我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我還學會瞭如何構建一個有力的“論點”,以及如何用“支持性論據”來支撐我的論點,讓我的錶達更有條理,更具說服力。現在,我再也不害怕和彆人交流瞭,我敢於錶達自己的想法,也更有信心去說服彆人。我感覺自己的人生都打開瞭一個新的維度。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股清流!我本身就對事物的本質和背後的邏輯關係很感興趣,平時看一些深度文章或者聽一些講座,總喜歡去挖掘作者的論證過程是否嚴謹。這本《魔鬼邏輯學》恰好滿足瞭我這種“鑽牛角尖”的閱讀癖好。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巧舌如簧”,更重要的是讓你學會“洞察鞦毫”。作者非常巧妙地將一些抽象的邏輯學概念,通過生活化的場景和案例進行闡釋,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力。我尤其喜歡書裏關於“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講解,之前我總是對這兩個概念有點模糊,看完書之後,我纔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不知不覺地運用它們。書裏還提到瞭很多常見的“認知偏差”,比如“確認偏差”和“錨定效應”,這些心理學上的陷阱,如果我們不加以注意,很容易被它們誤導,做齣錯誤的判斷。作者提醒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審視自己的思維方式,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啓發。我開始嘗試在閱讀新聞、信息的時候,主動去分析信息的來源、證據的可靠性,以及作者的潛在意圖,這讓我變得更加理性,不容易被錶麵的信息所迷惑。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清晰、更理性的世界,也讓我更加自信地去麵對各種信息和挑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