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画技法——荷花 | 作者 | 王中仁 |
| 定价 | 18.00元 | 出版社 | 福建美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39321400 | 出版日期 | 2009-05-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荷,睡莲科,莲属,常见别名有莲、中国莲、芙渠、水芙蓉等,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花有单瓣、复瓣、重台、千瓣之分;色具粉红、深红、白、淡绿之别。荷是古老而又常新的世界之花。它全身是宝,可观赏,可入药,可食用。在世人的心中,荷是圣洁、靓丽、清雅与光明的象征。 古往今来,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荷花深受人们钟爱。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不朽的篇章与画作。唐诗“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对荷花的描绘可以说是形式多样,风格迥异,技法十分丰富。尤其是写意画荷花,纯墨、重彩、没骨均有;笔墨技巧上,勾、填、叠、冲并用。学习画荷花,既可以训练花鸟画的笔墨基本功,又能通过捕捉荷花独特的生态特征和不同的立意构思,达到以画抒情、裨益身心的目的。 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荷花的几种典型画法,以画说画,由浅入深,解读步骤,兼叙立意与章法。同时,对与荷花常相搭配的一些禽鸟鱼虫,也做了必要的推介。习画者只要日常注意观察,抓住特征,循序渐进,先笔墨,再局部,后整体,多练习,多思考,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
| 作者简介 | |
| 王中仁,1942年生,福建连江县人。毕业于福州大学,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曾任《生活·创造》杂志社总编辑、福建省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国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鸟画学会理事。 数十年来,潜心中国书画创作和写意花鸟画教学 |
| 目录 | |
| 一、荷花的结构与画法 1.花朵画法 2.花蕾画法 3.莲蓬、花蕊画法 4.荷叶画法 二、花朵画法 1.没骨点色法 2.勾染法 3.点色勾线法 4.墨勾写意法 5.勾染叠色法 6.花蕊画法 7.花蕾画法 三、荷叶画法 1.没骨画法 2.勾线填色法 3.嫩叶画法 四、莲蓬画法 五、不同姿态的花朵 六、花与叶的组合 七、范图画法 1.《荷塘清趣》画法 2.《秋荷无声寄相思》画法 3.《映日荷花别样红》画法 作品欣赏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中国画技法——荷花》带给我的惊喜实在太多了,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我一直认为,画荷花最难的不是画出花的样子,而是画出它的“神韵”。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君子风骨,是很难通过简单的模仿来捕捉的。而王中仁老师这本书,恰恰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笔墨的变化来表现荷花的姿态,无论是含苞待放的娇羞,还是盛开时的雍容,抑或是残叶的沧桑,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注意到关于勾勒荷叶的笔法,书中讲解了不同角度、不同状态的荷叶,应该用怎样的线条去表现它的轻柔、它的挺拔,以及它随风摇曳的动态。而且,书中关于色彩的运用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那些清淡雅致的色彩,既保留了中国画的韵味,又增添了一份现代的审美情趣,让人眼前一亮。让我感到特别受用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很多不同角度、不同组合的荷花范例,并对其创作思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这对于我理解构图和画面安排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直观,配图清晰,文字也通俗易懂,让我能够一步步地跟着学习,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评分当我收到这本《中国画技法——荷花》时,内心是带着一丝期待与忐忑的。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中国画荷花技法的书籍,市面上的教程很多,但真正能够深入浅出,又不失专业性的却不多。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王中仁老师的画风所吸引。他的荷花,不是那种程式化的描摹,而是充满了自然的灵动与诗意。那些荷叶的翻卷,花瓣的舒展,甚至连叶脉的清晰可见,都处理得非常到位,仿佛能够闻到淡淡的荷花香。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合理,从基础的笔墨运用,到具体的荷花结构解析,再到不同组合的创作实践,层层递进,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用墨的讲解,如何通过浓淡干湿的变化来表现荷叶的质感和立体感,这是我之前一直困惑的地方。还有关于设色的部分,那些色彩的搭配,既有传统的雅致,又不失现代的清新,让荷花焕发出别样的生机。王老师在讲解过程中,也常常会穿插一些自己的创作心得和对荷花的感悟,这让我觉得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作者的情感和艺术追求,非常有感染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对如何画好荷花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信心去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荷花作品了。
评分坦白说,收到《中国画技法——荷花》这本书时,我抱着一种“姑且看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中国画技法的书籍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于枯燥。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王中仁老师的笔触,简直就像拥有生命一般,能够让笔下的荷花跃然纸上。我一直觉得,画荷花最难得的是画出它的“风骨”,那种坚韧而又优雅的气质。这本书在这方面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书中不仅仅是教你如何画出荷花的形状,更是教你如何去理解荷花,如何去捕捉它内在的精神。从最基础的笔墨练习,到荷叶的动态表现,再到花朵的形态塑造,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细致,而且都配有非常清晰的图例,让你能够轻松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水墨晕染的技法讲解,如何利用水墨的流动性来表现荷叶的晶莹剔透,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营造出画面的层次感。此外,书中对色彩的运用也非常独到,既有传统的淡雅,又不失现代的清新,让荷花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想要学习中国画荷花技法的读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宝典。它让我对荷花的绘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更大的创作热情。
评分我拿到这本《中国画技法——荷花》的时候,正值夏日,窗外的荷塘正是盛开时节,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一直以来,我对荷花的绘画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拜,觉得它不仅仅是植物,更是东方美学的一种象征。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好奇和求知欲。王中仁老师的画风,给我的感觉是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底,又不失创新的灵气。他的荷花,不是死板的复制,而是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书中的讲解,从最基础的笔墨运用开始,到如何勾勒出荷花的各个组成部分,再到如何通过色彩和水墨的晕染来表现荷叶的质感和光泽,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如何表现荷叶的“筋骨”的部分,如何通过细密的线条勾勒出叶脉的清晰感,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荷叶的厚重与轻盈。而且,书中对于荷花花瓣的描绘,也极其细致,从花苞的紧致,到盛开时的舒展,再到败落时的遗韵,都表现得惟妙惟肖。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及了一些在创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经验分享。这本书就像一本通往荷花绘画世界的地图,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
评分这本《中国画技法——荷花》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完全超出我的预期。我一直对荷花情有独钟,觉得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人画中常见的题材,更是象征着高洁、清雅的君子品格。以前尝试画荷花,总觉得画不出那种神韵,要么显得呆板,要么色彩失真,总感觉差了点什么。收到这本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王中仁老师的画作实在是太美了,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色彩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有鲜嫩欲滴的绿叶,也有饱满欲绽的花朵,还有那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简直栩栩如生。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并不是简单地展示画作,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绘制荷花的各种技法。从勾勒、渲染,到色彩的搭配,再到光影的处理,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非常细致,而且配有大量的示范图,让我能够一目了然。书中的笔法讲解也十分到位,不同的笔触如何表现荷叶的不同质感,如何勾画出花瓣的层次感,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尝试跟着书中的步骤练习,虽然还远远达不到王老师的水平,但感觉自己的绘画技巧有了显著的提升。以前觉得很难表现的荷叶的脉络感,现在也能稍微掌握一些了。而且,书里还提到了不同季节、不同姿态的荷花表现手法,这对于我全面掌握荷花的绘画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绘画技法指导,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荷花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中国画的魅力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