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红闺秀:女性的生活和文学 俞士玲 江苏人民
ISBN:9787214174031
定价:30元
作者:俞士玲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编辑推荐
关于“中国文化二十四品”系列:
“中国文化二十四品”系列图书全24本。本系列图书是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读物,“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图书。
本系列图书由学者饶宗颐、叶嘉莹担任顾问,整合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学者,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24个侧面进行深入剖析、展示,充分呈现了中国文化的特征、结构与精神。
丛书文字深入浅出,既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有较高的学术性,是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丛书附有有关中国文化二十四品延伸阅读及原典导读的,扫一扫,即可在线进入传统文化的广阔天地。
关于《红闺秀:女性的生活和文学》:
红与闺秀,是中国古代两大女性群体。在家庭伦理和男权社会的制约下,她们的社会生活空间受到制约,但是她们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女性文化,赢得了尊严与地位,母教淑仪、贤媛才女,层出不穷,尤其在文学艺术方面成就突出,因为她们的感情细腻而丰富,或温婉地抒发了闺怨之情,或率性地吟唱着艳歌情曲。山间竹喧归浣女,浔阳江头听琵琶。感伤如梦青春,珍惜花样年华。
目录
导言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妇女生活
我们对古代妇女的印象/
从社会结构、家庭制度看古代妇女生活/
对古代妇女生活的描写/
古代妇女生活研究初探/
原典选读/
古代妇女的政治生活
古代的太后政治/
皇后政治和女皇政治/
公主政治和宫女政治/
古代妇女的齐家与治国理想/
原典选读/
古代妇女的经济生活
古代妇女纳税人身份的变化和意味/
家庭妇女的经济生活/
职业妇女的经济生活/
青楼歌妓的经济生活/
原典选读/
古代妇女的法律生活
烈女为父报仇与古代礼法共生/
古代法律中的妇女地位/
因女性而变的古代法律/
性别与古代法律观念及条款的变化/
利用法律“离婚”的妇女/
法官对女性守节者的同情与判决/
原典选读/
古代女性的文学生活
古代女性的文学成就/
古人对于妇女创作的复杂心态/
古代女诗人对女性意识的表达/
女诗人的女性意识书写/
原典选读/
古代女性的美和妆饰
古代女性的面貌身体之美/
古代妇女的流行服饰/
古代妇女的饰物/
姿容与风度/
女性笔下的美和性感/
原典选读/
私人记述中的古代妇女生平
胡慧觉:两宋之交的“无一愧者”/
董金的焦虑/
两个周氏:多子所苦和终身求子的两种人生/
悉心照料男性的妻子和情人/
让归有光重新阐释《贞女论》的张贞女/
妓女的生命归宿/
宗教女性的一生/
原典选读/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女性生活及其文化。
暂无相关内容作者介绍
俞士玲,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陆机陆云年谱》、《西晋文学考论》、《汉晋女德建构》(即将出版)等。
我对《红粉闺秀:女性的生活和文学》这本书的书名感到非常好奇,因为它触及了我一直以来特别关注的两个领域: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她们的文学创作。在我以往的阅读经验中,常常会发现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么是被符号化、脸谱化的,要么就是被淹没在宏大的叙事之中,难以窥见她们真实的内心世界。而这本书名则承诺了一场深入的探索,它不仅仅是关于“文学”,更是关于“生活”。我很好奇,作者俞士玲将如何把“生活”和“文学”这两个看似不同却又息息相关的维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展现那些被称为“红粉闺秀”的女性,她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压力,以及她们如何通过文学来寻求慰藉、表达抗争、甚至实现自我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一些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女性在文学创作中同样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她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女性的”,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价值。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会是一次关于女性精神力量的深度挖掘。
评分我最近在书店里无意间看到了这本《红粉闺秀:女性的生活和文学》,当时就被它封面那淡淡的、带着复古韵味的色调吸引了。我一直以来都对女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抱有浓厚的兴趣,也读过不少相关的研究书籍,但很多时候,这些书籍的论述都显得有些宏大和理论化,缺少一些贴近个体感受的细节。而“红粉闺秀”这个词,则立刻勾起了我对于那些在闺阁中埋头创作,却又影响了时代的女性文人的想象。我很好奇,在那个男性主导的文学世界里,她们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声音的?她们的创作灵感源自何处?她们的作品又承载了怎样的时代印记和个人情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探讨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列举一些女性作家的名字和作品,更重要的是,能够挖掘她们创作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她们的文学表达。同时,我也期待它能展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女性文学风貌,让我们看到女性文学发展的脉络和多样性。这本书名给我一种感觉,它会是一次温柔而深刻的女性文学之旅。
评分“红粉闺秀:女性的生活和文学”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许多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过的女性名字。从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到萧红笔下的底层女性,再到当代作家们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反思,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一部丰富而动人的史诗。我一直对女性作家们的创作心路和生活经历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觉得她们的文字往往带着一种独特的敏感和洞察力,能够触及到许多男性作家不易察觉的细腻情感和微妙之处。这本书名中的“红粉闺秀”,既有时代感的色彩,又暗示了某种群体性,让我好奇作者将如何描绘这些女性在特定历史和社会环境下,她们的生活状态,以及这种生活状态又是如何催生或影响了她们的文学创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不仅仅是罗列作品,更重要的是能够探讨她们的创作动机、艺术风格的形成,以及她们的作品在当时社会所能产生的共鸣和影响。这本书给我一种预感,它会是一次关于女性在文学世界中,从“被观看”到“自我书写”的精彩梳理。
评分当我看到《红粉闺秀:女性的生活和文学》这本书时,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油然而生。我对女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也时常会思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女性的嗓音是如何被听到,又是如何被逐渐放大和认可的。这本书名中的“红粉闺秀”,既带有一定的历史年代感,又暗示了女性细腻、精致的一面,而“生活和文学”的结合,则让我觉得这本书将不仅仅是枯燥的文学理论梳理,更可能是一次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描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那些“闺秀”们的生活,了解她们的日常,她们的困境,她们的梦想,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在她们的笔下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句句动人的诗句。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女性文学的多样性,或许有才华横溢的女词人,或许有反抗命运的女小说家,又或许有记录时代变迁的女作家。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女性在文学创作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她们如何用文字来书写自己的时代,书写自己的女性主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红粉闺秀:女性的生活和文学”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本身对女性文学和她们在历史长河中的生活轨迹就充满好奇,这个书名恰好点燃了我探索的欲望。我曾读过一些关于古代女性生活的史料,但总觉得那些文字过于冰冷,缺乏人情味,更像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物件。而“红粉闺秀”这个词,则带着一种温婉、细腻、甚至有些许浪漫的色彩,仿佛能窥见那些隐藏在深闺之中的女性,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才情智慧,她们的挣扎与坚持。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通过文学的视角,展现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以及她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如何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记录生活,甚至影响社会。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载体,是思想的传递。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那些看似柔弱的“闺秀”,在文学创作中也能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书写属于她们自己的史诗。尤其是“生活和文学”这两个关键词的结合,让我觉得这本书会是一个全景式的描绘,既有社会历史的深度,又不失个体生命的温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感受那些“红粉”背后不为人知的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