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法实务(2016年卷) 龙翼飞,夏吟兰主编 法律出版社

家事法实务(2016年卷) 龙翼飞,夏吟兰主编 法律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家事法
  • 婚姻法
  • 离婚
  • 继承
  • 收养
  • 亲子关系
  • 法律实务
  • 案例分析
  • 龙翼飞
  • 夏吟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贯中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07873
商品编码:25988654514
丛书名: 家事法实务(2016年卷)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号:7519707873

条码:9787519707873

图书名称:家事法实务(2016年卷)

定价:39

作者:夏吟兰 

版别:法律 

出版日期:2017-05-01

内容:

本书是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研究会组织精选的文章集萃,为连续出版物,涵盖婚姻家庭法学、继承法学、妇女法学等家事法相关内容,并涉及法理学、其他部门法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与家事法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本书设“夫妻财产制及其法律问题”与“大陆及港台地区家事审判”两大板块,所载文章均为该领域的知名学者潜心研究之作,极具价值。本书将成为家事法理论研究人员以及法律实务工作者展示与探讨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目录
家事审判改革与实务探讨
少年家事审判改革的发展方向及其若干重点问题 王建平
关于在未成年人家事案件审判中引入社会观护制度的探索 田小云李倩
北京市法院在涉少家事审判中开展社会观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
我国家事审判改革路径之探析 曹思婕
调千家事解万家愁 陈辽敏
——对家事调解的探索与思考
基层法院需要什么法官? 李洛云
——以婚姻家庭案件中法官的诉讼话语为视角
浅析涉外家事诉讼程序的完善 赵宁宁
如何建立新型的、专业化的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 周嫚
——改革过程中的广西模式
家事审判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
——基于江苏法院家事审判工作改革实践的分析
裁判离婚理由的实证分析 张社军李东霖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探讨
未成年子女财产监护权纠纷法律适用难题与破解 李文超
——以建立未成年子女财产监护权公权干预机制为进路
未成年人监护的实证考察与制度反思 但淑华黄晶
寻求监护权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点 李魁
——浅谈对《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条的理解
国家权视域下中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蒋燕玲
探望权“执行难、执行乱”及其解决 季凤建
探望权实现之司法进路 陈凌云胡丽萍
论隔代探望权的法律性质及立法构思 浦纯钰
——以江苏省首例“隔代探望权”案为视角
我国抚养费纠纷案件争议焦点窥探 胡苷用李梦君
以爱的名义 朱若晴
——子女抚养费监管公证的理论与实践
离婚案件中涉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归属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莉丁钰
——以南京市六家基层法院四年(2011—2014年)离婚纠纷案件
判决书为样本的实证研究
小议一线城市理性定位子女抚养费 陆珊菁
儿童利益大化视角:留守儿童权利保障之责任分析 吕春娟
未成年人侵财型犯罪之探微 郭静林芳雅
——以预防再犯为视角
离异家庭子女移民之权利平衡及实现路径 王薇
——以发展权、抚养权、探望权为视角
论困境儿童收养的法律规制 吴国平
公证人职责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体现 杨绍宏
家事与商事实务研究
交易安全与权益保护 宫楠
——股权继承中的多重风险平衡
试论民商事规则在婚姻家庭案件中的法律适用及其冲突 陈建宏
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实证研究离婚纠纷中当事人不能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分割问题 江锦莲舒怡
——兼论民事审判和商事审判在理念上的冲突与取向
论夫妻一方用共同财产以自己名义在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股权分割 卢文捷
子女婚内与父母间借贷关系的举证责任 杨晓林段凤丽
——以《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7条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2条第2款的关系为视角

《家事法实务(2016年卷)》是一部由龙翼飞、夏吟兰主编,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专门针对家事法领域实践操作的权威性著作。该书在2016年推出,汇集了当时家事法领域内最新的立法精神、司法解释以及前沿的实务经验,旨在为从事家事法律服务的律师、法官、学者以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部全面、实用、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具书。 本书的编纂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深刻把握了家事审判在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弱势群体、促进家庭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其内容涵盖了家事法律实践中的方方面面,力求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操作层面的详尽指导。 一、婚姻家庭关系的认定与效力 本书首先深入探讨了婚姻家庭关系的认定与效力问题。这包括对合法婚姻的构成要件的详细阐述,例如结婚的法定年龄、实质要件(如双方真实意愿)、形式要件(如登记)。对于事实婚姻,书中也依据当时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分析了其认定标准、法律后果以及与合法婚姻的区别。 在婚姻效力方面,本书重点解析了可撤销婚姻(如因欺诈、胁迫等)、无效婚姻(如重婚、近亲结婚、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的法定情形,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包括离婚、损害赔偿、财产分割等。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形象地展示了不同情形下法院的裁判思路和依据,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 二、离婚纠纷的解决 离婚是家事法领域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本书对此进行了极其详尽的论述,从法律程序、实体处理到调解与和解,全方位地覆盖了离婚纠纷的各个环节。 离婚程序的选择与操作:书中详细介绍了协议离婚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诉讼离婚的各个阶段,包括起诉、答辩、证据交换、开庭审理、判决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离婚案件(如协议不成、感情破裂、涉及家暴等),提供了具体的程序指导和策略建议。 感情破裂的认定:关于“感情确已破裂”的法定情形,本书不仅引用了《民法典》(当时为《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更结合了大量判例,阐释了如何通过举证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如分居时间、家庭暴力、姘居、虐待遗弃等。 子女抚养权的争夺与确定:子女的抚养问题是离婚案件的核心。本书深入分析了争取抚养权和行使探望权的法律依据和实务操作。在抚养权确定方面,详细阐述了“有利于子女最大利益”的原则,并列举了法院在判断抚养权归属时会综合考虑的因素,如子女的年龄、意愿、父母的抚养能力、生活环境、教育条件等。对于探望权,本书不仅明确了其内容和行使方式,还提供了解决探望权纠纷的实务技巧,包括如何制定探望方案、如何处理探望纠纷等。 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本书对夫妻共同财产的界定、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的法律责任,以及财产分割的原则(如平等分割、照顾女方和子女、照顾无过错方等)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对于房产、车辆、股权、债权、知识产权等特定财产的分割,提供了具体的处理方法和参考标准。此外,书中还特别关注了家庭装修、家具家电等日常财产的分割问题。 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与财产分割相对应,本书也深入探讨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清偿责任以及处理方式。明确了哪些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哪些属于个人债务,以及在离婚时如何进行处理。 三、家庭暴力与特殊家事案件的处理 家庭暴力是破坏家庭和谐的严重问题。本书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详细阐述了家庭暴力的认定标准、受害者权益的保护措施,以及相关法律程序。书中不仅介绍了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程序和要件,还分析了如何收集家庭暴力证据,以及在离婚诉讼中如何将家庭暴力作为加重损害赔偿或财产分割的考量因素。 此外,本书还对其他特殊家事案件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 收养与送养:涉及收养条件的审查、收养登记程序、收养关系的效力以及解除收养关系等问题。 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详细解读了遗嘱的有效性、遗嘱形式、遗嘱的执行,以及法定继承的顺位、继承份额的确定、代位继承、转继承等复杂情况。 遗赠与遗赠扶养协议:明确了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以及遗赠扶养协议的订立、履行和效力。 监护权纠纷:对于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资格的确定、撤销,以及监护职责的履行等问题,提供了详细的法律指导。 四、家事案件的证据规则与调解技巧 家事案件的证据收集和运用至关重要,但也常常面临特殊性。本书针对家事案件的证据特点,如证据的隐匿性、亲属关系的复杂性、情感因素的影响等,详细介绍了各类证据的收集方法、固定技巧以及证明标准。包括如何收集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财产证据、子女抚养能力的证据、家庭暴力的证据等。 同时,书中也强调了调解在家事案件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调解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与当事人建立信任关系、如何引导当事人理性沟通、如何设计合理的调解方案,以及如何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本书认为,家事案件的解决不仅是法律问题的处理,更是对当事人情感、家庭关系的修复,因此调解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五、家事法律服务的创新与发展 《家事法实务(2016年卷)》在总结现有实务经验的基础上,也对家事法律服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书中提及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事案件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例如同居关系纠纷、性骚扰引发的家事纠纷、网络成瘾等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并鼓励从业者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新变化,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总结 总而言之,《家事法实务(2016年卷)》是一部集理论性、实践性、指导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它不仅是对中国家事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的系统梳理,更是对家事法律工作者在处理复杂家事纠纷时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认定与效力、离婚纠纷的解决、特殊家事案件的处理、证据规则与调解技巧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全面而实用的操作指南,对于提升家事法律服务的专业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家庭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当时的家事法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后续家事法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法律院校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为学生传授最前沿、最实用的法律知识。因此,我一直关注着国内家事法领域的研究动态和重要出版物。《家事法实务(2016年卷)》在我看来,是一次重要的学术成果展示。我尤其希望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家事法中那些尚未完全成熟的领域,例如,随着社会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家庭关系和财产形态,这些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得到妥善处理?书中对于“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理念是否有所体现?如何更好地运用调解、心理咨询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推动家事审判的温情化、人本化?我也会关注书中对于裁判文书的撰写风格、说理逻辑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精炼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问题清晰地呈现给当事人,争取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如果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家事法研究方法的指导,或者对未来家事法发展趋势的预测,那将对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社会法律问题的公民,虽然没有直接从事法律行业,但对家事纠纷的处理方式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和看法。我认为,家事法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堆砌,更关乎着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希望《家事法实务》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更加贴近普通民众的方式,解释那些复杂的法律概念。比如,在离婚案件中,子女的抚养权归属问题,除了法律上的“最有利于子女原则”,书中是否能更具体地解释,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情况下,如何判断何种抚养安排最能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再比如,婚姻共同财产的分割,不仅仅是简单地对半分,书中是否能探讨一些更具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例如,对一方长期照顾家庭、放弃职业发展的情况,如何给予合理的补偿?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案例,展现法律如何在保护弱势群体、化解家庭矛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用合法的方式维护家庭的和谐。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基层法院从事家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助理,我对《家事法实务》这本书一直充满期待。我所在的基层法院,案件类型繁杂,尤其是在处理离婚、抚养权、财产分割等家事纠纷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复杂的情况,现有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往往需要结合具体案情进行细致的理解和适用。我特别关注的是,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务操作性之间是如何平衡的。例如,在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方面,如何将最新的儿童福利理念、心理学知识融入到判决考量中,如何界定和审查监护人是否适格,以及在财产分割中如何更加公平合理地考量双方的贡献和需求,特别是在一些长期无业或一方对家庭贡献显著的情况下的处理思路。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家事问题,比如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的分割,或者因家庭暴力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指导和案例分析,这将对我日常的工作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我希望本书不仅仅是罗列法律条文,更能深入剖析相关案例的裁判逻辑,提供具有操作性的裁判文书范本,从而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化解家庭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评分

我是一名关注法律领域发展动态的媒体人,在报道社会新闻时,家事纠纷一直是热点话题。我深知,一个权威、全面的家事法实务指南,对于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促进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家事法实务(2016年卷)》作为一部由知名学者主编的著作,我非常关注它在新闻报道中的参考价值。我希望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家事案件背后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例如,分析导致家庭纠纷频发的原因,探讨法律在预防和化解这些问题上的作用。在报道一些重大或复杂的家事案件时,本书是否能提供相关的法律背景知识,帮助公众理解案件的复杂性,以及法院判决的依据?我也希望本书能够对家事法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如何通过立法和司法实践,构建更加完善的家事法律体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变迁。我更希望,本书能够通过其严谨的论证和丰富的案例,为媒体提供一个观察和报道家事法律问题的权威视角。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的律师,专注于民商事领域,但近年来接触到的家事案件越来越多,迫切需要系统性地提升自己在这一领域的专业能力。《家事法实务(2016年卷)》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特别是龙翼飞和夏吟兰两位主编的组合,他们的学术造诣和实务经验在法律界是有目共睹的。我最感兴趣的是,本书在处理那些跨越法律、伦理、情感的复杂家事纠纷时,是如何给出具体解决方案的。比如,在离婚后的财产分割环节,如何处理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和清偿责任,尤其是在一方恶意转移、隐藏财产的情况下,是否有更有效的证据收集和财产保全方法。另外,对于涉外婚姻的法律适用和子女跨境抚养权的执行,在国际私法和相关公约的框架下,本书是否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我还特别想了解,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除了刑事追责,民事救济途径是否能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例如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申请条件、执行难点以及受害方如何在离婚诉讼中获得更全面的保护。一本能够真正指导实务操作的书,必然需要对这些细节问题有深入的探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