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

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碩 著
圖書標籤:
  • 南北朝
  • 中國曆史
  • 軍事史
  • 政治史
  • 4-6世紀
  • 魏晉南北朝
  • 曆史研究
  • 古代戰爭
  • 政權更迭
  • 社會變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北京文景
ISBN:9787208148314
商品編碼:26133041177
齣版時間:2018-01-01

具體描述

作  者:李碩 著作 定  價:59 齣 版 社:北京文景 齣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頁  數:448 裝  幀:平裝 ISBN:9787208148314 序言(張國剛)
前言
  騎射、衝擊與軍陣:步、騎兵戰術的演變
 早期騎兵戰術特徵:騎射與遊擊
 匈奴騎兵戰術與其經濟形態、社會結構的關係
第二節 《六韜》中的戰國騎兵戰術原則
第三節 秦漢之際的騎兵戰例
第二章 漢匈戰爭與騎兵衝擊戰術的肇端
 漢軍與匈奴的戰術區彆及社會背景
第二節 文帝到武帝:探索中原騎兵進攻戰略
第三節 衛青、霍去病的騎兵戰術革新:從騎射到衝擊
第四節 再論李廣與李陵
第三章 騎兵衝擊戰術的發展期(東漢到西晉)
 劉秀時代的“突騎”作戰
第二節 漢末三國騎兵衝擊戰術的強化
第三節 漢末三國政權的騎兵建設與運用
第四節 西晉的騎兵建設與運用
第四章 騎兵的馬鐙戰術革命與北方民族政權轉型
 關於馬鐙研究的學術史和考古證據
第二節 騎兵衝擊戰術的成熟:馬鐙與馬槊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南北戰爭三百年(中國4-6世紀的軍事與政權)》是作者博士論文的修訂版,由兵種、戰略及政權動員等部分構成,主要從軍事和戰爭史的角度,對中國自東晉十六國至南北朝終結(317-589年)近三百年南北分裂的産生背景、持續及終結的原因,以及分裂對峙時期的戰爭現象進行分析與探討。
作者李碩試圖還原古代冷兵器戰爭的本來麵貌,探討戰爭、戰役背後的諸多製約因素,並從戰爭的角度研究曆史與社會。他的基本觀點是:發生南北分裂的根源,在於北方少數民族騎兵擁有瞭對中原王朝步兵的壓倒性優勢,而南北分裂之所以維持近三百年,與中國南北方的地理環境差異有重要關係,即南方水網叢林地帶不便於北方騎兵作戰,而南方軍隊依賴水運,不適應乾旱的北方環境,所以南北政權都長期難以實現統一;至於南北分裂的終結,則是南北方社會與政治整閤的産物,即北方少數族政權在充分的中原化(漢化、封建化)之後,更有效地利用瞭漢地的軍事資源與軍事手段,等
李碩 著作 李碩,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學中文係本科,清華大學曆史係碩士、博士,現供職於新疆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從事中古軍事史、曆史地理、邊疆民族問題研究。著有《鐵馬樓船北府兵》《從大漠綠洲到玉石山榖:南新疆探索圖文誌》等,在《中華文史論叢》《學術月刊》《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發錶學術論文多篇。     第四節  伐吳之戰過程
    根據各路軍隊的進展,晉伐吳之戰可分為兩個階段。
    從鹹寜五年(279 年)十一月至太康元年(280 年)二月十八日,為靠前階段,戰事主要發生在長江北岸諸地區,以及自三峽至江陵的長江南北兩岸;自太康元年(280 年)二月十八日至三月十五日,為戰事第二階段,王?艦隊從江陵東下,配閤江北各軍攻剋敵沿江諸城塞,順流直下,於三月十五日登陸占領建鄴,盡俘吳後主朝廷,戰事宣告結束。
    在靠前階段的戰事中,各路伐吳軍隊所遇到的抵抗很強烈,且都有較大戰果,但各路統帥對於戰事進度的意見並不一緻,其中很關鍵的爭執,是能否順利渡江。等
《裂痕與新生:中國4-6世紀的兵火與王朝》 在中國曆史的長河中,公元4世紀至6世紀是一段劇烈動蕩,卻又孕育著新生的關鍵時期。這是一個帝國的傷口尚未愈閤,舊秩序土崩瓦解,新的文化與政治力量在廢墟上艱難崛起的時代。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場具體的戰爭,而是試圖描摹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籠罩在中國大地上的濃厚軍事陰影,以及在這陰影之下,無數政權在生存與擴張的殘酷鬥爭中,如何塑造、維係甚至顛覆自身的命運。 這段時期,中國被撕裂成南北兩個不同的世界。在北方,持續的民族遷徙與融閤,催生瞭“五鬍十六國”的紛繁格局。曾經統治中原的漢族政權,在強大的外來衝擊下分崩離析,取而代之的是一係列由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權。這些政權,無論其族源如何,都必須麵對一個共同的挑戰:如何在高壓的軍事環境中生存並建立穩固的統治。軍事實力的強弱,直接決定瞭一個政權的生死存亡。戰車的轟鳴、騎兵的鐵蹄、步卒的呐喊,構成瞭北方大地無休止的戰爭交響麯。為瞭抵禦外敵,也為瞭吞並鄰居,軍事成為瞭驅動社會運轉的最重要齒輪。城池的修建與攻防、軍糧的籌措、兵源的徵發、武器的製造,每一個環節都牽動著王朝的命脈。軍事將領憑藉戰功崛起,掌握著巨大的權力,甚至能夠影響皇權的更迭。邊境的戰事,高原上的衝突,草原與農耕區的拉鋸,都深刻地塑造瞭這一時期的政治版圖和民族關係。 然而,軍事的壓迫並非這一時期的全部。在動蕩中,新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模式也在悄然萌發。一些強大的北方政權,如前秦、北魏,在武力統一的嘗試中,也在探索如何將不同文化背景的民眾納入到統一的框架之下。這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徵服,更是文化、經濟和製度上的整閤。鮮卑族的北魏,在入主中原後,經曆瞭漢化的巨大變革,這不僅是為瞭緩和與漢族民眾的矛盾,更是為瞭建立一個更具效率和穩定性的統治體係。在這一過程中,軍事力量為政治上的整閤提供瞭保障,而政治上的整閤反過來又為軍事擴張和國傢建設提供瞭更堅實的基礎。 與此同時,在南方,晉朝的殘餘政權在江東苟延殘喘,但並未因此而停止內耗與對外防禦。雖然北方戰火連天,但南方政權也並非完全安寜。內部的士族門閥之間的權力鬥爭,依舊是政治舞颱上的主鏇律。然而,為瞭應對北方政權的潛在威脅,南方的統治者也必須時刻保持軍事上的警惕。築城固守,訓練軍隊,雖然不像北方那樣主動齣擊,但防禦性的軍事準備同樣消耗瞭巨大的資源,並深刻影響著朝廷的決策。南方政權也在軍事的基礎上,發展齣瞭獨特的政治文化,如門閥政治下的官僚體係,以及佛教在士族階層中的興盛,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對統治模式産生瞭影響。 更重要的是,4-6世紀的中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節點。絲綢之路上的商隊,駝鈴聲聲,帶來瞭遙遠的文明,也帶來瞭新的軍事技術和理念。佛教的傳入,不僅改變瞭人們的精神世界,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社會結構和政治思想。這些外部的影響,雖然並非直接的軍事對抗,卻在更深層次上,對當時的中國社會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並間接影響瞭各個政權在軍事和政治上的選擇。 本書將深入探討這一時期,北方和南方不同政權在軍事上的各種嘗試與實踐。我們將考察那些在戰火中崛起的將領,他們如何憑藉個人能力和軍事智慧,改變曆史的進程;我們將審視那些為瞭鞏固統治而進行的軍事改革,例如募兵製、府兵製的雛形,以及它們對社會和經濟結構造成的改變;我們還將分析那些導緻王朝覆滅的軍事失誤,那些看似強大的帝國,如何因為一場慘敗而萬劫不復。 然而,軍事的角力並非全部。本書同樣關注在軍事陰影下,政治權力是如何運作和分配的。在北方,新的政權如何試圖建立起一套不同於漢朝的統治體係,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機構如何搭建,法律如何製定,稅收如何徵斂,這些都與軍事實力緊密相連。在南方,門閥士族如何利用其傢族勢力和對朝廷的影響力,維持其政治地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製約君權,這其中也不乏暗中的軍事力量支撐。 此外,我們還將考察不同政權在文化和思想上的探索。在民族融閤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如何碰撞、融閤,又如何催生齣新的藝術、哲學和宗教思想。佛教的興盛,道教的發展,以及對儒傢思想的重新詮釋,都為這一時期的政治統治提供瞭不同的思想資源。這些文化層麵的變化,雖然不直接體現在戰場上,卻深刻影響著統治者的理念、民眾的精神信仰,以及社會的長遠發展方嚮。 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戰役名稱和軍事數字,而是試圖勾勒齣4-6世紀中國社會轉型時期,軍事與政治之間復雜而深刻的互動關係。它是一段關於如何在分裂與動蕩中尋求統一、如何在廢墟上重建秩序、如何在黑暗中孕育新生的曆史畫捲。這是一個充滿血與火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與變革的時代。通過對這一時期的細緻梳理,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國曆史的演進脈絡,以及那些塑造瞭今日中國的古老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並沒有像許多曆史讀物那樣,將曆史事件孤立地呈現,而是以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將4-6世紀這段中國曆史時期,視為一個龐大的、貫穿三百年的“南北戰爭”的整體。作者在書中詳細梳理瞭不同時期、不同地域軍事力量的發展和演變,以及它們如何支撐和塑造瞭當時的政權。我瞭解到,許多我們熟知的戰役和軍事製度,在那個時代都有著其獨特的背景和意義。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軍事層麵,而是將軍事行動與政權構建、鞏固和瓦解的過程緊密地聯係起來,展現瞭軍事力量在曆史進程中的驅動作用。這本書讓我對那個時期中國政治版圖的變遷,以及各政權之間的復雜關係,有瞭更加清晰和深刻的理解。

評分

對於我這種曆史愛好者來說,能夠讀到這樣一本專注於4-6世紀中國軍事與政權關係的著作,簡直是莫大的驚喜。書中對那個時期中國北方和南方地區軍事力量的發展、戰術的運用、以及由此引發的政權更迭,進行瞭非常細緻和深入的探討。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軍事衝突的同時,也充分考慮瞭當時社會經濟、政治製度等因素的影響,使得整個論述更加全麵和立體。讀這本書,我仿佛穿越迴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看到瞭一個個軍事強權如何在亂世中崛起,又如何最終走嚮衰落。它不僅讓我瞭解瞭那個時期中國軍事史上的重要事件,更讓我深刻理解瞭軍事力量與政權興衰之間的緊密聯係,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學術著作。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親身經曆瞭一場跨越三個世紀的宏大戰爭畫捲。作者在梳理“南北戰爭”這一概念時,沒有簡單地將其局限於狹義的南北對峙,而是將視綫延伸到瞭整個4-6世紀,展現瞭那個時代紛繁復雜的軍事衝突和政權格局。書中對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軍事技術、戰術策略進行瞭細緻的描繪,從騎兵的衝擊到步兵的陣列,從弓弩的射程到攻城略地的器械,都仿佛曆曆在目。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將軍事行動與政權運作緊密結閤,揭示瞭軍事力量在鞏固政權、擴張領土、應對危機等方麵起到的決定性作用。讀罷此書,我不再僅僅視那個時代為一群人的混戰,而是看到瞭一幅由軍事力量驅動的、政治格局不斷演變的壯麗圖景,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曆史有瞭前所未有的理解。

評分

剛收到這本書,就被這個書名吸引住瞭。“南北戰爭三百年”,光是這個時間跨度就讓人心生敬畏,再一看“中國4-6世紀”,這不就是中國曆史上那個被譽為“亂世”的魏晉南北朝嗎?我對那個時代一直很感興趣,尤其是那個時期戰亂頻仍,政權更迭,但同時又孕育瞭璀璨的文化和思想。這本書的副標題“軍事與政權”,點明瞭核心內容,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看到,在這三百年裏,軍事力量是如何支撐起一個個政權,又是如何影響著政權的興衰;那些看似短暫存在的王朝,在軍事上有著怎樣的特點?那些赫赫有名的將領,他們的軍事纔能究竟體現在何處?而政權,又如何在戰火紛飛中維係,如何進行統治,如何抵禦外敵,又如何在內部進行權力鬥爭?這本書似乎能為我解開這些睏惑,讓我對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有一個更清晰、更深入的認識。我尤其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鮮為人知的史料和分析,打破我對那個時代刻闆的印象,發現其中更豐富的細節和更宏大的敘事。

評分

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對於“南北戰爭三百年”這個概念是有些疑慮的。畢竟,我們通常談論的“南北朝”時期,雖然戰亂不斷,但“三百年”的說法似乎跨度過大。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逐漸理解瞭作者的意圖。他並非簡單地描述一場持續不斷的戰爭,而是將4-6世紀中國曆史上發生的,特彆是圍繞南北政權對峙展開的,一係列相互關聯的軍事行動和政權更迭,視為一個宏觀的“南北戰爭”時期。書中對這個時期中國北方多個政權的興衰,以及南方政權的演變,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展現瞭軍事力量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軍事衝突的同時,也深入探討瞭各個政權內部的權力結構、經濟基礎以及文化特徵,這使得他對“南北戰爭”的理解更加立體和全麵,也讓我對那個復雜而多變的時代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