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13572 9787111591634 9787111587347
作者: 王见 赵帅 曾鸣 孙昊 曾凡太
丛书名: 物联网工程实战丛书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91634
上架时间:2018-3-9
出版日期:2018 年3月
开本:16开
版次:1-1
所属分类:计算机
1章 云计算数学基础 1
1.1 概率论 1
1.1.1 概率论的发展简史 1
1.1.2 随机事件 2
1.1.3 随机事件的概率 3
1.2 数理统计基础 6
1.2.1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6
1.2.2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9
1.2.3 随机变量的基本定理 11
1.3 分布式计算介绍 12
1.3.1 分布式计算概念 12
1.3.2 分布式计算的发展历史 12
1.3.3 分布式计算结构 13
1.3.4 主要分布式技术 13
1.4 网格计算介绍 14
1.4.1 网格的产生 15
1.4.2 网格技术的特征 15
传感器是物联网信息之源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
序言
1章绪论
1.1信息物理概述
1.2物联网概述
1.3从物理学到信息物理学的演进
1.4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进
1.4.1物联网对工业自动化的推动作用
1.4.2物联网对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作用
1.4.3物联网的特征
1.4.4物联网类别
1.4.5物联网理解偏差
1.5小结
1.6习题
参考文献
2章信息论基础
2.1信息论概述
2.1.1信息发展简史
2.1.2信息定义
2.1.3信息科学发展
2.1.4信息推动社会进步
22狭义信息论
我最近对智能家居领域非常着迷,所以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了解相关技术的书籍。在翻阅过程中,一本关于物联网的书引起了我的注意,其中关于“信息感知”的部分,为我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路。它详细阐述了各种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从最基本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到更复杂的图像、声音传感器,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非接触式感知”的探讨印象深刻,比如通过雷达或红外线来检测物体的存在和移动,这在智能家居的安全监控和用户行为分析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虽然书中没有涉及具体的编程实现,但它对这些感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的梳理,让我对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智能的家居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物联网的“感知”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只有准确、全面地感知信息,才能做出更智能化的决策和响应。
评分我一直对云计算和大数据这两个概念很感兴趣,所以最近也关注了一些相关的书籍。读到一本提到“物联网之云”的书,里面关于云平台搭建的部分,虽然有些地方让我觉得讲得不够深入,但是它确实为我打开了另一扇门。书里介绍了物联网设备接入云平台的方式,比如各种协议的选择,以及数据如何在云端进行存储和管理。我特别喜欢它里面关于“大数据处理”的章节,虽然没有深入到复杂的算法,但它解释了为什么物联网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以及为什么我们需要专门的技术来处理这些数据。比如,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分析,最终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书中提到了一些数据分析的案例,虽然不够具体,但足以让我意识到,物联网的真正价值在于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而不是简单地收集。它让我明白,物联网不仅仅是连接设备,更重要的是连接数据,并通过数据来驱动决策和创新。这种从“连接”到“智能”的转变,是物联网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很好的启示。
评分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物联网的书,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这本书的某些部分确实让我耳目一新。尤其是一些关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概念,它把现实世界中的物理设备通过传感器连接到数字世界,再通过计算和分析来控制和优化这些物理过程,这个想法本身就充满未来感。书里提到的一些传感器原理和数据采集方式,虽然讲得比较基础,但让我对物联网的“感知”能力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如何通过温度、湿度、压力等传感器来实时监测环境,或者通过摄像头、麦克风等采集更丰富的信息。我尤其对书里描绘的,一个智能城市如何在这些基础的“感知”之上,实现交通流量优化、能源管理、甚至是灾害预警的场景感到兴奋。虽然书里并没有深入到具体的技术实现细节,但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概念框架,让我看到了物联网从最基础的“感官”出发,如何一步步构建出更复杂的智能系统。这种从“是什么”到“能做什么”的逻辑梳理,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抓住物联网的核心要义,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初步的认知。
评分最近在技术学习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关于“云平台”的讨论。恰好读到一本关于物联网的书,其中关于“云平台搭建”的部分,让我对如何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无缝对接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探讨了物联网设备与云端平台的交互方式,包括数据传输、设备管理以及服务发布等关键环节。虽然书中对具体的平台选型和技术栈的介绍不够详尽,但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个物联网云平台的整体架构和运作流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微服务架构”在云平台搭建中的应用感到好奇,它如何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可伸缩、高可用、易于扩展的平台。这让我意识到,搭建一个稳定可靠的物联网云平台,是实现物联网应用落地的关键一步,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概念性指导,让我对这一复杂的技术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
评分我对物联网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寻找相关资料时,一本关于物联网的书籍引起了我的注意。书中关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内容,让我对工业物联网的实现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它阐述了如何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将物理世界的设备连接到数字世界,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优化和预测。书中提到的“数字孪生”概念,即为物理实体创建一个虚拟模型,并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和优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让我意识到,工业物联网不仅仅是设备的连接,更是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改造,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安全。虽然书中没有涉及具体的工业应用案例,但它为我构建了一个宏观的认知框架,让我对工业物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