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7册】中国战争史1-7册/武国卿/这部是有着学术补白意义的中国战争专题研究著作

【全7册】中国战争史1-7册/武国卿/这部是有着学术补白意义的中国战争专题研究著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武国卿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战争史
  • 军事史
  • 武国卿
  • 历史
  • 战争
  • 中国历史
  • 专题研究
  • 学术著作
  • 历史军事
  • 两岸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至诚经典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ISBN:9787010145655
商品编码:26158936684
包装:平装
开本:正16开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中国战争史【1-7】册 




9787010145617                           中国战争史(第一卷)          108.00
9787010145624                           中国战争史(第二卷)           90.00
9787010145631                           中国战争史(第三卷)           89.00
9787010145709                           中国战争史(第四卷)           92.00 
9787010145693                           中国战争史(第五卷)           105.00
9787010145648                           中国战争史(第六卷)           115.00
9787010145655                           中国战争史(第七卷)           78.00   


内容简介

毛泽东主席早在1939年1月给友人的通信中就有撰写《中国战争史》的宏愿,但是由于主席忙于指挥千军万马进行革命战争,其宏愿未能实现。本书作者曾受叶剑英元帅鼓励,几十年来潜心研究中国战争史,写成了这部有着学术补白意义的中国战争专题研究著作。其中,自上古西周时期至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战争史内容已公开出版发行,国内外读者反映较为热烈,发行8000套,美日等国出版商来电询问出版全书事宜,港澳台书商也曾询问代理版权事宜。 
本套书共计7卷。本书为第六卷,是元朝、明朝时期的战争史。把我国从远古至民国初年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战争分卷立册叙述。全书依据历代正史资料和军事典籍,本着忠于历史、古为今用的原则,选取影响深远的战争史实,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力图从中国丰富多采的战争史中发掘有益的精神财富。



《中国战争史》第一至第七卷:一部宏大叙事的军事画卷 《中国战争史》系列,由著名历史学家武国卿先生倾力编撰,共计七卷,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战争史诗,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两千余年中国军事冲突的宏大画卷。这部鸿篇巨制,绝非简单的战役罗列,而是深入剖析战争的根源、发展、影响,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战略思想与军事智慧,旨在填补中国战争专题研究的学术空白,为读者呈现一部具有高度史学价值与思想深度的著作。 第一卷:文明初啼与早期征伐(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 本卷聚焦于中华文明的萌芽时期,以及夏、商、周三代早期所发生的各类军事冲突。从传说中的夏禹治水,到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再到周公东征,作者以扎实的史料考证,勾勒出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军事力量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本卷不仅关注大型王朝间的争霸战争,也深入探讨了部落间的冲突、戎狄等周边部族的活动,以及早期军事制度的雏形,如车战的兴起、青铜兵器的使用等。通过对这些早期战争的梳理,我们可以窥见中华文明早期在对抗自然与外敌、奠定国家基础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与奋斗,以及由此形成的早期军事文化与战略观念。 第二卷:春秋争霸与战国风云(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也是战争形态发生深刻演变的时期。本卷详尽描绘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复杂局面,从齐桓公的九合诸侯,到晋楚争霸,再到吴越争霸,作者剖析了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对比如何影响战争的进程与结果。进入战国时期,战争的规模与烈度空前提升,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军事技术与战术得到长足发展。本卷深入研究了合纵连横的战略博弈,以及魏、赵、韩、秦、楚、燕、齐七国之间此起彼伏的兼并战争。对于兵家孙子、吴起、孙膑等军事思想家的产生与发展,本卷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 第三卷:大一统的烽火与帝国的奠基(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本卷的核心是秦朝的统一战争,以及汉朝早期巩固统一、对外扩张的历程。秦始皇如何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横扫六合,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本卷进行了详尽的解读。接着,笔锋转向汉初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争霸,以及汉朝对匈奴的长期战争。作者着重分析了秦汉时期军事制度的变革,如郡县制的军事化、军功爵制的激励作用、以及国家机器对战争资源的调动能力。同时,也关注了这一时期对外战争的特点,如对匈奴的骑兵战术,以及长城防御体系的建立,这些都为中华帝国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卷:魏晋南北朝的分裂与征伐(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这是一个长期处于分裂与战乱的时代,也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充满复杂性的时期。本卷详细梳理了三国鼎立时期的战争,从曹操的统一北方,到诸葛亮北伐,再到东吴的偏安江东,作者勾勒了各方势力此消彼长的军事态势。随后,笔锋转向西晋的短暂统一,以及东晋十六国的混乱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与汉族政权的对峙,带来了军事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催生了新的军事技术与战术。本卷深入研究了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军事冲突,以及北方游牧民族骑兵战术对中原战争模式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了这一时期南方政权的军事演变,如淝水之战的以少胜多等经典战例。 第五卷:隋唐盛世的军威与边疆 本卷聚焦于隋朝的短暂辉煌及其迅速灭亡的原因,以及唐朝盛世的军事成就与边疆经营。隋朝如何统一中国,又为何迅速走向灭亡,军事层面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本卷详细分析了隋朝的对外战争,如征讨高句丽的失败,以及其庞大军事机器对国家财政的重压。接着,笔锋转向唐朝,这是中国历史上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时期之一。从唐太宗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到唐朝对突厥、吐蕃、薛延陀等北方和西部民族的军事压制,以及对东亚各国的影响力,本卷进行了全面展示。作者着重分析了唐朝强大的骑兵力量、先进的军事组织与装备,以及其开放包容的军事文化,这些共同造就了唐朝辉煌的边疆局面。 第六卷:五代十国的乱局与宋朝的军事困境 本卷描绘了唐朝灭亡后,中国再度陷入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以及宋朝建立后所面临的严峻军事挑战。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各地方割据势力犬牙交错,战争成为常态。本卷梳理了这一时期的主要战役与军事特点,展现了乱世中军事力量的脆弱与反复。随后,笔锋转向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文治著称,但军事上面临巨大压力的朝代。本卷深入剖析了宋朝与辽、西夏、金等北方强邻之间的长期军事对抗,以及其在军事技术、战术、兵员素质等方面所存在的困境。作者着重分析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对军事发展的影响,以及其在军事改革上的努力与局限,如火器的发展等,这些都构成了宋朝军事史的独特篇章。 第七卷:辽、金、元、明的征服与反抗 本卷将目光投向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强大王朝,以及汉族政权的艰难抵抗与兴衰。从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到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再到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本卷详尽描述了这些游牧民族如何凭借强大的骑兵力量,征服中原,建立起横跨亚欧的大帝国。作者分析了这些游牧民族的军事制度、战术特点,以及他们对中国军事史带来的深刻影响。同时,本卷也关注了汉族政权如南宋、明朝在面对强大外敌时的抵抗与反抗,以及明朝在军事制度、武器装备、边防策略上的演变。从元朝对欧亚大陆的征服,到明朝在抵御蒙古、倭寇等方面的斗争,本卷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军事历史视野,以及不同文明与军事力量间的激烈碰撞。 《中国战争史》系列,以其宏大的史观、严谨的考证、深刻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部中国古代军事史的百科全书。武国卿先生通过对数千年战争的梳理与解读,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侮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英勇与智慧,也揭示了战争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复杂互动。这部著作,对于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军事思想,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不仅是历史爱好者的珍贵读物,也是军事研究者、战略家们案头的必备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关于中国战争史的巨著,真的让我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颠覆性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古代战争的策略都是千篇一律的,无非是“以少胜多”、“声东击西”之类的。但书中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战争的分析,特别是对孙子兵法之外的各种军事学说的阐述,简直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阵法”的研究,比如“八卦阵”、“九宫阵”等,以及它们在实战中的运用。作者不仅引用了大量史料来佐证这些阵法的存在和效果,还试图去还原这些阵法的具体布阵方式和变化。这让我意识到,中国古代的军事指挥官们,并非只是依靠个人勇武,而是有着非常严谨的理论体系和战术设计。书中对诸子百家军事思想的梳理,也让我看到了不同学派在战争观上的差异和碰撞,比如法家强调严刑峻法下的军队纪律,而道家则更注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这种对军事思想深层次的挖掘,让战争不再仅仅是刀光剑影的武力对抗,而是上升到了智谋与哲学的层面,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

通读这套【全7册】中国战争史,我对明朝的军事变革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提到明朝,总是会想到“土木堡之变”的耻辱,以及后期逐渐衰落的印象。但书中对明朝早期军事制度的详细分析,比如卫所制的建立和运作,以及明朝军队在统一战争和抵御外敌(如北方的蒙古和东南沿海的倭寇)中所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都让我眼前一亮。书中对火器在明朝军事中的应用也做了深入的探讨,从早期的滑膛枪、火炮,到后期发展的各种改进型火器,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分析了这些火器对战术和战局的影响。特别是书中对戚继光领导下的抗倭战争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内忧外患中仍然能够焕发出强大战斗力的明朝军队。戚家军的“鸳鸯阵”、“戚家刀”等,都成为了经典的军事符号。书中也提及了明朝在军事技术上的进步,以及与西方在火器方面的交流,这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军事发展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有着其自身的脉络和演进。

评分

这套书在讲述中国古代战争史的宏大叙事中,对于一些被历史长河所淹没的局部冲突的细致描绘,着实令人惊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三国时期南方战事的章节。我们通常的认知里,三国争霸主要集中在北方,但书中却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东吴是如何在孙权等人的领导下,巩固其在江南的统治,并与曹魏、蜀汉进行拉锯战的。书中对于东吴水军的建设和作战方式的描述,比如如何利用长江的地理优势,如何进行火攻,以及如何组织水上大规模的战斗,都让我看到了一个不同于北方陆战的独特军事体系。此外,书中也提到了东吴与山越等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冲突,以及东吴如何通过招抚、分化等手段来处理这些内部矛盾,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其后方的稳定,从而能够持续与北方的强敌抗衡。这种对南方战场和内部治理的细致呈现,使得三国鼎立的局面不再是简单的“魏蜀吴”三方力量的角逐,而是充满了地域特色和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

评分

终于读完了这套【全7册】中国战争史,感觉像是走过了一段漫长而厚重的历史长河。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宋辽战争的论述。以往对宋朝的印象总是停留在“积贫积弱”上,但通过这套书,我看到了宋朝在军事上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及他们为了应对辽国强大骑兵所做出的努力。书中对宋军战术的分析,比如“步兵为主,辅以弓弩和少量骑兵”的配置,以及在防御作战中如何利用地形和城池进行消耗,都让我对宋朝的军事智慧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书中详细描述了宋朝是如何在高粱河之战后,吸取教训,不断改进装备和战术,并且在杨家将等一系列抗辽战役中展现出的顽强斗志,这与我之前认为的宋朝一味被动挨打的印象截然不同。作者在梳理战役细节的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宋朝与辽朝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互影响,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让整个宋辽的恩怨纠葛显得更加立体和真实。读完这部分,我仿佛能听到战场上金戈铁马的声音,感受到将士们浴血奋战的悲壮。

评分

这套书的价值,还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战役和人物,而是试图去探究战争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明清易代战争的部分。通常我们关注的是清军入关的武力征服,但书中却详细剖析了明朝内部的政治腐败、农民起义的兴起,以及明末军队的战斗力衰退等一系列导致其灭亡的深层原因。然后,再分析清军是如何利用这些内部矛盾,采取军事和政治相结合的策略,最终实现全国统一的。书中对清朝早期军事制度的建立,比如八旗制度和绿营制度的形成,以及它们在巩固统治和对外扩张中所起到的作用,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更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书中还探讨了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民族关系的长远影响,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让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不再是简单的政权更迭,而是对整个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这种宏观的视角和对细节的把握,让这部作品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