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康德的道德哲学 | 作者 | 牟宗三 |
| 定价 | 62.00元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ISBN | 9787546394534 | 出版日期 | 2013-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568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康德的两部代表作《道德的形上学之基本原则》与《实践理性之批判》为主要研究对象,牟宗三先生选译英国人阿保特对康德作品的翻译,将康德作品由英译本翻译为中译本,他认为不读康德,便不能言吸收康德,“若吾辈若不能以独立之中文阅读康德、理解康德,便不能言吸收康德,而吾辈亦无法参与世界之康德学。”牟先生比较康德哲学与儒家义理之异同,显出他对中西两个哲学传统的深入理解。可以说,他在本书中所附的注解大大提高了译本的价值。 |
| 作者简介 | |
|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当代新儒学的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心体与性体》、《道德的理想主义》、《历史哲学》、《佛性与般若》、《才性与玄理》、《圆善论》等28部;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断力之批判》3部译注作品。其哲学成就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在现代发展的新水平,其影响力具有世界水平。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 |
| 目录 | |
| 二版改正志言 译者之言 一 康德:道德的形上学之基本原则 序 节 从道德之通常的理性知识转至哲学的知识
第二节 从通俗的道德哲学转至道德的形上学
…… 二 康德:实践理性的批判 结语 附录一 道德学的形上成素之序论 附录二 《道德学》论良心 |
| 编辑推荐 | |
| ●新儒学集大成者经典译注。 ●**“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毕生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牟宗三《康德:判断力之批判》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最近在寻找一些能够真正提升思维质量的书籍,而不是那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的“快餐式”哲学读物。我对那种将晦涩理论简单化的做法持保留态度,因为哲学魅力往往就在于其内在的张力与复杂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在我看来,是西方思想史上最雄伟的智识建筑之一,它建立了一套超越经验的、纯粹理性的道德规范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呈现出这种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力量,而不是仅仅提供一个道德口号的集合。我很想知道,在牟宗三先生的笔下,康德的“范畴”是如何在道德实践领域中运作的?那个著名的“无限制的普遍化”测试,究竟是如何在一系列复杂的道德困境中展现其不可动摇的地位的?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对康德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尤其是在面对后世对康德“形式主义”的质疑时,牟宗三的观点是否能为这种批评提供有力的辩护,或者提出了更具洞察力的修正?我对任何试图简化康德的人都感到警惕,我需要的是对原著精神的忠实、深刻且富有穿透力的阐释,能够让我体会到那种“义务之感”的崇高与必然性。
评分这本《牟宗三文集:康德的道德哲学》的标题,光是看到“牟宗三”和“康德”的组合,就让人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我个人一直对康德的先验哲学,尤其是他的实践理性理论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苦于原著的晦涩难懂,总是不得要领。市面上关于康德哲学的解读汗牛充栋,真正能将深奥的形而上学与日常伦理关怀结合起来的佳作却凤毛麟角。因此,我迫切地希望能从牟宗三先生的论述中,找到一条清晰的路径,去理解“善良意志”、“绝对命令”这些概念的真正内涵。我尤其关注他如何处理康德的“人是目的”这一论断,这不仅仅是一个道德原则,更是对现代主体性危机的一种深刻回应。如果这本书能将康德的道德构建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良知自律”进行某种深层次的对话,那无疑会是一次思想上的盛宴。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穿透康德文本的表象,直达其道德哲学的核心精神,而非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罗列与转述上。这种期待,源于对真正原创性思想阐释的渴求,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新的阅读康德的视角,激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说实话,我对哲学著作的阅读习惯是比较偏向于那些能够引发我进行自我反思和生活实践的。康德的实践理性,其核心魅力就在于它要求个体承担起自我立法的责任。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希望它能成为我内心道德指南的有力支撑。我希望看到的不是冰冷的逻辑推演,而是蕴含着深刻人性洞察的论述。例如,当我们在现实中面临“说谎”与“维护他人利益”之间的两难选择时,康德的教条主义常常受到挑战。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康德如何处理这种“德性伦理”与“义务论”之间的张力,那就太棒了。我非常好奇牟宗三如何在他的框架内,为康德的道德律令找到一个既能保持其普适性,又不至于在人情世故面前显得僵硬的解释路径。我更看重的是,阅读完这本书后,我能否更坚定地以一种“自律”而非“他律”的方式去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理解道德选择背后的那份自由与尊严,而不是仅仅屈服于外在的规范或惩罚的恐惧。
评分我对哲学著作的阅读往往抱着一种探险的心态,去探索思想家构建世界的底层逻辑。康德的道德哲学,在我看来,是人类理性为自己设定的最高标杆。我尤其想知道,牟宗三先生是如何处理康德关于“自由”的辩证法的?自由作为道德的前提,如何在一个被因果律支配的现象界中得以确立?这涉及到康德认识论和实践哲学的交汇点,是整个体系中最精妙也最易被误解的部分。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梳理出康德在现象与本体两个领域间的微妙平衡,以及他如何通过“道德法则的自觉”来证明人类的自由实在性。如果书中能对康德晚期对“目的王国”的描绘进行细致的阐述,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人类共同体理想之中,那就更符合我对道德哲学社会意义的期待了。我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的精确重述,更是对这种理论在构建人类共同体理想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洞察。
评分从装帧和出版信息来看,这套文集似乎是经过精心编排的,这让我对内容质量有了初步的信任。我通常不太相信那种一蹴而就的“快速入门”读物,哲学思考需要沉淀和积累。我关注的重点在于,牟宗三先生作为一代儒学大家,他在解读西方形而上学巨匠康德时,会采用何种独特的“诠释学进路”。康德的“知性”与“理性”的二元结构,对中国思想体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避免用中国传统概念硬套西方的体系,同时又能发掘出两者思想深处的共鸣点,是衡量一部优秀译介作品的关键。我期待这本书能在方法论上展现出一种跨文化的融会贯通,而非简单的对译。比如,他对“定言令式”的理解,是否能够与儒家“义理”的担当精神产生某种奇妙的呼应?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对话的姿态,而不是单方面的介绍或赞美,要能看到作者对康德理论的深刻辨析和自我消化,从而形成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思想结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