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工藝與鑒賞

核雕--工藝與鑒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承莉君 編
圖書標籤:
  • 核雕
  • 工藝
  • 鑒賞
  • 傳統工藝
  • 雕刻藝術
  • 文房四寶
  • 收藏
  • 民間藝術
  • 手工藝品
  • 藝術品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土星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
ISBN:9787122278463
商品編碼:26621441670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核雕--工藝與鑒賞
  • 作者:承莉君
  • 定價:68
  • 齣版社:化學工業
  • ISBN號:9787122278463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6-11-01
  • 印刷時間:2016-11-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119
  • 字數:114韆字

編輯推薦語

朋友們,還記得中學時背過的《核舟記》?那方寸之間,美輪美奐的藝術品曾經讓我們嘆為觀止。如今,精美的核雕藝術佳作重現瞭當年的**技藝。想知道核雕工藝品是怎麼設計的?什麼樣的作品纔能稱得上刀工精美、技藝精湛?想瞭解收藏級的核雕工藝品是什麼樣的?承莉君著的《核雕--工藝與鑒賞》邀請****工藝美術師,沉浸核雕創作逾20年的蘇州工藝美術大師親自帶您領略核雕藝術的魅力。

內容提要

核雕即在橄欖核等果核上麵進行微雕,2008年已 被列入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如今,古老的技 藝與傳承煥發齣新的光彩,核雕工藝品已經被廣大的 玩傢和藏友認可和追捧,銷售量和價格一路飆升。承 莉君著的《核雕--工藝與鑒賞》邀請從事核雕藝術品 創作20餘年,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編寫,詳細介紹瞭 核雕的工藝品創作和設計思路、雕刻技法、把玩和收 藏的注意事項以及近代核雕大師們的傳世名作的賞析 。
     本書適宜核雕的玩傢和藏友閱讀。
    

作者簡介

承莉君,女,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從事核雕創作逾20年,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傢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蘇州市民間工藝傢、****工藝美術師、《光福核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蘇州市核雕藝術傢協會副會長、蘇州市舟山核雕行業協會副會長、蘇州市雕塑協會理事、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實訓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藝術顧問”。

目錄

第一章 核雕的曆史淵源
第二章 蘇作核雕
第三章 橄欖核雕的技法和創作
一、橄欖核雕創作思路
二、雕刻技法
三、核雕的工藝示例
第四章 橄欖核雕的鑒賞
第五章 橄欖核雕的保養
第六章 核雕的把玩與收藏
第七章 核雕工藝品近年拍賣摘錄
附錄
附錄一 《核舟記》
附錄二 《核工記》
參考文獻


《方寸之間:微雕技藝與審美探源》 在人類文明的漫長畫捲中,總有一些技藝,以其驚人的精巧和深邃的意境,挑戰著我們對物質與藝術的認知邊界。它們將宏大的世界濃縮於方寸之間,將生命的靈動與思想的深度凝固於細微之處。本書《方寸之間:微雕技藝與審美探源》正是對這樣一種古老而迷人的藝術形式的深入探索。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種特定的材質或地域性的雕刻手法,而是將視角放諸於“微雕”這一藝術門類本身。我們將在書中追溯微雕技藝的起源與發展脈絡,從古代先民對自然石子、骨片、牙齒的初步雕琢,到曆代工匠們在金屬、象牙、竹木等多種材質上進行的精湛創作,展現微雕藝術如何在時光的流轉中不斷演變,並融入不同地域的文化審美。我們將細緻梳理微雕技藝在不同曆史時期湧現齣的代錶性流派、風格特點以及工藝上的突破,力求呈現一幅豐富多元的微雕藝術發展圖景。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深入剖析微雕藝術的審美內涵。微雕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其技藝的高超,更在於它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我們將在書中探討,微雕藝術傢如何通過極小的空間,營造齣磅礴的氣勢,寄托深沉的情感,甚至錶達精妙的哲學觀念。本書將從構圖、造型、神韻、意境等多個維度,解析微雕作品的審美價值,引導讀者欣賞其中蘊含的東方哲學智慧、自然觀以及對人生百態的深刻體悟。我們將分析那些看似簡單的綫條、點綴,如何組閤成意蘊無窮的畫麵,又如何以一種含蓄而雋永的方式觸動人心。 本書的研究範圍廣泛,它將涉及多種微雕技藝的錶現形式。無論是精雕細琢於堅硬石料之上,令紋理躍然的石刻微雕;還是將生命力的脈絡展露於縴細毫厘的骨雕、牙雕;亦或是於竹節、果核等天然載體上揮灑創造的植物微雕;再到那些在金屬錶麵鏤刻齣細膩圖案的金屬微雕,都將在本書的視野之內。我們會逐一介紹這些技藝的獨特之處,分析其在材質選擇、工具運用、雕刻技巧上的差異與共通之處。 同時,《方寸之間:微雕技藝與審美探源》也將觸及微雕藝術在當代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微雕藝術是否麵臨挑戰?新的技術手段能否為傳統微雕注入新的生命力?當代藝術傢們又在探索怎樣的創新之路?本書將通過對當代微雕藝術傢的采訪和作品分析,展現這一古老藝術在現代語境下的傳承與創新,以及其在文化交流和藝術市場中的獨特價值。 本書旨在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收藏傢、工藝美術從業者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本全麵而深入的參考讀物。通過閱讀本書,您將不僅能夠欣賞到微雕藝術的精湛技藝,更能領略其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與獨特審美情趣,從而在方寸之間,品味齣無窮的藝術魅力與人生智慧。我們希望,本書能成為一座橋梁,連接您與那些在毫厘間綻放的非凡藝術,讓您在細細品味中,獲得一次關於技藝、美學與人文精神的深度洗禮。

用戶評價

評分

《核雕——工藝與鑒賞》這本書,聽起來就充滿瞭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我一直覺得,一件好的工藝品,不僅僅是物件本身,更是它所承載的文化、曆史和匠人的精神。核雕,這種將微觀世界雕刻得如此齣神入化的藝術,總讓我感到驚嘆。我特彆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讀核雕背後的美學理念?它會深入到核雕的創作過程中,講述從構思到完成的每一個細節嗎?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不同流派的核雕風格,比如蘇州核雕、山東核雕等,它們各自有什麼鮮明的特點和代錶性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關於“鑒賞”,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清晰的評價標準。我想要知道,如何去區分一件核雕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工藝水平?如何從作品的雕刻技法、人物錶情、山水意境,甚至是一些細小的輔助元素(如底座、配飾等)來判斷其優劣?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帶著更專業的眼光去欣賞核雕,不再隻是被錶麵的精巧所迷惑,而是能夠真正地領略到這門古老藝術的博大精深。

評分

說實話,我對核雕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圖片和片段的介紹。總覺得這是一種很神秘的藝術,仿佛隻有那些擁有“神之手”的工匠纔能駕馭。但這次偶然看到《核雕——工藝與鑒賞》這本書,我被它所吸引的不僅僅是書名本身,更是它所蘊含的“工藝”與“鑒賞”這兩個關鍵詞。工藝,意味著這本書會深入到核雕的製作過程,從選材、構思、設計到具體的雕刻技法,一步步地揭示其精髓。我特彆想知道,不同的核材(比如橄欖核、桃核等)在雕刻時有什麼區彆?雕刻工具又是怎樣的?是否有特彆的講究?而“鑒賞”,則意味著這本書不僅僅是教學,更是一種引導,教我們如何去欣賞一件核雕作品的價值,如何去辨彆其優劣。這對於我這樣一個門外漢來說,實在太重要瞭。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鑒賞的“秘訣”,比如從綫條的流暢度、人物的錶情神態、山水的意境錶現,甚至是款識的筆法等等,去體會一件作品的生命力。我想,如果能讀懂一件核雕背後的故事和匠人的心意,那將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

評分

拿起《核雕——工藝與鑒賞》這本書,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種沉甸甸的曆史感。核雕,這門藝術,承載著多少代匠人的心血和智慧,又在方寸之間訴說著多少故事。我一直認為,真正的藝術,不僅僅在於其外在的精美,更在於其內在的文化底蘊和情感的傳遞。這本書,從“工藝”二字切入,無疑會讓我們窺探到核雕這門技藝的精妙之處,瞭解它是如何在微小的核材上綻放齣無限的生命力。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講解各種雕刻技法,比如綫雕、浮雕、圓雕等,以及它們在不同題材上的應用。同時,我更看重的是“鑒賞”這一部分。在我看來,能夠真正地欣賞一件藝術品,需要的是一種有根基的判斷力。這本書能否為我提供一套係統的鑒賞方法?比如,如何從構圖的巧妙、綫條的力度、神韻的把握,乃至作品的時代特徵來評價一件核雕作品的藝術價值?我希望它能幫助我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讓我不再僅僅停留在“好看”的層麵,而是能夠深入理解核雕藝術的魅力所在,領略那些隱藏在細微之處的匠心獨運。

評分

《核雕——工藝與鑒賞》這本書,單從書名就能感受到一股撲麵而來的藝術氣息。我一直對那些需要極高技巧和耐心的手工藝充滿瞭敬意,而核雕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想象一下,在一個隻有指甲蓋大小的物體上,雕刻齣栩栩如生的人物、層次分明的山水,這本身就是一種奇跡。我非常好奇,書裏會如何剖析這些“奇跡”是如何誕生的?它會詳細介紹核雕的起源和發展脈絡嗎?不同地區、不同時期的核雕作品又會展現齣怎樣的風格差異?尤其是“工藝”這個詞,讓我期待能看到具體的雕刻技巧、工具的使用方法,甚至是一些獨門絕技的揭秘。而“鑒賞”部分,則是我更看重的。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會我如何去“讀懂”一件核雕,如何從細節中品味齣作者的功力,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藝術水平。比如,如何判斷一件作品的“神韻”,如何欣賞其“氣韻生動”,又如何辨彆那些具有收藏價值的精品?這本書,或許能成為我通往核雕鑒賞之路的啓濛導師。

評分

《核雕——工藝與鑒賞》這本書,光看書名就透著一股子古樸而精緻的韻味,仿佛能聞到木頭特有的清香,看到指尖在橄欖核上細細雕琢的畫麵。我一直對那些精巧的手工藝品情有獨鍾,尤其是能夠將方寸之地玩齣乾坤的微雕藝術。核雕,這個名字本身就充滿瞭挑戰和驚喜,能在一顆小小的果核上刻畫齣細膩的人物、山水、花鳥,這需要何等的耐心、技藝和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我尤其好奇,古時候的匠人們是如何在沒有現代精密工具的情況下,完成如此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的?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這門古老技藝的窗口。我期待它能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娓娓道來核雕的曆史淵源、不同流派的風格特點,以及那些流傳韆古的經典作品背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如何“鑒賞”核雕,懂得其中的門道,不再隻是泛泛地欣賞,而是能品味齣雕刻的精妙之處,感受到作者傾注的心血和智慧。這本書,或許能讓我對“指尖上的藝術”有一個全新的認識,甚至激發我親手嘗試一番的衝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