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莉莎·瑪麗安·巴特勒(Eliza Marian Butler,1885—1959),畢業於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德意誌問題專傢,曾在**次世界大戰中,擔任位於俄國和馬其頓前綫的蘇格蘭陣營的翻譯及醫護人員,後任教於劍橋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希臘對德意誌的暴政》是其很有影響力的作品,初版於1934年,曾遭納粹毀禁,戰後成為英語世界的經典。
第一章 概要
第二章 發現者:溫剋爾曼(1717~1768)
希臘今生
羅馬
愛欲
宿命
拉奧孔神話
第三章 闡釋者們:萊辛(1729~1781)與赫爾德(1744~1803)
萊辛現身
拉奧孔再現
赫爾德迴應“拉奧孔”
入侵
第四章 創造者:歌德(1749~1832)
普羅米修斯
伊菲革涅亞
意大利
溫剋爾曼的羅馬
荷馬傢族
海倫娜
惡靈
第五章 敵對者:席勒(1759~1805)
戰敗的“巨人”
青年劇
希臘諸神
滾蛋吧!
命運
第六章 殉道者:荷爾德林(1770~1843)
伊卡路斯
著魔
狄俄迪瑪
蒼白的加利利人
斯卡達內利
第七章 反叛者:海涅(1797~1856)
路西法
作為鬼魂的諸神
作為魔鬼的諸神
流亡中的諸神
歡迎你,酒神巴剋斯!
第八章 餘波
溫剋爾曼再生:海因裏希·施裏曼(1822~1890)
酒神:弗裏德裏希·尼采(1844~1900)
神話傢:卡爾·斯皮特勒(1845~1924)
秘法傢:斯蒂凡·喬治(1868~1933)
結論
原始資料選
索引
附論 暴政都是人類自己建立起來的
這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書!作為一名長期以來對古典文明和德國文學都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渴望找到能將這兩者深刻聯係起來的作品。《希臘對德意誌的暴政——論希臘藝術與詩歌對德意誌偉大作傢的影響(精)》似乎正是這樣一本能滿足我多年夙願的著作。雖然我尚未深入閱讀,但單從書名就可以窺見其宏大的野心: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希臘影響的痕跡,而是要探討一種“暴政”般的、甚至是顛覆性的力量,如何通過古希臘的藝術與詩歌,在德意誌的文學巨匠心中激起波瀾,塑造瞭他們思想的形態,甚至改變瞭他們的創作軌跡。這是一種多麼令人興奮的設想!我們都知道,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基石,其藝術的完美比例,詩歌的深刻哲思,哲學的人文關懷,都在西方思想史上留下瞭不可磨滅的印記。而德國文學,以其深沉、理性、對本體和精神世界的探索而著稱,又如何在與這股強大古老力量的碰撞中,産生瞭如此獨特而輝煌的成就?這本書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德國作傢,去理解他們作品背後那股遙遠而又強大的源泉。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具體地闡釋這種“暴政”的運作方式,又是哪些具體的藝術作品或詩歌篇章,成為瞭點燃德國文學火焰的火種。這本書的精裝版本,更增添瞭一份厚重感,仿佛是通往那段知識探索之旅的珍貴地圖。
評分我對於文化如何在不同時空産生深刻而又意想不到的聯係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當一個看似古老而遙遠的文明,能夠對後來的文化産生如此強大的塑造力時,總能引發我無限的遐想。《希臘對德意誌的暴政——論希臘藝術與詩歌對德意誌偉大作傢的影響(精)》這個標題,充滿瞭力量感和一種曆史的厚重感。“暴政”一詞,更是將這種影響提升到瞭一個更為深刻的層麵,它暗示著一種不僅僅是簡單的藉鑒或模仿,而是一種近乎不可抗拒的、甚至是顛覆性的力量。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細緻地描繪齣,古希臘的藝術,無論是以其完美的比例、和諧的結構,還是以其對理想人體的塑造,以及古希臘的詩歌,無論是以其史詩般的宏大敘事,還是以其悲劇性的深刻哲思,究竟是以何種方式,如同“暴君”般地,深刻地影響瞭德意誌那些偉大的文學傢們的創作靈感、思想觀念乃至藝術手法?這本書是否會為我們揭示,在歌德、席勒、荷爾德林等人的作品背後,隱藏著一股來自愛琴海的強大基因,一股不容忽視的古老精神?它能否讓我們從一個全新的維度,去理解德國文學的獨特魅力和深遠影響,看到它如何在繼承與創新中,發展齣如此輝煌的篇章?精裝版的精美包裝,也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評分最近,我翻閱瞭一些關於西方藝術史和文學理論的書籍,對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深感興趣。特彆是當一種古老而輝煌的文明,如古希臘,對其後世的文化土壤産生深遠影響時,這種影響的機製和深度總是引人入勝。《希臘對德意誌的暴政——論希臘藝術與詩歌對德意誌偉大作傢的影響(精)》這個標題,以一種非常鮮明而富有衝擊力的方式,點齣瞭這種影響的性質——“暴政”。這讓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和闡釋這種“暴政”的?它是否意味著一種強製性的接受,還是一種在巨大藝術魅力下的“心甘情願”的臣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古希臘的藝術(比如雕塑的理想化人體,建築的和諧比例)和詩歌(比如荷馬史詩的英雄敘事,古希臘悲劇的哲學深度)是如何具體地啓發、甚至“統治”瞭德國偉大作傢的創作思路和藝術錶達方式。我想象著,也許在某個寒冷的德國夜晚,一位作傢在閱讀柏拉圖的對話錄,或是凝視著一尊維納斯雕像的復製品時,一個全新的文學意象就此誕生。這本書是否會通過大量的文本分析和藝術史考證,來證明這種“暴政”的實在性?它能否讓我們重新審視德國文學史上的那些熟悉名字,看到他們身上閃耀著來自愛琴海的古老光芒?精裝本的設計,也讓我覺得這會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和珍藏的學術力作。
評分作為一個對跨文化影響以及經典文學作品深度解讀充滿好奇心的讀者,《希臘對德意誌的暴政——論希臘藝術與詩歌對德意誌偉大作傢的影響(精)》這個書名,無疑已經成功地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所提齣的“暴政”一詞,極具挑釁性,也暗示著一種深刻且難以擺脫的影響。我設想,這本書或許會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角度,去審視古希臘文明,尤其是其藝術和詩歌,如何以一種近乎壓倒性的力量,滲透到德意誌文學的肌理之中。我們知道,德國文學以其深邃的思想、對個體精神世界的關注以及宏大的哲學思考而聞名,而古希臘文明,以其理性、和諧、對人類存在意義的探索而著稱,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天然的共鳴,但也可能存在著巨大的張力。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挖掘,具體是古希臘的哪些藝術形式(如建築的幾何美,雕塑的理想化)和詩歌傳統(如史詩的宏大敘事,悲劇的倫理睏境)成為瞭激發德國作傢靈感的源泉?又是如何這些古老的美學原則和哲學觀念,在與德意誌民族精神的碰撞中,被重新詮釋和內化,最終催生齣獨具風格的文學作品?它是否會像一個考古學傢一樣,挖掘齣那些隱藏在德意誌經典作品中的“希臘密碼”?精裝版的呈現,也讓我預感這是一本分量十足、值得細細品味的作品。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的思想交流並非單嚮的灌輸,而是一種深刻的、甚至是充滿張力的互動。《希臘對德意誌的暴政——論希臘藝術與詩歌對德意誌偉大作傢的影響(精)》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戲劇性,它暗示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一種近乎“徵服”的深刻影響。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當德國的偉大作傢們,如歌德、席勒、荷爾德林,甚至更晚期的作傢們,與古希臘的史詩、悲劇、雕塑、建築藝術不期而遇時,他們的內心世界發生瞭怎樣的震動?是挑戰?是藉鑒?是融閤?還是某種更為復雜的情感糾葛?“暴政”這個詞,在文學評論中並不常見,它預示著一種超越簡單的模仿和學習,可能是一種對既有創作觀念的顛覆,是對思維模式的重塑,甚至是某種文化基因的移植。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細緻地剖析這種“暴政”的具體錶現,例如,是古希臘英雄主義的精神氣質,還是其對形式美的極緻追求,亦或是其對命運無常的哲學思考,這些元素是如何滲透到德意誌文學的肌理之中的?這本書能否為我們揭示,那些我們視為德國文學經典的作品,其實隱藏著一份來自遙遠古希臘的強大印記,一份不容忽視的文化遺産?其精裝的設定,也讓我對這本書的權威性和收藏價值有瞭更高的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