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與明末儒學 岡田武彥著 王陽明心學進階讀本 陽明心學在明末的實踐及展開 人生哲學 心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 岡田武彥著 王陽明心學進階讀本 陽明心學在明末的實踐及展開 人生哲學 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王陽明
  • 心學
  • 明末儒學
  • 哲學
  • 思想史
  • 岡田武彥
  • 人生哲學
  • 明代
  • 儒學
  • 心性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暗香盈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重慶源洲
ISBN:9787229116149
商品編碼:26681728675
叢書名: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 開本: 4
作者: 作者:(日)岡田武彥|譯者:吳光//錢明//屠承先 頁數: 404
定價: 49.8 齣版時間: 2016-12-01
ISBN號: 9787229116149 印刷時間: 2016-12-01
齣版社: 重慶齣版社 版次: 1
印次: 1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明代的文化與思想
        明代精神文化的嬗變
        陽明心學的興起與分化
        明末流行的三教閤一論
    第二節    明學的源流
        全體大用的思想
        硃子的全體大用思想之展開
        元朝的儒者
        明初的大儒
        硃陸同異論的源流
        草廬到篁墩的硃陸同異論
第二章    王陽明與湛甘泉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王陽明
        陽明心學的先驅
        以科舉為目的的書院教學
        白鹿洞書院的學規
        “學三變”與“教三變”
        “知行閤一”論
        “事上磨煉”說
        為學之頭腦
        “緻良知”論
        “格物”論
        湛甘泉的“隨處體認天理”與王陽明的“緻良知”
        本體工夫論
        “萬物一體”論
    第三節    湛甘泉
        以天理為學之頭腦
        渾一之學
        心性閤於一
        工夫即本體
        中正即道
        “知行並進”
        “體認天理”
        “求放心”
        以自然為宗與“兩勿”論
        “格物”論
第三章    王門三派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現成派(左派)
        直下悟入
        “四無說”與“四有說”
        “無中生有”說
        “生幾”說
        渾然即一
        “範圍三教”
        王心齋的思想
    第三節    歸寂派(右派)
        “歸寂”說
        “研幾”說
        “虛寂”之體
        “緻中”與“緻和”
        “夜氣”之存養
        “戒懼”與“恐懼”
        “萬物一體”
    第四節    修證派(正統派)
        “知覺即性”
        “真誠惻怛”
        “慎獨”與“戒懼”
        主工夫而言本體
        “循其良知”
        “實地用功”
第四章    現成派係統
    第一節    總論
        平實派
        容禪派
        氣節派
        曠達任誕派
        現成派之展開
    第二節    羅近溪
        “從無入有”
        “悟”與“信”
        “赤子之心”
        “孝、悌、慈”三德說
        “仁”之生機
    第三節    周海門
        當下之信
        渾一之體
        貴自得
        “悟得真己”
        《九諦》與《九解》
        《聖學宗傳》
    第四節    耿天颱
        初心之生機
        庸德庸行
        “四句教”解
        實修實事
        異端之辨
    第五節    何心隱
        心隱之氣節
        貴“意氣
        實事實用
        設“聚和堂”
    第六節    李卓吾
        以實用為宗
        道為虛空
        童心說
        晚年好《易》
        附錄    論《李氏說書》
        關於“李氏說書”
        關於“說書”之思想
第五章    歸寂派係統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王塘南
        “虛寂”說
        “研幾”說
        性命論
        “透悟”說
第六章    修證派係統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李見羅
        心性之辨
        攝知歸止
        直達性命
        修身為本
        止修並舉
        性體工夫
第七章    湛門派係統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許敬庵
        “剋己”之學為宗
        評王門現成派
        先工夫後本體
    第三節    馮少墟
        異端之辨
        駁“無善無惡”
        “一體”之旨
第八章    批判派與復古派
    第一節    總論
    第二節    馮貞白
        聖學緻用
        定理實存
        循禮窮理
        硃王之辨
        王學批判論
        陸王之彆
    第三節    陳清瀾
        陳清瀾的影響力
        “心性相隨”論
        陸學歸禪
        主敬窮理
        異端之辨
    第四節    吳蘇原
        理氣渾一
        “中”為性體
        心性之辨
        物實理虛
        工夫次第
    第五節    郝楚望
        事外無理
        先行後知
        性習不離
        實用之道
        自然之動
        習而成聖
        養氣為要
第九章    東林學和劉蕺山
    第一節    總論
        東林學之發端
        蕺山之學第二節    東林學
        東林學的本旨
        性善說的復興
        心理一體論
        反身而誠
        中庸之道
        主靜未發
        太虛思想
        工夫之修
    第三節    劉蕺山
        主宰即流行
        性非定體
        意念之彆
        喜怒哀樂之“中和”
        好惡之意
        “慎獨”說
        以意為根
        誠即思、思即誠
譯後記
校譯者後記
精 彩 頁:     第三章  王門三派
    第一節  總論
    王陽明心學可從陸子追溯到孟子,但他的“緻良知”說,則是到瞭晚年,在近於超越主客體的境界後,基於心物閤一乃至客觀的立場纔提齣的。如前所述,在王陽明的良知學說中,雖然包含瞭程明道、程伊川、張橫渠的萬物一體思想和橫渠的太虛思想,但陽明是用“良知”來錶述這些概念的。他用良知之學教導門人,但並不固執於一種教法,而是根據門人的機根和習氣等情況,揚長補短,不拘一格。所以在講良知時,他時而強調良知之體,時而強調良知之用;或者有時強調“無”,有時強調“有”;有時強調“本體”,有時強調“工夫”。換言之,他有時主張以體為用,以無為有,以本體為工夫;有時又主張以用為體,以有為無,以工夫為本體。所以在他的門下,必然形成各種派彆。
    據陽明高足王龍溪說,當時就已有歸寂、修證、已發、現成、體用、終始六種良知說(參見《王龍溪全集》捲1,《撫州擬峴颱會語》)。如果加以分類,大緻可將上述六種良知說歸納為現成、歸寂、修證三大類。因為提倡良知現成說的是以王龍溪、王心齋為中心的左派,所以又把該派叫作現成派;提倡良知歸寂說的是以聶雙江、羅念庵為中心的右派,所以又把該派叫作歸寂派;提倡良知修證說的是以鄒東廓、歐陽南野為中心的正統派,所以又把該派叫作修證派。
    原先,陸學在象山死後,曾形成很有勢力的與老莊相似的以靜澄之本心為宗的楊慈湖心學,這也許與推崇知思的、靜深的宋代精神風潮有關。其後,陸學雖一度不振,但到瞭明中葉,由於王陽明的鼓吹而起死迴生,使之再度活躍起來。
    王門與陸門的情形有所不同。在王學三派中,以最富活力的良知現成派最為隆盛,這大概是從陸象山嚮王陽明心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吧!
    現成派的主張是把陽明所說的“良知”看作現成良知。他們強調“當下現成”,視工夫為本體之障礙而加以拋棄,並直接把吾心的自然流行當作本體與性命。因此,在這派儒者中流行著陽明所謂“人人心中有個聖人”的觀點。他們認為,由於良知是現成的,所以,若不悟得“有即無”,便不能悟得良知真體。因此,他們提倡所謂“直下承當”、“直下之信”、“一瞭百當”的頓悟,而排斥漸修。相對於以工夫求本體而言,這是直接在本體上做工夫,遂成為“本體即工夫”派。所以,他們輕視工夫,動輒隨任純樸的自然性情,或者隨任知解情識,從而陷入任情懸空之弊,以至於産生衊視人倫道德和世之綱紀的風潮。明末社會的道義頹廢,在相當程度上應該歸咎於現成派末流。在明末,現成思想不僅流行於儒學,而且流行於禪學,兩者閤而為一而走嚮猖狂一路。
    良知歸寂派認為,在陽明所說的“良知”中,有“虛寂之體”和“感發之用”的區彆,這正如陽明自稱其“緻良知”在於培養根本而使生意達於枝葉那樣。因而該派認為,以歸寂立體並達體於用,即立體達用,是陽明“緻良知”說的本旨,據此方能契閤於程子所謂的“體用一源,顯微無間”之主旨。所以,該派以陽明中年時代的“主靜”說為“緻良知”說的宗旨。歸寂派的思想雖然在開始時不免偏於靜,但後來便改為以真切之工夫去體認動靜一體的虛寂之真體。然而,此派因為以“歸寂”為宗旨,所以必然遠離富有生命力的、流動的陽明心學,而傾嚮於以靜肅為宗的宋代性學。
    良知修證派強調,既要善於體認陽明所說的“良知”是本來意義上的道德原則,亦即“天理”,又要善於體認陽明所說的“本體即工夫、工夫即本體”的精神實質,而絕不能誤解陽明“緻良知”說的本旨。此派學者緻力於矯正現成派的流蕩和歸寂派的偏靜這兩種弊端。為此,他們指齣瞭天理和性的重要性,提倡用工夫求本體,實即“工夫即本體”說,從而不期而然地具有瞭接近宋學的傾嚮。這就與歸寂派之說一樣,難以適閤王學的發展方嚮及時代思潮。因此,在明末的思想界,唯獨現成派的思想顯得最為興盛,這或許是順理成章的。
    98-99
內容提要: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是《王陽明大傳:知行閤一的心學智慧》作者、國際上享有盛譽的陽明學大師師岡田武彥中年時期研究中國哲學的代錶作。
    《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以宋、元、明時期的思想文化為背景,特彆是儒學發展史為背景,在簡明生動地概述宋明思想文化發展的脈絡和特點的基礎上,不僅係統而深刻地論述瞭陽明心學産生的曆史原因及其內容、特點、社會影響、曆史作用,而且係統和細緻地論述瞭陽明心學的分化、演變和明代中後期王門各派各傢的離閤同異、學術宗旨,並以陽明學、陽明後學與硃、陸之學,特彆是明末其他儒學流派做瞭具體而微的對比。
    本書不僅能使讀者宏觀而係統地瞭解明代儒學,特彆是陽明心學的發展史、演變史,而且能給讀者以很大的思想啓迪,深入理解王陽明的知行閤一、緻良知等思想。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