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 许国旺 科学出版社

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 许国旺 科学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国旺 著
图书标签:
  • 代谢组学
  • 组学研究
  • 生物化学
  • 分析化学
  • 方法学
  • 应用研究
  • 许国旺
  • 科学出版社
  • 生命科学
  • 生物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福州文豪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15284
商品编码:26689366398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8-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 作者 许国旺
定价 88.00元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215284 出版日期 2008-08-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部集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于一体的、极有价值的关于代谢组学的专著,对学科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应用前景、未来趋势和学科本身的价值都做了客观、科学的描述。除简要回顾代谢组学的发展历史、特点外,重点介绍了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及其在健康疾病、药物毒性、植物、微生物、营养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对*的技术和国内外进展有一全面了解。为适应不同层次人员对代谢组学知识的需求,本书在全面阐述色谱、质谱、谱和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的同时,图文并茂地剖析了代谢组学在不同领域内的应用,使读者能很容易地应用本书解决相关领域中的问题。
  本书既可作为从事代谢组学研究的专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教材。对代谢组学感兴趣或具备一定的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背景的读者也可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有选择地阅读部分章节。

   作者简介
许国旺,男,1963年生,浙江嵊县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工业人学化工系,1991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师从的色谱学家卢佩章院士。毕业后留所,在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工作。1995~1997年获马普(Max-Planck-Institute)研究基金资助,在德国Tuebingen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代谢组学简介
 1.2 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
 1.3 代谢组学的应用
 1.4 代谢组学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2.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2.2 基于GC-MS、GC×GC-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平台
 2.3 代谢组学应用
 2.4 发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3.1 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3.2 用于极性小分子分析的二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
 3.3 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第4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及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4.1 超高效液相色谱的理论基础
 4.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与HPLC分析性能的比较
 4.3 超高效液相色谱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章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5.1 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简介
 5.2 基于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平台
 5.3 毛细管电泳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章 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6.1 波谱分析原理
 6.2 代谢组学中的波谱分析方法
 6.3 在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6.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7章 代谢组学研究中常用的化学计量学方法
 7.1 数据预处理方法
 7.2 常用的模式识别方法
 7.3 数据库及专家系统
 参考文献
第8章 类脂和类脂组学
第9章 代谢组学在疾病分型和标志物发现研究中的应用
第10章 修饰核苷在癌症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
第11章 代谢组学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12章 代谢组学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第13章 代谢组学与药物研究
第14章 代谢组学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第15章 代谢组学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16章 代谢组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现代生物化学导论:从分子到系统》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现代生物化学视角。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覆盖了生命科学研究中最为核心的概念、技术和前沿进展。它不仅仅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更是一部引导读者理解生命活动复杂性的工具书。 第一部分:生物大分子与结构基础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我们将从最基本的化学原理出发,详细阐述水、pH值在生命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随后,深入剖析四大类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在蛋白质部分,我们聚焦于氨基酸的特性、肽链的折叠机制(从一级到四级结构),并详细讨论酶催化反应的原理、动力学分析方法(如米氏方程)以及酶活性的调控。对于核酸,我们将追溯DNA和RNA的结构演变,阐述遗传信息的存储、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分子机制,并探讨核酶在生命活动中的独特角色。碳水化合物部分,除了介绍单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多样性外,还将重点探讨它们在能量代谢和细胞识别中的功能。脂质的章节则会涵盖膜的形成、流动性以及信号传导中的脂质分子作用。 第二部分:能量代谢的精妙调控 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核心。本部分系统地梳理了生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转换途径。从糖酵解、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到氧化磷酸化,我们对这些经典途径进行了细致的图解和步骤分析,强调了关键酶的调控位点和能量产出的精确控制。 此外,本书还专门辟出章节讨论脂质的分解($eta$氧化)和合成,以及氨基酸的代谢途径,包括氮的固定与排出。特别地,我们将探讨光合作用这一驱动地球生命的主要能量捕获过程,详细解析光反应和碳固定反应的复杂循环。更重要的是,本书强调了代谢途径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整体调控网络,例如激素(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如何协同作用,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优化能量分配。 第三部分:信息流与遗传调控 生命系统的核心在于信息的精确传递和表达。本部分深入探讨基因组学的宏大图景,从DNA复制的保真机制到染色质的动态重塑。在转录层面,我们将解析RNA聚合酶的装配、启动子识别以及前体mRNA的剪接、加帽和加尾过程,并讨论原核与真核转录调控的差异。 蛋白质合成(翻译)部分,重点解析核糖体的分子构造、tRNA的适配机制以及起始、延伸和终止的精确步骤。我们还将讨论翻译后修饰(PTM)对蛋白质功能多样性的贡献。遗传调控的章节将涵盖基因表达的层次性,从转录因子与顺式调控元件的相互作用,到非编码RNA(如miRNA和lncRNA)在基因沉默和激活中的新兴作用。 第四部分:细胞信号转导与系统生物学视野 现代生物学研究越来越依赖于理解细胞如何感知环境并作出反应。本部分将聚焦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我们将详细解析受体(如G蛋白偶联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的激活机制,二级信使系统(如cAMP、$ ext{IP}_3/ ext{DAG}$)的级联放大作用,以及MAPK和$ ext{PI}3 ext{K}/ ext{Akt}$等关键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的决策过程。 最后,本书将视角提升至系统层面,介绍了系统生物学和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通过整合组学数据(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的数据),我们展示了如何构建和模拟复杂的生物网络,以期理解生命系统的涌现特性。 本书特色: 1. 图文并茂:大量高质量的分子结构图、反应机制图和流程图,帮助读者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2. 强调方法论:在讲解核心知识点的同时,穿插介绍相关的经典实验技术(如凝胶电泳、光谱分析、生物物理技术等),连接理论与实践。 3. 前沿导向:对新兴领域(如表观遗传学、合成生物学中的代谢工程潜力)进行了简要介绍,激发读者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兴趣。 本书适合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生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或参考书使用。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构建起一个坚实、动态且与时俱进的现代生物化学知识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清晰的知识地图。在面对代谢组学这个快速发展的交叉学科时,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哪个分支是当前的重点,哪些技术是主流。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不仅指出了主要路径,还标注了沿途的风景和潜在的陷阱。我特别喜欢它在最后部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虽然是预测性质的内容,但其立足点依然是坚实的现有技术基础,而不是空泛的想象。这种务实中带着前瞻性的态度,让我对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成功地将一个复杂的科学领域,以一种既专业又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无疑是该领域一份不可多得的优秀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实际操作环节的关注上。很多教材在理论上讲得很精彩,但一到实际操作就捉襟见肘,这本书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它不仅讲解了“是什么”,更详尽地说明了“怎么做”。特别是关于数据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的部分,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将理论快速转化为实验结果的研究人员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感觉作者在撰写这些部分时,一定是亲自走过很多弯路,所以才能如此细致地为后来的学习者铺平道路。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这本书的转化价值,让它不只是一本摆设,而是真正能指导我们工作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严谨的学术风格,色调沉稳,字体选择也偏向于正式和专业。拿到手里感觉纸张质量不错,装订也很扎实,作为一本工具书或者参考书,这种物理上的质感很重要,让人觉得内容也同样值得信赖。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图表和公式的布局清晰明了,即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能相对容易地跟上作者的思路。整体来看,这是一本非常适合在实验室或研究机构中长期使用的书籍,它散发出的那种严谨和专业的氛围,让人在翻阅时就能感受到作者在编撰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技术的书,更像是一份经过精心打磨的学术报告,对于需要深入了解某一特定研究方向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呈现方式无疑是加分项。

评分

我是在寻找一个全面的、能系统梳理当前代谢组学领域最新进展的参考资料时注意到这本的。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概念介绍,而是深入探讨了许多关键技术的具体操作细节和潜在的局限性。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不同分析平台的比较分析尤为到位,这对于我们选择最适合自己实验需求的方案至关重要。作者在阐述复杂原理时,常常采用递进式的讲解方式,先从宏观概念入手,再逐步拆解到微观的分子层面,这种结构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部分也变得易于消化。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保持了一种冷静的客观性,没有过多的主观臆断,完全基于现有科学证据进行阐述,这一点我很欣赏,因为它保证了知识的纯粹性和可靠性。

评分

从专业人士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理论深度非常令人信服。它在讨论代谢物鉴定和定量分析的挑战时,非常坦诚地指出了当前方法学中存在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体现了作者对该领域前沿动态有着深刻的洞察力。特别是一些关于高分辨率质谱数据解析的章节,其论述的严密性和逻辑性,让我仿佛在阅读一篇顶级的综述文章。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确保读者在掌握了基础概念后,能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对更复杂、更前沿研究方法的理解上来。这种层层递进的知识构建,使得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即便内容深奥,也不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认知脱节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